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歷史】梁誠與近代中美「棒球外交」

2021-02-18 BATSMAN棒球網


外交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外交一般是通過政治斡旋、文化交流來發展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事實上,以體育為手段開展的外交活動同樣可以達到以上目的。在中國對外交往史上,以體育為表現形式的國際外交實例不勝枚舉, 如推動中日關係發展的「圍棋外交」、打開中美兩國大門的 「桌球外交」、中國登上世界舞臺的「奧運外交」,都給在公共外交時代處理中國與國際多邊關係提供了很多啟示,其實體育外交在中國近代史上早有先例。在中國近代史上,清政府駐美公使梁誠爭取美國退還一半庚子賠款的事情為人熟知,但梁誠在體育外交中所起的作用卻鮮有人提及。本文在梳理近代中美交往歷史的基礎上,運用大量史料,分析了梁 誠在美國運用「棒球外交」,爭取美國庚子退款的歷史。

梁誠(前排右一)和他的美國棒球隊隊友

走向世界的黃埔人

梁誠(1864—1917年),原名丕旭,字義衷,號震東, 出生於現在的廣州市海珠區的黃埔村。梁誠生長的黃埔村是 早期中國與海外通商的主要口岸,是西風勁吹的地方。黃埔村川流不息的外國船使這裡幾乎成了世界的縮影,人們頻繁接觸到不同膚色的外國人,使他們對外面的世界並不陌生, 這些都促進了當地人世界意識的形成。梁誠的祖父和父親也 曾前往美國做生意,對於走向世界,他們不抗拒、不排斥。 在此歷史文化土壤和家庭環境下生長起來的梁誠,對海外世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形成了開放的世界意識和國際觀念。

「幼童留美」與梁誠對異域體育的接受

留學美國

1872年,在中國第一個畢業於美國名牌大學——耶魯大學的學生容閎的積極倡導、丁日昌的反覆遊說下,中國發生了「古來未有之事」「中華創始之舉」一清政府首次向 美國派遣官費留學生。從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了四批共120名學生赴美留學,這些留美幼童被分配到當地 54戶美國家庭中生活,同時進人小學學習。據不完全統計,到1880年,共有50多名幼童進入美國的大學學習,其中22名進人耶魯大學,8名進入麻省理工學院,3名進人哥倫比亞大學,1名進入哈佛大學。1875年,未滿12歲的梁誠 考取了第四批留美學生並於10月赴美。1878年,梁誠人讀麻薩諸塞州安度華的菲利普斯學校,1881年在該校畢業,正準備第二年攻讀耶魯大學或阿默斯特大學時,因清政府提前召回留學生而未能圓夢。但六年的留學生活是梁誠的人生轉折點,為他積累了終生受用的財富,也為他以後的外交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可以用流利的英語與美國人打交道,也時而在運動場上和美國人較量。

留美幼童的體育參與

當時這些10 —16歲正值青春期的幼童來到美國後,呼吸著異國自由獨立的空氣,過美國式的生活,接受西方的教育,迅速地被美國化,而其中最重要的表現就是在美國接觸了各種各樣的體育運動。美國學者拉法吉所著的《中國幼童 留美史》一書,通過當年留美幼童的美國同學的回憶,對中國的這批留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情況有著形象的描述。菲利普教授回憶說:「幼童『美國化,的速度使人驚訝,在教室及球場上,他們很快熟悉了英語。他們脫下了絲質官式長袍,短短幾個月中,幼童已經可以在球場上及教室中,向美國學生挑戰,而一決高低了。」另一位美國同學李洪•菲爾伯斯說:「我們所玩的各種遊戲,他們都感到新穎,但是他們都是排球、足球、冰上的曲棍球戲的好手,尤其是溜冰,他們的技藝已達到巔峰。當腳踏車問世時,學校裡第一個擁有腳踏車的孩子就是張,現在我能眼看他們騎著這奇怪的機器上街了。」在耶魯大學,第一批幼童中的鐘文耀曾擔任校划船隊隊長,曾於1880年和1881年兩次戰勝哈佛大學划船隊,鍾文耀的名字也留在了耶魯大學運動史冊上。從以上美國同學的回憶可以看出,幼童們在美國的課餘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中國孩子在國內學校讀書時間多、遊戲時間少;而 在美國情況則大不相同,幼童在異國他鄉喜歡上了各種各樣的體育運動,可以參加網球、足球、划船和籃球等體育項目,其中還有被認為是美國國球的棒球。

