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衛先鋒論壇第一講:《論語》中為人的智慧

2020-12-14 西安交大新聞網

5月29日下午,保衛處「保衛先鋒論壇」首場講座在主樓C-404教室舉辦,特邀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陸衛明教授,為全體保衛幹部及校衛隊員講授「《論語》中為人的智慧」。活動由保衛處政委王歡主持。

王歡對陸衛明教授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歡迎和感謝,並介紹了舉辦「保衛先鋒論壇」的初衷。她指出,保衛處是維護學校安全穩定第一線的先鋒隊,時代的發展、學校的進步對保衛隊伍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今天的保衛隊伍,不僅要做到「勇當先鋒」,更要做到「文武雙全」,同志們要學會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不斷提高個人的內涵和素質,這也正是舉辦先鋒論壇的初心所在。

論壇伊始,主講人陸衛明教授向大家分享了他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感受,講述了《論語》的歷史淵源,他指出《論語》中蘊含了許多人生哲理,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對當代社會有重要的啟迪,當今時代學習《論語》十分必要。

講述中,陸衛明教授從修己、齊家、處世和交友四個方面對《論語》中「為人的智慧」展開分析,將《論語》中的名言警句與現實生活中的案例巧妙結合,帶領大家穿越時空,與古代先賢親切對話。他著重抓住通常大家對《論語》的認知盲點和誤區,引經據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讓大家在《論語》的智慧裡中習得君子之道,學以為人。

王歡在總結髮言中提出,陸教授深入淺出的將《論語》中傳承千年的為人智慧帶到我們面前,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有重要指導意義。2020年,保衛處要全面加強學習型保衛隊伍建設,通過搭建好「保衛先鋒論壇」、保衛處青年學習小組、校衛隊英語和技能學習班等多個平臺,為全體保衛幹部搭建成長和發展的平臺,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全面改變我們這支隊伍的面貌,以便更好地為學校的發展和進步服務。

講座結束後,李崢嶸處長與保衛處全體同志分享了他在福建龍巖扶貧期間的見聞、感想和收穫,並勉勵保衛處的全體同志們,珍惜當前學校和單位發展的大好勢頭,共同努力,乘勢而上,向一流高校安全保衛部門的目標邁進。

