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西街的囝仔」

2021-01-08 和訊網

洪泓帶記者走訪西街小巷

在西街舊館驛巷內的一間客棧內,洪泓向記者介紹泉州元素的工藝品。

  核心提示「一條古街千年史,一日西街越千年。」這是閩南文化研究者、閩南語作家洪泓筆下的《西街》。近日,洪泓帶著記者漫步西街,講述尋常巷陌裡的陳年舊事和那些過往時光裡的古街風貌。

  本報記者 許雅玲/文 戴涵琦/圖

  在孝感巷 滾著鐵環長大「我是西街的囝仔(閩南方言"兒子"的意思)。」

  洪泓出生在西街孝感巷,站在巷口,抬頭就可以看到東西塔。那是一個普通軍人家庭,父親、母親、洪泓三兄弟及一個妹妹,簡簡單單的六口之家,洪泓在家排行老二。

  洪泓的父親以半軍事化的方式管理家庭——洗漱用品整齊擺放,吹哨起床,統一吃飯。回憶起往昔,洪泓還記得,一到冬天,他和哥哥、弟弟、妹妹最怕聽到父親的哨聲,因為那意味著要離開熱乎乎的被窩。

  當時的孩子們都喜歡玩滾鐵環。將圈在廢棄水桶外的鐵箍取下來,再用粗鐵絲做成一把帶鉤頭的鐵棍勾住鐵環,便在巷子裡玩起來。洪泓和十來個小夥伴就這麼滾著鐵環上學、放學。

  某個下雨天,洪泓和小夥伴發現雨水打溼的巷石上有模糊字跡。好奇心使然,他們撿起地上的樹枝,像描紅一樣認真描寫巷石上的字跡。後來被大人看見,大聲呵斥,洪泓和小夥伴們趕緊跑回家,才知道,那些巷石是墓碑石鋪就的,難怪上面有字跡。

  開元寺是童年裡的「後花園」

  洪泓的家距離開元寺只有數百米。古寺古韻,雙塔高聳,暮鼓晨鐘,新月初圓。兒時,洪泓和小夥伴們有事沒事就從塔下石圍欄縫隙中鑽進寺裡玩。

  當時,在大雄寶殿後院,甘露戒壇前庭,豎立著兩棵菩提樹。秋風掃過時,落葉便翩翩飄下,無聲無息。這時,大和尚小沙彌會以謙卑的姿態蹲下,把葉子耐心撿到籃子裡收集起來,經過細心處理後上色製作成一葉葉書籤。這些匆匆一瞥的場景,成為日後洪泓描寫西街時不可或缺的片段。

  一到夏天夜晚,西街的大人小孩們會成群結隊搬著涼蓆到開元寺去睡覺。或在開元寺廣場,或在東西塔下,鋪上涼蓆,就著淡淡月光和習習涼風,安然入睡。天微亮,露水襲來,寒氣漸重,大人們便喊醒自己的小孩「該回家了」!有時,東塔下會播放露天電影。看到幕布正面人山人海,洪泓會繞到幕布背面去看電影。幕布背面的影像是相反的,風一吹,幕布晃動起來,別有一番趣味。

  此外,開元寺「桑蓮法界」的遙遠傳說、古老而神秘的宗教文字、威嚴肅穆的佛像……無一不吸引著洪泓去「尋寶」、「探聽」,「當時的開元寺就像我們的"後花園"一樣。」

  想做閩南文化的「挖井人」

  17歲那年,洪泓離開西街到外求學、工作。但他時常會回到老街,漫步小巷,尋訪舊人。「全國叫做"西街"的街道,只有泉州這條西街還沒有被過度商業化。這種市井氣息,是最可貴的。」

  2013年,泉州當選中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西街再獲關注。也是在這一年,洪泓的一篇關於西街的散文《尋常巷陌》在《泉州文學》、《閩南》等雜誌上刊登並獲好評。這篇散文還被福建省作家協會評為2013年度「逢時杯」海內外散文大賽一等獎。

