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女生,也是一位業餘棒球選手。我可以在烈陽下花3小時練習內野守備,而我也因為棒球,想成為一名體育記者。
(圖片來源:《運動視界》林言熹授權使用)
在寶島臺灣,許多比我年長的人可能都經歷過王建民旋風。而我的棒球旋風,則是因為陳偉殷。當時陳偉殷在我就讀國小六年級時於大聯盟出賽,因為這個熱門話題,我開始接觸美國職棒,我的人生也就默默地從這裡開始轉彎。
(圖為:陳偉殷)
後來,為了遵循我內心的喜歡,我選擇了球隊已成立接近十年的宜蘭高中就讀。但我真的成為隊員後才發現,看別人打球和自己上場打球完全是兩件事,打棒球沒那麼簡單。
首先,每周日都得犧牲娛樂的時間,只為了在場上與隊友練習。當其他同學可能出去玩、去逛街唱歌時,我要進行為時1小時的熱身,3小時的內野守備訓練,並且最後練投半小時。
一般人對運動的想像,可能是讓身體動起來。但要成為運動員,其訓練是比一般運動更為紮實。比方說熱身,就必須很紮實的做伸展操和跑河堤。熱身不夠會容易受傷,甚至讓自己一輩子都會帶著這些傷在身上。而所謂的內野守備練習更不是隨便玩玩,內野四角傳、接滾地球、練習觸殺及夾殺、練習補位等。簡單說,就是跑啊、跳啊、撲啊,弄得自己遍體鱗傷、精疲力竭。
這樣熱衷打球,師長家人支持嗎?坦白說,爭取自己想做的事情,的確會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獲得認同。
可能很多人在這樣的壓力下,就容易不耐煩或出現「我就是要這樣」之類的心態。但我決定用另一種方式。我花了很多力氣和導師溝通我的苦衷,讓她明白棒球在我心中是多不可或缺的存在。而她在理解後,也成為在我面對困境時、鼓勵我的那個人。
在不知不覺中,因為棒球,我學會了用正面的心態,以及守紀律承諾的態度,去爭取到追求自己熱愛事物的權利。
打球很快樂,但熱愛棒球只有上場出賽這條路嗎?
在接觸棒球前,我從未如此專註:常分心、做事沒效率、有點虎頭蛇尾;但當我開始打棒球後,因為要投入自己熱愛的事,我變得專注和積極,以及珍惜自己所投入的點滴。而且,看待事情的角度也開始不一樣了。
例如觀看比賽,過去看陳偉殷出賽時,我只是在期待他投的每一球、享受那個氛圍。但當自己開始打棒球後,現在的我會注意投手及打者的狀況,會觀察內外野守備依打者習性調整的幅度,讓我能夠反思這些調度的正確性。
因為參與,我看到了更多細節,也更讓我用不同的角度「觀賞」一場球賽。
如果當初沒有選擇吃苦撐下來、堅持打球,對棒球的了解就不會這麼深,看球賽時也不會有這種樂趣吧!因為愛上棒球,帶給我力量為自己的選擇堅持不退。而這也成為反思的一個角度:愛棒球,難道只有上場才可以嗎?
因為愛上棒球、真正上場打過棒球,我決定把對棒球的熱愛,用另外一種形式持續下去:我決定成為一名體育記者。
我努力考上政大傳播學院、嘗試撰寫美國職棒及三級棒球的文章,也就是我在運動視界開始;擔任第三屆U18國際軟式棒球錦標賽的新聞組志工、寫球員專訪;因為想看懂國外的棒球外電及MLB.TV主播的英語講評,開始加強英文、並學習西班牙文。無庸置疑的,棒球能帶給人動力、開拓學習的疆界,激勵我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同時,我發現許多少棒球員也因為棒球,努力在場上或是場下奮鬥著。無論他們是不是讓臺灣站上國際舞臺發光發熱,無論他們長大後是否會往職棒發展,棒球也帶給他們動力、也開拓了他們的學習邊界。
棒球的力量不只是比賽,而是關於人生與自我的想像。我相信棒球,相信棒球的力量帶給我的精彩美好,一定也能帶給所有愛棒球的人更多的精彩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