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西街 收藏歲月的印記

2020-12-16 玉林日報

▲清光緒年間「鬱林州城外圖」顯示,西街(圈示)商鋪林立。

▲昔日繁華的西街,今朝老態盡顯。

?西街裡巷弄縱橫。

回望西街,歷經1000餘年的時光韜養,西街悉數收藏歲月的饋贈與印記,猶如一座會說話的博物館,將這座城市的歷史變遷一一刻畫。

西街裡的每一條巷弄,每一棟建築乃至每一面牆體、每一塊磚瓦,都留下了歲月的痕跡,記載著城市曾經的繁華。

西街因方位得名

玉林市志記載,始建於宋至道二年(996年)的玉林城,當初城區面積不過「子城周2裡80步」。之後城區面積經過多次擴展,至明代,城區已發展有東南西北四個城門,上下十字街,有安民、迎恩、梯雲、朝天、通濟、攀龍、叢桂、文明八坊巷。

「坊者,方也,言人所在裡為方。方者,正也」。「坊」是中國城市居民聚居組織的基本單位,也是城市空間構成的基本單元。宋以後的坊巷布局即由不同民宅、店鋪、會館、廟宇等設施組成,而受地理、社會經濟的影響,玉林舊城內各街巷曲折變化又靈活自然。上下十字大街兩側配以胡同、小巷,形成「大街四、小街四、裡巷一十有六」的道路體系,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城市街坊布局。而溝通西門內外的西街,自此得名。

明清時期,玉林城區街道多次修繕。至1926年,西街拆除至聖廟(孔廟)拌池及前座(大成門),改建成騎樓馬路(今解放路西段)。後在1935年,西街修築拓寬至7米,挖掉原鋪路面的石板塊,鋪設石灰三合土路面,構成了如今的解放路格局。

從現存的清光緒年間「鬱林州城外圖」來看,西街商鋪林立,是玉林四個城門外最繁華的街道。

其實,解放路在清代東段稱忠孝街,西段謂之忠烈街,是橫貫鬱林州城中部的接東、西兩城門的主街。1949年11月29日解放鬱林縣城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從東門口先進入此街,故取名解放路。

如今西街所在的解放路,為城區東西向要道。東接南城百貨,中經和平路、玉州路、內環路,西終西街口接大北路、大南路、大西路。路長800米,車行道寬12米,兩旁人行道各寬4米,混凝土路面。兩旁多為騎樓建築。

西街源於商而盛於商

隨著溝通合浦的南流江海上絲綢之路發展,明永曆初期福綿船埠興起,自那時起至民國時期,船埠便成為玉林商品集散地,而從船埠陸路入城的必經之道——西街,自發形成各種商鋪。

西街,由於優越的地理位置,在眾多富貴人家、商賈大戶眼中無疑是一塊「風水寶地」。一大批鄉紳貴族在此購地置屋,譚屋寨、糖蔦林、吳屋寨、木屐陳、玉皇堂周等商賈大戶相繼落地生根,形成西街一帶主要的名門望族。

文丞相祠、文昌閣、文廟、地藏堂、玉皇堂,大成殿、粵東會館等多個玉林歷史代表性建築也都分布在西街一帶。

特別是地藏堂、玉皇堂,因其深厚的宗教文化吸引了無數人前來進香,鼎盛的煙火更是帶來了商賈雲集、百業俱興的場景。經昌、信昌、陳意隆等一大批商號,相繼誕生於西街,並發展成為玉林當時商號的旗幟。

1988年5月1日起,西街開設夜市,是玉林唯一的夜市露天市場,在那些年代,晚上的解放路人來人往熱鬧非凡,西街口成為玉林夜生活的代名詞。

因其佔據老城區橫貫東、西兩城門的主街,並毗鄰十字街的地理優勢,西街終日車馬蕭蕭,人群川流不息,輻射力與影響力與日俱增,成為了玉林人心中的繁華代表,引領玉林商業發展數百年。

