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帶孩子很累,爸爸為什麼不幫忙?

2020-12-14 北京童媽育兒

男人只有有了孩子後,才會真正意義上長大、成熟。即便是結婚,不論早晚,都有很多在家的巨嬰一樣的存在,忙著享受、玩樂。忙、累、懶已經成為當今爸爸的一個永恆的標籤。但是這些接口不能成為他們偷懶不陪孩子的藉口。

為母則剛,媽媽都是戴著鎧甲的天使

女人是天生的母性大發,為了孩子就能忍受所有嗎?

「我們一家三口有一次出去玩,孩子玩累了,說口渴,我說要給孩子買杯果汁,讓他先幫忙看著孩子,我一會就回來。孩子爸爸滿口答應著。等到我回來,一看孩子爸爸已經在那打呼嚕,原來孩子自己在遊樂場玩,孩子爸爸已經睡著了。這樣的豬隊友還有嗎?好在孩子沒事,但是心大的爸爸睡的呼呼的,而我肚子裡的氣也鼓鼓的」

「我家老公更令人生氣,帶孩子乖乖的特別聽話,原來是給孩子扔個IPAD,搜個動畫片就可以了。他在那刷手機,倆人互不幹擾,別提多和諧。這樣的爹有沒有同款?」

「夏天在家很熱,娃跟爸爸在家,孩子爸爸熱,吃冰淇淋一根接一根,沒想到孩子也要吃,於是,好爸爸也沒攔著,直接孩子三大桶冰淇淋入肚。當天晚上,孩子拉稀,在兒童醫院待到後半夜。這樣心大的爸爸誰家還有?說他,他還特別有理由,說,孩子想吃,我就給她了,不給他,他哭個沒完。但是孩子是吃了冰淇淋,也不哭了,但是惹了一肚子不舒服,在醫院裡折磨半宿。」

我從來不覺得女人是天底下最勤快的動物,因為愛讓他們把孩子放在重要位置。他們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

◆ ◆ ◆

承擔家庭重要角色的爸爸為什麼在帶孩子這事情上變成了隱形人?

很多家庭都是男主外女主內,由於爸爸一直承擔賺錢養家的角色,所以負責貌美如花的媽媽還要照顧愛的結晶——孩子。而這個擁有生育功能的角色,集結了自己所有的愛給孩子、給家庭。

媽媽在孩子的成長中,扮演著全年在線的狀態,不可休息,不可隱身,更別提說離線,她們會儘自己最大的努力陪伴孩子成長。

現實生活中,很多媽媽都會說帶孩子很累,而家裡的豬隊友的不配合,會讓人感覺更累。女孩到女人,身體變化、心理變化都很大,但是對於男人,只是多了個角色。孩子小的時候,他們基本沒有參與餵奶、熬夜等,但是有了孩子之後,會刺激爸爸們更努力的賺錢。

研究結果表明:常與父親相處的孩子比同齡的不怎麼與父親相處的孩子更聰明。

調查顯示:即使是嬰兒,他也會因為缺乏父愛而出現焦躁不安、食慾減退、抑鬱易怒等也有可能是缺乏父愛引起的。這就是典型的「父愛缺乏綜合症」。

雙親均在、但缺乏父愛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患「父愛缺乏綜合症」的可能更大。

◆ ◆ ◆

好爸爸應該怎麼做?

1、多陪伴

從孩子剛出生幾個月,爸爸就應該在孩子身邊。寶寶從第5個月開始,這時是寶寶熟悉面孔識別力發展的階段,爸爸一定要成為寶寶的熟悉面孔,就建立了良好的親子互動基礎。

與孩子頻繁接觸,不僅有利於其身心的成長,還會增進父子關係,使孩子更敬愛自己的父親。

2、讓孩子大膽進行社會交往

不要認為孩子沒有自己的圈子,他們也會有自己喜歡的小夥伴,也會有好朋友。到了一定年齡,孩子不管交往同性朋友還是異性朋友,都對孩子的思想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交往不同的朋友,會開拓自己的社交圈子,接觸不一樣的階層教育和家庭教育。這時候的爸爸承擔的角色就更大。很多孩子長大後,會效仿爸爸的交往觀直至到自己成家立業,所以說,父親在家庭的角色,和孩子的眼裡,才是真正的三觀體現。