梁誠的美國棒球運動經歷

在各種關於留美幼童的回憶中,都提到了棒球在當時幼童中的受歡迎程度。他們組織了棒球隊,並且在幼童中湧現了一批球技相當高的「球星」,梁誠就是其中的一位。梁誠在就學於美國菲利普斯學校時期,為棒球好手,經常代表學 校參加校際重要賽事。1925年10月,時任中國駐美公使施肇基在哈特福德城進行演講,他說「中國駐美公使也是留美的幼童梁誠,他是安度華菲利普斯學校的學生,他的綽號是 『Peyook,。他是一個棒球迷,曾是安度華棒球隊的三壘手。 在安度華與愛克特兩校的比賽時,他的一擊,贏來了本隊的勝利。」梁誠憑藉技術和個人努力創出的佳績,數十年後仍然為人樂道。

而其他幼童也很快地浸潤了美國文化,學會了打棒球, 並且組成了一支名叫「東方人」的棒球隊。「東方人」棒球隊是一支球技極好的強隊,在康乃狄克州首府哈特福德數一 數二,戰績輝煌,美國球迷常為他們打氣。隊員中包括日後的中國鐵路工程先驅詹天佑、晚清外務大臣梁敦彥、中國駐美公使梁誠,以及吳仲賢、蔡紹基等。該隊1878年攝於哈 特福德「留美幼童肄業局」前的照片,至今仍到處流傳。1881年,當被撤回國再過舊金山,他們於候船之日,曾接受奧克蘭棒球隊的挑戰,以資衝淡離別之愁。開賽之前,主隊認為他們將輕取客隊,但結果使球場觀眾譁然——中國人打美國的國球,且使美國球隊潰不成軍!中國隊大勝使幼童 及華僑興髙採烈,這是幼童們合打的最後一場球,因為他們 回國後,天南地北各自一方,再也沒有打球的機會了。

「棒球外交」與庚子退款

1900年6月,八國聯軍侵華;1901年9月,帝國主義列強脅迫清政府籤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索賠白銀4. 5億兩,本息合計白銀9.8億兩,史稱「庚子賠款」。 1903年,年近四旬的梁誠被清政府委任為駐美公使,重回 「幼學遊歷之地」。6月16日,他出席母校成立125周年紀念大會,以中國駐美公使和校友資格發表演說,回憶了他童年時代的種種趣事,並提及他崇拜的教授和棒球好手的同學。再次踏上美國領土的梁誠,本是帶著探討能不能用 「白銀代替黃金」,多少能讓中國減輕點負擔的做法,來跟美國人談判的,不曾想卻在進行著一件影響中國近現代進程的 大事。在談判中美方透露出了庚子賠案實屬過多的意向,梁誠看到了一線生機,立即改變談判的主題,從原來「換金還 銀」的談判變成了要求美國退還公款的談判。但在當時幾經交涉,退款遲遲不能實現,梁誠萬分焦灼。1907年早春,梁誠致書外務省表達了自己的焦慮,「今外部又有時言,深恐藉此延宕,再閱數年,美國政府要人全易,他日奉使之人,縱有儀秦舌辯,亦將無所措手,言念及此,實深焦灼,不得不以全力相搏,作爭勝須臾之想。」

