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隊近二十年的發展,走過了別人上百年的路程,在軍迷圈振奮的同時,一大幫軍事科普專家也讓大家對中國軍備發展、國外軍隊、國際局勢有了更深的了解。張召忠、杜文龍、房兵、宋忠平的解說讓人印象深刻,如今,這四位在軍事科普領域各領風騷,在嘈雜的網絡世界開闢出一塊新派的軍事科普陣地。
局座張召忠:大家都怕他預測
張召忠作為一個幽默的軍事評論員,說了很多跑火車的玩笑,網上說他是「人形自走因果律武器」,是「戰忽局」的局座。 2016 年,本該享受退休清閒日子的張召忠入駐頭條,如今在頭條已經收穫近 1200 萬粉絲 。當年,局座說完海軍艦載機F35 的弊端「這F35 缺氧,栽下來是分分鐘的事」,後一年,日本F35 就掉了。
局座在頭條上諸如此類的預言、調侃是層出不窮,但這背後是對各國軍事裝備的熟悉,是幾十年軍事知識的積累。之前在軍隊中,張召忠就喜歡研究外文資料,在軍事學術圈中發表世界技術報導,即使退休專職做自媒體後,他也要求自己每天的學習時間不會少於三個小時。「(你)得吃大量的草,有了知識沉澱,才能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
疫情期間,張將軍分析了美軍羅斯福航母艦長被撤職事件,對美軍建制、艦長復職背後的各方勢力都有提及,還成功預言李艦長要被復職。當然也不忘調侃了一下美國人。
對於局座的精準預測,頭條網友雖然見怪不怪,但還是由衷的感嘆「料事如神」。
甚至有很多海軍冷門小知識,局座也是信手拈來,如「印度航母上餵雞」,局座就給大家科普了航母上能不能餵雞?航母上該餵什麼動物?航母上的拖拉機由來....
由點到面的發散,談笑間就把印度海軍給科普了。
張將軍講評書一樣的軍事科普,讓他在頭條上的視頻動輒收穫上百萬次點擊。他對軍事領域是發自內心的喜歡,所以才能說起各種海戰案例如數家珍,也會在地鐵上笑著跟軍迷合影。
大校杜文龍:看穿各國軍備玄機
杜文龍,出身中國軍事科學院,多年來追蹤研究中國臺灣地區及中國周邊國家武器裝備的革新與發展,發表學術文章近百篇,參加了 40 多項軍隊重大課題研究。
憑著過硬的專業素養,杜文龍成為了陸軍大校,在入駐頭條後,依然有著嚴格的軍人作風:說話幹練、沉穩、專業、客觀,滿滿的乾貨.....
如今,杜大校在頭條的粉絲已達 230 萬,對於網友關心的話題和提問,杜大校會在研究後給出自己的回答。還時不時的給大家總結幾個金句,如:「飛彈一般比講話快」、「當量高低我不管,只要遭攻擊必核反擊」。
杜大校在軍事史和武器裝備上非常有研究,每次在自己的《文龍點睛》中講起這方面的內容都非常投入,「乾貨很多」、「杜老師太專業了,學到了很多」.....在《文龍點睛》節目下方,諸如此類的評論非常多。
「飛彈打衛星已過時!美國推出新反衛武器」這期視頻很有乾貨。杜大校科普了反衛星武器的三段式原理,以及各個國家在反衛星武器技術上所處階段等......網友對這一期視頻也是好評不斷。
在「俄羅斯核魚雷武器科普」中,把核魚雷直白翻譯成「浸泡在水中的戰略武器」,還把俄羅斯善用潛艇偷襲技術拿出來討論,對於這種殺傷性武器的科普講的是淋漓盡致。
他曾對希望投身國防的年輕人提過幾點建議:一是要有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二是要打好基礎,以後可能不會有什麼短板領域,每個領域都需要高端人才;三是要選擇好方向,選擇一些前沿科技,我們哪些領域還比較弱,就要在這些方向上做創新,才有可能會上邁上新的臺階。
對於杜大校來說,錄軍事科普視頻是老本行了。但作為一個頭條的創作者,杜文龍的科普視頻在儘可能做到有趣有料,培養年輕人的興趣。
炮座房兵——語速能比艦炮1130
房兵,國防大學軍事教官,軍事學博士,大校軍銜。對軍事裝備和作戰理論有很深研究的他,很早就開始了自己的學術科普之路。
在入駐頭條之前,房兵大校就憑藉《中國遠徵軍》和《百年航母》兩期節目獲得了不少軍迷的認可,在頭條創作後,房兵在獨家欄目《書房點兵》更是揮灑自如。
有頭條網友就調侃他「房兵一開口,主持人都插不上嘴」,索性啊,這房兵老師就在自己的節目中換了名頭,「我自己稱呼自己是 1130 了」。在頭條,房兵大校一改電視上的嚴肅面容,「挨遠火的命,操東風的心」、「聊個五塊錢的」,跟網友互(調)動(侃)「殲石榴」.....
