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很多溫柔的雨,如何描寫暴雨之景呢?這首詩給你答案

2020-12-22 詩妹說

古詩之中有很多寫各種雨的詩句,讓人印象深刻,又拍手叫絕。比如我們最常聽到的這幾句: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這些句子給我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但是這些都是溫柔的雨,如果是暴雨天,該怎麼去描述呢?且看看蘇東坡前輩這首著名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天空之中,烏雲卷集,就好像被打翻的團團墨汁,將天空覆蓋,卻又未完全把遠處的山頭覆蓋。轉眼之間,豆大的雨滴便傾瀉而下,噼裡啪啦地打在我的遊船之中。

又在忽然之間,漫天的狂風卷集而來,吹散了滿天的黑雲,天空又成了最初清澈的模樣,再遠遠望去,看那西湖的水面,就好像明亮的天空一般潔淨而可愛了。

這首詩是蘇軾在宋神宗熙寧五年的六月二十七日這一天,站在西湖畔的望湖樓之上,與人飲酒,酒意微醉時,恰逢西湖的一場大雨,有感所做。

蘇軾先是站在遊船之上,而後又移步換景,到瞭望湖樓頭,短短的四句詩,卻涵蓋了暴雨從來到走的一個過程,來得快,去得也快。

本詩著手描寫了「黑雲翻滾」「暴雨突瀉」「風捲雲散」「雨過天晴」之景。讀罷,從視覺到聽覺,仿佛隨著詩人親身經歷了一場真真實實的大暴雨。

詩的首句便是第一幅和畫面——黑雲翻滾。

在詩句之中,詩人把天空中卷集的烏雲比作被打翻的墨水,形象而生動,雨前天空的壓抑之感體現得非常到位。

此句也讓人不禁聯想到李賀《雁門太守行》中的「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之句。

接著第二句寫第二個場面——暴雨突洩。

也就是在一瞬間,白花花的雨滴便鋪天蓋地而來,在船的甲板上砸起無數水花。此句中最形象的便是「跳」和「亂」兩個字了,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當時的暴雨之大,雨點之急。

第三句又突然切換到了第三個場景——風捲雲散。

大雨突然而來,又突然而去。就在那大風颳起的一瞬間,黑壓壓的烏雲便四散而去,陰沉沉的天空便瞬時明亮了起來。

此句中,一個「忽」字,用得如此輕巧,卻又如此傳神。讓人在不經意間感受到風的威力。

第四句便又理所當然,進入了第四個場景——雨過天晴。

「望湖樓下水如天」,詞句之中有效字眼只有三個字「水如天」,但是,也是這三個字,簡簡單單,便將雨後一片名利之景呈現了出來。雨過天晴,風平浪息,一切都回到了最初的樣子,卻又比最初更加明麗、敞亮!

蘇軾的這首詩從眾多寫雨的古詩中脫穎而出,被選入小學的語文課本之中,為一首必背古詩。其中最出彩之處便在於這四句四景的巧妙轉換了。

相信蘇軾從這風起雲湧之間,收穫的必然還有一種忽然的豁達和暢快,就如同時隔幾千年後,我們再讀起來,依然仿佛經歷一場洗禮。

那麼,大家覺得蘇軾的這首詩怎麼樣呢?歡迎留下你的看法,和詩妹一起感受詩意人生。

(本文完)