為推進退款,梁誠四處活動,終於在1907年4月,得以面見當時的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會談退款一事。就在梁誠與羅斯福總統這次會見中,棒球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雖歷史資料只有隻言片語的記載,但依稀能想見當時梁誠的美國棒球經歷令美國總統驚訝的表情。吳文忠的《中國體育發展史》記載:「其時之總統曾問梁公使,當年得獲好評蜚聲校際棒球好手究為何人?梁氏答稱:就是我。」由此可見,棒球對梁誠在美國外交成功所發揮的影響,梁誠少年 時期這段光彩的歷史,為他後來在美國辦外交帶來了極大的好處,白宮政要對他刮目相看,辦起交涉手續也更為便利,人們皆稱為「棒球外交」。1907年12月3日,羅斯福總統 在國會上正式宣布將庚子賠款退還一半,使中國政府得以派遣學生來美國留學。在梁誠的不斷努力下,1909年7月10 日,清政府頒布《遣派留美學生辦法大綱》,正式啟動留美計劃,同時也獲得當時1000萬美元、相當於現在兩億美元的退款。

「棒球外交」的歷史作用

「棒球外交」改寫弱國無外交的歷史

晚清時期,清政府內憂外患、國力衰微,面臨著列強和西方文明的強勢人侵,國際地位下降,在國際外交關係中卑躬屈膝。而梁誠擔任美國公使期間,正是中美關係處於海通以來的最低潮。在這樣的國際關係下,如何為國家「爭得一分即是一分」,又不能使中美關係破裂,是弱國外交官面臨的極大考驗。但梁誠憑藉著自己的自信和膽量,運用自己卓越的外交才能和智慧,維護了祖國的尊嚴。在這其中,梁誠以穿著「運動衣的外交家」的形象,藉助與美國總統對棒球的共同愛好,發展與總統的「私人關係」,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對於推動國家間關係的改善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棒球外交」開啟中美體育外交模式的先河

近代梁誠的「棒球外交」不僅使中國爭取到了美國的退款,改寫了弱國無外交的歷史,而且為此後的中美文化交流 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體育外交模式。作為世界上成長最快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強大的超級大國,中美兩國的關係是兩國最大的熱點和難點問題之一,中國的過去、現在及未來都與中美關係直接相關。中美關係的健康穩定發展對兩國、全球 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中美兩國間,以教育、體育等為主要內容的文化交流一直在兩國間發揮著重要的橋梁作用,在現代中美兩國交往的歷史中,不乏毛澤東主席的「桌球外交」、鄧小平與牛仔帽、習近平看NBA比賽等體育外交佳例,而「棒球外交」無疑開啟了這種體育外交的先河。

「棒球外交」促進了體育文化的交流

體育是一種超越國界和文化差異的共同語言,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和交流功能。在國際交流中,體育文化以其獨特的文化屬性和交流功能,為不同意識形態、不同價值觀的國家提供了多元化的平臺,促進了跨文化的相互認同和融合。

