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來幫忙帶娃的老人,嚇壞了孩子和孩子媽?

2021-01-12 寶寶知道

一位媽媽求助說:我爸爸嚴厲而且暴躁,非要讓我三歲的孩子學寫字,孩子不會寫,他就對孩子大吼大叫,也對我大吼大叫,覺得我不會帶孩子,孩子經常被嚇得躲到沙發後面哇哇大哭,我自己也被嚇得全身發抖,感覺像是回到了自己小時候。我該怎麼辦?

不少中國家庭會或多或少地採用隔代育兒的方式——由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幫助帶孩子,短的可能一年半載,長的可能十年八年。真心爸媽一直反對這種方式,除了認為老人沒有幫子女帶孩子的義務、兩代人育兒理念上的差異會帶來很多家庭矛盾、影響育兒品質,還有一個更重要的:

祖輩除了給孩子帶來愛,還可能帶來嚴重的心理傷害,讓爸爸媽媽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遭受的創傷,重新回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01 / 不斷吵架的祖輩和暴躁易怒的祖輩

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角色,通常為他們戴上「慈愛」的光環。自然,也有不少老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壓力的減輕,對孫輩會比自己年輕時對子女慈愛、好脾氣得多。但真的不是所有老人都會如此。

真心爸媽多年接孩子放學,經常見到一些接孩子的老人,孩子稍稍出來得晚些,或者落了東西要回教室去取,就大聲叱罵孩子,要多兇有多兇,要多難聽有多難聽,讓人覺得,他們罵的不是自己的孫輩,而是小時候的兒女,並且把對生活的所有怒氣,包括對孩子爸媽的怒氣,都傾瀉在孩子身上。而被罵的孩子,看起來對這種叱罵已經習以為常,既不顯得委屈,也不做任何反抗。這樣的孩子,真讓人心疼。

很多爸爸媽媽,應該都對自己小時候父母吵架時自己的感受記憶猶新:恐懼、無助,還有憤怒。其實那些習慣了用吵架方式「溝通」的父母,在他們上了年紀之後,依然會繼續這種模式,而住在不停吵架的祖輩家裡的孩子,其實也處於和自己父母小時候相同的境遇中。

一個孩子,上幼兒園前主要生活在祖輩家中,兩位祖輩吵吵鬧鬧一輩子,上了年紀,還經常吵架。結果孩子的父母發現,孩子變得膽小、畏縮,而且不愛說話,非常沉默,於是趕緊把孩子接回來自己帶,過了好幾個月,孩子才重新變得開朗、活潑起來。

另外一些祖輩在幫助帶孩子時,會把自己當年對子女的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用到孫輩身上。文章開頭那位求助的媽媽,遭遇的就是這樣的狀況。通常越是教育方式簡單除暴的老人,就越容易堅持己見,年輕的爸爸媽媽,根本說服不了。

02 / 老人會變老,但他身上的弱點不會消失

如果祖輩愛吵架,爸爸媽媽除了把自己的孩子帶離那樣的環境,別無他法。如果祖輩對孩子暴躁嚴厲,爸爸媽媽除了克服困難,自己帶孩子,也別無選擇。

一些生長在父母吵架的家庭中的孩子,小時候都會做過阻止父母吵架的努力,「爸爸媽媽你們別吵了」,但從未生效過。一些年輕子女,也曾經期待自己的暴躁嚴厲的父母在上了年紀之後,會變得溫和、慈愛、容易溝通,但也會慢慢發現,那些只是一廂情願的美好願望。

有些老人,會隨著年齡、閱歷的增長,越來越成熟、越來越有智慧,越來越容易相處,而另外一些老人,增長的只是年紀,而不是智慧,他身上的弱點,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失,相反卻很可能因為年事漸高,滋生出「我老我有理」的蠻橫心態,既無法說服,更無法改變。

03 / 隔代育兒,是把原生家庭的模式,引入新的家庭

無論是因為什麼樣的原因引入隔代育兒,這種方式,本質上都是把自己原生家庭的模式,引入了自己的新家庭。

如果祖輩年輕時對自己的子女慈愛、溫和,不打不罵,那他們多半會繼續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孫輩;如果祖輩年輕時對子女暴躁、嚴厲、以打罵為正確的教育方式,那他們多半也會同樣地對待自己的孫輩。

如果是三代人共同生活,那麼年輕的父母和自己的孩子,都會繼續處於原來的原生家庭的模式之下。年老的父母,可能繼續傾向於做一家之主,主導家庭事務,包括育兒事務,而年輕的父母,則繼續成為父母照管下的孩子,聽命於父母。就像前面說的那位求助的媽媽,和自己的爸爸在一起,她又重新變成了那個在怒氣之下戰戰兢兢的小女孩,而她的孩子,也和自己的媽媽一樣,直接承受到祖輩糟糕的教育方式帶來的傷害。