相關焦點

  • 李商隱的兩首詠雨詩,全詩無一雨字,卻把「雨」展現得淋漓盡致
    李商隱雖然不及李杜,但其詩文對後世的影響也是舉足輕重的,他留下來的古詩與眾不同,總給人獨特的美感,例如,李商隱曾寫下兩首詠雨的詩詞,但全詩無一雨字,卻把「雨」展現得淋漓盡致,讓人倍感震驚!各位,你們知道這兩首詠雨的詩名分別是什麼嗎?
  • 白居易這首詩通篇寫雨,但是不著一個雨字,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白居易有很多比較冷門的作品,這些詩看上去沒有什麼新意,但是同樣充滿了詩情畫意,譬如這首《徽雨夜行》,那就是很有趣的作品,當時他正是在秋天的夜裡冒雨趕路,於是信手拈來之間,寫下了這麼一首經典的五絕,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個字,但是同樣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
  • 亂花漸欲迷人眼,萬紫千紅總是春,7首春天之詩,總有一首觸動你
    這是本文7首中唯一的宋詩。歷史上,整體而言,宋詩比唐詩更具理趣。因此,朱熹此詩也是7首中理性最強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首詩並不是寫實的,朱熹並未真正去到"泗水",只是仰慕偶像孔子在這裡講學,才如此寫。
  • 同樣是寫廬山瀑布之景,李白的這首詩,千年來無人能夠超越
    無不流露了李白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望廬山瀑布》,便是李白筆下一首關於讚美祖國壯麗山河的經典詩篇。顧名思義,李白這首詩寫的就是廬山瀑布之景。對於《望廬山瀑布》這首詩,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它主要便是以高度誇張的比喻和浪漫的想像,將廬山瀑布的雄偉奇麗形象和氣勢,勾畫得出神入化。宛如一幅生動的山水畫,歷來膾炙人口。
  •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你還記得這首詩的作者嗎?
    這首詩傳頌千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你還記得這首詩的作者嗎?現在就請朋友們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韋應物( 737 ~ 792 ),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他是一位田園詩派的詩人,後人每以王孟韋柳並稱。他的山水詩風景優美,感情深厚,清新自然。
  • 10首描寫雨的古詩詞,讀來朗朗上口!其中一首為帝王之作!
    文丨詩詞歌賦匯今天筆者家這下雨了,給本是寒涼的冬天又增了幾分寒意,還好屋裡有暖氣,到不覺得冷,靜下心來,在茫茫詩詞海洋裡搜尋半天,挑出10首寫雨的詩詞,大家一起來品讀一下吧,如果喜歡,抓緊收藏吧!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暴雨不斷,這幾首詩詞看盡古人筆下的雨!
    第二首,寫夏雨:唐代詩人施肩吾的《夏雨後題青荷蘭若》「僧舍清涼竹樹新,初經一雨洗諸塵。微風忽起吹蓮葉,青玉盤中瀉水銀。」寫出了夏天獨特的味道,雨後的荷葉半斜著身子,一團團雨珠像水銀一樣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亮。
  • 蘇軾描寫西湖最美的詩《飲湖上,初晴雨後》
    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描寫西湖最好的詩,蘇東坡的《飲湖上初晴後雨》。蘇東坡被後人稱為詩神,他的詩實在是寫得好。蘇東坡的才氣經常把寫詩對象描繪到千古絕頂的高度。也就是說蘇東坡關於一個景物或這件事的首詩寫出來,千百年來都沒有人超過。人們一想到這個事物的詩,第一個會想到蘇東坡。比如說現在我們一提到描寫中秋節的詩,第一就會想到蘇東坡的「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把千百年寫中秋的詩都比下去了。
  • 蘇軾的名詩《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怎麼描寫春天的?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蘇軾在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為惠崇所畫的兩幅《春江晚景》圖所寫的題畫詩。這兩首詩原文如下:《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宋代:蘇軾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 向古人學習如何誇美女,這首詩對美女的描寫被稱為千古絕唱
    好在中國優美的古文和古詩詞浩如煙海,始終在那裡等著你去學習和發掘,今天就跟我一起來學習幾首古詩詞吧,看看古人是如何有技巧地誇美女的。今天,我帶大家一起回顧古文和古詩詞中對美女的讚美和描寫,看看古人是如何誇讚自己心目的美女的。
  • 這場由蘇軾描述的暴雨是如此壯觀,令驚嘆
