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資訊數據報告:@第一軍情、@張召忠 兩帳號的粉絲在今日頭條...

2020-12-14 站長之家

軍事資訊數據報告:@第一軍情、@張召忠 兩帳號的粉絲在今日頭條粉絲千萬

7 月 30 日,今日頭條對外發布《軍事資訊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過去一年,今日頭條軍事內容消費總量達 2496 億,超過2. 4 億人次在頭條為軍事內容點讚,整體內容消費量年環比增長超 5 倍。這一年,軍事領域創作者在頭條成長迅速, 128 位軍事創作者漲粉量超 10 萬;超百萬的有四位。其中,@第一軍情、@張召忠 兩帳號的粉絲量破千萬。

在頭條,軍事類內容創作多體裁併行,包括圖文、短視頻、小視頻、問答、微頭條等,給用戶更多消費選擇。報告顯示,圖文類內容消費佔比較高,有顯著優勢。但隨著圖文轉視頻成為趨勢,視頻消費需求猛增,近 4 個月(2020.3-2020.6)軍事視頻內容消費總量超過過去 8 個月(2019.7-2020.2)的視頻消費總和。

報告顯示,在頭條有1. 23 億用戶在消費軍事領域內容。與女性用戶更熱衷時尚、娛樂資訊相同,男性在軍事內容消費上佔據絕對比例,超 8 成; 30 歲以上男性用戶是軍事領域內容消費的主力軍,隨著內容視頻化趨勢增強,以及軍事科普越來越注重可讀性,年輕用戶比例也在持續增長;廣東省用戶偏愛軍事資訊內容,上海、北京、成都、武漢等城市軍事愛好者較多。

值得注意的是,在用戶喜愛偏好上, 80 後、 90 後對軍事領域內容喜好重合度超過90%; 00 後對新式裝備、武器科普很感興趣; 60 後則對最新國際軍事資訊需求更高;而@第一軍情、@張召忠、@中國軍網、@解放軍新媒體傳播中心融媒體、@書房點兵 這些帳號收穫了各年齡段用戶的關注與喜愛。

報告指出,軍事類內容消費受特殊節點和國際局勢影響明顯。去年 8 月、 10 月,今年 1 月、 2 月、 5 月和 6 月均達到一定峰值。尤以去年 10 月表現突出,這個月的軍事類內容消費總量達246. 6 億,超過 57 萬條提問得到回答,約1. 21 億用戶在頭條觀看國慶 70 周年系列直播,為祖國慶生。

頭條軍事自上線以來,一直秉持著「提供實時軍事資訊與科普內容」的初心,在扶持每一位優質軍事創作者的同時,為用戶提供源源不斷的優質軍事類內容。報告同時回顧了這一年今日頭條在軍事資訊及內容上的深耕成果。

首先,軍事領域內容創作者快速成長、構成更加多元,UGC、PGC、OGC等並行存在,PGC(專業媒體、機構帳號)表現尤為搶眼。共計 36 個帳號粉絲量破百萬。

在官方的大力深耕下,今日頭條集聚了諸多權威專家在線科普,剖析世界軍事戰略動向、追蹤尖端軍事技術發展。其中,被廣大網友戲稱「局座」的著名軍事專家@張召忠 在今日頭條獨家上線《局座時評》視頻欄目,截至目前共上線 10 期,累計播放量超 5000 萬;被廣大軍迷戲稱為「炮座」的房兵教授@書房點兵 在今日頭條獨家上線帳號同名視頻欄目《書房點兵》,截至目前共上線 300 期,累計播放量達3. 1 億;像這樣的頭條獨家爆款視頻欄目還有很多,如@宋忠平 的《最忠評論》、@兵戎學者 的《老兵說軍事》、@杜文龍 的《文龍點睛》、@邵永靈 的《靈聽》、@軍事觀察員東旭 的《旭說》、@陳虎點兵 的《陳虎點兵》等。

報告結尾部分,官方重點列舉了三項創作者扶持計劃,包括適用於全平臺的「青雲計劃」和「MCN籤約計劃」,還有一項針對於軍事領域的「點睛計劃」,這些計劃在軍事領域創作者生態建設上互為補充,共同促進軍事資訊及科普內容的豐富和多元。

免責聲明:「站長之家」的傳媒資訊頁面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自媒體人、第三方機構發布或轉載。如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繫刪除或處理。稿件內容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更不對您的投資構成建議。我們不鼓勵任何形式的投資行為、購買使用行為。