相關焦點

  • 《論語》中的智慧,如何成為一個「聰明人」,為人處世大有用處!
    被奉為「四書五經」之首的儒家經典的代表作《論語》,具有著極高的歷史地位和文學參考價值。但是在現代生活中,《論語》帶給我們最多的還是在做人方面的智慧,老子的言行放到現代社會中依舊不過時,通過簡潔的古文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 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講的到底是什麼?
    02《論語》的內容那麼《論語》為什麼會有這麼高的歷史地位?或者說憑什么半部《論語》就可以治天下呢?這還得從《論語》本身的內容說起,《論語》講的到底是什麼?按照一般的說法,《論語》記錄的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這個說法沒毛病,但是還是不足以讓我們了解《論語》講的是什麼。我讀《論語》讀了五六遍。
  • 論語:孔子講的「隻言片語」,為什麼有別於心靈雞湯?
    孔子雕像所以,《論語》一書,就是記錄孔子言行的散記,其中包含孔子本人為人處世的方式與態度,或許正是因為這些看似隨意的記錄,才恰好能夠還原孔子的真實形象,當我們讀《論語》時,一位智者躍然紙上,猶如活在我們身邊的一位睿智老人,在散發著智慧的光芒。
  • 《論語》中的10句處世智慧,精闢有哲理!
    出自春秋·魯·孔子《論語·子路》。訥:言語遲鈍而謹慎。剛強、堅毅、樸實、言語謹慎,這四種品質接近於仁德。2. 以德報怨。出自春秋·魯·孔子《論語·憲問》。用道德來回報怨恨。3. 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出自春秋·魯·孔子《論語·憲問》。貧困而沒有怨恨是很難做到的,富貴而不驕傲則是輕易可以做到的。4.
  • 《論語》10句格言,感悟聖賢智慧!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語的著作,相當於一部格言集。下面分享其中的10句格言,和大家共同學習感悟聖賢的智慧。一、子曰: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論語.裡仁第四》感悟:能夠居住在仁者所居的地方,那才是最美的。
  • 重溫48句《論語》名言,學會為人、處世,受益一生
    俗話說:半部《論語》,可治天下。講的是北宋趙普的故事。 趙普輔佐趙匡胤建立北宋、治理天下,是北宋的開國功臣,備受尊敬,人們驚訝於趙普的智慧。
  • 讀《論語》悟人生智慧
    在生活當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很多看起來資歷並不聰明的人,最終就獲得了成功,而看起來非常聰明有智慧的人,可是最終卻沒有拿到結果。從論語子寒第九的這句話中,我們能也能感受到孔子在講修道的恆心,講道心的堅定中所感悟到的智慧。
  • 《論語》中的顏回
    顏回,字子淵,《論語》書為顏淵。《論語》中有關顏淵的語錄有22章。顏淵以德行稱,在孔門弟子中被列為「德行」第一。孔子曾多次稱讚他。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
  • 三省吾身是成長王道——謝付亮講《論語》裡的人生常識(三)
    古往今來,註解《論語》的人很多,我側重於講《論語》中的人生常識,稍稍列舉,不做太多探討,何況對一本書而言,寫出來就屬於社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方式,經歷過時間沉澱之後,就會有一些相對主流的理解,《論語》亦不例外。我們重點是探討話語背後的深層含義。
  • 流行社區,浪花先鋒論壇締造論壇神話
    什麼才是宇宙的第一資源,時間?財富?一定要說的話,那一定是信息。任何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信息的支持,能夠獲得第一手的資源基本就已經掌握了財富的基本動態,離成功也就不遠了,基於此,項目方也就展開了與用戶之間的信息博弈,一方向要儘可能減少披露,一方想要儘可能了解,這便是經濟學上的悖論。
  • 《論語》10句名言,感悟聖賢智慧!
    今天繼續與大家一起學習《論語》名句,分享自己的心得。一,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經典並不是枯燥無味的,只要你反覆去讀誦,去實踐,就會體會到讀書的樂趣。就像我學蒸包子,從和面、發麵、調餡,到蒸熟,知識都是從網上學的,光學知識確實枯燥乏味,但自己一動手,樂趣就來了。
  • 《論語》不是博物館裡的陳列品——讀周志文《論語講析》
    這是婦孺皆知的《論語》開篇第一章。看似平易,卻蘊含奧義。周志文先生在《論語講析》(活字文化·北京出版社2019年10月)中獨闢蹊徑,把這三句話視為一個整體,給出了與眾不同的解釋。說「不同」,卻又不給人標新立異的感覺,相反,不論贊成與否,過目之後都會覺得他的詮解於理可通:《論語》以此篇此章為首,或是偶然,或有深意。
  • 修身、為人、治國……他們一句話,就能讓你脫胎換骨
    ▲ 金克木 修身、為人、治國……別人需要長篇累牘才講透的道理,經典只要一句話,就能讓你醍醐灌頂、脫胎換骨。 由專家共同編輯,以《論語》為例,取楊伯峻《論語譯註》和楊逢彬《論語新注新譯》兩書之所長——前者發行最廣、影響最大;後者在疑難詞句方面做得最為精準,無古文基礎的人,讀來也神清氣爽。
  • 鄂州梁子湖公安開展「學論語、悟論語、講論語」 演講比賽
    為了深入推進公安機關教育整頓工作,充分汲取中華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民輔警的文化內涵,12月9日下午,鄂州市公安局梁子湖區分局舉辦「學論語、悟論語、講論語」演講比賽。來自分局機關和轄區6個派出所的8名選手參加了最後的角逐,參賽者首先圍繞《論語》文本、背景知識和衍生意義寫出一篇演講稿,然後上臺演講3-5分鐘,他(她)們在演講中個個精神抖擻,普通話標準,口齒清晰,賽出了水平,賽出了風格,賽出了梁子湖公安人的精神風貌,通過5名評委現場公正打分,最後分局機關柯亞芳、梧桐湖派出所劉桑、東溝派出所王翅分別獲得前三名
  • 《論語》「學而第一」第三講—— 巧言亂德眼前花,樸實敦厚趨聖賢
    也就是後世所講的「語言多矯飾,人品心術盡屬可疑。」這樣的人雖然可以一時得逞,但結局往往很悽涼。我們怎麼才能識破這種人,避免上當受騙呢?就要學習下面曾子講的這段話: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 《論語》名句賞析:玲瓏剔透的小孩名,個個清雅怡然
    《論語》可說是中國第一書,華人從孩提起即深受其影響,八歲讀觸動情思,八十歲時再讀仍覺雋永無窮。人生在世,己立立人,己達達人,《論語》二十章一萬六千多字幾乎談遍,句句精練到位,若能虛懷體悟,真誠實踐,確可身心受益。
  • 國學智慧|《論語》中的五則成語小故事
    【典故】春秋·孔子《論語·先進》:「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故事】孔子的學生非常多,其中有個名叫子路的,他個性勇猛豪爽。有一次,子路在彈奏瑟時,孔子聽出琴聲裡充滿豪放勇武的肅殺之氣。【典故】春秋·孔子《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故事】魯定公沉迷酒色,孔子大為不滿,就帶領學生們來到衛國。衛靈公言而無信,只給子路一人安排了官職。孔子只好帶領其他學生離開衛國,另謀出路。衛出公繼位後,派子路去請孔子到衛國輔政。
  • 男寶寶起名:論語頂天立地的男孩名,經典又動人
    《論語》可說是中國第一書,華人從孩提起即深受其影響,八歲讀觸動情思,八十歲時再讀仍覺雋永無窮。人生在世,己立立人,己達達人,《論語》二十章一萬六千多字幾乎談遍,句句精練到位,若能虛懷體悟,真誠實踐,確可身心受益。
  • 大覺寺論語:新型智慧城市的新範式:數據-治理範式
    大覺寺論語: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新範式:數據-治理範式1這是大覺寺論語有關智慧城市的第一篇。我經常被問到,也經常深夜沉思: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內容是什麼?這個問題規範的表述應該是:什麼內容「應該」(Should)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內容。
  • 《論語》中的這幾句話,蘊藏著用人的智慧,學會一條獲益無窮
    孔子是十分入世的人物,在他所取得的智慧中,不單只是修身的學問,更多的還是如何治國平天下,正因為此,儒家才能夠影響中國社會數千年,成為歷代君王的帝王學。在宋朝時,有一個聞名後世的宰相叫做趙普,他是趙匡胤的左膀右臂,陳橋兵變時幫助趙匡胤黃袍加身,後來在宰相的職位上,趙普用了一系列的改革,讓宋朝能夠打下比較牢靠的基石,結束了中國的亂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