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的故事,美國國球的歷史!

2021-01-13 深圳市棒球協會

本文轉自「體育學評論」


棒球的故事,就是美國種族的故事,移民及其被同化的故事,勞工與老闆鬥爭的故事,流行文化和廣告的故事,英雄神話及其本色的故事,壞人的故事,小丑的故事,女人、三教九流和有錢人混跡江湖的故事。這項體育運動飽含的哲理,如一位美國老者平生所悟的處世之道,它給我們一把用來衡量自我的尺子,也豎起一面鏡子,映照了現代文化潮流中的當下時刻。


這是美國著名製片人肯·伯恩斯(Ken Burns)執導紀錄片《棒球》時的感言。



棒球在美國人心中佔據特殊地位,它不是一種尋常的體育娛樂活動,而是負載著非凡的歷史底蘊和厚重的民族情感。棒球的故事,就是美國的歷史。

1850年代,棒球取代板球成為美國最流行的集體運動項目。至1860年,棒球已牢牢確立「美國國球」的地位。【圖4-1:1866年美國報紙上描繪本國早期棒球比賽的畫作】美國內戰後不久,棒球就被譽為「美國國民第一運動」,在鍍金時代的社會重建與飛速發展進程中,邁向了全新的職業化與商業化階段。1871年,美國職業棒球手聯合會(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rofessional Base Ball Players)宣告成立,這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棒球職業聯盟。5年後,其地位被美國職業棒球俱樂部聯盟(National League of Professional Base Ball Club,簡稱NL)取代。此後,又成立了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The Northwestern League等區域性棒球聯盟(也稱「小聯盟」)。

圖4-1:1866年美國報紙上描繪本國早期棒球比賽的畫作


大浪淘沙,適者生存。至19世紀末,僅剩下NL和13個小聯盟。20世紀初,棒球運動在美國的發展達到鼎盛,成就了美國體育的「黃金時代」。在二戰以前,美國棒球人口的比重一直穩居各運動項目的榜首,大大小小的棒球比賽構成了最炫目的現代美國體育景觀。【圖4-2:斯伯丁公司生產的官方比賽用球廣告(刊印於1916年)】有評論家寫道:當你帶著一家老小,在周末的午後隨著人流湧進座無虛席的棒球場,在萬眾歡呼聲中迎接自己心目中的棒球明星入場的時候,那是一個多麼「美國」的時刻!

圖4-2:斯伯丁公司生產的官方比賽用球廣告(刊印於1916年)


小小的棒球,為何具有如此巨大的魔力?是什麼力量,助推這項起源於19世紀的民間遊戲,逐步發展壯大,最後風靡全美,擁有了代表美利堅「國球」的崇高地位?這是讓美國體育史學家一直著迷的問題。

1980年,社會史方法啟迪下的美國體育史研究迎來高潮,史蒂文·裡斯(Steven A. Riess)推出了其成名作《觸壘:進步主義時代的職業棒球與美國文化》【4-3:Touching Base: Professional Baseball and American Culture in the Progressive Era】。如果僅保留一本有關美國棒球史的學術著作,筆者也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這本書。以我淺見,在眾多闡釋棒球成為美國「國球」的解說中,裡斯基於歷史語境的分析最為凌厲透徹。


圖4-3:Touching Base: Professional Baseball and American Culture in the Progressive Era


《觸壘》的核心論點是:進步主義時代的美國社會,塑造了時代和國家所需要的「棒球精神」:棒球是土生土長、原滋原味的美國運動,它起源於美國鄉村,集美國社會引以為榮的所有優點為一球,它的觀眾來自五湖四海,它的經營者都是樂善好施的美國公民,為了公共福祉而盡心盡力地投入了棒球事業,這項運動對所有人敞開大門,哪怕出自寒門,只要才華橫溢、毅力非凡就會出人頭地。

更進一步講,棒球之所以能在進步主義時代的美國大獲成功,是因為它所承載的價值觀與20世紀初葉蒸蒸日上的美國城市白人中產階級的意識形態相合。他們所建構的棒球神話,實際上也是用來規訓非白人美國族裔的文化工具。在繁榮與貧困並存,希望與危機同在的進步主義時代,以「國球」統一國家的價值觀,穩固白人中產階級賴以控制美國社會的文化傳統,是穩固既有社會秩序,培育集體歸屬感,阻遏社會裂變的國家治理手段。棒球的意義,猶如soft power,重若丘山。


