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與張國榮爭霸,縱橫香港樂壇多年的譚詠麟,如今怎樣了?

2020-12-16 澎湃新聞

原創 周刊作者團 世界華人周刊 收錄於話題#周刊人物誌91個

這個縱貫樂壇5個時代的男人,是那個時代遺留下來的傳奇。

作者:晨夕

近日,在《我們的歌》的舞臺上,譚詠麟和李健合唱了一首《一生何求》,讓粉絲激動不已。

更驚喜的是,被譽為「音樂才子」的李健,竟然是譚詠麟的忠實粉絲,他還藉助節目向偶像深情表白:「譚詠麟是我小時候的偶像,至今也是我的偶像,陪伴了我很多寂寞的歲月。」

看到李健追星成功,網友感慨萬千:「曾經的粉絲已經成長為有實力的歌手,曾經的偶像也已經告別了青蔥歲月,變成了兩鬢斑白的老人。」

這些年,樂壇人來人來,偶像換了一茬又一茬,但不管樂壇如何風起雲湧,「譚詠麟」三個字始終沒有被時代淘汰,他猶如一顆常青樹,一直屹立其中。

上世紀八十年代,譚詠麟是香港公認的歌王,他那一首首情歌,唱盡了人生的悲歡離合,也因為歌曲傳唱度高,他曾連續多次被評為香港最受歡迎的歌手,甚至一度掀起了「譚張爭霸」的局面。

不過,沒有人會隨隨便便成功,譚詠麟輝煌人生的背後,也有不為人知的辛酸。

▲ 譚詠麟年輕時

譚詠麟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作為家中唯一的男孩,他自幼就很頑皮,父母一度擔憂他會長成問題少年。

不過到了學生時代,譚詠麟的性格發生了很大的轉變,這時候的他不但變得羞澀內斂,還非常勤奮刻苦,每次考試成績都是前十名。

望子成龍的父母,原本希望他可以學經濟學,但譚詠麟卻對音樂格外痴迷,早在18歲的時候,他就和志同道合的好友陳伯祥、陳伯榮、陳友、彭健新等人組成了名為「失敗者"的樂隊。

▲ 失敗者樂隊

那會正值青春年少,他們和所有剛出道新人一樣,有膽量、有魄力,樂隊剛成立不久就到處參加歌唱比賽。

舞臺上的幾個人,唱著最流行的歌曲,跳著最勁爆的舞蹈,看得人熱血沸騰,雖然沒有經過專業訓練,但這幾個人竟然拿到了業餘歌唱大賽冠軍。

雖然樂隊的起點頗為順利,可沒過兩年,英語歌曲慢慢被本土的粵語歌曲所取代,「失敗者樂隊」跟不上時代潮流,成立三年後就宣布解散了。

樂隊成員非常遺憾,喝了散夥酒後,他們開始各奔前程。

譚詠麟聽從父母的建議遠去新加坡讀經濟學,雖然成績依然不錯,可他心裡依然放不下音樂,他懷念舞臺,懷念那些瘋狂的日子。

那段日子,譚詠麟總想:「難道就這樣了嗎?」可是他不甘心,最終他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在沒有徵得父母的同意下,退學回港。

重新回到香港後,譚詠麟找了一份郵遞員的工作,那是一份苦差事,每天他都要拖著裝滿信件的麻袋,穿梭在香港的大街小巷,有時候肩膀都磨破了,他就拖著麻袋走。

幾個月後,譚詠麟覺得這份工作沒什麼出息,他轉身又去做推銷員,那也是一段辛酸的經歷,因為是上門推銷,經常吃閉門羹,而且還會受到客戶的冷言冷語。

其實,不管是做郵遞員,還是做推銷員,都是謀生的一種手段而已,譚詠麟心裡最渴望的還是唱歌。

他白天工作,晚上就跑到夜總會去唱歌,經常回到家已經是凌晨兩三點,休息三四個小時,他又要去上班。

雖然很苦,可譚詠麟毫無怨言,他經常說:「做人就是要奮鬥啊,年輕人不要怕吃苦。」

正是因為肯吃苦,又堅持夢想,譚詠麟不甘於現狀,他覺得自己需要更大的舞臺,他要成為真正的「歌者」

1973年,為了進軍歌壇,譚詠麟和陳友、彭健新、葉智強組成了溫拿樂隊,後來鍾鎮濤也加入其中,號稱「溫拿五虎」。

那會年輕做事情非常有拼勁,樂隊成立不久,他們就拍攝了青春歌舞片《大家樂》,五個外形英俊,能唱會跳的青年非常搶眼,經過一段時間的宣傳,便在樂壇小有名氣。

▲ 溫拿五虎

1974年,「溫拿」正式籤約寶多麗唱片公司,並相繼出版了細碟SUN SHINER 和Sha-La-La-La-La,細碟一經推出反應熱烈,「溫拿五虎」瞬間擁有了龐大的粉絲團體。