西街鋪就老玉林的肌理和底色

西街,從東至西,玉帶莊、雁門莊、延凌莊等巷弄縱橫交錯,房前屋後低柳扶枝,石路舊弄花葉斑駁。這些巷弄不僅是交通的脈絡和老百姓的生活場所,更是玉林的歷史文化演變重要舞臺,它記載著歷史風貌、民俗文化、風土人情、名勝古蹟、人文軼事,蘊涵著濃鬱的玉林文化氣息。

北京大學韓光輝教授考證後認為,船埠就是明清至民國時期鬱林州南達合浦、北海的南流江大宗貨物水運起點。貨物溯江運至船埠,陸運至州城,而西街是從船埠陸路進城的必經之道,商貿的發展使鬱林在州域之內得到了突出而集中的發展,成長為五州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玉林市博物館副館長李義凡也說,西街是玉林歷史上最繁華的商業走廊,是名副其實的「通州大道」,西街商貿的繁華不斷鞏固著玉林這個嶺南都會的地位。

西街作為玉林老城區的代表,在建築風格上博採眾長,兼容並蓄,反映出老玉林包容且開放的性格特徵,承載著玉林這座千年古州的歷史與文化。

西街在城市形態上「魚骨式」街坊布局緊緻密集,縱橫交錯,在整體上鋪就出老玉林的肌理和底色。在人居文化上這裡是數百年來玉林百姓生生息息、嶺南歷史文化傳承演變的生動場所,是玉林人生於斯長於斯的「根」之所在。

鬥轉星移,21世紀的西街顯然已經不是玉林城的中心,但是作為嶺南都會歷史文化的重要見證,西街以其不可替代的人文意義依舊成為老玉林的地標性街區。

伴隨著玉林舊城改造工程不斷推進,西街的明天更加值得期待。

原標題:西街「木屐陳」百年老宅被拆,市民有不舍也有期盼。老宅雖然遠去,但抹不去西街的繁華印記。在塵封的時光中,西街與嶺南都會的玉林共榮共生 回望西街 收藏歲月的印記