3、好丈夫是好爸爸的前提

有心理學家調查,夫妻之間相愛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所以在準備好做一個好爸爸的同時,先要做一個好丈夫。愛孩子愛孩子的媽媽,才是作為一個丈夫所做的基本責任。一個家庭的和諧,離不開爸爸媽媽共同的努力。

愛妻子的爸爸容易讓孩子看到人與人之間的愛,也看到了家庭的愛,在被愛包圍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會有更多的幸福感。

所有的爸爸們,你在家庭中是多麼的重要,媽媽生孩子很疼,餵奶也很疼,晚上起夜看孩子也很累。好好愛媽媽才是對孩子、對家庭最好的愛。成長中的隱形人了。

相關焦點

  • 爸爸帶大和媽媽帶大,哪個帶孩子會更聰明?研究表明:兩者差異大
    孩子的衣食住行需要操心,孩子的生理方面也需要操心,就連陪伴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這樣才能養育出一個健全且極具智慧的孩子,而在多數家庭裡帶娃一事都是由寶媽或者家中的長輩幫忙完成,寶爸則是外出賺錢補貼家用。此前有人提出問題,為什麼只能女性帶娃,男人就不能幫忙帶孩子嗎?
  • 爸爸在家帶娃,媽媽不放心臨時查崗,看到這個畫面簡直氣瘋了
    最關鍵原因還是缺少帶娃的經驗。 就像我開篇提到過的,孩子出生一個月媽媽過來幫忙,孩子爸爸基本沒有機會接觸孩子,他也不會主動去接觸,老人也不願意讓男人主動帶娃,因為缺少帶娃的現實經驗,偶爾帶孩子是沒有耐心的,所以就容易忽視一些安全媽媽介意的問題,想到一些鬼點子。
  • 育兒中媽媽理應「挑大梁」?耶魯大學:爸爸帶的孩子智商更高
    既想讓先生幫忙帶娃,又對他充滿了擔憂和戒心,生怕把孩子們磕著碰著,不是哭就是喊。 的確也沒有出什麼大的亂子,有人說爸爸帶娃是災難,但是不同的育兒模式,對於孩子來說,自然也會帶來不同的體驗感。 耶魯大學研究表明:爸爸帶的孩子智商更高,這是為什麼呢?
  • 婆婆不幫忙給帶孩子,媳婦又要上班又要帶娃,那該怎麼辦?
    都說家有老人是個寶,特別是在孩子小的時候。老人可以幫我們帶孩子,分擔家務,讓我們年輕媽媽在上班的時候沒有後顧之憂,下班後也能喘息和稍微休息。但是,有老人幫忙帶孩子,如果處理不好關係也是很鬧心的事情,因為婆媳矛盾是一個古老而普遍的問題。
  • 為什麼很多孩子不喜歡媽媽,更喜歡爸爸?「超限效應」了解一下
    在生活當中,我們都能看到這樣的家庭,爸爸和孩子的關係比較好,然而孩子對媽媽則沒有像對爸爸那麼親暱,而這樣的情況也讓許多沒養過孩子的網友疑問:為什麼很多孩子不喜歡媽媽,更喜歡爸爸?不過,這都是有原因的,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了解一下,因為孩子之所以更喜歡爸爸,是因為媽媽和爸爸有這些不同的地方。
  • 「爸爸媽媽,我行李收拾好了,為什麼不等等我,又把我丟下?」
    只是,假期終將過去,不少企業已經逐步復工,那些要奔赴外地的父母,今年又是如何「哄騙」孩子的呢?「爸爸媽媽,我行李收拾好了,為什麼不等等我,又把我丟下?」對於那些留守的孩子們來說,最盼望的或許就是父母從外地回家過年吧!
  • 當媽媽很累,但不辛苦!
