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了100首描述大暴雨的詩詞,只有蘇軾這一首寫出了暴雨的氣勢

2021-01-09 泰坦小螃蟹

窗外的大暴雨,讓我想起了蘇軾的這首《有美堂暴雨》。

全詩如下:

遊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雲撥不開。

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

十分瀲灩金樽凸,千杖敲鏗羯鼓催。

喚起謫仙泉灑面,倒傾鮫室瀉瓊瑰。

這是蘇軾非常有名的一首寫景詩。

有美堂是杭州太守梅摯所建,在杭州吳山最高處,左眺錢江,右瞰西湖。堂名「有美」,取自宋仁宗詩句「地有吳山美,東南第一州」。

三去杭州,都沒去過這麼美麗的地方,也是蠻遺憾的。

整首詩前半部分是寫實,寫的是詩人的真實感受。後半部分則用了較多的比喻,按照傳統的說法,屬於前賦後比。

「遊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雲撥不開。」通過聽覺和視覺寫出了暴雨前的一剎那的氣氛,雷聲轟轟,濃厚的烏雲仿佛即將傾斜而下。

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聽覺和視覺盛宴,在家裡、在路上、在忙碌時、在閒暇時。

「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通過想像和親見,詩人寫出了雨勢的洶湧磅礴。「飛、過、來」三個動詞的使用,極為生動地描述了雨水仿佛從天外過江而來,氣勢洶洶,無人可擋。

在這裡蘇軾還引用了典故:杜甫的《朝獻太清宮賦》有云:「九天之雲下垂,四海之水皆立。」

「十分瀲灩金樽凸,千杖敲鏗羯鼓催。」連續的兩個比喻,形象生動地告訴了我們這場暴雨有多大。雨勢之大,竟如金杯中斟滿的酒高出了杯麵;雨聲之急,竟如羯鼓被千枝鼓杖趕著打擊,充滿敲鏗之聲。