  從這篇散文起步,洪泓開始全面研究並寫作西街。歷時1年7個月,大陸首部長篇閩南語民俗文化散文《西街》終於完稿,即將付印,並將同步出版日文版、韓文版。36萬字的《西街》由閩南方言和普通話組成,不僅僅是一本記錄西街的書,也是一種原鄉記憶的還原。

  「西街,有唐宋的形體,明清的骨架,民國的面相,至今仍然完整保留民國風貌與悠閒民風,煥然感覺時間的倒流。裸露的紅磚隨處可見,見證歲月滄桑,見證老街的古樸。牆體剝落的繁體漢字招牌依稀點綴著民國遺韻,在此遺落蹤跡……」有人曾評價,洪泓寫西街,如同畫泉州版「清明上河圖」。洪泓笑著說,他想做閩南文化的「挖井人」,越挖越深,讓活水湧出來。

  《西街》是洪泓《名城風物誌》三部曲中以民俗為主題的第一部,而在以達官貴人為主題的第二部裡,他將描寫後城,在以海絲為主題的第三部裡,他將描寫聚寶街。通過對三條古街的散文敘事來還原一座「活著」的古城,這是洪泓筆耕不輟的最大動力。

  聲音

  近日,本報《小城故事多》專欄推出了文史研究者楊清江老人一生為整理搶救泉州文獻奔走的故事,引發了讀者熱議。

  (記者殷斯麒 整理)

  古城勾起對往事的懷念

  市民蔡永懷:我是土生土長的泉州人,上世紀50年代末出生在城南的曾氏古宅裡,大厝正門朝橫街,後門通公婆巷、八卦溝,一邊是百年老校振興小學,一邊是民國時期泉州商界領袖蔡鼎常的故居,是典型的閩南古大厝。附近有天后宮、李贄故居、城樓巷、聚寶街、青龍巷。我見證過「南門兜、擠燒包」的繁華,也見證過「看僑光、吃遠芳」的風情,八卦溝一度是我兒時的「水上樂園」。親歷了古城的變化,現在古城的一磚一石都能勾起我對往事的懷念。

  希望更多年輕人關注古城

  市民韓先生:楊清江老先生讓我想起了《我在故宮修文物》裡的老師傅,數十年如一日為保護古城文化奔走,這就是匠心。古城裡有很多這樣的匠人,傳承古早小吃技藝的、發揚民俗傳統文化的等等。希望年輕的一輩能繼承老一輩的衣缽,關注古城文化,把泉州優秀的文化發揚光大。

  在平凡崗位上演繹價值人生

  網友「柯家小妹」:老先生的工作態度讓人感動,在平凡崗位上演繹了有價值的人生,值得我們學習。

  徵 集 令

  在泉州老城區,你不僅能看到唐宋元明清老宅的不同風光,還能看到常住或暫時逗留於此的人們悠然自得的生活。古城,像一塊磁鐵,將新老泉州人和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吸引到一起。小城故事多,等著你來說。歡迎撥打本社24小時熱線96339或在泉州網、泉州通客戶端留言,講述屬於你的小城故事,還可以分享你對古城保護和發展的建議。

(責任編輯: HN666)