相關焦點

  • 原有歲月可回頭——寫給回望2020的話
    從2020年最後幾天開始,我就一直在想怎麼寫《回望2020》這個文章,要寫時也是不知如何下筆,當時只是覺得,不寫點什麼對不起這難忘的2020年。紛紛雜雜,思緒很亂。細細想來,還是快樂多,歡笑多,希望多。
  • 收藏是對歷史的回望與定格
    真須感謝我們的先人,他們不僅創造打制了各種承載著材料特點、工藝特色、科學理念、審美情趣等特性的精美物品,而且通過多種渠道和手段,讓其中一部分物品躲避了戰亂和自然界的侵擾並有幸得以收藏保存下來。
  • 「我是西街的囝仔」
    洪泓帶記者走訪西街小巷在西街舊館驛巷內的一間客棧內,洪泓向記者介紹泉州元素的工藝品。  核心提示「一條古街千年史,一日西街越千年。」這是閩南文化研究者、閩南語作家洪泓筆下的《西街》。近日,洪泓帶著記者漫步西街,講述尋常巷陌裡的陳年舊事和那些過往時光裡的古街風貌。  本報記者 許雅玲/文 戴涵琦/圖  在孝感巷 滾著鐵環長大「我是西街的囝仔(閩南方言"兒子"的意思)。」  洪泓出生在西街孝感巷,站在巷口,抬頭就可以看到東西塔。那是一個普通軍人家庭,父親、母親、洪泓三兄弟及一個妹妹,簡簡單單的六口之家,洪泓在家排行老二。
  • 回望過去,感恩相遇 文/寶珍 朗誦:德愛
    回望過去,感恩相遇文/寶珍朗誦:德愛回望過去,感恩所有的相遇……海納百川,有容則大忘不了海燕凌空輕盈的身姿更忘不了沙灘上並肩漫步的愜意更忘不了礁石上相擁而坐的溫馨多少遊輪在我們的眺望中乘風遠航多少漁船在我們的凝視中滿載而歸多少時光刻下了我們幸福與甜蜜多少沙石印記著我們的身影與腳印
  • 「走讀西街」木屐陳,西街的特殊記憶符號
    木屐陳老宅所在位置是原來西街通州大道上一個重要節點,可以說是西街的中心位置。它的東面是文丞相祠,前行幾十米就是玉林城;西面是吳屋寨、糖黏林;北面是玉皇堂;南面是玉林歷史建築張宅。木屐陳,是西街擅長經商的家族之一,至今人們談及西街,「木屐陳以做木屐起家,後慢慢做大,成為西街一個經商大族」的佳話都是繞不開的話題。
  • 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冠軍分享會暨「國手印記」收藏儀式在廣州舉行
    央廣網廣州1月14日消息(記者郭翔宇、官文清 見習記者黃璐璐)1月14日上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冠軍分享會暨「國手印記」收藏儀式活動在廣州市國家檔案館舉行。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97位冠軍的金手印移交市國家檔案館作永久收藏。
  • 逝去日子,再回望
    逝去的日子再回望,總有一種時過變遷的感覺。不管好壞,當初的心緒如今無論如何也無法重新翻弄。其實,人生就是這樣,只有往前,沒有退後,儘管昨天多麼美好,也不會一成不變地繁衍下去。塵世風雲變幻,一切境遇都是未知,一半希望不滅,一半陽光不散,明天才充滿期待與憧憬,生活便花開成詩,花落成景。
  • 借一份煙火,在歲月這素箋上,留一份獨屬於自己的印記
    人間諸事到頭,看的,也不過是一份四方煙火今夜,欲想借這一份煙火在這時光長河之中於歲月之上>留一份獨屬於自己的印記同時煮一壺茶敬,那一段不甘平凡,不甘沉淪的崢嶸歲月——題記人的一生,該是怎樣的一生?在想,是否趁著這難得的空閒,借著過往經歷時所渲染上的那一份煙火,於這入冬的寒夜裡,在歲月這素箋上,留一份獨屬於自己的印記呢?或許,應該!但,似乎也沒這個必要!
  • 陽朔西街的夜晚
    攝影:祝美(網名)女士▼▼▼▼▼▼▼▼▼▼▼▼▼▼▼▼▼▼▼▼▼▼▼▼▼▼▼▼▼▼▼▼▼▼▼▼▼▼▼▼▼▼▼▼▼▼▼陽朔西街,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陽朔縣的一條步行街。陽朔西街真正始建於1674年。早期的西街不長,得名緣於其地理位置。陽朔縣城在元代至正年間築成石頭城牆後,以縣衙前的街為署前街,與從東到西的一條橫街相接,往南至碧蓮峰下一段則為小巷,東邊一段通灕江邊城牆,與南街相接,後來把這一帶通稱為十字街,往西街一段最長則叫西街。陽朔西街是一條散發著濃鬱的歷史文化氣息的古街。
  • 警察節〡回望來時路 致敬過來人
    警察節〡回望來時路 致敬過來人 2021-01-09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街往事-龍泉新聞網