讀罷裡斯的著作,我寫下這樣一句話——

誰最能代表國家首倡的價值觀,誰就最有資格成為「國球」。


創造棒球史研究高峰的裡斯並非獨樹一幟,而是前有先人,後有來者。梳理美國棒球史的學術脈絡,肯定需要另寫一篇長長的綜述。

早在1960年,哈羅德·塞繆爾(Harold Seymour)就已著手編纂三卷本的美國棒球通史。(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0–1976)戴維·沃爾格特(David Q. Voight)的三卷本棒球史也在1983年出齊。(Penn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75年,史密斯(L. T. Smith)將棒球和橄欖球兩大美國流行運動的研究,提升到「美國夢」的高度。(The American Dream and the National Game)克裡茨(G. B. Kirsch)持同樣的觀點,認為1832到1872年是棒球和板球成為美國文化象徵的集體運動項目形成的關鍵期。(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9)1990年代之後,眾多的棒球史研究著作更是直接冠以「美國的運動」「我們的運動」之醒目標題。

(如C. C. Alexander, Our Game: An American Baseball History, 1991;A. Zimbalist, Baseball and Billions: A Probing Look Inside the Big Business of Our National Pastime, 1992;B. G. Rader, Baseball: A History of America’s Game, 1992.)在這些美國本土的體育史學家筆下,棒球承載著一個時代的美國人的強國夢想,參與了美國價值觀的塑造。


圖4-4:J. R. Robinson


「國球」不僅是國家集體的象徵,也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美國民眾玩棒球、看棒球、閱讀棒球和言說棒球的經歷,記錄了一個現代國家的歷史與進步,見證了太多的美國史上的重要一刻。

1947年4月15日,28歲的美國黑人棒球運動員傑克·羅賓遜【圖4-4:J. R. Robinson】身著42號球衣,隨布魯克林·道奇隊步入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賽(MLB)的賽場。此前,由於美國種族歧視政策(Baseball Color Line),黑人選手只能在黑人聯盟隊比賽。等待這次出場,耗費美國黑人整整80年的時間。為了紀念這一歷史時刻,自2004年起,每逢4月15日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賽的當天,兩隊所有球員、教練員和裁判員,無論哪個族裔,都會穿著當年羅賓遜首次登上這個賽場所身著的42號球衣,向這位偉大的棒球運動員致敬。關於「羅賓遜紀念日」【圖4-5:Robinson’s Day】的意義,MLB主席杜普伊(B. Dupuy)說:不止為棒球,更為全美國。