如果是只有孩子和祖輩生活,那麼年輕的父母可以幸運地從不那麼理想的原生家庭模式中逃脫,但無力自主的孩子,則被丟棄在與爸爸媽媽小時候相同的家庭環境中,像自己爸爸媽媽小時候那樣,承受一切。

04 / 儘量斬斷原生家庭的影響,保護自己的孩子

相信在有祖輩參與育兒的家庭中,爸爸媽媽和自己的父母之間,都曾因育兒理念的差異而產生的矛盾、爭執,但最後,都是誰也說服不了誰,大家繼續各行其是。年輕的父母因為各種各樣的條件限制,只有依賴自己父母的幫助,只能無奈地接受現實。

但這種接受現實,其實常常是以犧牲自己孩子的利益為代價的。如果意識到糟糕的隔代育兒不但有育兒理念上的差異,還可能讓自己的孩子冒著繼續自己兒時命運、遭受嚴重心理創傷的風險,爸爸媽媽還能如此放心大膽地接受現實嗎?

所以,真心爸媽的建議是,無論是老人主動要求幫助帶孩子,還是年輕父母因各種條件所限,不得不請老人幫助帶孩子,一旦發現自己小時候的遭遇在孩子身上重演,必須馬上尋求改變,儘量斬斷原生家庭的影響,保護自己的孩子。