或許蘇軾當時正在有美堂飲酒作樂,觸景生情,有感而發。

「喚起謫仙泉灑面,倒傾鮫室瀉瓊瑰。」我真想喚起沉醉的李太白,讓他看看,這眼前的奇景,如同傾倒了鮫人的宮殿,將美麗的珠玉遍灑人間。

在這樣的奇景下,他一定可以潑墨揮灑出無數驚豔絕倫的詩篇。

暴雨誰都經歷過,誰都感受過,卻只有詩人,可以寫出膾炙人口的詩篇。

讀蘇東坡傳,品他「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胸懷。

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也成為了一句經典的描述暴雨的場景。

我們缺的不是美麗的生活,而是發現美麗生活的心靈。

#大暴雨#

大家覺得還有哪些寫暴雨的詩詞更好呢,可以評論區裡留言哦

相關焦點

  • 這場由蘇軾描述的暴雨是如此壯觀,令驚嘆
    一股來自天空外面的黑風把海潮吹得像山一樣高,急驟的雨從浙東到杭州,後半句中的「飛雨」一詞生動地展現了暴雨由遠而近、橫貫大江和咆哮的壯觀景象,描述了夏季暴雨的特點。看看山腳下的西湖,像金樽,盛滿溢出,這是視覺上的;還有聽覺,無數的雨滴拍打在湖面上,還有山林,他就像一個結古鼓鼓一樣令人興奮。
  • 蘇軾這首詩化用韓愈的名句,別出心裁卻是寫出了新意,很值得一讀
    韓愈的詩清新優雅,往往就是幾句,但是寫得很是深刻,讀來更是朗朗上口,這也正是韓愈詩作最大的一個特點;那麼蘇軾的詩,同樣的寫得很簡練,可是他的詩作裡,則是又多了一層哲理,例如他和李白都寫過廬山,讀李白的廬山讓我們感受到那種大氣磅礴的氣勢,然後便要想去看看;但是讀蘇軾的詩,他筆下的廬山則又是完全不一樣,使得人們讀了之後會陷入沉思。
  • 蘇軾這首詩化用韓愈的詩意,但是推陳出新,卻又寫出了新意
    所以讀蘇軾的詞,最是能夠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那這些經典的詞句,我們只要懂得其中的意思,現實生活中使用起來也更加得心應手。閱讀詩詞除了可以陶冶情操之外,還有就是能夠增加我們的詞彙量,空閒的時候讀一讀這些經典的作品,相信對於自已一定是會有幫助。
  • 看過很多溫柔的雨,如何描寫暴雨之景呢?這首詩給你答案
    但是這些都是溫柔的雨,如果是暴雨天,該怎麼去描述呢?且看看蘇東坡前輩這首著名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天空之中,烏雲卷集,就好像被打翻的團團墨汁,將天空覆蓋,卻又未完全把遠處的山頭覆蓋。轉眼之間,豆大的雨滴便傾瀉而下,噼裡啪啦地打在我的遊船之中。
  • 蘇軾被朝廷召回,和朋友離別,寫了一首詞,全篇一氣呵成
    直到有一天,蘇軾被召回京任職翰林學士,在即將告別杭州的時候,蘇軾大筆一揮寫下了一首詞,送給自己的好友道淺。整首詩詞都透露著盪氣迴腸的氣魄,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寫出了作者的曠達豪邁的思想。上闕寫景,開頭第一句就寫出了錢塘之景的非凡氣魄。借景抒情,用江潮的起落隱喻世間的團聚與分離,有團圓就會有別離。將潮起潮落寓意為人們之間的感情,表現了當時分別的背景。
  • 兩首廬山詩,一首有哲理,一首有氣勢,但最後一句都是千古經典!
    大家好,我是「文以載道,成風化人」的小夜,本期我們的主題是:兩首廬山詩,一首有哲理,一首有氣勢,但最後一句都是千古經典!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兩顆璀璨的明珠。《題西林壁》 宋·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是蘇軾的一首七言絕句。既是一首寫景的詩,又是一首蘊含哲理的詩。
  • 蘇軾的這一首詩,寫出了意境,寫出了傲骨,寫出了惺惺相惜的情義
    蘇軾樂觀的一生,是與人交往的一生,他的詩,總是讓人感覺到生命向上的東西,是那種草木生長,欣欣向榮的感覺。對待困難與挫折,他總是笑著面對。與智者交,聽君一席話,勝讀三年書。與情者交,便是三冬熱酒,暖透四肢。
  • 蘇軾贈別好友的一首詞,豪邁抒懷,短短六句寫出自己豁達的人生觀
    蘇軾寫過很多的詩詞,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抒發自己的情感或者是寫風景的,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首詞是蘇軾少有的贈別友人的一首詞,不像其他人的離別詞一樣感傷悲情,而是充滿了蘇軾的味道,豪邁中帶著幾分豁達,樂觀中帶著幾分感動。蘇軾在杭州做通判的時候,正好遇到自己的友人梅庭老去上黨任學官,蘇軾前去送別的時候寫下了這首《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黨學官門外東風雪灑裾。
  • 蘇軾落魄時寫出一首《醉落魄》,將一歌女視作淪落天涯時的知音
    這首詞開篇第一句就表達了蘇軾自己年僅四十卻仕途受挫,心中不免感慨造化弄人不知何時回家的計劃才能實現。第二句是寫出了蘇軾當時的處境,因為多次得罪權貴被貶,自己某些老朋友怕被連累早早就斷了聯繫,在這落魄之時唯有一歌女不怕連累,為蘇軾設宴踐行,甚是諷刺。
