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孤獨的鯨,它叫Alice,Alice和其它鯨魚之間的交流從來不在同一個頻道上,因為Alice的聲音頻率有52赫茲,而普通鯨魚的頻率只有15~25赫茲。Alice就像一個自閉症的孩子,簡單的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裡。
在現實生活中,擁有自閉症的兒童往往也像Alice一樣,不懂得如何與他人交流互動。但兒童行為舉止往往是最真實的,不加以修飾的症狀反應。他們怪異的行為舉止,內心的掙扎與渴望全都寫在外表麻木的臉上,或許你不曾想過,孩子笨拙遲鈍、注意力不專注的表現可能並不只是性格太過內向的原因,而是事實的真相。
為何自閉症兒童注意力不專注?
共同注意力(joint attention),是幼兒早期的溝通發展上一種協調注意的能力,用以協調社交夥伴以及他們共同感興趣的對象間的注意力。它包括眼睛注視、注視跟隨、注視交替、手指指示、手指指示跟隨、主動展示、評論等一系列複雜的互動行為。舉個例子,當你指著一個物品說:「看!」,孩子會隨著你所指的方向看到那個物體,這就是共同注意力。
共同注意力的缺陷是自閉症兒童普遍存在的症狀之一,追本溯源,自閉症在學術上也被稱作為「自閉症譜系障礙」,屬於一種神經發育性障礙, 主要特徵是社會交往能力和語言溝通能力低下,有重複刻板的行為、興趣和活動模式,簡單來說就是社交障礙。無法進行正常的溝通和交流,所以自閉症又稱孤獨症。可以說,自閉症譜系障礙和共同注意力是一種互為因果的關係。
這種社會性互動的缺陷,讓兒童缺乏共享行為也缺乏內在的分享動機。據研究表明,不具有共同注意力能力的孩子,在語言表達及理解、情緒調節控制和人際關係上的社會適應力表現都較差。
如果孩子不懂得將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分享給他人,又或是無法跟隨他人的視線、手指追尋到物體,與他人眼神交換,分享彼此的注意力,那麼這個孩子就無法跟隨和理解社交互動,也就失去了很多學習語言、表達和描述的機會。
父母的互動表現時刻影響著孩子
根據美國學者Mundy在1997年的研究中,將共同注意力分為兩種形式:反應性共享注意力和主動性共享注意力。反應性共享注意力包括,當他人拿出物品或兒童跟隨大人的視線大物體之間交替,大人和兒童的自發性共同注意。主動性則為兒童主動性的將物品拿到大人面前,並看向大人以分享該物品。
但存在共同注意力缺陷的兒童,並不具有以上分享式的動機。有家長有時也會感到無能為力「我不知道他看到了什麼,有時候他會興奮的大叫,而我站在他面前卻沒有辦法參與到他的活動中。」「我不懂他,他也不願意和我分享。」
殊不知,不是孩子不願意和你分享,而是他還沒有學會如何讓你知道。在共享式行為下,如果大人在這個交流過程中缺少了對孩子採取互動的方式,也會影響兒童的共同注意。
研究者Loveland和Landry(1986)採用遊戲互動的方式研究11名平均生理年齡8歲6個月、心理 年齡5歲8個月的自閉症兒童,結果發現自閉症兒童在共同注意互動中的正確反映,顯著少於對照組的心理年齡相當的語言發展遲緩兒童。其他採用遊戲互動方式的研究還發現,不僅自閉症兒童共同注意行為較少,實驗者在與自閉症兒童的互動過程中也比較少使用習慣性的溝通方式,自閉症兒童互動模式的障礙導致實驗者也出現比較不理想的互動行為,所以可見,共同注意的行為過程中大人和兒童是相互影響的。
訓練孩子的共同注意力可以跟我們這麼做
共同注意力的缺陷嚴重影響兒童的人際交往,需要成人幹預促進他們的互動行為。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為了提高兒童未來成長和社會適應能力,今天華小編就來與爸爸媽媽分享一些方法:
首先,有效的幹預前提下得具備這一個條件:在正式教導孩子之前,首先要得到孩子的注意力,才能夠發出指令。而不是在孩子的注意力還在游離的時候就發布指令和輔助孩子完成。
那麼具體怎麼做呢,我們的建議是:
1
訓練孩子注意力,穩定且能夠看著對方或物品
利用孩子要吃或者要玩的東西,把物品防在手上,利用輕敲物品、呼喚其名字等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果一開始孩子的視線沒有看向你,就引導一下輔助他,等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物品上,哪怕時間很短暫也可以立即將物品獎勵給他,日後可慢慢的延長眼神的停留時間。
2
訓練孩子辨別他人眼神的注視方向
可與孩子玩遊戲,猜猜那個杯子裡有糖果。大人可以特意的將視線放在有糖果的杯子上,如果孩子能明白你的視線,就可以吃到糖果啦!如果這個遊戲有難度的話,可以回到平面識別上,例如畫出黑白線條明顯的貓,「猜猜哪個是黑貓」。
3
眼神交替互動
將孩子的玩具放到一個看得見但拿不到的地方,當孩子望向物品再望向大人,或望向大人再望向物品時,可詢問他「想要嗎?我拿給你」,當孩子伸手或者應答的點頭時可以馬上將玩具獎勵給他。
4
互動和對話
陪伴在其身邊觀察和聆聽,重複兒童說的話或可說出兒童正在做的事情「小汽車放進去了」;回應兒童說的話「車」,並擴展為「車在開」;協助兒童但不幫其完成,比如蓋子打不開,你可以說:我來幫你吧!可幫其鬆動,但讓他自己打開,也可以幫助他拿看到但拿不到的東西,你可以說:想要嗎?我幫你!
5
孩子能順著指示找到目標物
訓練孩子主動指向物品非常重要,指示可以表達需求,也可以減少問題行為和情緒的發生。即將孩子感興趣的玩具放到視線之內,大人一邊叫其名字一邊指向兒童面前的玩具,兒童能跟隨大人近距離的手指指示,看向所指示的玩具的方向,並注視著該玩具。「看,那是小貓」「這是書本」。
6
教會孩子主動展示
共享式行為最後一步——主動性。當孩子有了主動性,分享式注意力也就水到渠成了。當孩子手裡拿著玩具,你說:可以給我看看嗎?等待孩子主動分享給你,並且可以用誇張一點的語氣對物品表示讚賞:哇,真好看!當孩子習慣向你展示物品時,可以要求對視。你沒有發出平時的讚賞,孩子可能會看向你,這時候你可以立即向往常一樣表達讚美和喜悅。
利用共同注意力的方法去追隨孩子的目光,抓住生活中各種機會,通過的比較日常的方式進行幹預。研究認為幹預周期越長幹預效果越好,幹預對象的年齡越小幹預效果也越好。
自閉症兒童的幹預訓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幹預周期越長,所建立起來的適應性行為模式就越穩定。
所以為了你家孩子能夠擁有一定的社會適應能力,千萬別因為寵愛而將他一直保護起來。關於自閉症如果你還有所疑問,歡迎在後臺留言,我們會盡力解答。
圖片來源:攝圖網正版圖庫
責任編輯:覓健星小編
參考資料:
[1]郭曉倩,李歡,楊愛佳,彭燕,汪甜甜.我國自閉症譜系障礙兒童社交溝通障礙幹預研究的系統評價[J].現代特殊教育,2018(12):57-69.
[2]官春蘭. 自閉症兒童的共同注意力缺陷[C].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2011:309-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