相關焦點

  • 閩南文化研究者寫下36萬字閩南語民俗散文:我是西街的囝仔
    「我是西街的囝仔」   據泉州網報導「一條古街千年史,一日西街越千年。」這是閩南文化研究者、閩南語作家洪泓筆下的《西街》。近日,洪泓帶著記者漫步西街,講述尋常巷陌裡的陳年舊事和那些過往時光裡的古街風貌。
  • 2020童聲童謠 ⑦|阮是好囝仔
    今天我想問問小朋友,你們認為什麼樣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呢?這期與大家分享的閩南童謠《阮是好囝仔》,講的就是應當如何做個好孩子。一二三四來學起,逐家綴我念:一個半頭青,自稱二步八,身軀三節翹,食飽四散走,開喙五色話,
  • 《乞丐囝仔》的啟發
    「我對生活充滿感恩的心情。我感謝我的父親,他們雖然瞎,但他們給了我生命,至今我都還是跪著給他們餵飯;我還感謝苦難的命運,是苦難給了我磨鍊,給了我這樣一份與眾不同的人生,我也感謝我的丈母娘,是她用扁擔打我,讓我知道要想得到愛情,我必須奮鬥必須有出息......。」
  • 六一過後距離高考也沒剩幾天了,《元氣囝仔》直擊你的心靈!
    (《元氣囝仔》劇照)元氣囝仔放送於2014年的4月,在那個遊戲人生成為新番霸權,漆黑子彈和希德尼婭的騎士緊跟其後的季節。元氣囝仔顯然與這類動畫有著本質的區別,在如今的ACG界,在諸多ACG作品都在讓觀眾體驗到一種「爽」的觀感的時候,元氣囝仔這種能在真正意義上直擊觀眾心靈的動漫作品是十分難得的。
  • 良番推薦|書寫溫柔的《元氣囝仔》
    《元氣囝仔》 是由日本漫畫家吉野五月原作,KINEMA CITRUS改編,於2017年上映的7月番,本作一上線便受到了極高的好評,並獲得了2014年的最佳動畫。她幾乎可以說是故事中的靈魂人物,而標題《元氣囝仔》,「囝仔」也是指這位瘋瘋癲癲的假小子,每一段的故事奈留都參與其中,而她不經意間的一些舉動都讓半田清舟的靈魂感到觸動——她到底做了什麼?實際上她只做了一名鄉村生活的小孩每天都在做的事情,闖禍,探險,釣魚,,觀眾們看得樂在其中,而城市長大的半田清舟卻是深受觸動。
  • 12月12日發售 《元氣囝仔》漫畫將於單行本18卷完結
    《元氣囝仔》是日本漫畫家吉野五月創作的漫畫。後被KINEMA CITRUS改編為電視動畫作品,並於2014年7月播出,全12話。據悉,《元氣囝仔》漫畫即將迎來完結,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在今天(6月12日)《元氣囝仔》單行本第17卷正式發售了,其中就宣布了《元氣囝仔》漫畫將於12月12日發售發售的單行本第18卷中正式迎來大結局。《元氣囝仔》於2009年開始連載在史克威爾艾尼克斯旗下的網絡漫畫雜誌《GANGAN ONLINE》,後來推出了電視動畫和廣播劇作品。第17卷單行本除了有通常版外,還有附贈了廣播劇CD的特裝版,這將會是該系列的最後一卷廣播劇CD。
  • 《元氣囝仔》本月完結 粉絲呼籲再出一季動畫
    2018年10月,由吉野五月原作的輕鬆日常向漫畫《元氣囝仔》第17卷發售。在第17卷中,宣布了漫畫將於12月12日發售的第18卷正式完結。粉絲們感慨該作竟然要完結了,還是希望有生之年看到這部作品再出一季動畫!
  • 「閩臺東石燈俗」昨日舉行 囝仔鬥陣鬧元宵
    「所有的『囝仔』快過來,聽故事,分糖果!」鑼鼓喧天的春祭結束後,東石嘉應廟副董事長蔡永平把現場20多個孩子召集過來。孩子們在「閩臺東石燈俗」代表性傳承人蔡尤資的帶領下誦讀「數宮燈」的歌謠,興趣盎然地聽他講述「數宮燈」的歷史。  「清朝時東石港與臺灣布袋港直航,這是兩岸深厚情誼的見證。你們看,這是臺灣布袋港發展促進會送來的一對宮燈,大家說美不美?」
  • 「元氣囝仔」漫畫完結,最終18卷現已發售!
    「元氣囝仔」漫畫完結,最終18卷現已發售! 新聞 178動漫原創 ▪ 2018-12-13 12:13:36 吉野五月老師的「元氣囝仔」在12月12日發售的月刊少年GANGAN1月號上迎來了完結,
