構建一體化新農村現代流通網絡,推動一二三產深度融合
今年是供銷社綜合改革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我省供銷社全系統聚焦「三農」、聚焦流通、聚焦轉型,堅持改革強社、服務立社、夯基建社、以企興社、從嚴治社的總要求,堅持市場經濟方向,企業化運營,專業化重組,資本化運作,堅持分層分級分類實施,蹚出一條產業融合、層級聯合、資源整合、社農混合,適應城鄉發展一體化需要、我省農業現代化需要的高質量轉型發展之路。
近年來,省供銷社定下「一特一新」發展戰略,圍繞特色產業、新興業態發展,促進「三產融合」,做強「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做優線上線下流通體系,推動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產業鏈進一步延伸,價值鏈不斷提高。不僅解決了多年來累積的體制機制改革深層問題,更激發了鄉村振興活力,促進了農民增收。
晉藥產業 「智慧」布局
以「三產」帶「二產」促「一產」
山西供銷系統要持續深化綜合改革,就必須啃下最硬的一塊「骨頭」,那就是社有企業的改革。
山西省鹽業集團是省供銷社的社有企業,除了擔負著食鹽的供應,現在還做起了中藥材生意。大數據支撐、網絡化共享、智能化協作,「智慧晉藥」供應鏈體系正在做一篇山西中藥材和「山西藥茶」的大文章。
在山西中藥材電子交易中心,各項業務繁忙進行著。黃芪、連翹、黨參、柴胡等山西37種道地藥材的200多個品種,在這裡實現大宗交易。依託「晉藥網」平臺,「線上」引領「線下」,交易中心連接起5個道地中藥材品種育苗基地、7個倉儲物流基地、9個季節性產地交易市場、150個中藥材合作社和52萬畝中藥材種植基地,撮合交易60多億元。
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到山西視察時強調,山西山多地少、地貌多元、氣候多樣,這種獨特的資源稟賦決定了山西農業的出路在於「特」和「優」,鼓勵山西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山西打造南果、中糧、北肉、東藥材、西乾果五個平臺。「中藥材」這篇文章,正是我省對於山西農業產業布局的一部分,也是五大平臺之一。
「供銷社系統組織體系比較完善,經營網絡遍布全省,線上線下銷售渠道較多,特別是通過建設山西中藥材電子交易中心、季節性交易市場重組基地以及為農惠農服務中心,可以在中藥材的種、管、收、加、儲、銷各個環節提供服務。」山西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理事會副主任王彤宇表示,促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是黨中央針對新時期「三農」形勢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目前,全系統正在以「三產」帶「二產」促「一產」,為我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提供有力抓手。
與此同時,中藥材市場建設也在穩步推進,由山西省鹽業集團牽頭,平遙、太原、長治、臨汾、運城、大同、呂梁7個中藥材倉儲基地建設已經完成,收儲柴胡、連翹、黃芩等17種1500餘噸山西道地中藥材。
採取股權合作的方式,省供銷社根據區域特色,在全省布局籌建、運營了安澤、平順、襄汾、渾源、平遙、臨猗、絳縣、沁源、聞喜9個大宗藥材季節性產地交易市場。在長治試點培育了黨參、黃芪、地黃、黃芩4個道地品種幼苗基地1000畝。目前,依託平遙古城旅遊資源,吸引了廣譽遠、同仁堂等50餘家中華老字號商戶入駐特色中藥商業街,探索健康養生旅遊街項目。
項目帶動 企業轉型
推動要素跨界配置、產業融合
深化綜合改革以來,全省供銷社系統企業發展呈現出規模、質量和效益同步提升的良好態勢。
近年來,全省供銷社系統不斷拓展農產品流通渠道,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現代物流、金融服務等新興服務業,走出一條高質量轉型發展之路。
今年7月,省供銷社綜合改革培育壯大工程調研組在臨汾市調研。之所以成為「排頭兵」,是因為臨汾市供銷惠農聯盟真正打通了農副產品上行和工業品下行通道。