    周懷善    西街東起新華街,南鄰龍泉溪沿岸,西接宮頭披雲橋,北靠中山路。我的童年時代經常去西街,與它有過許多親密接觸,1956年至1961年居住在西街,因此,西街給我留下了許多難忘的印象。
  • 昌樂縣:走進汽車博物館 探索車輪下的歷史印記
    經典老爺車主題展館分別展示了美英系列和德國系列的眾多車型,涵蓋了眾多稀缺、絕版品牌。這些經典名車歷經歲月滄桑,不僅展現了世界汽車工業的發展史、文明史,同時也不乏名人趣事。這其中很多車在藏家的精心藏護下,仍能達到正常駕駛的要求。
  • 2019,一個「逢九」之年的印記——歲月的溫度源自生命的燃燒
    那逝去的一個又一個的日子,讓我們記住的,並非無所依託、也挽留不住的時空,而是存於其間任生命燃燒的一個又一個的普通人;日子,因了這些人的存在而有了意義,歲月,亦因了這些人的存在而有了溫度。於是,2019年——這個即將過去的年份,就有了在我們記憶深處佔據一隅的價值。
  • 安琥新歌《感謝大哥》上線 催淚演繹友情歲月
    回望過去,每個人的人生旅途中滿溢著歡笑與淚水,也充盈著感謝與感恩。安琥用歌聲紀念友情歲月,把感謝之意唱出於心。朋友是什麼,他可以陪你聊天敘舊,可以幫你疏解人生痛苦。他可以讓你放大快樂,縮小苦痛,是將你生命裡所遇見的都滿滿地盛下,交付於他。朋友或許就是你在途中,偶遇一個人,他陪伴著你走完一程,到了下一站,他下了車,你繼續遠行,途中所遇到的風景之於你們是更勝於感謝的意義。
  • 夜讀丨印象古城【NO.11】行走泉州西街古巷
    行走泉州西街古巷文/賀彥豪英國詩人莎士比亞說過,「歷史就在每一個人的生活中。」泉州西街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古街,地處福建泉州古城西隅。西街雖說不算長,但卻古色古香,真有曲水流觴的感覺。沿街古巷縱橫交錯,從街頭走到街尾大約3公裡左右,就有一二十條古巷,把西街與古城緊緊地串聯起來。
  • 泉州西街洲紫新築變身1915藝術空間
    △修繕後的宋宅後座洋樓歷經一年多的修繕,泉州西街116號宋宅後座洋樓(洲紫新築)今年年初得以復原。復原後的紅磚牆雙層洋樓,就像穿越了時空,古風古貌地展現在眾人眼前。作為西街整治保護工作中首個開工修繕的示範點,西街116號宋宅的修繕一直是市民關注的焦點。修繕之後,如何規劃使用同樣牽動人心。近日,記者回訪老宅,一探究竟。政府出資修繕 業主出讓使用權西街116號宋宅是泉州入選福建省第一批城市優秀近現代建築名錄的16處建築之一,始建於1912年,1915年建成。
  • 青春 · 印記
    本期推出天空電臺第13期《青春 · 印記》。總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喜歡一個人安靜的坐在窗前,看著窗外的路燈,映照著梧桐葉灑下斑駁,思緒不自覺的回到那一年……那年冬天很冷,套著肥大的荒漠迷彩服,戴著鮮豔的大紅花,登上了南下的綠皮車。選擇到部隊是有原因的,當年父親是武警,爺爺去世的時候是父親服役的第三年,為了照顧家裡,父親選擇了離開部隊。很多年過去了,對部隊的留戀依然縈繞在他心頭。
  • 去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泉州旅行,別錯過西街,一條街可以感受這座城
    如果你想在最短的時間了解泉州的前世今生,別錯過這裡的西街,一條街可以感受這座城。有人說,泉州是四海人文第一邦,八閩形勝無雙地。而西街是泉州最早開發的街道和區域,自唐朝已經「列屋成街」,成街至今已經超過1300年。在古稱佛國滿街聖人的泉州,「一片桑園成就一座名剎,一座名剎催生一條街市」說的就是西街與開元寺的故事。
  • 聽說,洛陽橋「搬到」了西街
    你可曾想過,在泉州古城的西街,也能感受「仙山洛水」的自然氣息,於一方天地之間,感受眾多優質文旅資源呢?為進一步宣傳推介洛江文化旅遊資源,加強與大眾溝通互動,提升洛江區文旅產業知名度和美譽度,洛江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在西街遊客中心二樓舉辦了「悠遊洛江」文旅專場展覽。
  • 【我為收藏狂·徵文選登】那些年,我們一起走過的歲月
    紀念幣於別人也許是投資,也許是收藏,亦或兩者兼而有之,而藏友聞龍更把它們當做一種時光的見證,一種情感的寄託。他用收藏緬懷逝去的父親,紀念《那些年,我們一起走過的歲月》。雖然價格上沒有什麼撿漏,但是品相極好,經過7-8年的歲月洗禮,兩枚幣只有輕微硫化,不得不說,實屬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