 圖4-5:Robinson’s Day


凝望那一排42號球衣的身影,仿佛在目送一個時代的背影,令人盪氣迴腸。

相關焦點

  • 棒球的故事,美國的歷史!
    王邵勵體育史筆記No.4:2019/9/7棒球的故事,就是美國種族的故事,移民及其被同化的故事,勞工與老闆鬥爭的故事
  • 棒球為何曾經是美國國球?
    棒球、板球與美國民族主義美國現代著名體育史學家艾倫·古特曼在其著作《從儀式到紀錄:現代體育的本質》中的《量化的田園》對於棒球成為美國國球的原因進行論述。古特曼在著作中提到了獨立戰爭使得人們都意識到了美國身份這一問題,也正是美國身份這一關鍵因素促使了棒球——這個板球的美國版,在美國的崛起以及板球的衰弱。
  • 中國的國球是桌球,美國的國球是棒球,那日本和韓國呢?
    要說桌球為什麼能成為國球,原因主要有三點,首先,桌球為我們贏得了無數榮譽,在張怡寧和馬龍等明星運動員的帶領下,中國隊多次包攬奧運會和世錦賽上的所有金牌,戰績可謂是遙遙領先!其次,桌球運動在國內普及率極高,設施齊全且能手眾多,最後,歷史意義深遠,「桌球外交」敲開了新中國的外交大門。
  • 棒球是如何成為美國國球的?
    棒球成為美國的國球,離不開歷史和政治  書接前文,1845年第一本棒球競賽規則誕生,到1861年,美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南北戰爭打響,年輕人穿上藍灰相間的軍裝奔赴戰場,同時,他們還帶上了球和球棒(注意,這貨不是武器!)戰爭期間,士兵都利用戰爭閒暇建球場、打比賽。
  • 明星們鍾愛的運動,棒球為何是美國國球?帶你了解美國棒球文化
    MLB是遠在中國的棒球迷們了解棒球文化的窗口,棒球之所以能夠被稱作美國國球,並不在於大聯盟有著多麼高的關注度,而是棒球運動深入社區,他不只是屬於電視裡大舞臺上王謝堂前的金絲雀,它就像中國的桌球一樣,是屬於所有尋常百姓家觸之可及的情感寄託和歡樂源泉
  • 棒球是如何成為日本國球的?
    如今的日本國球棒球,最開始的引進,也正是這場全面西化運動的產物。文 / 葛思文編輯 / 宋鑫宇對於國人來說,談到日本體育繞不開的足球。過去20年間,日本足球在我們的注視下,不斷的加速、雄霸亞洲、甚至能夠在我們難以觸及的世界盃賽場上,以一己之力連破南美和非洲球隊。
  • 籃球不是美國國球,科比的輝煌終究是錯付?
    儘管籃球在美國發展的十分迅速,但是美國的國球並不是籃球,難道說科比的籃球生涯走錯了路?然而並不是這樣的,儘管籃球不是美國國球,但發展還是十分迅速的。不僅僅在美國在全世界都是十分受歡迎的。NBA也是久負盛名。那麼我們就來談談各國的國球吧。首先美國的國球是棒球。
  • 中國的代表運動是足球,美國代表運動是棒球,其他國家呢?
    前面說很多國家都有「國球」,中國的是桌球,美國的是棒球。可能有人感到奇怪,因為美國是NBA的總部,所以很多人認為籃球是美國的國球,但其實不盡然;也有人認為是橄欖球,因為這項運動在美國同樣非常受歡迎。但其實美國的國球是棒球,因為在1910年的時候,當時美國第27任總統塔夫脫就宣布,把棒球當作是美國的「國球」。
  • 棒球與奧運會 | 這是一場美國與奧委會的較量
    但是如我們所知的,棒球是美國的國球,所以在美國棒球的參與人數以及職業選手都是最多的。這對於視棒球為國球的美國人來說一定是不能忍的吧?其實並不是,美國人很能忍,或者說他們並不在乎。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下,MLB的頂尖運動員越來越排斥參加美國棒球國家隊,美國本土的球迷越來越不期待美國國家隊出徵奧運會。
  • 【棒球歷史】梁誠與近代中美「棒球外交」
    在中國近代史上,清政府駐美公使梁誠爭取美國退還一半庚子賠款的事情為人熟知,但梁誠在體育外交中所起的作用卻鮮有人提及。本文在梳理近代中美交往歷史的基礎上,運用大量史料,分析了梁 誠在美國運用「棒球外交」,爭取美國庚子退款的歷史。
  • 棒球為何是美國國球?帶你了解美國棒球文化
    於是這一時期美國體育的發展表現在團隊運動的興起,它注重競爭、規則、俱樂部間的聯盟、比賽成績、數據和記錄的保持以及關於體育運動和運動員間信息的傳播。早在19世紀四五十年代以前,青年男性和男孩們就有玩棒子和球的傳統,最初由英式板球演變而來的遊戲最終演變成為美式體育項目――棒球,它在十九世紀後半葉成了美國最重要的體育活動。
