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二購物節」期間,一名消費者收到各種店鋪發來的促銷簡訊。手機截圖
「淘小蜜評價」服務界面上介紹,其提供「簡訊營銷」服務。網站截圖
618、雙11、雙12購物節……伴隨著五花八門的購物節一同到來的,還有若干年前為大眾所熟悉的「簡訊轟炸」。
只不過,這次捲土重來的「簡訊轟炸」則是披上了「網購營銷」的外衣,讓消費者不堪其擾。
電商平臺表示,官方平臺未給商家提供類似的服務,系商家自主行為。運營商稱,可以開通「簡訊炸彈」應急防護服務。
哈爾濱工程大學人文學院法學系講師、黑龍江五洲律師事務所兼職律師韓晉表示,工信部已就相關規定徵求意見,擬規定簡訊息服務提供者在發送商業信息之前,應該徵求用戶同意。
關注1
購物節消費者收到商家密集促銷信息
在剛過去沒多久的雙12購物節,在消費者忙於「剁手買買買」的同時,也有不少人手機上收到了大量的商戶促銷簡訊。然而,這樣的促銷簡訊以其量大、發送時間段集中等特點,變成了一種「簡訊轟炸」,讓人不堪其擾。
一名市民向記者表示,今年雙12購物節期間,其從11月26日便開始收到了商家發送的106開頭的相關促銷信息,一直到12月12日,她至少收到了85條商家發送的促銷簡訊;其中有一半以上的簡訊是在12月9日至12月12日期間集中發送的。
在此期間,她收到的商家促銷簡訊也是有一定格式的:「【某某某店】雙12開搶!……詳情請點連結……回復T退訂」「【某某某店】今晚0點開搶!疊加200減25……戳……回復T退訂」……
「還好我的手機是有自動的簡訊騷擾攔截功能的,要不然這小一百條簡訊這麼集中地發給我,我可受不了。」該市民說,「真的是非常討厭這種商家發送的促銷簡訊,有的時候回復退訂也沒有用,還是會發。再說,那麼多店鋪都會給你發促銷簡訊,我怎麼能一個一個回復退訂回復得來。」
實際上,這樣的「簡訊轟炸」在若干年前就曾經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出現過。蘋果手機用戶iMessage收到的各式各樣的博彩簡訊、簡訊轟炸「呼死你」惡意騷擾……
關注2
一條簡訊三分九 委託第三方發送
一名從事淘寶行業五年多的商家阿華(化名)告訴記者,其經營的店鋪便購買了給顧客發送促銷簡訊的服務。「購買的是淘寶賣家版提供的第三方服務,可以在各種節日發送各種簡訊……」阿華介紹,這種服務類似一個第三方插件。
簡訊發送的價格也不盡相同。阿華介紹,他使用的第三方平臺是一個叫「淘小蜜評價」的平臺,利用其給顧客發送簡訊的價格平均最低大概三分九一條。
實際上,商家發送類似的促銷簡訊,顧客的反映「並不好」。阿華說,其店鋪客服總能收到顧客的投訴。「碰到這種情況,我們一般都會先跟顧客道歉,然後不再給他發了。」阿華說。
經記者試驗,多數店鋪都採取跟阿華家一樣的處理方式。當記者詢問另一家店鋪客服為何會收到相關簡訊時,客服回應稱,只要是在其店鋪消費過的VIP都會自動發送,並道歉稱「不好意思打擾了」;另一家店鋪則表示,「如果擔心的話,我這邊讓售後不要發了」。
「其實,靠簡訊拉來的顧客是非常少的。」阿華說,作為普通消費者的一員,他也覺得,總給顧客發這樣的打擾簡訊不太好,但作為商家,他還是希望進行相關的宣傳和推廣。
針對阿華介紹的發送簡訊第三方平臺,記者登錄淘寶賣家帳號中發現,在淘寶網賣家中心營銷中心界面中輸入「簡訊群發」「簡訊營銷」等關鍵詞後,界面顯示出近十種相關產品,其中便包括上述店家提到的「淘小蜜評價」。
該服務界面上介紹,其提供「簡訊營銷」服務,「讓營銷簡訊飛起來」。其服務包括:雙十一促銷、店鋪上新、聚划算通知、節日關懷、衝冠……
