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美術歷史自本年度起譜寫了一個新章節,受反覆的疫情影響,人們都被迫保持社交距離,儘量減少外出。而藝術家的創作亦由室外轉移至室內,然而空間並沒有限制他們的創作意念,反而讓藝術家們得以更深入地叩問內心,回應社會。本次全球性的世紀疫情為所有人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即便在種種負面情緒影響下,人們仍可尋找出一套嶄新的生活、工作以及創作模式,展示出人類極強的韌性。而藝術家們在逆境中迸發出更多想像,迎面接受疫症的衝擊,並將之轉化成創作元素。他們以藝術的力量安撫人的心靈,為社會帶來更多正能量。記得電影《午夜巴黎》中的一句對白:「不要害怕死亡。別那麼失敗主義,藝術家要想辦法找出那個時代空虛的解藥。」「+VE/-VE」展覽特意徵集超過四十位香港藝術家因新冠肺炎而觸發創作的藝術成果,展示他們期間對社會、未來的感悟與啟發,他們的作品正是這個時代的解藥,彰顯了逆境中的正面力量。
《那一棵紅樹》 布面油畫 24 × 36吋 2020年 陳育強
《空間與系統研究VI》水泥、丙烯酸、木
45 × 45 cm 2020年 李欣儀
以藝術傳播正能量
提及「+VE/-VE」展覽的舉辦契機,策展人Judy認為受疫症影響,人們雖面對生命財產上的極大損失,但她卻從中看出別樣的收穫。對於藝術家而言,他們能借這段時間開展過往一直未開始的項目,並全力投入創作。「藝術家對周圍的感情比較敏感,面對這次史無前例的危機,他們往往對環境、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較深的感受,藝術家們能藉著他們的優勢,通過藝術抒發這段時期的個人體會與感受,記錄香港人正在經歷的這一段不平凡的日子。」她認為藝術最大的功能就是可以引起共鳴,香港人在這段日子共同抗疫,作為命運共同體,藝術家的創作正正展示了香港人在抵抗疫情的共同經驗,希望可以通過這次展覽向社會發放更多正能量。
《重生》 銅版蝕刻、飛塵法、雁皮印、手上色
21.5×17.5 cm 2020年 洪詩雅
《杯中百合》布面油畫 30× 40cm 2020年 胡浚諺
另一方面,因不少大型博覽會與展銷會都因防控疫情而取消,展覽活動亦大大減少,藝術家收入方面大受影響。Judy評論香港過往十年的藝術市場雖然蓬勃,但大型的博覽會多以畫廊為參展單位,本地的新晉或獨立藝術家缺乏機會向外界展示作品。因為是次展覽對藝術家的創作資歷沒有門檻,她更希望藉助展覽,為本地藝術家搭建一個銷售平臺,降低疫情對他們收入上的影響。此外,對於藏家而言,他們亦可以以一個相宜的價格購買藝術品,可謂相得益彰。
疫症中的正面與負面
雖然疫情為大眾帶來諸多不便,Judy認為之於藝術界並非只有負面影響。她認為這次疫情令人重新思考藝術的功能性。人們在彼此分離的狀態之下再次接觸藝術,不論創作者或是觀賞者都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藝術具有撫慰人心靈、抒發情緒的功能,這些正面的能量同樣能轉化成一股推動藝術的力量。
《悲しみのない自由な空へ》 (3幅) 粉筆於畫
布紙上 19×25× 2cm (每幅) 2020年 李嘉裕
《朝陽》 布面油畫 102 × 75 cm 2020年 廖井梅
另一方面,因為全球各地的美術館與博物館都閉館,反而促使這些世界頂尖的美術館將他們珍貴的資料庫上傳到網上,我們甚至可以通過線上模擬參觀實體展廳,令人大開眼界,而這些資源對於世界各地的藝術工作者來說更是極珍貴的。而其他線上進行的博覽會或拍賣會亦方便了一些過往未有時間親身參與或未會特意參觀展覽的人。無可否認這次的公共衛生危機是場災難,但Judy認為這對於藝術的發展亦有其正面性,至少有更多人對展覽或藝術等產生興趣。