相關焦點

  • 【史海鉤沉】從「軍球」到「棒球外交」:1949~1974中國棒球史
    編者按:中國棒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81年,相傳以「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為代表的一批留美、留日學生把棒球運動帶到了中國。
  • 棒球:獨特的體育邏輯,中國職業棒球的發展!
    棒球與籃球、足球不同,它的體育邏輯非常特殊,是一種跑圈和投擊球的結合體,簡單來說就是進攻方擊球的目的是為了給跑壘者創造足夠的時間,防守方想要做出防守行為,就需要儘可能快的把球撿回來。這種看似奇葩的體育邏輯和冰球有類似之處,在運動的發展之初並非如此,棒球是源於板球,在板球傳到歐洲大陸後與當地的跑圈遊戲結合,最終形成了棒球。再之後傳到了北美,並在19世紀中後期陸續除了職業比賽和職業組織。
  • 沙青青︱近代日本棒球熱與球迷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戴夫·希爾頓的賽季》1890年對近代日本來說,算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年份。這一年11月《大日本帝國憲法》正式頒布施行,標誌著自1868年明治天皇頒布《五條御誓文》以來的「維新大業」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並將以憲法形式得以鞏固。同一年,從美國傳來的棒球運動在日本也終於有了正式日文譯名——「野球」。
  • 【棒球歷史】美國黑人球員為日本棒球奠基
    日本報紙標題  20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黑人棒球選手發現了一個沒有種族歧視的競技天堂——日本。那些最早赴日的黑人球員,堪稱塑造了這個東方國家的棒球文化,並充當了美、日之間的「體育外交」大使。  體育和歷史愛好者,或許會對美國棒球明星傑基·羅賓森有所耳聞。上世紀40年代,作為首位登上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LB)賽場的黑人球員,他因挑戰種族歧視而永載史冊。但很少有人知道,早在羅賓森揚名10餘年前,就有一批黑人棒球選手超越了「膚色鴻溝」;而太平洋另一端的日本,竟成為這些平權先鋒的舞臺。
  • 【棒球視野】「習馬會」與臺灣棒球
    棒球:臺灣驕傲筆者一直記得小時候看的《旋風小子》,林志穎在夕陽下手握球棒的身影。後來直到筆者去文化大學交換,看到學校棒球隊每天下課就帶著便當去山下訓練的樣子,才真正領會到什麼是所謂的熱愛。《旋風小子》片段臺灣的棒球運動不論是競技水平還是職業化程度,都是所有體育項目中發展得最好的。臺灣人對棒球的熱愛,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
  • 臺灣棒球,名符其實的國民運動
    畢竟相對於其他的運動項目來說,棒球的普及率極低。就拿四年一度的奧運會來說,棒球也經常無緣進入正式的比賽項目,正式露面的機會少之又少。 所以,棒球在大陸算是一個特別小眾的運動,很多人既不知道棒球的玩法,也不知道棒球比賽的具體規則,甚至,就沒看過棒球比賽。
  • 中國棒球隊可以成為世界棒球強隊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範雪 實習生李齊升)在10月9日下午舉行的「中美職業體育國際市場對話」上,美國NelTex Sports公司總裁、德州飛行員棒球俱樂部總裁斯科特·桑吉表示,中國棒球隊在各方面已有所提升,他相信在不遠的未來,中國棒球隊將成為世界棒球強隊。
  • 棒球的故事,美國的歷史!
    圖4-1:1866年美國報紙上描繪本國早期棒球比賽的畫作棒球在美國人心中佔據特殊地位,它不是一種尋常的體育娛樂活動,而是負載著非凡的歷史底蘊和厚重的民族情感。棒球的故事,就是美國的歷史。1871年,美國職業棒球手聯合會(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rofessional Base Ball Players)宣告成立,這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棒球職業聯盟。5年後,其地位被美國職業棒球俱樂部聯盟(National League of Professional Base Ball Club,簡稱NL)取代。
  • 為什麼國內很少有人玩棒球?