此時的譚詠麟,剛滿24歲,就已經嘗到了走紅的滋味,這也是他歌唱生涯的第一個小高潮。

經過幾年的發展,「溫拿樂隊」不但在香港樂壇成功立足,甚至一度紅遍東南亞,但正所謂盛世必衰,「溫拿樂隊」也沒有逃開這個定律。

1978年,樂隊已成立五個年頭,巔峰過後大家突然覺得到了瓶頸期,而且隊員的知名度也參差不齊,為了不彼此拖累,樂隊決定解散。

此時,譚詠麟28歲,也是一個歌手的黃金時期。

離開樂隊後,譚詠麟並沒有活在過去的成績裡,面對獨當一面的挑戰,他努力尋求新的唱歌之道,爭取有更大的突破。

其實,當時譚詠麟在唱歌方面是有缺陷的,他咬字不清,經常將毫無關係的字音混淆在一起,唱起歌來也不順暢,觀眾一聽就能感覺到有瑕疵。

力求完美的譚詠麟,也沒日沒夜地用心琢磨,除了糾正自己的發音,他還苦心學習作曲原理,嘗試著創作了許多歌曲。

經過長年不懈的努力,譚詠麟在歌藝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他也一步步開啟了自己的巔峰時代。

1979年,譚詠麟第一張個人大碟《反鬥星》成功推出,並迅速打響知名度,成為讓其他歌手羨慕的白金唱片。

這張唱片之後,譚詠麟發現原來情歌比那些熱情奔放的歌曲還要受歡迎,於是她開始走情歌路線,接連出版了《愛到你發狂》和《忘不了您》兩張情歌大碟。

此時,走在香港的大街小巷,都可以聽譚詠麟的歌,他聲色渾厚、圓潤,加上歌詞優美,旋律婉轉,很快就登上了香港最受歡迎的歌星寶座。

1984年,34歲譚詠麟又一次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

那一年,在香港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上,譚詠麟憑藉《愛的根源》《幻影》《愛在深秋》三首歌曲入選十大勁歌金曲,並榮獲最受歡迎男歌星獎以及金曲金獎。

而《愛的根源》和《霧之戀》兩張專輯的成功,也奠定了譚詠麟在香港歌壇的巨星地位。

同年,他在能容納12000名觀眾的紅磡體育館連續舉辦了6場個人演唱會,到了一票難求的地步,這次演唱會也成為當年歌壇的一大盛事。

雖然功成名就,但譚詠麟沒有絲毫的鬆懈,每首歌曲、每張大碟都會精心錄製,真正地做到了「出品必須精品」的境界。

那會只要譚詠麟出碟,都會成樂壇之冠,而他在唱歌之餘,還會去夜校給歌迷們上課,自此「譚校長」的稱號就傳開了。

經過多年的奮戰,譚詠麟開始了超級巨星的時代,成為兩岸三地家喻戶曉的樂壇明星。

在譚詠麟獨霸樂壇的時候,劉德華還只是個配角,張學友也才剛出道,那會用「武林盟主」來形容譚詠麟也不為過。

譚詠麟的成功,不僅僅局限在歌壇,他在影壇依然成績斐然。

在香港樂壇打開名氣後,譚詠麟跑去臺灣發展,開始進軍臺灣的影壇,有些歌手跨界只是為了玩票,或者為了宣傳自己,但譚詠麟的跨界,卻非常有高度。

憑藉帥氣的外表,和儒雅的形象,譚詠麟成為了許多愛情文藝片的男主角,他對待角色和對待唱歌並無差別,自我要求非常嚴格,要麼不演,要演就要成功。

在這樣信念的驅使下,譚詠麟佳績連連。

1981年,憑藉電影《假如我是真的》,譚詠麟拿到了第18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的,他也成為第一位奪得金馬獎影帝的香港歌手,哪怕是後來的張學友,也沒有這個成就。

拿到最佳男主的譚詠麟,並沒有滿足於眼前的成績,他又轉而回到了香港,並相繼拍攝了《鬼怪喜劇》《小生怕怕》《八彩林亞珍》和《少爺威威》等影片,都取得不錯的票房成績。

整個八十年代,譚詠麟拍了許多賣座的影片,成為影視歌雙棲巨星,此時放眼香港演藝圈,能和他平起平坐的人,真是寥寥無幾,那會他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張國榮。