《無限生命-赫赤》 水墨設色紙本 65 × 33 cm 2020年 韓雁婷
《Light Blue》 石器 33×21×19 cm 2020年 曹涵凱
就今次展覽而言,主辦方亦將主線偏重於線上模式,因為疫情始終不穩定,運用線上模式能令展覽運作更具彈性,使之不會受疫情影響太多。雖然線上展覽的模式在本年度得到催生,但Judy認為其不能完全取代實體展覽,「藝術能用作溝通自己的感情,親身走進現場與同道中人、策展人、藝術家交流的這種樂趣是無法被取締的」。
精彩「疫作」療癒人心亦記錄歷史
是次展覽的作品主要圍繞本年度受COVID-19影響而創作的作品,展示出一種共同經歷這麼大衝擊的體驗,每個藝術家也有通過作品展示不同的情緒,他們用其敏感的筆觸、高超的技法,將某些特別情緒記錄下來,藝術家們以細膩的心思,將一些我們可能忽略的情緒抽絲剝繭,並用自己的方式將其呈現,引起我們的共鳴。當中使用到的媒介有油畫、水墨、混合媒體、不同物料的雕塑、攝影、虛擬的展覽(Virtual Reality)等,盡現多樣化的藝術博覽現場。Judy說:「每個藝術家採取的角度、側重點、表達的方法皆不同,但內容卻一致地精彩!」展覽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與大自然對話、城市與外物、幻想世界。
《向醫護致敬》 紙本巖彩 (礦物顏料 、銀箔)
42 × 30 cm 2020年 鍾大富
《It’s Just the Flu》 水彩、水墨於水彩紙上
23 × 31 cm 2020年 泰梅蘭
本地著名畫家鍾大富展出「向醫護致敬」的巖彩畫,感謝一眾辛勞付出的前線醫護人員。廖井梅的油畫作品描繪香港風景,疫症之下,反而使我們放慢腳步,欣賞這個家那些遙遠而熟悉的風景。Kasper Forest「金童玉女 The Ghost City」系列的攝影作品以一對紙紮情侶為主角,他們遊走在隔離期間渺無人煙的街道,展現香港人面對死亡與前路的迷惘。胡浚諺則選擇以柔制剛,展出其新作《杯中百合》,沒莖沒葉的花朵雖被困在杯子中,但自身的魅力依舊為環境營造出曼妙清幽的氣氛。許開嬌將珍貴的克拉克瓷圖像和帶有香港生活獨特的元素結合起來,以天藍色描繪疫情下獨特的故事。徐沛之作品《社交距離——彈開》寓意病毒遠離,在鬱悶氣氛下展示充分幽默感,使觀者看完會心一笑。Tamera Bedford(泰梅蘭)展示油墨混合媒體作品《It 』 sJust the Flu》,以抽象筆觸表現出對疫情的從容與樂觀心態,從而勉勵受病毒影響生活的人。
《香港的藍與白 — 疫情.梵谷系列》
國畫顏料於宣紙上 50×50cm 2020年 許開嬌
《社交距離—彈開》 水墨、木炭設色紙本
97×35 cm 2020年 徐沛之
展覽收集了不同藝術家的心路歷程,而參觀者則通過線上展覽,跟藝術家們走過一段旅程,Judy希望觀眾無論經歷不安或焦慮,都能懂得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並學會在鬱悶的現實中運用想像力量,通過欣賞藝術來參與這個「自我療癒的過程」。「其實這次疫症都是大家共同的經歷,而藝術家則運用其獨特的藝術語言去表達內在情緒。這批創作是香港歷史上很重要的一批作品,它們對社會、藝術史、以致人類歷史上皆有著非常重要的記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