  • 蘇軾最飄逸的一首詞,短短26字滿是悠然閒適,現代人讀了身心放鬆
    蘇軾最飄逸的一首詞,短短26字滿是悠然閒適,現代人讀了身心放鬆我們今天所分享的是蘇軾一首簡短的宋詞,全文只有26個字,卻寫出了宋詞的那份飄逸。26字之中滿是悠然閒適,其中所勾勒的精神境界,然不過我們現代人讀了身心放鬆。
  • 蘇軾被貶時,只有一位歌女送行,蘇軾贈她一首詞,寫出了惺惺相惜
    蘇軾曾為一名歌姬贈送了一首《醉落魄·蘇州閶門留別》的詞,這首詞有別於他之前的代人抒情的特點,而是直抒胸臆,讀來讓人無限感慨。蘇軾在官場的路上可謂是一波三折,他豪邁直爽的性格讓他敢做敢言,絕對做不到阿諛奉承,隨波逐流。
  • 李白蘇軾900多年難分高下,詩詞大會康震王立群這番討論,很透徹
    在詩詞大會上,康震和王立群的一番討論,是我聽過最透徹的答案。康震老師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宋神宗讀了李白的詩作後,很是讚美,便問大臣說:我朝中誰可以和李白相比較呢?大臣說:蘇軾可以。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作為一首七言絕句,首句的第五個字要「響」,很顯然這首詩做到了,一個「生」字寫出了紫煙的縹緲之氣,令人眼前一亮,也為瀑布的絕美布好背景。
  • 梅堯臣的一首詩,意新語工,與蘇軾的名作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首優秀的詩作之所以能打動讀者,不僅因為其內容詳實、技法高超,更因為充滿了意趣。語言文字有趣,就容易感染讀者,也會對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百讀不厭。比如南宋詩人楊萬裡的作品通俗平易、又極富理趣,讀者總是可以從中得到啟發,於是就容易理解和記憶。
  • 醉人的夏日風光,都寫在這7首詩詞裡了!
    這是南宋詩人曾幾的一首七言絕句。曾幾在歷史上名聲不大,不過他曾做過陸遊的老師。他的詩風格清淡,詞意明白,語言流爽輕快,形象也較為生動,內容多寫個人日常生活。這首詩以輕靈質樸的筆觸,描繪了一幅初夏出遊的風光圖。
  • 蘇軾最奇怪的一首詩,首句和尾句相同,意思卻截然不同!
    這也是蘇軾寫的一首奇詩,奇就奇在,它的頭尾兩句完全一樣,均為「廬山煙雨浙江潮」。古詩詞和文章內容最大的區別就取決於重複度,文章內容講究開頭和結尾相對應,可是作詩卻不可以重複,不然一首古詩可就廢了。難道說是蘇軾犯了這種常識問題錯誤嗎?當然是不太可能的。這也是蘇軾在臨終之時給小兒子蘇過手書的一道偈子。
  • 蘇軾寫出一場無人趕超的曠達之雨,淋溼古代詩詞史,能淋溼你嗎?
    《定風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一路的人都顯得很狼狽,只有蘇軾感覺不到。「吟嘯」意謂吟著詩詞,吹著口哨,「徐行」就是慢慢地走,這就跟小序中「皆狼狽」的同行之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似乎蘇軾有意要體會淋雨前行的感受,給灑脫的蘇軾增添了幾分的詩意。
  • 王安石登山寫首高水平七絕,老對頭蘇軾仿一首,900多年難分高下
    本期筆者要分享的兩首詩,正是來自宋代的兩首佳作,作者分別是王安石和蘇軾。這兩人在文學領域的造詣自不必多說,名列「唐宋八大家」便是對他們最好的認可。不過比起唐代「李杜」的惺惺相惜,王安石和蘇軾兩個人可謂是「老對頭」了,王安石主持變法,而蘇軾則反對,所以兩人在朝堂是對手。
  • 蘇軾在寺廟內散步,看到竹子,一首詩脫口而出,寫出了君子品格
    中華文化的瑰寶當屬唐詩宋詞,無論是哪一種,對音律都是有嚴格的要求的,所以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音韻美好非常。說起宋詞,不得不提文豪蘇軾。這蘇軾生性豪爽,但是太過直率,所以雖然腹中才華萬千,也曾考取功名,但是終因為性格過於剛直而得罪了小人,最終官場一路坎坷,被一貶再貶。
  • 蘇軾被貶黃州時,寫了一首詞,全篇借用了別人8首詩,卻一氣呵成
    開「文章再創作」先河的不是別人,正是宋代豪放派詞人,著名的文學家,蘇軾。他才思泉湧,作品眾多,對於那些古人的經典詩詞喜愛有加,於是就提出來了「隱括詞」這一做法。但是創作的熱情並不能讓蘇軾停止腳步,他藉由自己的神來之筆和對佳句詩篇的熱愛,創作了一首迄今為止不能超越的巔峰之作,這首作品全篇引用原作,但是卻不著痕跡,讓讀者說不出到底來自哪裡。
  • 好友喜得貴子,蘇軾送上一首詞,原來這就叫高級的調侃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也是蘇軾作為「損友」的一首作品。好友喜得貴子,蘇軾送了他一首詞,讓人見識到了什麼叫高級的調侃。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這首詩。《減字木蘭花》惟熊佳夢,釋氏老君親抱送。壯氣橫秋,未滿三朝已食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