1983年,張國榮因一首《風繼續吹》而走紅,可譚詠麟出道較早,所以這一時期,譚詠麟在樂壇的地位要高於張國榮,

不過僅僅兩年時間,二人就到了勢均力敵的地步,「譚張爭霸」的局面也正式拉開序幕。

▲ 譚詠麟和張國榮

從1986年到1989年,二人的爭鬥一度到了白熱化的地步,那會網絡不發達,兩邊歌迷經常發生口水大戰,非吵即罵,甚至發生了多次肢體衝突,

眼看歌迷到了失控的地步,作為前輩的譚詠麟率先宣布不再領取競爭性獎項,張國榮更絕,直接宣布退出樂壇

雖然「譚張爭霸」讓當事人都很苦惱,但其實「譚張」的逐鹿比賽也將香港流行樂壇推到了全盛時期,並在香港流行音樂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筆。

隨著「譚張」的退出,香港樂壇一下子失去了靈魂,作為樂壇的領軍人物,譚詠麟自然不會眼看著香港樂壇衰敗,所以他一直在努力提攜新人。

從某種意義上說,譚詠麟退出歌唱比賽,也是成全新人的一種方式,張學友、劉德華等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曾得到過譚詠麟莫大的幫助。

譚詠麟是香港樂壇的繼承和發展者,從溫拿樂隊到單飛,再到後來奮鬥到了「王中王」的位置上,他絕對是香港樂壇一個無人可超越的神話級人物。

如今的譚詠麟,已經到了古稀之年,雖然現在是小鮮肉縱橫演藝圈的時代,但譚詠麟的江湖地位依然很穩固,無論什麼場合,只要他站在舞臺中央,依然會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