    在我的生活圈中,還沒有生小孩的朋友數量壓倒性獲勝,也因此有不少還沒當媽媽的人跟我說,看到我帶小孩的內容分享,就覺得生小孩好辛苦、好累,有點害怕!!!誠實的說,當媽媽真的是很累,但,並不辛苦。為什麼會說不辛苦呢?
  • 媽媽帶娃累成狗,孩子他爹甩甩手,爸爸到底是好幫手還是豬隊友?
    如果你也在育兒過程中感覺到困惑或者挑戰,那麼請一定要關注我,「蘇主任Talk」讓你輕鬆育兒,孩子成長健康又快樂! 蘇主任在和很多媽媽進行諮詢的時候都會聽到她們說,孩子的爸爸基本上都是不帶娃的。實際生活當中,爸爸們不光不帶娃,一旦孩子出了些什麼問題,反而會指責媽媽們帶得不好。
  • 「趕緊生個娃,孩子我幫忙帶」,寶媽剛坐月子,婆婆翻臉不認人
    「趕緊給我家生個娃,孩子以後我幫忙帶」,婆婆事後卻翻臉不認人小劉跟丈夫高中的時候就是一個學校,後來還考上了同一所大學,兩人也逐漸熟悉起來了,並且談起了戀愛。因為小劉的事業正處於上升期,於是她就跟丈夫商量著晚點要孩子,丈夫也答應了,但沒想到婆婆卻開始整天催促。有一次去婆婆家吃飯的時候,婆婆就稱:「趕緊給我家生個娃,孩子以後我幫忙帶。」不知道這是第多少次聽到這樣的話了,丈夫卻從來都不幫小劉說話。
  • 孩子哭鬧不睡,媽媽生氣朝爸爸扔鞋,評論區瞬間留有1000條理解
    煩惱不已的媽媽將鞋子踢到爸爸碗裡,並衝著孩子大吼:「那你睡不睡?不睡就別睡了,在這叫什麼叫。」視頻底下的評論區,有人批評媽媽脾氣不好,對孩子和老公太過粗暴;但大多數表示理解,並對寶媽的行為表示支持並點讚。只有有過親自日夜帶娃的女人才能明白這位媽媽的其實已經走在崩潰邊緣了,丈夫卻毫不理解,還將它拍成視頻準備聲討妻子。
  • 為什麼來幫忙帶娃的老人,嚇壞了孩子和孩子媽?
    一位媽媽求助說:我爸爸嚴厲而且暴躁,非要讓我三歲的孩子學寫字,孩子不會寫,他就對孩子大吼大叫,也對我大吼大叫,覺得我不會帶孩子,孩子經常被嚇得躲到沙發後面哇哇大哭,我自己也被嚇得全身發抖,感覺像是回到了自己小時候。我該怎麼辦?不少中國家庭會或多或少地採用隔代育兒的方式——由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幫助帶孩子,短的可能一年半載,長的可能十年八年。
  • 「袋鼠爸爸」帶娃走紅,媽媽看後難以淡定:自己孩子都不上心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爸爸帶孩子,絕對不能指望他們把孩子照顧好,只要不帶出禍端,媽媽就心滿意足了。我們就以爸爸帶娃出門為例,明明是簡單地抱在身上或牽手就可以,他們非要搞亂子,不信我們往下瞧!1)「袋鼠爸爸」帶娃走紅,媽媽看後難以淡定:你是有多懶?
  • 爸爸身負重任,在家獨自一人帶娃,媽媽回家突襲檢查後哭笑不得
    很多媽媽其實都希望家裡的爸爸可以多帶帶孩子,體諒一下帶孩子究竟有多不容易,但爸爸總是會以各種理由推脫掉帶娃的責任,他們總是認為自己賺錢就已經很辛苦了。但現在很多媽媽不僅需要帶娃,而且每天也有自己的工作,家庭工作兩不耽誤,所以需要爸爸的藉口也已經變得蒼白無力,爸爸在家裡面也變得可有可無。其實越來越多的爸爸都已經沒有了以前那種思想,在家裡就像是大爺一樣,需要被人伺候,他們也開始懂得分擔家裡的事情,一有時間也會幫忙帶娃。
  • 孩子學寫字前,爸爸媽媽們一定要給孩子做這些訓練
