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七不出門,八不歸,逢九出門空手回」,是什麼意思?

2020-12-16 百家號

在過去農村出遠門的時候,都要選個黃道吉日,目的就是圖個順風順水。

到後來有了一句「七不出門,八不歸,逢九出門空手回」的老話。

其實農村還有句老話叫做「三六九,往外走」。

這裡的「三」諧音「散」,「六」諧音「溜」,「九」諧音「久」。

連起來的意思就是說,逢三、六、九出行很溜,順風順水,在外面經商或做官會很長久。

農村人為什麼「逢七不出門」呢?

由於各地的風俗不同,對這句話的解釋也有所不同。

第一種解釋是:「七」諧音「妻」,逢七出門就等於說是「七(妻)離」。

出門本來就是遠離妻子和兒女,「逢七」出門難免會讓人想起「妻離子別」的場景,逢七出門會讓丈夫黯然神傷,心情鬱悶。

第2種解釋是,「七」具有一種特殊的意義。比如一個星期有7天,人死後都要燒「五七」紙,另外四月初七和八月二十七是楊公忌日。因此人們認為「逢七」都不是好日子。都忌諱逢七出門。

八不歸」的意思是,出門後如果回家,切記「逢八」不要回家。

這裡有種迷信的說法,「八」諧音「發」,也就是說在發財的日子裡你怎麼能回家呢?

在過去「出遠門」不是為了做官就是求財,在「發發發」的日子裡你卻回家,這有悖常理。

「逢九出門空手回」的解釋是,「九」諧音「久」,「三六九,往外走」,逢「九」是往外走的好日子,你應該留在外面創業而不是回家。

如果回家就意味著你創業失敗了,意味著你兩手空空往回走。

另一種解釋是,有些地方正月初九是上門女婿回家的日子。

正月初六小兩口帶著孩子,提著雞、鴨、點心和水果去老丈人家去拜年。等到了初九,女婿放下東西就回家了,其實是娘家給的東西,過兩天女兒帶回家,如此看來女婿是空手回家的。