  • 美國最早的職業運動,同時被稱為第一職業聯盟——棒球!
    棒球是美國發展最早的職業運動,也是第一個職業聯盟,成立於1871年。1876年由現今的國家聯盟接手。大家一直都知道。NBA是美國的很最出名的一個運動,其實在美國第一運動棒球,第二橄欖球,然後是冰球,最後才是NBA。
  • 被稱為「美國標誌」的棒球傳奇—喬.迪馬吉奧,瑪麗蓮.夢露的丈夫
    在美國職業比賽中有很多種球類,而最為廣泛的並不是籃球,而是棒球與橄欖球,在棒球當中,有一位曾經和瑪麗蓮夢露擁有短暫婚姻的喬.迪馬吉奧,便是在美國棒球聯盟當中傳奇的運動員。迪馬吉奧,1914年11月25日出生,逝世於1999年3月8日,美國傳奇棒球運動員。
  • 從棒球動漫看日本棒球文化:近乎痴迷不悟的衷情
    除了以上兩部膾炙人口的動漫以外,《頭文字D》、《棒球英豪》、《棋魂》等等,均是為人熟知的優秀作品,那麼關於「日本國球」棒球的作品呢?《棒球英豪》和《棒球大聯盟》除了《好逑雙物語》、《鑽石王牌》、《飛向甲子園》、《巨人之星》等優秀動漫作品以外,私人要向大家推薦兩部作品:《棒球英豪》和《棒球大聯盟》。
  • 棒球明星在美國,為什麼沒有存在感
    棒球明星在美國,為什麼沒有存在感 北京時間10月29日中午,2018賽季美國職業棒球聯盟總決賽落下帷幕,在七場四勝制的賽制中,波士頓紅襪隊4
  • 深度分析:美國為什麼MLB(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比NBA要更火
    早在古希臘和印度的神廟浮雕及碎石上,人們就發現了用木棒打球的圖案;1839年,美國紐約州一個名叫阿什拉.塔普基迪的人把這種運動定名為棒球,1846年6月19日,在紐約的霍普肯舉行了第一次棒球賽;1869年,美國又出現了第一批「辛辛那提紅襪子」職業棒球隊;從此棒球便成為美國工人、學生、商人、作家甚至總統最喜愛的運動,即使兩次世界大戰的炮火也未能阻止美國的棒球比賽;1910年,總統威廉.霍華德.塔夫脫曾親自批准棒球為美國的
  • 日本棒球-時間簡史(職業棒球\業餘棒球\大學棒球\高中甲子園棒球\少年棒球)
    在中國,球類運動裡傳統的強項是桌球,毫無疑問是國球;在年輕人中間,比較流行的應該是足球和籃球;上班族和白領也有很多人會打網球和羽毛球——但是說起棒球,99% 的人一定一臉茫然。不過,在隔海相望的日本,情況卻完全不一樣,棒球在島國人氣爆棚,甚至可以說是超越一切運動的終極存在。
  • 【棒球歷史】美國黑人球員為日本棒球奠基
    體育和歷史愛好者,或許會對美國棒球明星傑基·羅賓森有所耳聞。上世紀40年代,作為首位登上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LB)賽場的黑人球員,他因挑戰種族歧視而永載史冊。但很少有人知道,早在羅賓森揚名10餘年前,就有一批黑人棒球選手超越了「膚色鴻溝」;而太平洋另一端的日本,竟成為這些平權先鋒的舞臺。
  • 棒球小子鏖戰南京,看美國棒球聯盟教練如何當球探
    棒球在美國、日本被稱為「國球」,近年來這項運動也在中國漸漸興起。今天,國內最高水平的青少年棒球賽事來到了南京,一起去看看棒球小子們的精彩表現吧。   每天揮棒1000下 棒球少年從不言敗   儘管今天南京風雨交加,但是2019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PlayBall青少年棒球聯賽的總決賽仍然在南京東山外國語學校如期舉行。
  • 棒球,美國夢精神的第一載體 | 專欄
    為什麼時至今日,似乎節奏有些緩慢的MLB都深受美國觀眾的喜愛?在這一連串問題的背後,生態圈專欄作者、五星體育資深記者陳聖音帶給了我們一個關於美國棒球文化的故事,講述了有關棒球運動的偉大之所在。從這個故事開始圈哥邀請我來給大家講講美國棒球文化,那麼,讓我們首先從一個8歲小女孩的故事開始。海麗-道森(Hailey Dawson),2010年出生在內華達州的亨德森市。小海麗是個不幸的女孩,她出生時就患上了波倫綜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