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冬,西安鐵路局在西安北郊大明宮遺址西側修建職工宿舍時,挖出一塊長寬各53.5釐米的石碑,中間31釐米見方磨製得十分光滑,上蓋一塊方磚。石碑正中刻有「含光殿及毬(球)場等大唐大和辛亥歲乙未月建」字樣。字體工整剛勁。依據史書推算,此石碑製作於唐文宗李昂太和五年(831)十ー月,比大明宮初建時晚二百年左右。因此,考古工作者將這塊石碑命名為「唐大明宮含光殿球場奠基石」。
△唐大明宮含光殿球場奠基石,唐代,1956年西安大明宮遺址出土
大明宮即唐長安城的三大內之一,史稱東內,位於唐長安城北,建於貞觀八年(634),是唐太宗李世民為其父李淵避暑所建,初名「永安宮」,第二年正月改為「大明宮」"。唐高宗龍朔三年(663)改為「蓬菜宮」。鹹享元年(670)又改為「含元殿」。到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再復名為「大明宮」,延至今日。
大明宮既是唐代朝廷議事和接待外賓的地方,也是皇帝吃喝玩樂的場所。據史書記載,這裡專供皇帝和大臣們玩樂的球場就有十五處之多,如亭子球場、安福門球場、龍首池球場、清思殿球場、中和殿球場、飛龍院球場、梨園亭球場、左神策軍球場、右神策軍球場、麟德殿球場、含光殿球場、十六王宅球場、西內苑球場、御馬坊球場、球場門球場等。1957年春,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曾對含光殿球場遺址進行發掘。經過一年的努力,雖然探明了含光殿遺址的概貌,但由於周圍建築物過多,加之歷代對地面破壞嚴重,我國唯一留下石志碑的古代球場遺址——唐含光殿球場,一直未能找到。
據《中國體育史參考資料》第七、八合輯專文考證,唐含光殿球場是個馬球場,位於含光殿南側,距大明宮西城垣約200米,距麟德殿400米左右。依據史料記載,進而得知含光殿球場的修建,大大方便了皇帝和大臣們退朝後參加馬球運動。
據不完全統計,唐代20多位皇帝中,喜歡馬球運動的就有11位,其中馬球技術高超者3位,死於馬球事件的有2位。含光殿球場的馬球活動,至今很少有史書進行過詳細記載。因此,這塊球場奠基石就成了研究含光殿球場的重要文物了。此球場奠基石原物現存於北京歷史博物院。
△唐代大明宮女子打馬球復原場景,收藏於陝西體育博物館
說到唐代皇宮裡的打馬球熱,還有不少史書都有明確的記述,再列舉幾條加以引證。
皇家遊地華清池畔的馬球場。華清池地處臨潼縣,是唐代著名的華清宮。自唐玄宗李隆基擴建以後,規模顯得格外宏偉秀麗,是李隆基和楊貴妃每年必去的行宮。從《唐・華清宮圖》上看,這裡除有宮殿樓閣,以及長生殿、講武殿、鬥雞殿、舞馬臺等建築外,還有大小球場各一個。
華清池畔的球場建於何時,具體年代尚不可知。但是,從華清池宮的發展歷史,以及它的興衰情況判斷,這裡的球場建於唐玄宗時期的可能性很大,是個宮苑御用的馬球場,這是確信無疑的。這可以從唐閻寬寫的《溫湯御球賦》裡找到線索。
唐玄宗李隆基是個馬球運動「健將」,也是個不折不扣的「馬球迷」。在他四十多年的馬球生涯中,有兩次參加馬球比賽最為引人注目,可以名垂青史。第一次是在他24歲時,在長安大明官西側的梨園球場迎戰吐蕃馬球隊;第二次是在他63歲時,在華清宮球場與御林軍進行馬球比賽。
《溫湯御球賦》對唐玄宗李隆基與御林軍在華清池球場進行的馬球比賽,做了詳細的描述。其大意是唐玄宗天寶六年(747)十月,寒霜覆蓋長安城東郊的郊野,玄宗皇帝去臨潼華清宮。三日以後,玄宗下詔令,提倡馬球運動,隨後與御林軍將士舉行了一場馬球比賽。比賽開始,玄宗率領的一隊與對方全力爭搶。只見玄宗在場上技藝超群,志氣昂揚,英姿勃勃,擊球射門十分準確,場上觀眾群情激動,無不叫好。玄宗皇帝顯得儀表大方,態度從容。球賽結束以後,天上布滿彩霞,暮色蒼茫,御林軍將士護駕玄宗李隆基同返京城。由於此行玩得開心,玄宗皇帝對參加比賽的將士一一給予了獎賞。
△唐代彩繪馬球俑,收藏於陝西體育博物館
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四月,年僅7歲的吐蕃第十世贊普棄隸縮贊,在祖母的授意下派大臣尚燻熱來長安城向唐中宗求婚。中宗為了搞好雙方關係,答應把自己撫養的金城公主許配給第十世贊普做夫妻。景龍三年(709)十一月,吐蕃遣大臣尚贊咄來長安迎接金城公主入藏,還帶來了一支強悍的馬球隊。唐中宗起初並未在意,只令神策軍的球隊與之比賽。景龍四年(710)二月,馬球盛會在禁苑梨園球場開始。
第一場,吐蕃馬球隊對唐神策軍馬球隊,結果,吐蕃隊獲勝。中宗看後甚為不樂,他見擅長打馬球的丿兒子李隆基(當時為臨淄王)在場,隨即令他與嗣虢邕、附馬楊慎交、武延秀四人與吐蕃隊十人決戰。第二場馬球比賽,只見李隆基「東西驅突,風回電激,所向無前」,終場獲勝,為大唐帝國爭回面子。吐蕃使臣贊服,唐中宗觀後甚樂,當場獎給綢絹數百段,從並令學士沈佺期、武平一等當場獻詩祝賀。(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