紅一時容易,紅一輩子卻很難,但譚詠麟做到了。

其實,沒有誰會隨隨便便就站在讓人仰望的位置,若想到達一定的高度,除了努力和實力外,也離不開做人「品行」。

從出道到現在,譚詠麟不會用劣質作品去糊弄粉絲,不會對同行進行打壓,更不會對後輩耍大牌,他永遠都是一副謙遜、低調的姿態。

這樣的人,哪怕不想備受關注,也註定光芒萬丈。

◇ 參考資料:全明星直播20170622譚詠麟獨家專訪

原標題:《曾與張國榮爭霸,縱橫香港樂壇多年的譚詠麟,如今怎樣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70歲譚詠麟曾與張國榮「爭霸」香港樂壇,如今四處商演、獨自賣唱
    說到譚詠麟巔峰時期,火爆了整個八十年代的香港娛樂圈。譚詠麟也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流行樂壇的殿堂級人物之一。 譚詠麟拍了許多賣座的影片,成為影視歌雙棲巨星,此時放眼香港演藝圈,能和他平起平坐的人,真是寥寥無幾,那會他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張國榮。
  • 張國榮和譚詠麟爭霸,將香港樂壇推入最輝煌的時代
    ·麥克林(Don McLean)創作的歌曲《美國派》(American Pie),獲得了麗的電視亞洲歌唱大賽香港區亞軍,從而進入歌壇,開始了他長達20多年的演藝生涯。那時候,比張國榮大6歲的譚詠麟,已經出道了9年。作為溫拿樂隊的主唱,譚詠麟在香港樂壇小有名氣,還獲得了香港《華僑日報》頒發的「香港十大歌星」獎,與當時如日中天的徐小鳳、羅文、許冠傑等相提並論。
  • 曾與張國榮爭霸,以一己之力影響香港流行樂壇,他就是譚詠麟!
    溫拿樂隊「溫拿五虎」之一「校長」譚詠麟,這幾個現在聽起來充滿年代感的詞彙,是80年代香港樂壇最最知名的人物!溫拿樂隊解散之後,譚詠麟很快發行了自己的個人首張粵語專輯《反鬥星》,也正是這張專輯讓他斬獲了香港金唱片獎。此後。譚詠麟乘勝追擊再次發行《愛到你發狂》《忘不了你》等專輯,特別是《忘不了你》這張專輯不僅奠定了他香港樂壇一線歌手的地位,更在1999年入選了寶麗金20世紀20張最佳專輯,成為名副其實的香港樂壇第一人!
  • 「既生瑜何生亮」之香港譚詠麟張國榮爭霸
    80年代的香港歌壇,可謂群英璀璨,歌唱事業十分繁榮昌盛,當年匯聚了徐小鳳(70年代末80年代初曾有多首經典,「風的季節」,「順流逆流」等,旋律深情,廣為歌迷傳唱 );許冠傑(作為「廣東粵語歌鼻祖」,曾是引領香港樂壇走向流行樂的始行者 );譚詠麟(唱功了得,在他出道至今,已是香港發行專輯最多的歌手
  • 張國榮與譚詠麟的「譚張爭霸」因何而起又為何而終
    上世紀香港娛樂圈百花齊放,歌壇影壇走向共同走向黃金巔峰,湧現出了大批優秀的藝人,而香港樂壇也因張國榮和譚詠麟樂壇角逐首位之爭而進入了鼎盛時期。張國榮和譚詠麟在當時都是香港樂壇中的天王巨星,那幾年香港樂壇所有獎項基本都被二人瓜分,兩人粉絲也互成一派相互看對方不順眼,在那個時候的唱片店都會拿出黑板寫上兩人的銷售比分,譚詠麟今日賣出唱片569張,張國榮賣出唱片601張等「實時榜單」刺激粉絲爭相購買,這也讓二狗想到了如今藝人圈子裡的各種打榜榜單,隨著「譚張爭霸」進入白熱化階段,粉絲們也像是失去了理智一般為了黑而黑
  • 當年譚詠麟和張國榮的「譚張爭霸」,時隔多年還有多少人記得?
    「譚張爭霸」,時隔多年還有多少人記得?當年,張國榮和譚詠麟是樂壇的兩大音樂天王,兩人惺惺相惜,無意相爭,奈何諸多推力讓兩人「被競爭」,人稱「譚張爭霸」,無形的戰場,瀰漫著無形的硝煙。譚詠麟年長張國榮6歲,那一年,譚詠麟23歲,成為溫拿樂隊主唱,已經初露鋒芒,而17歲的張國榮正在英國留學。四年後,張國榮踏入歌壇,而此時的譚詠麟已經在歌壇稱霸,成為家喻戶曉的音樂天王,此後好多年,張國榮都處於不溫不火的境界。
  • 曾經和張國榮佔據香港樂壇的譚詠麟,69歲的他現狀如何?
    說起譚詠麟,我們不由得想到上個世紀的香港樂壇鼎盛時代,在那樣的一個年代,確實是群星璀璨,我們能夠看到很多非常優秀的歌手,至今為止他們依然在樂壇佔有很高的地位,我們能夠看到曾經香港樂壇的鼎盛,是絕對離不開這一批人的。
  • 香港樂壇曾經的兩王一後譚詠麟
    上個世紀80年代,香港樂壇開始進入黃金時代,這個時期出現了一批優秀的作詞作曲家,以及歌壇天王天后。張國榮,譚詠麟梅豔芳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稱霸80年代的香港樂壇,被稱為「兩王一後」。今天介紹一下兩王以後中年紀最大的譚詠麟。
  • 把香港流行樂壇帶入輝煌時期的譚張爭霸,你更為支持誰?
    香港粵語樂壇80年代中後期,進入了粵語流行歌曲的黃金時代,各個巨星間的競爭呈現白熾化,男歌手之間最為著名的是譚詠麟和張國榮之間所謂的譚張爭霸。譚詠麟當時包攬了歌壇幾乎所有的獎項,連續四年豪攬十大勁歌金曲的最佳男歌手獎。