回應
淘寶客服
無相關服務 系商家自主行為
淘寶官方客服表示,官方平臺並未給商家提供類似的服務。「店鋪發簡訊這種情況,淘寶官方是核實不到的,是商家的自主行為。」
另外一名淘寶官方客服告訴記者,其確實不太了解淘寶賣家版會提供相關第三方服務的情況,其將記錄並交由相關部門進行進一步的處理。
「作為淘寶官方的話,我們肯定是不支持這種情況出現的,如果之後核實到會進行處理,我們平臺之後也會對這類問題加大管控。」該名客服表示。
運營商
可提供簡訊屏蔽服務
中國聯通客服人員表示,可為用戶開通聯通「簡訊沃盾」功能。開通該功能後,用戶可免受1065和1069開頭號碼的「簡訊轟炸」。
該工作人員表示,目前,該功能系免費的。然而,用戶開通「簡訊沃盾」後,「簡訊轟炸」攔截只適用於服務開通當時至當晚12時,如想繼續開通的話,需要再聯繫當地聯通客服熱線人工服務協助開通該業務。
此外,該工作人員表示,如果實在「不堪其擾」,用戶可編輯相關簡訊至12321,向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進行舉報。
中國移動客服工作人員表示,若用戶面臨此類問題,可以開通「簡訊炸彈」應急防護服務。
在該服務開通界面上,記者看到,用戶可根據自身需求免費開通1至7天的簡訊攔截服務。當用戶開通此項服務後,系統將在防護有效期內對所有發往用戶的除手機號外所有埠類(包含埠、固話、國際號碼)簡訊進行全量攔截。
移動客服工作人員提醒稱,用戶開通「簡訊炸彈」應急防護後,用戶無法收到發送給其的相關驗證碼等必要簡訊,可能會對用戶正常使用其他業務造成影響。該客服建議,若不想再收到商家發送的此類促銷簡訊,可以選擇回復簡訊進行退訂或者對該號碼進行拉黑。
專家說法
106平臺提供者應控制信息發送數量
哈爾濱工程大學人文學院法學系講師、黑龍江五洲律師事務所兼職律師韓晉指出,「簡訊轟炸」可能涉及幾個行為主體,包括消費者、商家(商業簡訊息服務提供者)、106平臺提供者(電信基礎運營商)、主管部門以及司法機關。
他指出,消費者有權利拒絕營銷廣告或信息,可以採用發送特定信息內容,「例如,我們經常看到的有些簡訊明確告知『退訂』的方式。」
商業簡訊息服務提供者發送此類信息應該謹慎,而且要保證消費者拒絕接收的權利。
106平臺提供者應該對發送信息的數量進行控制。
工信部門應該積極出臺相應行政法規,指定「良法」「良策」,合理規範電信運營商、服務商的市場經營行為。
韓晉指出,今年8月,工信部就《通信簡訊息和語音呼叫服務管理規定》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該徵求意見稿第三章商業性簡訊息和商業性電話管理第十六條指出,任何組織或個人未經用戶同意或者請求,或者用戶明確表示拒絕的,不得向其發送商業性簡訊息或撥打商業性電話。用戶未明確同意的,視為拒絕。用戶同意後又明確表示拒絕接收的,應當停止。
韓晉表示,如該《規定》通過,我們可能會收到電信公司發來的徵求簡訊詢問用戶「是否同意接收商業性簡訊息」,如果客戶明確表示同意,電信公司才可以向客戶發送;如果客戶不同意,電信公司就不能發送任何商業性簡訊息。
此外,韓晉指出,「簡訊轟炸」也隱藏著另一個問題——用戶手機號如何被商家獲取。「很多用戶並沒有向發送商業性簡訊的商家留過自己的手機號,如果相關人員通過非法手段收集、獲取並使用用戶手機號等個人隱私信息,司法機關也應該對此種行為及時給予立案調查,對侵犯公民個人隱私的違法犯罪行為依法嚴肅處理。」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