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六十不借債,七十不留夜,八十不出門」什麼意思?

2020-12-11 朱張李家

農村的老話很多都是幾百年傳下來的警世格言,它不僅縕含著很深的文化意義,而且有很深的現實意義。「六十不借債,七十不留夜,八十不出門」,其實也不是完全「不準」,而是從另一個側面來約束老年人的行為,不該做的儘量的不能做,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大家知道五十知天命,六十一花甲,七十古來稀,八十到耄耋,以過去的生活條件來講,身體都不如現代人健康,五十多歲顯得力不從心,過了天命之年,很多事情都該放下了,俗話不也說了麼,「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將來望子助」。

那麼六十就更沒必要想這想那的了,雖然自己感覺良好,覺得身體沒多大礙,但別人可不這麼認為,所以無論是他放債還是借債,別人都會深思熟慮,人家既不好向他借債,也決不會放債給他,真正的原因是怕他無力償還,或者是拖久了無壽償還。

楊白勞就是一個慘痛的教訓,六十多歲了,本不應該向黃世仁借債的,黃世仁至所以不擔心他還不起債,就是因為楊白勞身邊還有個女兒,結果果不其然,楊白勞終究還是還不起債,黃世仁理所當然要讓喜兒抵債,最後造成楊白勞被逼死喜兒躲進深山的悲慘命運,這是剝削階級與被剝削階級的鬥爭,放到現在當然就是大逆不道。所以人過了六十就不要搞出什麼大的動靜來。

古話還有「八十不留餐,七十不留夜」,人到七十古來稀,當然,這是指過去,現在七十歲的老人隨處可見,過去為什麼不能留他過夜呢,是因為過去的醫學並不發達,人們的就醫條件也差,他們並不知道患上了七七八八的慢性病,比如冠心病高血壓腦梗等疾病都是很容易卒中的,死亡率也很高,客死他鄉過去是經常發生的,所以到了古稀之年最好不要留宿他處。