綜上所述,這句俗語其實沒有任何道理,都是些農村封建迷信的說法。

古代出門被看成是一種大事,因為交通不方便,出行也不方便,大多數人很少出門,因此出門變得很隆重。

過去出門通常會選一個黃道吉日,因此一些說講好日子就被選為出門的好日子。

到現在交通方便了,現代人沒那麼多講究,哪天想出門開上車就走。因此人們對這句俗語逐漸淡忘了。

文/秉燭讀夏秋

相關焦點

  • 解讀俗語:「七不出門,八不歸,逢九出門空手回」
    今天小編來說說對俗語:「七不出門,八不歸,逢九出門空手回」的理解。如果家裡的頂梁柱-男人外出時,沒有把這七件小事安排處理好,那家裡很有可能就會雞犬不寧,甚至嚴重的家破人亡。(錢吃飯要餓死了,還有什麼事情是幹不出來的,狗急了還跳牆呢。)綜上所述,這就是小編認為的古人「七不出門」的理解。
  • 春節臨近,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啥意思?
    ,其中提著禮物走親戚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了,因為平時大家都忙很多親戚朋友都疏於溝通,過年了都閒下來,所以這個時候串門成為了春節期間一個重要的事情,在農村有一句關於春節串門的俗語「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相信很多朋友對這個俗語有些不懂,下面筆者就給大家分析下。
  • 年底了,農村老人說「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啥意思
    雖然說有的俗語比較短,但是從細節上來看,是屬於短小精湛的話語,這個也是咱們說的通俗易懂,其實在農村裡上到老人,下到小孩,基本都會說上幾句俗語,但是有的人會說俗語,但是裡面的意思就很難懂了,就比如這句俗語「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有的人就是不太明白其中的意思,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句俗語的意思。
  • 「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事非」,究竟是什麼意思,長見識!
    雖然現在農村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但是農村文化和淳樸的民風一直圍繞在我們身邊。我們今天要說的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事非」,這句話究竟有什麼特殊的含義,說得有道理嗎?仔細看過之後,還真是漲了不少見識!七不出首先我們說「七不出」,古人認為七這個數字不吉利。
  • 農村人過年時講究的「七不出門,八不歸家」,是什麼意思?
    農村有很多長久流傳下來的講究和風俗,可是由於時間久了,很多的意思都被現代人誤解了。比如這句過年的講究「七不出門,八不歸家」,很多人就理解為逢七不出門,逢八不回家。那麼這句話真如字面理解的那樣嗎?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一下。
  • 農村俗語『三六九出門走,七不出,八不歸』,啥意思?有道理嗎?
    眼看春節臨近,農村人即將走親訪友,互相祝福,由於春節是我國傳統節日,老百姓都很重視,所以春節人們做事都很講究,比如初一不能打罵小孩,正月裡不能剪頭,但是對於何時歸家出門也講究黃道吉日,比如俗語『三六九出門走,七不出,八不歸』,這又是啥講究呢?
  • 農村老人常說的「七不出,八不歸,遇九財出空人回」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人常說的「七不能出,八不能歸,遇九出門空手回」什麼意思?這是農村一句古老的俗語,是每個出家門的人,都必須遵循的,後來就形成了例規,逢七不出門,逢八不回家,逢九不出外也不回家。這在農村究竟有什麼講究嗎?是什麼原因呢?
  • 正月初九|農村老人說「七不出,八不歸,上九出門一大堆」啥意思
    也是寓意日子紅紅火火,一家人越過越富有的意思。全家人在這一天都要開心,不生氣,也不打罵小孩子,生怕玉帝不開心,怪罪,俗話說「打生日,罵壽日」,他老人家過生日,再怎麼不開心,也要忍耐一下,不要讓玉帝生氣。我中華民族以九為大,正月為一年開始,初九日傳聞不管辦事還是許願,王皇大帝都賜天下萬民心想事成,好夢成真。
  • 農村老人說「七不出,八不歸」,究竟是什麼意思?有現實意義嗎?
    農村老人說「初七不出門,初八不回家」的話可信嗎?農村老人說的這句話,是一句古老的風俗習慣,並不是單指「初七和初八」,而是指「逢七和八」。古人把當時出外做生意、讀書求學、拜師學藝、仕途官宦等等的一家之主,即當家的男子漢,必須做好七件事才能離開家裡外出,必須在外面滿足八個條件才能回家。古人為了提醒外出的當家的人們,必須牢記這「七件事」和「八個條件」,採取一句口頭禪,「七不出,八不歸」,幫助外出的男人們牢記這一規定。後來就把這一規則附加在曆法記日上,每逢初七初八、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的時候,便於外出的當家人,牢記這一規則。
  • 七不出,八不歸,原來是這個意思,我們誤解了好多年!
    有句老話兒叫「七不出,八不歸」也開始被大家提及起來!那麼,究竟什麼是「七不出,八不歸」?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老話說「七不出,八不歸」,因此很多人都在農曆初七這一天不出門,初八則不回家。更有人連農曆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這幾天都算了進去。對此,有人批評說這是封建迷信,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糟粕。
  • 俗話說:「七不出門,八不回家」,你知道為何「逢七」不出門嗎?
    都說農民的本質就是種地,但是只靠種地的收入已經很難維持一家人的正常開銷,因此打工就成了農村人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每年過了正月初五之後,村民們就開始收拾行李,準備外出了。但是農村有句俗語叫做「七不出門,八不回家」,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 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入」啥意思?七和八指的是什麼?
    雖說咱農村人都非常淳樸憨厚,但農村卻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講究和禁忌,幹什麼事都興挑個「好日子」。以農村人出行為例,不少農村地區存在著「七不出八不入」風俗,至於這種風俗有無道理,很少有人去深究,多數老百姓因它是老輩人留下來的而遵循。老話說「七不出,八不入」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原來是這個意思,長知識了
    不知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麼一句民間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從字面上去看,很多人誤以為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說:初七不出門,初八不宜回家,其實並非如此。按照古代的說法「七不出」並非指初七不宜出門,而是說沒有辦好七件事就不宜出門,這七件事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古人認為,如果連這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開門七件事」都沒安排好,就算出門也不會安心的,所以才有『七不出』的說法。
  • 農村俗語「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是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額擠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麼?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老話「難命之人逢七死,好人難得六月死」,什麼意思呢?
    隨著歲月的變遷,農村的結構在發展中發生了改變,農村的那份人情和世故或許被消逝的時光衝淡了些許。而那些充滿著哲理性又不失有趣的農村老話卻依然傳承至今,經過歲月的洗禮,似乎還變得更加絢麗迷人。這些農村老話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有關婚禮喪嫁的,有關做人做事之理的,也有有關生活規律總結的,可謂包羅萬象。
  • 七不出、八不歸,原來是這個意思!
    這種說法認為,這是老話裡說的初七不能出門,初八不能回家。一遭生,兩遭熟;七不出,八不歸。天不怕,地不怕;男有心,女有心。高拱手,低作揖;窮算命,富燒香。那麼,關於【七不出,八不歸】有著眾多說法,其正確的解釋應該是如何呢?
  • 農村老話「六十不借債,七十不留夜,八十不出門」什麼意思?
    農村的老話很多都是幾百年傳下來的警世格言,它不僅縕含著很深的文化意義,而且有很深的現實意義。「六十不借債,七十不留夜,八十不出門」,其實也不是完全「不準」,而是從另一個側面來約束老年人的行為,不該做的儘量的不能做,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 俗語「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八不歸家」,老祖宗的忠告
    民間俗語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脈,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因而在民俗廣為流傳,很多民間俗語的後面還蘊涵很深刻的大道理,就比如說《鬼谷子》中記載的農老一輩人說的「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八不歸家」,便有很多人不理解真實的意義。
  • 今年是「寡年」逢九,芒種逢四後一天端午,農村這些流傳知道嗎?
    這不,最近村裡的王大爺就經常提起老輩人們流傳下來的老話語,轉眼間,今年的二十四節已經過去了8個,而第9個節氣也即將匆忙趕來,今年的第幾個節氣芒種節氣,對咱農業生產有哪些影響呢?一起來看看農村流傳的這些你知道嗎?啥意思?「寡年」是什麼?「寡年」給農村老人有什麼樣的感覺?眾所周知「寡年」實際上是指,農曆二十四節氣的立春節氣日,提前到了上一年。
  • 舊時,民間行旅有哪些講究,為何出門忌「七」,回家則忌「八」?
    舊時,因交通不發達,出行很不方便,到了外面,回家時路途艱難。因此,那時人們出行有很多禁忌,包括出行在外回家時也有禁忌。「七不出門,八不回家」說的就是那時人們出門和回家日子的禁忌。1、各地「七」和「八」的不同風俗這裡「七不出門」的「七」和「八不回家」的「八」,不同的地方,尤其是不同的農村地區,有不同的風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