相關焦點

  • 「局座」張召忠退休後入駐頭條,「評書」式軍事科普,引1200萬人關注
    局座張召忠:大家都怕他預測  張召忠作為一個幽默的軍事評論員,說了很多跑火車的玩笑,網上說他是「人形自走因果律武器」,是「戰忽局」的局座。 2016 年,本該享受退休清閒日子的張召忠入駐頭條,如今在頭條已經收穫近 1200 萬粉絲 。
  • 用戶都在頭條看什麼?《今日頭條內容價值報告》解密
    月活超過2. 6 億,日活超過1. 2 億,近期權威第三方平臺QuestMobile發布的數據再次印證了今日頭條的市場地位和影響力。近年來,移動資訊領域風起雲湧,競爭異常激烈。但今日頭條作為綜合資訊領域的先行者,除了在行業的每一次轉向和升級中保持領先外,市場表現也保持穩固。
  • 今日頭條趙添:智能分發和粉絲分發是今日頭條未來發展雙引擎
    今日頭條高級副總裁趙添表示,智能分發和粉絲分發是今日頭條未來發展的雙引擎。今日頭條將重點發力「微頭條」和「悟空問答」兩個產品。未來一年,今日頭條計劃拿出400億流量,扶持優質微頭條用戶,此外,悟空問答將投入10億元籤約補貼答主。
  • 《2020年中國泛資訊行業研究報告》正式發布,今日頭條位列行業頭部...
    2020年10月20日,專注於新經濟領域研究的36氪研究院發布《2020年中國泛資訊行業研究報告》。報告根據36氪研究院數據、公開資料、用戶及創作者調研等,對泛資訊行業的發展現狀及整體內容生態進行剖析,並特別針對市場上的超級頭部泛資訊產品進行發展回顧與現狀解讀。
  • 今日頭條開啟「尋找真知派」活動 全網尋找下一個「局座」
    由著名軍事專家、今日頭條創作者@張召忠、著名中東問題研究專家、今日頭條創作者@李紹先院長、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今日頭條創作者@管清友、典型斜槓青年、長安大學講師、今日頭條創作者@三一博士、「溫暖可靠」的心血管醫生、今日頭條創作者@張之瀛大夫組成導師評審團,以「世界需要真知,世界需要你」為主題,面向全網招募「國際關係、財經、健康、軍事、科技」五大領域創作者。
  • 高質量PUGC成泛資訊平臺內容「護城河」,今日頭條創作者滿意度位居...
    2020年10月20日,專注於新經濟領域研究的36氪研究院發布《2020年中國泛資訊行業研究報告》。報告根據36氪研究院數據、公開資料、用戶及創作者調研等,對泛資訊行業的發展現狀及整體內容生態進行剖析,並特別針對市場上的超級頭部泛資訊產品進行發展回顧與現狀解讀。
  • 極光:百度APP、今日頭條及騰訊新聞是用戶最常使用的三大資訊平臺
    目前,資訊行業已發展出新資訊以及泛資訊兩大類型的平臺,二者的區別主要呈現在資訊內容分發能力上:新資訊平臺以資訊內容分發為產品核心能力,通過自訂閱、人工篩選或智能技術推送等手段實現個性化資訊分發,以今日頭條、百度APP和騰訊新聞為代表;泛資訊平臺則是以資訊內容分發作為產品從屬能力,如手機瀏覽器和社交平臺等產品。
  • 今日頭條內容營銷大全:選人、投放、數據效果全揭秘
    當我們更關注人群匹配度、低CPM、內容效果、數據效果的時候,今日頭條作為一個長期被低估的內容營銷陣地,值得被大家關注。最近為客戶做策劃,在今日頭條上規劃了一定的比例,效果非常不錯,更多的客戶也因此想嘗試。因此結合最近的投放經驗,整理一下今日頭條的內容營銷攻略,同大家交流。誰在頭條?
  • 「進擊的局座」張召忠如何轉型為爆款內容作者?
    2011年1月11日,當央視《今日關注》節目上出現殲20首飛的消息時,那一刻,中國航空人沒有讓我們失望。對於看電視長大的那一代中國軍迷來說,曾經眾多內容精良的軍事節目是我們了解中國軍力發展的重要窗口。曾幾何時,央視7套的《防務新觀察》、《今日關注》、《深度國際》是眾多軍迷每日必修課。
  • 軍事評論家張召忠少將來馬講軍事
    軍事評論家張召忠少將來馬講軍事 2012-04-17 14:27:09   來源:皖江晚報
  • 信息創造價值:今日頭條競品分析報告
    編輯導讀:今日頭條憑藉著自身強大的大數據運算,精準推送用戶所喜歡的內容,同時滿足用戶碎片化利用時間的要求。本文作者對今日頭條競爭對手的發展模式以及特色功能進行對比,找出今日頭條的優勢所在以及以後需要完善自身的地方。
  • 信息創造價值:今日頭條產品體驗報告