    棒球在世界上很受歡迎,但對於國人卻很陌生,就連簡單的規則都不是很清楚。對於大多數國人來說,很難接觸到棒球,就連一些棒球比賽的賽事都看不到,都別說打棒球了。一是金錢因素。也是根本因素,棒球實際上是一項非常耗金錢的運動項目。
  • 棒球的故事,美國國球的歷史!
    這是美國著名製片人肯·伯恩斯(Ken Burns)執導紀錄片《棒球》時的感言。棒球在美國人心中佔據特殊地位,它不是一種尋常的體育娛樂活動,而是負載著非凡的歷史底蘊和厚重的民族情感。棒球的故事,就是美國的歷史。
  • 中國棒球市場潛力無限 MLB棒球樂園獲達美航空贊助
    根據此份協議,達美航空將贊助MLB棒球樂園全國路演活動、《MLB一球成名》、MLB本壘打大賽、MLB全明星賽。推廣活動詳細信息如下:MLB棒球樂園全國路演活動將於7月1日及2日在北京悠唐購物中心舉行,7月8日及9日在上海聯洋廣場舉行。達美航空大中華區總裁黃康表示:「棒球運動在中國有眾多粉絲。
  • 他精通兩門外語,還是棒球高手,全能型學霸今年裸考進外交學院!
    在今年的高考中,他放棄了體育特長生優惠,裸考進了心儀的外交學院。 他是如何做到全面發展?作為一個全能型學霸,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又有怎樣的學習經驗和收穫要和大家分享呢?來看上海升學的報導吧!
  • 百年交大 百年棒球
    交大的歷史根據資料,「交通大學」作為校名卻是在1921年8月1日才正式啟用的,英文稱Chiao Tung University。它的締造者是時任交通部總長葉恭綽。老照片是民國時期的交大棒球隊,可見交大棒球歷史的源遠流長,以下小編在這裡就為大家一一講述近代中國的棒球源於1881年,當時清政府派出去留美
  • 中國棒球協會主席陳旭:棒球的價值在於成為大眾運動,不應僅局限於奧運會的金絲籠
    ▲中國棒球協會主席陳旭在2018中美體育論壇上發表講話今日
  • 日本棒球-時間簡史(職業棒球\業餘棒球\大學棒球\高中甲子園棒球\少年棒球)
    終於,一個叫亞歷山大·卡特萊特的美國人結束了這種混亂的情況,1845年,他在紐約成立了全世界界第一個棒球俱樂部「Father Knicker bocker's」,還制定了詳細的棒球規則,棒球算是真正成了一項正規的運動,而卡特萊特也成為世界公認的「現代棒球之父」。170年後的今天,棒球的規則也還和當年沒有太多不同。
  • 不只是棒球的美國棒球
    在美國,「棒球」是一項地位非常不一樣的運動,雖說在全美三大職業運動聯賽中,要比全球化,NBA推廣的要遠比MLB成功(雖然也付出美國夢幻隊不再「夢幻」的代價),要比球迷關注的熱度,NFL的「超級盃」(Super Bowl)也絕對超過百年歷史的世界大賽
  • 棒球如何加強了美國和日本的關係
    但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和日本官員能夠求助於一個熟悉的外交工具:棒球。為了紀念受害者,他們組織了一場每年舉行的青少年棒球錦標賽,地點在四國和夏威夷之間交替。棒球在日美外交中的作用有著悠久而豐富的歷史。19世紀70年代,美國教育家霍雷斯·威爾森和鐵路工程師Hiroshi Hiraoka將這項運動介紹給日本人民後,這項運動蓬勃發展。
  • 棒球在中國難道真的不流行嗎?
    實際上,在1950年代的社會主義陣營中,大力發展棒球者僅有中國,在蘇聯境內幾乎沒有一支棒球隊。此現象背後蘊藏的複雜涵義,也遠遠超出體育的範疇,與新政權的社會管制策略密切相關,涉及意識形態宣傳、統戰乃至外交等諸多層面。
  • 棒球,棒球(三)
    今天來說的是,北京和天津的棒球淵源。一對年齡相仿、實力相當的少年,從小就站在各自的山頭上練功,每年幾次比武大會,你高一尺,我就要比你高一寸,最後站上江湖霸主的擂臺,毫無保留地搏殺決戰。在一生中,彼此交手無數,互有勝負,誰也沒有必勝對手的把握。待到寵辱不驚的年紀,又會思念起老對手,想起所有的經典戰役,竟然不能沒有對方的存在。此時只有杯酒泯恩仇,快意話當年。
  • 【棒球歷史】抗日戰爭中太行三軍分區的棒球運動
    但這項運動在舊中國開展的不普遍,會打棒球的人很少,絕大多數人都沒聽說過。棒球隊的成員有牛暢(投球手)、李偵(接球手)、溫勇、白江、趙富貴、朱振甫、葛聚水、劉春亭等同志。這些同志。都是青年,所以就叫青年棒球隊。他們的積極性很高,勤學苦練,行軍休息時放下背包就練習投球、接球。劇團經常下部隊演出,走到哪裡青年棒球隊的球就打到哪裡,體育運動歌也唱到哪裡,並向部隊傳授球藝和教唱體育運動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