    雖然我們不要求孩子寫出書法家般的文字,但是清晰可辨是相對基礎的要求。小濤今年8歲了,因為患有孤獨症,學校一直不肯接受小濤去學校上課,爸爸媽媽就只能在家裡一直給小濤做家庭幹預訓練。今年9月份的時候,媽媽又嘗試著帶小濤去報名,老師對小濤進行了簡單的測試,他在爸爸媽媽的堅持幹預下,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語言表達和社交,以及專注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基本滿足入學條件。於是,8歲的小濤終於進入了小學一年級學習。但是,入學之後,老師發現了小濤在學習上出現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孩子不會寫字!
  • 男子背孩子打籃球,爸爸紛紛點讚媽媽怒了:你舒服了孩子咋辦
    我把這個視頻發到朋友圈,所有看完這個視頻的爸爸們都點讚,表示這就是自己帶孩子時心中的狀態了:既不耽誤自己想要做的事,又能給孩子最初的興趣教育。而不出意外的是,幾乎所有當媽媽的都憤怒了,有幾個互相認識的朋友還為此吵了起來。
  • 「不求爸爸主力帶娃,但求能助力帶娃」爸爸要不要成為育兒主力
    在我們身邊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言語:男主外,女主內;其實lovely媽咪覺得這句話說的挺對,當爸爸的主要以事業為重,現代社會的生活壓力大,需要賺錢養家,但也需要爸爸調整好情緒,不把工作中的不愉快帶到家中來發洩,在家庭裡就要做好爸爸這個角色,這個角色不能缺,缺少爸爸的家庭,孩子的童年也是殘缺不全的
  • 「不給我買飲料,我就打你」,女兒對媽媽拳打腳踢,爸爸做法解氣
    聽了原因才知道,原來這孩子再求媽媽「買飲料」,因為媽媽不讓買,所以就一邊喊著「不給我買飲料,我就打你」,一邊真對媽媽下手了。很多顧客看到這一幕並沒有停下腳步,只是紛紛感嘆孩子「不懂事」、「孩子廢了」,而這時站在旁邊的爸爸終於看不過去了。看著女兒一邊打媽媽,一邊說著「打死你」這樣的話,爸爸上來就是狠狠的一腳,孩子楞了媽媽也楞了。
  • 為什么爸爸不喜歡帶娃?「母親守門」效應,你知道嗎?
    都說有了孩子之後,老公這個角色就升級為了「豬隊友」,各種帶娃入坑,有的爸爸索性寧肯加班也不回家帶娃。所以,對於咱們這些中年老母親來說,要想使喚旁邊這位「豬隊友」,那可真是難上加難。所以,越來越多的爸爸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缺席。
  • 「假裝看病帶媽媽回外婆家」上熱搜 當事人:媽媽平時幫忙帶孩子 不...
    江蘇網絡廣播電視臺-荔枝新聞訊 近日,陝西渭南的孫女士#假裝看病帶媽媽回外婆家#探親衝上熱搜,引發網友熱議。不少網友評論「感動,太暖了」,「溫暖的謊言」,「最懂媽媽的是女兒啊」……但也有網友質疑,「幾年沒回家,有啥可感動的?」「回家還需要撒謊?」
  • 合格爸爸的養成離不開放手的媽媽,媽媽在家大包大攬要不得!
    我發現,99%的夫妻生完孩子後的矛盾都是由婆婆或母親幫忙帶孩子的產生的。尤其是婆婆來的時候,不管你丈夫以前有多好,他都會像變了個人一樣,變成一個巨嬰,等她媽媽照顧他。他甚至不在乎你和孩子了。如果我婆婆更有權勢,那家一定是不得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