八十不出門,八十不留餐,它指的都是過去,在過去醫學不發達的時候,八十多歲的老人吃過上頓不知下頓的現象時有發生的。現在的耄耋老人,也不像過去八十歲的人那樣老態龍鍾,由於醫學發達,都知道自己有什麼慢性病,出門都帶著藥,萬一有緊急情況憑現代的醫學技術也能夠轉危為安的。其實這句話的意思還是告誡有八十多歲的老人的家屬們,要時刻關注老人的行動,老人想去外面走動走動應該有親人在身邊陪伴。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說「六十不借債,七十不留夜,八十不出門 」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話是有深刻含義的 ,是千百年流傳下來的 ,這裡是六十不借債,七十不留夜 ,八十不出門,這道題正適合現在的老年人,現在我國已經進入了老年社會,人們對老年人的事情還是了解一些為好 ,省得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 ,會遇到很多的麻煩 ,也許會引火上身 ,也許會給自己造成傷害 ,這些都是避免不了的 ,
  • 農村俗語:「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 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一些農村老話有很深的道理,它不僅教會了我們後人怎樣做人,而且也告訴我們做事方法,讓我們少有彎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糾紛。當我們與老人相處的時候也是這樣的,一些老人在上了年齡的時候也被稱為「老小孩」的,而農村老話卻教會我們怎麼和老人相處。比如這句俗語:「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就是一個很鮮明的例子。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李子來說一下:俗語「六十不交言」是什麼意思:六十歲被稱為花甲之年,那麼何為花甲之年呢?
  • 農村俗語和老話「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是什麼意思?
    人們現在聽到的許多俗語都包含著深刻的哲理,當然,它們也反映了當時的人們的思想觀念,「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就是一句流傳下來的俗語,當中也蘊含一定的道理。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首先,「六十不交言」意思是當人們到了六十歲時,已經進入了老年,在古代,一直都有耳順之年的說法。而六十歲就是指耳順之年。
  • 農村有句俗語: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這是什麼意思?
    在過去農村老一輩之中一直盛傳說:遇到七十歲或者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來家中做客,不要讓他在家中過夜,遇到八十歲或者八十歲以上的老人來家中做客,吃飯的時候不要給他準備。那這裡面到底有什麼講究呢?七十不留宿的來歷中國民間有一句俗語說,五十歲活年年,六十歲活月月,七十歲活天天,八十歲活時時。
  • 農村俗語「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是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額擠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麼?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諺語:七十不製衣,是什麼意思呢?
    五十不造屋,六十不種樹,七十不製衣。這句俗諺在清代廷枚的《古諺閒談》中有所記載,清代之前流傳許久。意思與字面看起來也一樣。人到五十歲就別想著造房子了,到了六十歲別想著種樹了,而七十歲不適合再做衣服。五十不造屋。
  • 農村老話「七不出門,八不歸,逢九出門空手回」,是什麼意思?
    在過去農村出遠門的時候,都要選個黃道吉日,目的就是圖個順風順水。到後來有了一句「七不出門,八不歸,逢九出門空手回」的老話。其實農村還有句老話叫做「三六九,往外走」。這裡的「三」諧音「散」,「六」諧音「溜」,「九」諧音「久」。連起來的意思就是說,逢三、六、九出行很溜,順風順水,在外面經商或做官會很長久。
  • 農村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啥意思?
    在農村,老人們常說「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這是人生重要的三大階段。這具體指什麼意思呢?五十不建房在以前農村,人們建設房子是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的。房子是很多人甚至奮鬥一輩子才能得來的。而且建設房子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比如選址,再到後來的地基、房屋的建造等等。
  • 農村老話:「四十不娶妻,五十不置衣」,這句話啥意思?
    農村結婚一般都比較早,農村女孩,如果是沒有讀多少書的,基本上一到20歲就要被家裡人天天領著人回來相親了,而那些30多歲還沒結婚的男人,也要被一些人背地裡嘲笑「老光棍」。但是奇怪的一點在於,這麼催著人結婚的地方還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四十不娶妻,五十不置衣」。
  • 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三種階段,三種講究
    農村俗語之中有很多關於年齡的說法,最為熟悉的莫過於"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八十耄耋"。而今天咱們要了解的是另一句關於年齡的老話,叫"五十不蓋房,六十不載樹,七十不做衣"。
  • 農村老話「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啥意思,老農說的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啥意思,老農說的有道理嗎我們都知道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是很不容易的,除了天大地大以外,就是自己的父母最大。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我們永遠都不能忘的。
  • 「一不做,二不休,不三男,不四女」,農村老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事實上,農村的老話蘊藏著大大的智慧,古人通過觀察、經驗總結等方式,運用簡練的語言,總結出了很多老話,這些老話往往朗朗上口,非常容易記憶。其中,不少老話都和數字有關,比如「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三不親,三親,句句戳人心」等。
  • 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話糙理不糙,農村俗語蘊含大智慧
    小時候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總是能在老家聽到老人們講一些老話。剛開始聽他們說那這話總感覺他們在裝神弄鬼,甚至會感覺非常的迷信,這都21世紀了誰還信這些話。但慢慢長大了,經歷的事情多了就會恍然大悟:原來老人們講的不是話而是經驗。
  • 農村老話「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有很多俗語,都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當中積累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對於農村老話「 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又是什麼意思呢?一、」早不買豬肉」的意思農村老話是老人們留下來的生活經驗,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而豬肉應該怎麼買?其中是有一些講究的,為什麼早上不買豬肉,原因有以下三點。1、一大早上買到的豬肉很有可能是頭天賣剩下的豬肉,已經過夜不是很新鮮。
  • 老話「70不留宿,80不留飯,90不留坐」啥意思,現實真的是這樣嗎
    在農村,有這樣一句老話「70不留宿,80不留飯,90不留坐」什麼意思,現實真的是這樣嗎?1、70不留宿人們常說,人到了一定的年紀,不願意出來走親戚。特別是在70歲的時候,如果外出去親戚,老人不願意留宿,儘量不要挽留。
  • 農村老話:「窮不改門、富不遷墳」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如今的農村跟以前相比可謂是大變樣,家家戶戶都蓋起了樓房,裝上了空調,有些條件好點的甚至還另外買了塊地皮蓋起了獨棟小別墅。人們生活越來越好,房子越做越大,但是農村老人卻說,別看別家富自家窮,要記得「窮不改門、富不遷墳」。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究竟有沒有道理?
  • 俗語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是啥意思?後面還有句說透人性的話
    這句農村俗語,是說農村人到了50歲的時候,不向家裡交出自己勞動所得的錢了,家人和外人不要與老人有什麼錢上的來往;到60歲的時候,就不能掌管家務,說這說哪的,家人和外人也沒有必要把自己為難之事一一告訴老人,避免增加老人的思想壓力;到70歲的時候,不管在哪裡做客,都是隨老人意願,不要強留老人在家裡吃飯
  • 「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飯」,啥意思?老人值得一看
    大家大概都聽過「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隨心」的說法。但另一種類似哲學的句子卻鮮為人知:「五十不付錢,六十不言,七十不留飯。」與孔子的說法相比,這句話更多地被普羅大眾所接受。人們到了五十歲,已經年過半百,身體已大不如前!
  • 農村老話「有錢不住東南房,冬不暖來夏不涼」,講的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話「有錢不住東南房,冬不暖來夏不涼」,講的是什麼意思?農村的房屋多數都是平房,不知道是不是建設樓房貴還是別的什麼原因,總之樓房在農村不常見,為了增加房屋的面積,一般都會建設配房,從而形成三合院和四合院。
  • 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在古代,老祖宗是很注重養生的。他們自然遵循天道的規律,並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而老祖宗無論是從飲食上,還是睡覺上方面都有一些順應天時的規律,特別是一些有道之人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