    說到「詠雨詩」,你會想到什麼詩?是「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或者「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或者「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這些都是小雨,我們要討論一場暴雨。一股來自天空外面的黑風把海潮吹得像山一樣高,急驟的雨從浙東到杭州,後半句中的「飛雨」一詞生動地展現了暴雨由遠而近、橫貫大江和咆哮的壯觀景象,描述了夏季暴雨的特點。看看山腳下的西湖,像金樽,盛滿溢出,這是視覺上的;還有聽覺,無數的雨滴拍打在湖面上,還有山林,他就像一個結古鼓鼓一樣令人興奮。
  • 這首描寫春天的詩,為何讓詩人名揚天下,魅力何在?
    一首描寫春天的詩,有哪些特別之處,能讓詩人一舉成名而名揚天下呢?這首詩就是我們所熟悉的清朝詩人高鼎的《村居》。高鼎的詩作較少,當時他也沒有什麼名氣,而歷史上關於他的記載也好少,人們知道他就是因為這首《村居》。我們來看看這首詩。
  • 韋應物很美的一首詩,只寫了尋常之景,但是達到了詩中有畫的境界
    一千多年來唐詩帶給了我們無數的感動,有一些作品可能看似寫得很一般,用詞也很簡練,可是寫得又是很唯美,譬如韋應物的這首《滁州西澗》,那就是一首很特別的作品,之所以說它特別,那是由於這首詩有別於其它的唐詩
  • 這首描寫曠世絕戀的詩,句句都成了傳世經典
    但是這些作品卻比不了白居易長篇敘事詩《長恨歌》,因為他這首詩已經穿越了時空,成為愛情的絕響。作者原本想「不但感其事,亦欲懲尤物,窒亂階,垂於將來也」,勸誡社會,警示未來,絕不可耽色誤國。但是寫著寫著,作者就對他們愛情悲劇充滿了同情,寫得悽美動人。
  • 王昌齡的這首贈別詩,比「青山一道同雲雨」更別致
    王昌齡愛朋友重感情,一生寫過很多贈別詩。他的贈別詩情文並茂、各具特色,不但有「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的高潔開闊,更有「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照兩鄉」的瀟灑曠達。筆者今天介紹的這首詩,是王昌齡贈別詩中比較別致的一首,構思巧妙,情義深遠。我們先來看看原文:《送魏二》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
  • 王維這首詩寫得很唯美,真正達到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
    王維這首詩也是寫於後期,整首詩並沒有什麼高超的技巧,也沒有引經據典,只不過是淡淡著筆,但是寫出了新意,使得這首詩猶如一幅畫,讀來也是朗朗上口,還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這也正是王維最了不起的一個地方,儘管只是描寫普通的事物,還有尋常之景,可是卻能夠寫出新意,還把那種看似尋常之景描寫得充滿了詩情畫意。
  • 一位宋代僧人寫下一首詩,詩中有杏花雨和楊柳風,這首詩妙在哪裡
    杏花雨、楊柳風,是春天特有的,也是春天的象徵,在我國古代詩歌的長河中,有一首是將杏花雨和楊柳風都寫了進去,詩句是「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那麼這首詩是誰寫的呢?這首詩妙在哪裡呢?眾所周知,在鑑賞詩歌、閱讀文章時,了解作者是很重要的。
  • 春天細雨綿綿最喜歡聽春雨,讀杜甫這首《雨不絕》,感受雨中詩意
    眾多的描寫春雨的作品中,唯獨杜甫的這首《雨不絕》,寫得最為傳神,整首詩意境悽美,字裡行間也是營造出了無限的憂愁,儘管通篇只有那麼寥寥數語,但是讀來令人感慨萬千。杜甫寫這首詩時已經55歲,寫於公元766年(唐代宗大曆元年),當時他正好住在夔州(今天的重慶奉節),那一年可能雨水比較多,到了春天時節接連下雨,這讓詩人很是傷感,於是寫下了這麼一首感傷之作。
  • 王維留下400餘首詩,但這首詩僅僅28字,中年再讀時讓人淚流滿面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想必很多人對這句詩都很熟悉,寫這個的作者就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從唐朝至今他為後世留下了400餘首詩,而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歌頌山水田園之樂的詩篇以及邊塞軍旅詩。
  • 這首詩,描寫了作者在大江之上的所見所聞,從而透露出內心的惆悵
    在這種情況下,他心中抑鬱摧挫之氣,時縈胸懷。現在所說的這首詩,便正是旅途中在這樣的心境下寫成。下面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在古詩的首聯,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緊扣詩題,寫曉發時舟行方向——逆水沿長江而上;江面情況——水流寬闊浩渺;曉發時間——雞鳴即發;舟行狀況——風飽江帆,舟行極為迅疾。「風飽江帆」四個字運用擬人手法,不說風大,卻說風灌飽了大江中的船帆,十分工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