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泓帶記者走訪西街小巷
在西街舊館驛巷內的一間客棧內,洪泓向記者介紹泉州元素的工藝品。
核心提示「一條古街千年史,一日西街越千年。」這是閩南文化研究者、閩南語作家洪泓筆下的《西街》。近日,洪泓帶著記者漫步西街,講述尋常巷陌裡的陳年舊事和那些過往時光裡的古街風貌。
本報記者 許雅玲/文 戴涵琦/圖
在孝感巷 滾著鐵環長大「我是西街的囝仔(閩南方言"兒子"的意思)。」
洪泓出生在西街孝感巷,站在巷口,抬頭就可以看到東西塔。那是一個普通軍人家庭,父親、母親、洪泓三兄弟及一個妹妹,簡簡單單的六口之家,洪泓在家排行老二。
洪泓的父親以半軍事化的方式管理家庭——洗漱用品整齊擺放,吹哨起床,統一吃飯。回憶起往昔,洪泓還記得,一到冬天,他和哥哥、弟弟、妹妹最怕聽到父親的哨聲,因為那意味著要離開熱乎乎的被窩。
當時的孩子們都喜歡玩滾鐵環。將圈在廢棄水桶外的鐵箍取下來,再用粗鐵絲做成一把帶鉤頭的鐵棍勾住鐵環,便在巷子裡玩起來。洪泓和十來個小夥伴就這麼滾著鐵環上學、放學。
某個下雨天,洪泓和小夥伴發現雨水打溼的巷石上有模糊字跡。好奇心使然,他們撿起地上的樹枝,像描紅一樣認真描寫巷石上的字跡。後來被大人看見,大聲呵斥,洪泓和小夥伴們趕緊跑回家,才知道,那些巷石是墓碑石鋪就的,難怪上面有字跡。
開元寺是童年裡的「後花園」
洪泓的家距離開元寺只有數百米。古寺古韻,雙塔高聳,暮鼓晨鐘,新月初圓。兒時,洪泓和小夥伴們有事沒事就從塔下石圍欄縫隙中鑽進寺裡玩。
當時,在大雄寶殿後院,甘露戒壇前庭,豎立著兩棵菩提樹。秋風掃過時,落葉便翩翩飄下,無聲無息。這時,大和尚小沙彌會以謙卑的姿態蹲下,把葉子耐心撿到籃子裡收集起來,經過細心處理後上色製作成一葉葉書籤。這些匆匆一瞥的場景,成為日後洪泓描寫西街時不可或缺的片段。
一到夏天夜晚,西街的大人小孩們會成群結隊搬著涼蓆到開元寺去睡覺。或在開元寺廣場,或在東西塔下,鋪上涼蓆,就著淡淡月光和習習涼風,安然入睡。天微亮,露水襲來,寒氣漸重,大人們便喊醒自己的小孩「該回家了」!有時,東塔下會播放露天電影。看到幕布正面人山人海,洪泓會繞到幕布背面去看電影。幕布背面的影像是相反的,風一吹,幕布晃動起來,別有一番趣味。
此外,開元寺「桑蓮法界」的遙遠傳說、古老而神秘的宗教文字、威嚴肅穆的佛像……無一不吸引著洪泓去「尋寶」、「探聽」,「當時的開元寺就像我們的"後花園"一樣。」
想做閩南文化的「挖井人」
17歲那年,洪泓離開西街到外求學、工作。但他時常會回到老街,漫步小巷,尋訪舊人。「全國叫做"西街"的街道,只有泉州這條西街還沒有被過度商業化。這種市井氣息,是最可貴的。」
2013年,泉州當選中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西街再獲關注。也是在這一年,洪泓的一篇關於西街的散文《尋常巷陌》在《泉州文學》、《閩南》等雜誌上刊登並獲好評。這篇散文還被福建省作家協會評為2013年度「逢時杯」海內外散文大賽一等獎。
從這篇散文起步,洪泓開始全面研究並寫作西街。歷時1年7個月,大陸首部長篇閩南語民俗文化散文《西街》終於完稿,即將付印,並將同步出版日文版、韓文版。36萬字的《西街》由閩南方言和普通話組成,不僅僅是一本記錄西街的書,也是一種原鄉記憶的還原。
「西街,有唐宋的形體,明清的骨架,民國的面相,至今仍然完整保留民國風貌與悠閒民風,煥然感覺時間的倒流。裸露的紅磚隨處可見,見證歲月滄桑,見證老街的古樸。牆體剝落的繁體漢字招牌依稀點綴著民國遺韻,在此遺落蹤跡……」有人曾評價,洪泓寫西街,如同畫泉州版「清明上河圖」。洪泓笑著說,他想做閩南文化的「挖井人」,越挖越深,讓活水湧出來。
《西街》是洪泓《名城風物誌》三部曲中以民俗為主題的第一部,而在以達官貴人為主題的第二部裡,他將描寫後城,在以海絲為主題的第三部裡,他將描寫聚寶街。通過對三條古街的散文敘事來還原一座「活著」的古城,這是洪泓筆耕不輟的最大動力。
聲音
近日,本報《小城故事多》專欄推出了文史研究者楊清江老人一生為整理搶救泉州文獻奔走的故事,引發了讀者熱議。
(記者殷斯麒 整理)
古城勾起對往事的懷念
市民蔡永懷:我是土生土長的泉州人,上世紀50年代末出生在城南的曾氏古宅裡,大厝正門朝橫街,後門通公婆巷、八卦溝,一邊是百年老校振興小學,一邊是民國時期泉州商界領袖蔡鼎常的故居,是典型的閩南古大厝。附近有天后宮、李贄故居、城樓巷、聚寶街、青龍巷。我見證過「南門兜、擠燒包」的繁華,也見證過「看僑光、吃遠芳」的風情,八卦溝一度是我兒時的「水上樂園」。親歷了古城的變化,現在古城的一磚一石都能勾起我對往事的懷念。
希望更多年輕人關注古城
市民韓先生:楊清江老先生讓我想起了《我在故宮修文物》裡的老師傅,數十年如一日為保護古城文化奔走,這就是匠心。古城裡有很多這樣的匠人,傳承古早小吃技藝的、發揚民俗傳統文化的等等。希望年輕的一輩能繼承老一輩的衣缽,關注古城文化,把泉州優秀的文化發揚光大。
在平凡崗位上演繹價值人生
網友「柯家小妹」:老先生的工作態度讓人感動,在平凡崗位上演繹了有價值的人生,值得我們學習。
徵 集 令
在泉州老城區,你不僅能看到唐宋元明清老宅的不同風光,還能看到常住或暫時逗留於此的人們悠然自得的生活。古城,像一塊磁鐵,將新老泉州人和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吸引到一起。小城故事多,等著你來說。歡迎撥打本社24小時熱線96339或在泉州網、泉州通客戶端留言,講述屬於你的小城故事,還可以分享你對古城保護和發展的建議。
(責任編輯: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