當然,年輕父母自己身上,也不可避免地帶有原生家庭的烙印,其中好和不好,也同樣都會影響到孩子。但改變自己,總比改變老人容易,讓孩子僅受到來自父母的負面影響,總比父母和祖輩的負面影響,一股腦地疊加在年幼的孩子身上,要好得多。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成長育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婆婆幫忙帶娃和不幫忙帶娃的家庭,這幾方面差異大,很難反駁
    各方麵條件都差不多的女性,在各自有了孩子後,對寶媽們而言,婆婆願意幫忙帶孩子,和婆婆拒絕幫忙帶孩子,這兩種家庭的差別可以說還是很大的。尤其是這幾方面,說的都是事實,很難反駁。②婆婆幫忙帶娃的家庭,寶媽會考慮二胎;反之,寶媽基本都沒有生二胎的打算這個問題也是很現實的,二胎政策開放後,人們都知道生兩個孩子好,可問題是如果生了二胎家裡沒人照看又該怎麼辦?所以說婆婆幫忙帶孩子和婆婆不幫忙帶孩子,對兒媳生還是不生二胎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家裡老人願意幫忙,再加上其他條件允許,寶媽自然會把二胎提上日程。
  • 「趕緊生個娃,孩子我幫忙帶」,寶媽剛坐月子,婆婆翻臉不認人
    「趕緊給我家生個娃,孩子以後我幫忙帶」,婆婆事後卻翻臉不認人小劉跟丈夫高中的時候就是一個學校,後來還考上了同一所大學,兩人也逐漸熟悉起來了,並且談起了戀愛。因為小劉的事業正處於上升期,於是她就跟丈夫商量著晚點要孩子,丈夫也答應了,但沒想到婆婆卻開始整天催促。有一次去婆婆家吃飯的時候,婆婆就稱:「趕緊給我家生個娃,孩子以後我幫忙帶。」不知道這是第多少次聽到這樣的話了,丈夫卻從來都不幫小劉說話。
  • 老人幫忙帶孩子,子女要不要給「工資」?社會學教授給出中肯建議
    文|秘籍君 有寶媽留言說,公婆就她老公一個兒子,她生完孩子,想要出去上班,就想讓公婆來帶孫子。結果,公婆帶了兩個月,竟然開口問他們要起了「工資」。這位寶媽很生氣,她說:「一家人,而且公婆就一個兒子,他們帶孫子不是天經地義的事嗎?
  • 老人幫忙帶娃是好事,但這4個問題要提前說清楚,對全家人有好處
    很多寶媽生完寶寶之後,會重新回到工作崗位,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想追求自己的夢想,擁有屬於自己的事業;另一個是家庭經濟條件緊張,不得不出去工作賺錢。寶媽出去工作,就不得不請家裡的老人過來幫忙帶娃。老人如果肯幫忙,這是一件好事,但無論是寶寶的爺爺奶奶還是姥姥姥爺,有些問題一定要提前說清楚,這樣做對全家都有好處。
  • 「你媽不帶娃憑什麼要我媽帶」?丈夫霸氣護媽,結果卻被反將一軍
    老人帶娃不是必須,切莫因為誰帶娃而鬧矛盾。現在老人帶娃的現象越來越多,但是現實生活中,其實也不乏一些老人到晚年想要過自己的老年生活。如果不是生活所迫不得不請老人幫忙,寶媽也要儘可能少讓老人幫帶娃,儘量多為老人考慮一下。
  • 那些老人不幫忙帶娃的家庭,最後都怎麼樣了?第二個家庭看了很扎心。
    婆婆不來幫忙帶娃,我只能辭職自己在家裡帶。 可由此一來,娘家人卻都在怪我把媽媽累病了,他們說:「奶奶看孫子天經地義,你為什麼不使喚你婆婆,非要累你媽?」 唉,為什麼?因為我太蠢唄,如果可以穿越,我再難再累也不會讓我媽幫忙帶孩子。 03.
  • 「媽媽帶娃」和「奶奶帶娃」區別有多大?寶媽曬圖後:一目了然
    而這些孩子,都統一有個特徵,那就是,一般都是由年輕媽媽親自照顧的,如果有老人,那頂多也就是搭把手。那麼,奶奶帶的娃又是什麼樣的呢?「媽媽帶娃」和「奶奶帶娃」區別有多大?因為有些好奇,兜媽就在網上搜了一下,奶奶帶娃的樣子,沒想到類似的帖子還真不少。寶媽們紛紛曬出娃的對比照,表示:「媽媽帶娃」和「奶奶帶娃」,區別還真大!
  • 「上班式帶娃」逐漸流行,老人和兒女互不打擾,孩子也有人照看
    導語:許多年輕夫妻都會選擇趁著年輕生娃,但是生娃後又需要大量的金錢去維持家庭的正常運轉,所以現在社會上普遍存在著「雙職工家庭」,也就是孩子的爸媽都外出工作賺錢。但是,賺錢帶娃難兼顧,孩子由誰來照看,就成了一個普遍的問題。
  • 為什麼和婆婆一起帶娃,比自己一個人帶更累?答案心酸又無奈
    前段時間,閨蜜一個人帶娃累出了毛病,到醫院一檢查是心臟供血不足,醫生囑咐她好好吃藥,多休息。但是,娃才一歲多,正是難帶的時候,她怎麼能安心休息呢?沒辦法,老公就把婆婆請過來給她幫忙帶娃了。可是,婆婆來了一周,閨蜜覺得比自己一個人帶娃時還累,又想個法子把婆婆送走了。
  • 沒老人幫襯自己帶娃的家庭,生活得如何?3位寶媽道出自己的經歷
    不過,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並非所有的長輩都能幫忙去照顧孩子,那麼那些沒有老人幫襯選擇自己帶娃的家庭,現在的生活又過得如何呢?下面3位寶媽道出了自己的經歷。01寶媽笑笑:明明我只生了一個孩子,家裡卻像有兩個寶寶我公公婆婆身體不好,寶寶剛出生,婆婆就揉著眼睛跟我抱怨說她不能熬夜,媽媽又離得比較遠,所以我當時一衝動就選擇由自己來帶娃。
  • 「你媽帶娃給錢,我媽不給」寶爸埋怨不公平,寶媽的反懟大快人心