  • 《元氣囝仔》廣播劇追加聲優——杉田智和!
    《元氣囝仔》在2014年推出了改編動畫之後就非常受歡迎,但是現在四年過去了還是沒有等來第二季。不過相信喜歡這部作品的小夥伴們已經關注了漫畫原作和廣播劇吧?而說到廣播劇,《元氣囝仔》漫畫單行本第17卷廣播劇最近公開了追加聲優——杉田智和!據說這是一個女裝大佬的角色哦。
  • 治癒系日漫《元氣囝仔》被名字耽誤的良心好劇
    清舟生氣《元氣囝仔》感覺這是一部被名字耽誤的動漫,這個名字的正確讀音是「yuan qi jian zai」在動漫中元氣囝仔是小島的特產,《元氣囝仔》這部動漫,潤物細無聲般,沒有轟轟烈烈的宣揚,就像這部動漫的情節一樣,溫溫柔柔
  • 能平復開學前的急躁心情的動漫——《元氣囝仔》和《半田君傳說》
    《元氣囝仔》《元氣囝仔》講的內容是書法家半田清舟在一次表彰派對上毆打了書法展覽館的館長。之後,父親認為他「缺少了做人應有的部分」,為了讓他成長而將其送到了自然風光美好的五島上。在這裡,他邂逅了包括天真爛漫的少女·琴石在內的島民們,大家都是充滿個性的人物。清舟也同他們之間建立了深厚的羈絆。
  • 少女與大叔的羈絆,關於書法的另類解讀——《元氣囝仔》
    《元氣囝仔》 講述書道家半田清舟在某書道獎的獲獎宴會上狠揍了一位批評了他獲得大獎的作品的老者,而這位老者正是書道展示館的館長。目睹此事的半田的父親將他外放到了被大自然環抱的五島之上,嚴厲地要求他「找回你自己欠缺了的人類應有的部分」。
  • Anime丨元氣囝仔
    音樂製作人:千石一成、渡邊一博製作:多昌博志、大眾睦、田村學、田口浩司製作人:中谷敏夫、植野浩之、佐々木まりな、伊藤隼之介動畫製作人:小笠原宗紀、福島洋心主要CV:小野大輔 / 諏訪部順一 / 原涼子 / 梶裕貴 / 內山昂輝 / 古木望 / 大久保瑠美 / 遠藤璃菜 / 木村聖哉 / 潘惠美 / 立木文彥動畫製作:KINEMA CITRUS製作:《元氣囝仔
  • 陽朔西街的夜晚
    「南京我的家」的微信照片堅持原創,拿起相機、手機你就是拍客。
  • 臺史上最小騙子 12歲「囝仔」扮書記官騙錢遭逮(圖)
    臺史上最小騙子 12歲「囝仔」扮書記官騙錢遭逮(圖) 2011年04月20日 10:47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西街往事-龍泉新聞網
    周懷善    西街東起新華街,南鄰龍泉溪沿岸,西接宮頭披雲橋,北靠中山路。我的童年時代經常去西街,與它有過許多親密接觸,1956年至1961年居住在西街,因此,西街給我留下了許多難忘的印象。
  • 回望西街 收藏歲月的印記
    ▲清光緒年間「鬱林州城外圖」顯示,西街(圈示)商鋪林立。▲昔日繁華的西街,今朝老態盡顯。?西街裡巷弄縱橫。回望西街,歷經1000餘年的時光韜養,西街悉數收藏歲月的饋贈與印記,猶如一座會說話的博物館,將這座城市的歷史變遷一一刻畫。
  • 《元氣囝仔》市井慣了,撫平焦躁居然多虧了黃毛丫頭
    前幾部給大家推薦的都是熱血少年漫,今天我想換個方向,給大家推薦一部日常向治癒系作品——《元氣囝仔》。本作講述了青年書法家半田清舟,一時衝動毆打了批評自己作品的藝術館長,隨後被父親「流放」到一座民風淳樸的福江島,邊反省邊創作。
  • 「走讀西街」木屐陳,西街的特殊記憶符號
    木屐陳老宅所在位置是原來西街通州大道上一個重要節點,可以說是西街的中心位置。它的東面是文丞相祠,前行幾十米就是玉林城;西面是吳屋寨、糖黏林;北面是玉皇堂;南面是玉林歷史建築張宅。木屐陳,是西街擅長經商的家族之一,至今人們談及西街,「木屐陳以做木屐起家,後慢慢做大,成為西街一個經商大族」的佳話都是繞不開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