聯盟是由臨汾市供銷社發起,山西興榮供應鏈有限公司作為承載體,和具有實力的廠家、優質的一級供貨商等組成的以服務「三農」為己任的商業化聯盟。以自身現代倉儲、智慧高效物流、品牌展廳等優質資源連結供銷合作社優勢,重點打造農村物流服務平臺、農副產品服務平臺、晉扁擔電商服務平臺,形成「—中心三平臺經營模式」。
在調研現場,省供銷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狄重陽曾表示,晉扁擔是供銷惠農的一大創舉,有效嫁接物流和電商,使農民的農產品賣出去,有效降低物流成本,這種模式值得在全省供銷系統推廣。
省供銷社社有企業改革以省社直屬企業為重點,市縣分級分類推進,全省「一盤棋」,上下「一張網」,推動要素跨界配置、產業融合。在省級層面組建山西供銷集團,打造山西流通領域的龍頭旗艦,對社有企業進行組織重構、機制重塑、專業重組,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圍繞「米袋子」「菜籃子」「肉案子」「果盤子」「奶瓶子」,加強農批市場和農產品配送中心建設,拓展農產品流通渠道;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現代物流、金融服務等新興服務業,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整合資源,培育組建一批日用消費品龍頭企業;改造提升倉儲物流設施,加強區域性冷鏈物流配送中心建設;參與城鄉生活垃圾分類。縣及縣以下供銷合作社股份制改造基層社、多層面提升農民合作社、多渠道發展合作社聯合社等,使農民在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中增加收益,構建起「四梁八柱十條筋」新型合作經濟組織體系。
目前,山西省供銷社已經組建了農資、物流、鹽業、冷鏈、置業五大集團公司。全系統31家社屬企業進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其中有28家企業實施了員工持股。
整合資源 創新發展
構建一體化新農村現代流通網絡
晉城次營供銷合作社建在鄉鎮上,這裡不僅有惠農服務中心管種地的事,莊稼醫院、農機服務一應俱全。還有供銷超市管生活的事,可以缺啥買啥,繳費、網購。最重要的是還建有日用品配送中心,直接連接服務村莊的便民服務店。
「最後一公裡」不再是問題。村裡的服務站離農戶最近,農戶需要的東西每天準點就會送到村裡,交電話費、電費,甚至還可以用玉米、大豆、穀子等換購衣服、肥料、飲料,而且換購糧食的折算價格每斤還高出市場價5分到8分錢。
抓流通、擴渠道、築橋梁,這既是供銷合作社的本行和主業,又是當前農產品銷售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近年來,省供銷社系統以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為抓手,夯實發展基礎,創新服務方式,不斷完善縣域電商服務體系,建設現代流通網絡。
2015年8月上線運行以來,山西供銷社農芯樂電商平臺已實現向下覆蓋市、縣、鄉、村四級經營主體,向上對接全國供銷總社。「供銷e家」電商平臺,採取進農村、進社區、進市場,積極發展農村電商,目前,已發展縣級電商公司113個,58個貧困縣全覆蓋,農村電商網點1.4萬多個,建立起了具有供銷社特色的農村電商體系。
「同時,我們還大力開展電商扶貧,組織36個貧困縣、200多家供應商,入駐全國供銷總社『供銷 e家』『832扶貧平臺』,上線商品5200餘種,目前銷售額達到1.4億元。」王彤宇介紹。
除了自己「織網」,省供銷社還利用自己的平臺流通等優勢抱團農業大縣,共同打造智慧果蔬產業示範區建設。
王彤宇表示,通過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供銷合作社散發出新的活力,在鄉村振興、農業現代化、城鄉融合發展中發揮更加重大的作用。
下一步,省供銷社將繼續深耕農村、為農服務,還將把農村的養老、幼教、文化、娛樂等生活需求納入新型供銷合作社的平臺建設當中,社有業務甚至還將拓展到生態養生、悠閒觀光、鄉村旅遊等領域。
下載「七彩鹽湖」APP
原標題:《轉型進行時丨省供銷社:改革結碩果 闊步新時代(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