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太湖明珠」的無錫,北倚長江,南瀕太湖,東接蘇州,西連常州,京杭大運河從中穿過,風景絕美秀麗,歷史千年悠長。
來無錫必遊太湖,遊太湖必至黿頭渚。著名詩人郭沫若感慨:「太湖佳絕處 , 畢竟在黿頭」。黿頭渚風光,山清水秀,渾然天成,為太湖風景的精華所在,素有「太湖第一名勝,中華賞櫻勝地」的美譽。4月一到,江蘇無錫的黿頭渚櫻花進入最佳觀賞期!媲美杭州的黿頭渚,一到春天,連綿20萬平方米的粉紅櫻花都開啦。
無錫黿頭渚賞櫻地推薦:長春花漪、賞櫻閣、具區勝境、充山隱秀、十裡芳徑、人傑苑、櫻谷流芳、櫻緣橋。賞櫻閣位於黿頭渚櫻花林核心地帶,是櫻花林內標誌性建築景觀,登臨賞櫻閣,漫山遍野櫻花花海,是黿頭渚風景區內的最佳賞櫻勝境。在眾多景點之中,「長春花漪」中的長春橋位於「涵萬軒」和「絳雪軒」的一泓水池之中,宛如一條玉帶,橋洞映日成渾圓形。
無錫梅園,全名無錫榮氏梅園,春天的梅園,春梅已經按耐不住冒出了頭,這裡遍植梅樹,以老藤、古梅、新桂、奇石來顯示出它的高雅古樸風格,是江南著名的賞梅勝地之一,。念劬塔是梅園的點睛之筆,也是梅園的標誌性建築,該塔是榮宗敬、榮德生兄弟為母親石太夫人而建的紀念性建築,以懷念父母的養育之恩。
惠山古鎮的古蹟眾多,號稱無錫歷史文化的露天博物館,它以地理位置獨特、自然環境優美、古祠堂群密集分布為特色,是無錫老街坊風貌保存完好的唯一街區。古鎮的文化底蘊豐厚,大運河支流惠山浜直達古鎮腹地。兩岸歷史文物林立,人文薈萃,又是無錫地名的發源地。無錫的標誌性建築錫山龍光塔,始建於明萬曆間,是古鎮一景。
惠山古鎮祠堂建築群佔居古鎮主體位子,始建於唐而盛於明清,先後出現120處祠堂建築體,其中宰相祠堂九處,楚相春申君黃歇;唐相李紳、陸贄、張柬之;宋相司馬光、王旦、範仲淹、李綱;清代李鴻章。惠山祠堂群按規制可分為尚書祠、侍郎祠、御史祠、巡撫祠、忠節祠、貞節祠等,祠堂名目繁多。
矗立在小靈山南麓的靈山大佛,比四川樂山大佛還要高出17米,是迄今為止我國最高的巨型佛像。大佛右手指天,稱為「施無畏印」,寓意是為眾生除去痛苦;左手指地,稱為「與願印」,意在保佑眾生平安快樂。通往靈山大佛腳下的長階梯,稱之為「登雲道」。登雲大道一共216級,共分七個平臺,從下往上看,只見臺階不見平臺,從上往下看,只見平臺不見臺階,寓意 「救一生靈,勝造七級浮屠」。佛教中認為人生共有108種煩惱和108種願望,登上216級臺階,寓意煩惱盡消、心願圓滿。
在高樓林立的無錫市中心,溫婉綿長、古色古香的南長街是一方柔情似水的心靈歸處。南長街內的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是大運河畔典型的江南水鄉,被譽為「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粉牆黛瓦,前店後坊,幾乎家家都有水碼頭,竹筒式的枕河人家,這條街一年四季都很美哦。
14.5公裡長的太湖大道如一條綠色緞帶橫貫在太湖北岸,從歷史上看,太湖廣場周邊擁有錫城最古老的文脈,歷來是交通便捷之地。這裡有1000多年歷史的黃金水道京杭大運河,2500多年歷史的江南古運河,3200多年歷史、世界上最早人工開鑿的運河泰伯瀆。
無錫影視城,是以三國、唐宋時期文化為背景的仿古建築群,主要由三國城、水滸城、唐城、歐洲城、大宅門等多餘處影視拍攝景觀組成,另外還有老北京四合院、老上海一條街等明清風格的建築。電視劇《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等都曾在這裡拍攝。
蠡湖是太湖東北處的一個內湖,伸入蠡湖的蠡園是無錫的老牌江南公園,三面環水,亭臺樓閣,層波疊影。這裡,相傳2500多年前,越國大夫範蠡協助越王勾踐戰勝吳國後,功成身退,偕西施隱於蠡湖,在蠡湖畔漁莊撰寫了第一部人工養魚的專著《養魚經》。他們泛舟湖上,晨看「煙收遠樹山徐出」,暮見「月落寒濤水正平」,度過了美好的時光。人們為了紀念範蠡,五裡湖又稱為蠡湖。
金山冉冉波濤雨,錫水泯泯草木春。二十年前曾去路,三千裡外作行人。英雄未死心為碎,父老相逢鼻欲辛。夜讀程嬰存趙事,一回惆悵一沾巾。 —— 宋代 · 文天祥《無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