    由於現在社會競爭的壓力,生娃簡單,但是帶娃一般都不是大多數夫婦能夠自己親力親為的事情了。 岑琳和老公婚後生了一個孩子,但是因為雙方事業都處於上升期,生孩子耽誤的工作已經夠多了,所以養孩子的問題還是得靠雙方的老人來幫忙。
  • 爸爸帶大和媽媽帶大,哪個帶孩子會更聰明?研究表明:兩者差異大
    孩子的衣食住行需要操心,孩子的生理方面也需要操心,就連陪伴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這樣才能養育出一個健全且極具智慧的孩子,而在多數家庭裡帶娃一事都是由寶媽或者家中的長輩幫忙完成,寶爸則是外出賺錢補貼家用。此前有人提出問題,為什麼只能女性帶娃,男人就不能幫忙帶孩子嗎?
  • 都是幫忙帶娃,奶奶和姥姥有啥不同?孩子的回答太現實
    文|文兒現在父母都忙於工作,有了孩子後,就會把他們交給奶奶或姥姥帶。自從流行老人帶娃之後,「奶奶親」和「姥姥親」之爭就沒有斷過。不過,你說我說大家說,都不如作為當事人的孩子說。因此,都是幫忙帶娃,奶奶和姥姥有啥不同?我們還是聽聽孩子的回答吧,真是現實又扎心。「姥姥親,她對我很好,很寬容」「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外婆(姥姥),在孩子的記憶中,總是那麼溫暖又親切。每一個跟著媽媽去姥姥家的孩子,都會覺得姥姥很親。
  • 「為啥我媽帶娃是義務,你媽帶娃就得給錢?」寶媽回答讓人服氣
    文|文兒前不久聽說表妹和表妹夫生氣了,細問緣由,是帶娃的事引起的。原來表妹生下孩子後,婆婆照顧表妹坐完月子就回老家了,說身體不適。表妹身體還沒恢復好,沒辦法就請娘家媽過來幫忙帶娃。帶到上個月正好滿一年,表妹覺得自己媽出了不少力也吃了不少苦,希望老公能給她一些錢表示表示。結果表妹夫不肯,說別人家孩子奶奶帶娃都是義務勞動,為啥孩子外婆帶娃就得給錢?說話聲音太大,讓在另一房間的嶽母聽到了,當時場面十分尷尬。還好表妹機靈,說了句「你要是肯入贅我家,我媽就成了孩子奶奶,她也可以免費帶娃。」表妹夫無話可說。
  • 婆婆不幫忙給帶孩子,媳婦又要上班又要帶娃,那該怎麼辦?
    都說家有老人是個寶,特別是在孩子小的時候。老人可以幫我們帶孩子,分擔家務,讓我們年輕媽媽在上班的時候沒有後顧之憂,下班後也能喘息和稍微休息。但是,有老人幫忙帶孩子,如果處理不好關係也是很鬧心的事情,因為婆媳矛盾是一個古老而普遍的問題。
  • 「婆婆白天帶娃,我晚上下班回來帶,現在孩子不跟我親怎麼辦?」
    文/秘籍君現在寶媽生完孩子,大多會選擇出去上班,那麼帶娃的事自然就落在老人身上。有老人幫忙帶娃是好事,年輕人可以出去上班,家庭經濟壓力就會小一點。但是,老人帶娃也會有弊端,而且後續解決起來還很麻煩。就比如,寶媽管孩子比較嚴,會注重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獨立能力。而奶奶比較慣著孩子,凡事都大包大攬,不捨得孩子受一點苦,孩子自理能力和獨立能力都會差一些。這樣,在家裡,寶媽讓孩子做事,孩子奶奶就會護短,孩子就不知道該聽誰的了。而且,有些老人為了讓孩子白天在家聽自己的話,還會故意說媽媽的壞話,比如「你媽媽就不知道掙錢,不愛你」等,孩子就會排斥跟媽媽親。
  • 孩子把雞玩得不下蛋,爺爺憋出焦慮症!隔代帶娃的辛苦,你懂嗎?
    幫忙照顧孩子的老人,他們也會委屈,也會累,但因為怕兒女更累,他們選擇將委屈咽下。老人一大把年紀終於熬到了退休,本該享受自己的生活,結果拉扯完兒子,還要再拉扯孫輩,這份情我們一定要記在心裡。1、別吝嗇感謝老人帶娃是一種情分,所以如果有老人幫忙帶娃,作為晚輩首先應該感謝。
  • 給女兒帶了3年孩子,一句話讓老人後悔,再閒也別幫女兒帶孩子
    老人給子女帶娃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很多年輕人在生了孩子後,還要重返工作崗位,不得不把孩子交給老人帶。但老人帶娃,有利有弊。特別是老人與年輕人在育兒理念上有很大的不同,往往是弊大於利,最後還會傷了和氣。案例女兒生了孩子後,王阿姨主動提出幫忙帶孩子。
  • 老人帶娃的家庭和自己帶娃的家庭,有何不同?這些優缺點你要知道
    當今社會,很多人的生活壓力很大,所以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結婚有孩子之後依然還得工作賺錢,所以不能在家全職帶娃的人有很多。為了減輕家裡負擔,把帶娃這個重任交給家裡老人的也不少。很多老人看見孩子就很開心,心想孩子在自己身邊熱鬧,也可以緩解下一代的經濟壓力,所以便很爽快答應幫兒女帶娃。但是只有當雙方生活在一起的時候,才發現家庭矛盾有多麼的大。那麼,有老人幫忙帶娃的家庭和寶爸寶媽自己帶娃的家庭將會出現哪些不同呢?
  • 冬天帶娃,這4件事可別全聽老人的!老人的好意可能會害苦了孩子
    文|西紅柿媽媽 帶娃這件事,很多家庭都有老人參與。而且,多數寶媽遇到不懂的問題,都會請教婆婆和媽媽。可惜的是,有時候老人的經驗,放到小寶貝身上卻「失靈」了,甚至是適得其反。尤其是在冬天,有些事情上,老人給出的建議,看似是在疼娃,實際卻是坑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