    編輯導讀:以前人們獲取新聞資訊的方式可能只有電視和報紙,但是隨著手機的內容越來越豐富,新聞資訊產品逐漸成為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今日頭條就是這樣一款產品,以其智能推薦的算法在眾多新聞資訊產品中脫穎而出。本文作者將從六個方面對今日頭條進行深入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 今日頭條盛典,與「你」有關
    就是街舞第二季》《極限挑戰第五季》中的出色表現,獲得「年度綜藝之星」;劉宇寧獲得「年度新勢力明星」的背後,離不開抖音等短視頻平臺影響力的進一步擴大……頭條盛典的獎項由用戶票選和根據今日頭條平臺資訊閱讀、搜索熱度參考決定,而資訊搜索熱度又依靠用戶日常的閱讀瀏覽行為。也就是說,從個體到內容作品,頭條盛典中誕生的獎項得主及背後的行業趨勢,都離不開用戶自主的選擇。
  • 解密今日頭條文章推薦機制:什麼樣的頭條文章更受青睞?
    今日頭條作為目前眾多網絡媒體從業者的首選內容分發平臺之一,其推薦機制一直是一個「未解之謎」,表面上相差無幾的文章,有效數據的差距有時候能達到十萬甚至百萬級別,著實成為了KPI考核中的一個重大不可控因素。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頭條的用戶特點和傳播機制,告訴你這個」未解之謎「的一部分真相。
  • 「頭條圈子」能幫今日頭條突破流量天花板嗎?
    文丨高小倩編輯丨張雨忻從智能推薦轉向智能社交的今日頭條,又要開始嘗試搭建粉絲帳號生態。早在今年1月16日,頭條號微信公眾號就曾發文簡單提到「圈子」功能。最近,頭條號「頭條圈子」正式上線,開始密集介紹該功能的使用方法以及運營技巧。據頭條方面介紹,頭條圈子(社區)是為創作者推出的,用於深度連接粉絲的,互動、營銷、變現的工具。
  • 鎖定2.4億泛軍迷群體,酷我音樂聯手軍事專家推出全新內容矩陣
    大國崛起,強軍行軍,如今越來越多群體對軍事、戰爭史、武器裝備等包含軍事元素與特徵的事物產生濃厚興趣。據一項《2019年中國軍迷用戶畫像分析報告》顯示,過去五年內中國軍迷規模迅速擴大,泛軍迷增至2.4億人,僅2019年上半年泛軍迷規模同比增長25.45%,並展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
  • 今日頭條公布2019數據報告,吉林省創作者人均年收入位列第 一
    今日頭條公布2019數據報告,吉林省創作者人均年收入位列第 一近日,今日頭條在其發布的2019年度數據報告中,揭秘了2019年內容創作者年收入數據情況。數據顯示,2019年今日頭條助力創作者營收達46億元,從地域分布來看,吉林省成為年度創作者人均收入高的省份。 從創作者人數來看,北上廣分別是創作者多的三個城市。從創作者年齡分布來看,80後作者以38%的佔比排名第     一,其次是90後作者,佔總數的33%。
  • 平昌大數據①:微博+今日頭條,武大靖羽生結弦加冕冬奧人氣王
    近日,各大社交媒體平臺紛紛發布了大數據報告。由於計算維度和數據範圍的差異,報告部分結論可能相悖。不過,在「冬奧會期間誰是中國社交媒體人氣王」這一選項上,微博和今日頭條的數據如出一轍。微博體育——「圍觀冬奧會」大數據報告頭圖
  • 在今日頭條,有45位作者2020年收入超過1千萬!
    暴漲的創作者和內容數據大會當天,官方發布了更多數據。目前,今日頭條擁有10萬+粉絲數的創作者數增長了132%。新增創作者數量為1566萬,微頭條發文量增幅最快,達到了86%,圖文發布量漲幅25%,直播發布量相比去年漲幅167%。
  • 今日頭條發布2019年度數據報告,90後最愛搜索「剁椒魚頭的做法」
    1月7日,今日頭條發布《2019今日頭條年度數據報告》(以下簡稱為「報告」),從用戶搜索行為、閱讀創作習慣、社會責任等多方面展現了通用信息平臺的價值。報告顯示,頭條搜索正式上線後,被搜索最多的關鍵詞是「國慶大閱兵」,2019年有1825萬用戶首次在頭條上發布內容,114款國家級貧困縣農產品通過信息流動走出大山。報告還發現,隨著創作和傳播門檻的降低,有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在頭條上表達和記錄自我。數據顯示,2019年,頭條創作者全年共發布內容4.5億條,累計獲贊90億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