  • 香港樂壇裡譚詠麟真的被後來居上的劉德華超越了?
    單從在香港樂壇地位的話,譚詠麟要高於劉德華。但對比在綜合影響力、歌曲傳唱度和人氣等方面,後來居上的劉德華確實超越了譚詠麟。畢竟譚詠麟代表歌曲方面的專業性,劉德華玩的是綜合,唱歌只是求中另一方向罷了!但是,在香港歌壇或者說粵語歌壇這一畝三分地上,劉德華永遠也無法超越譚詠麟。
  • 33年前譚張爭霸誰勝誰負 譚詠麟宣布退出領獎臺 張國榮是否太過譽
    說到這裡,想必大家都還記得香港八十年代「譚張歌壇爭霸」的事情呢?那場歌壇前輩譚詠麟與後起之秀張國榮的沒有硝煙的戰爭,那麼這場戰爭中,到底誰最終取得勝利了呢?而作為後輩的張國榮是否被人們過譽了呢?要說誰在這場爭霸中獲勝,表面上看是張國榮,譚詠麟在第十屆中文金曲頒獎典禮上當眾宣布,從此退出一切有競爭性質的頒獎活動,此後香港樂壇的風頭被張國榮一人佔盡,可以說只無人能與之匹敵。在小編看來,他們兩個人不相上下,只是一個贏得了過去,一個贏得了將來。
  • 許冠傑、張國榮、黃家駒、張學友、陳奕迅的最強項都比不過譚詠麟
    雖然80年是香港樂壇「譚張爭霸」的時期,但其實譚詠麟是張國榮的「前輩」,可以說他當時單挑整個香港樂壇,與他正面交集所有的香港殿堂級的歌手都不是他的對手(後面會說到他的三個重要對手)。
  • 他親歷譚詠麟、張國榮爭霸,四大天王爭鋒,卻因豔星前妻出名
    而30年的樂壇創作生涯,也讓潘源良親歷了數代歌王的交替更迭,同時見證了香港樂壇的高潮與低谷。譚張爭霸香港樂壇的巔峰時代,也是譚詠麟、張國榮雙星閃耀、爭霸歌壇的時期,二者的競爭的同時,也在爭取最優秀的音樂人為自己所用,幸運的潘源良也得到了嶄露頭角的機會。
  • 譚詠麟退出、黎明退出,頒獎禮止戰之殤,亦是香港樂壇沒落之痛
    香港樂壇八九十年代的輝煌,至今仍被廣大樂迷津津樂道,成為世界華語樂壇的「開元盛世」。其中,80年代基本屬於「譚張爭霸」的年代,90年代則屬於「四大天王」角逐的年代。80年代初期,在香港所有音樂頒獎禮,幾乎是譚詠麟一家獨大,風光無限。
  • 香港娛樂圈興衰史,從許冠傑到譚詠麟張國榮四大天王再到後繼無人
    這些學生創立了很多後來割據一方的幫派:新義安、14K等,這些幫派為日後香港的電影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1967年TVB電視臺成立。幾年後無線藝人培訓班也隨之開始舉行。這兩件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確實是歷史上香港娛樂圈的重大事件。多年之後從培訓班中走出了一大批的天皇巨星,佔了半壁江山,比如周潤發、周星馳、劉德華、湯鎮業等等等等。
  • 陳百祥後悔曾公開抨擊張國榮,皆因當年譚張爭霸太激烈
    在一起人物專訪中,陳百祥大方地說出了後悔當年自己為了支持好朋友譚詠麟而曾公開抨擊過張國榮。陳百祥在採訪中說道:「因為自己那個時候在娛樂圈中也有點地位,還有性格的原因,經常會出口傷人,但是很後悔有一位朋友因為自己的失言而受到了傷害。」
  • 張國榮譚詠麟唯一一次的合作,唱的兩首歌都是譚詠麟的代表作
    八十年代的香港樂壇是最輝煌的,也是充滿硝煙的。這一時期,關於兩位殿堂級的音樂巨星譚詠麟與張國榮之間的「譚張爭霸」爭論不休。當年的香港媒體,極力渲染二人的對峙氣氛,二人的歌迷也輕而易舉地被鼓動,有時打打口水戰,厲害起來甚至會爆發肢體衝突。
  • 十大勁歌金曲的譚張爭霸,你們還記得嗎?張國榮拿獎曾被人噓
    在1986年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可以說是譚張爭霸最為白熱化的一屆,張國榮後來作客《今夜不設防》,回憶起當時情景,說自己拿獎時被噓得體無完膚,但他靠著座右銘「忍一時風平浪靜」挺了過來。翻看當年的頒獎典禮視頻,譚詠麟和張國榮都有兩首金曲入圍,大獎方面,校長獲得最受歡迎男歌手,而張國榮憑藉《有誰共鳴》拿下了金曲金獎,可以說是平分秋色。哥哥在訪談節目中,說其實在一個星期之前,歌手已經知道了結果。
  • 劉德華恩師,讓張國榮破音 譚詠麟躲避,現場讓陳奕迅唱斷氣
    當時80年代的香港樂壇真是吊炸天了,難怪當時臺灣的高手全部都來香港證明自己!現在香港樂壇衰弱最主要的原因是年輕歌手不行啊!林子祥當時不滿40歲,全首歌開掛!香港1985年第三屆勁歌金曲現場,他將當時的流行曲串連起來製作了一首串燒歌,開創串燒先河。
  • 粉絲的興風作妖史,張國榮譚詠麟成龍劉德華肖戰都曾躺過槍
    80年代中後期,香港樂壇逐漸形成了譚詠麟和張國榮兩大巨星爭霸的局面。而粉絲也形成了兩派,譚派和張派。 張國榮是香港流行樂壇的殿堂級歌手之一,在香港樂壇享有崇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