正是這獨特的魅力,房兵老師迅速在頭條上收穫了 207 萬粉絲,每天找房兵大校提問的人是絡繹不絕。
房兵老師每天花在頭條上跟網友互動的時間也是越來越多,想想做節目時講半小時不帶喝口水的,炮座的精力,不一般!
宋忠平——愛跟網友「碰一碰」
做新媒體之前,宋忠平有十多年軍旅生涯和 11 年的媒體經歷。很多人對宋忠平的第一印象是個用詞犀利的軍事評論員。少有人知的是,現在這位電視機前侃侃而談的人,一開始都不敢直視鏡頭。
憑著一遍遍的練習,每天保持閱讀習慣,從文史哲學到文獻專著,宋忠平迅速成長為一個專業的軍事評論員。在成為一個軍事媒體人之後,宋忠平感到自己肩上的社會責任越來越重,他希望讓更多人都明白,世界在發生什麼。
所以宋忠平選擇了一種被更多年輕人接納的方式,加入頭條,成為一個創作者,一部華為P30,一個支架,一個補光燈,《最忠平論》就這麼誕生了。
節目播出以來,半年漲粉 110 萬,收穫 3 條千萬點擊的視頻爆款。 5 月份發布的中印熱點視頻,播放達 1023 萬,一天內漲粉5. 3 萬。
在長徵五號B火箭剛發射的時候,宋忠平是第一批做科普的博主,從長徵5B,聊到了火箭分類,對比了俄羅斯安加拉、美國同類火箭....
對於視頻,宋忠平也是相當嚴謹,自己發完視頻內容還要認真檢查核對,在評論區及時提醒網友。
就網友的提問、質疑,宋忠平還會及時給出乾貨解答,宋忠平說:他喜歡這種「思想碰撞」,所有的用戶的評論都會瀏覽一遍,久而久之眼睛就會特別難受,但我會再挑幾條來做答覆,其實挺耽誤時間的,但還是樂此不疲地做這件事情。
300 多萬粉絲,爆款內容是粉絲對宋忠平的認可,同時宋忠平表示「有爆款肯定開心,但壓力更大,要繼續把內容做好,否則就只是曇花一現」。
更多專業人士,在頭條分享著他們的觀點與見識,解讀時刻發生在身邊的熱點事件。在頭條軍事領域,不只有張召忠,杜文龍,宋忠平,房兵,還有其他內容根基紮實的創作者:
大學老師@三一博士,在頭條開設《理程碑》,從工程技術角度做深度科普。
人大國關學院教授金燦榮@政委點金,從國際政治角度,解讀新聞背後的國際形勢。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通過《維為道來》輸出戰術知識,帶網友探究新聞背後的道理。
其實,各路大V們的獨家節目,都和去年生機大會上的「IP-UP計劃」息息相關。今日頭條打算用 20 億的流量和 1000 萬資金,以獨家視頻定製,幫助更多創作者打造個人IP。
這對於創作者而言是難能可貴的,無論大眾還是小眾,只要內容優質,都可以獲得機會。如果你也在垂直領域有濃厚的興趣和紮實的內容根基,歡迎加入頭條,成為一個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