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大流感,102年前的最強瘟疫,曾改變世界

2020-12-18 華輿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

中新社·華輿訊 據英倫圈報導 新冠疫情已然演變到了全球大流行的地步,在此之前,相信大家對於1918年西班牙大流行也並不陌生,它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全球性大流行疾病。

100年過去了,仍然還是有很多人會想起他。

圖:來自BBC

西班牙流感在全球流行,造成5000萬人死亡。當時剛好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流感病毒在軍隊中流行並造成洲際間的流傳。而那次全球大流行疾病的結果是造成了全球百分之30人口的減少。

患者的症狀主要表現為發熱、咳嗽、呼吸困難、胸部疼痛、臉色發青,傳播途徑主要通過咳嗽、打噴嚏和說話,同時也可通過接觸患者接觸過的物體來傳播,具有很強的傳染性。跟新型冠狀肺炎的症狀相似。當時英美醫學界普遍認為,大流感由費佛桿菌引起。

圖:來自網絡

當時在科技和醫療水平都沒有特別發達的時期,各國的防疫政策又是怎麼樣的呢,和新型冠狀病毒有什麼異曲同工之處呢?

美國

據《華盛頓郵報》了解到西班牙流感1918年春首次在美國的軍事人員中發現。在堪薩斯州萊利堡的Funston營地,超過100名士兵感染了流感。在一個星期內,流感病例增加了五倍。

史丹福大學圖書館的文章《The Public Health Response》報導稱,美方當時對於有沒有關閉學校的政策有著激烈的爭議。當時的情況下,當地政府決定暫時不關閉學校。他們認為學校更加安全,衛生條件也更加有利。

甚至劇院也都是開放的。在當時由於各種電子器材和網絡的匱乏,劇院的作用是用來幫助人們傳播訊息的,包括如何進行自我防護,提醒人們提高警惕等等。這是1918年美國紐約減少傳染的一種方法。但後期劇院,影院也相繼關閉。

圖:來自網絡

歐洲

根據《衛報》指出,歐洲各方面的防疫措施大同小異,由於疫情爆發前期美國及部分歐洲國家反對關閉學校電影院等等,所以在無法實行閉關的情況下,很多廣播開始宣傳勤洗手以及佩戴衛生口罩等等一系列的措施。

但由於疫情嚴重程度不斷加深,死亡人數也不斷增多。在秋天來臨的時候,瑞士衛生部門決定要控制人工運動,全力防疫。這其中包括關閉學校,電影院和市場等。並且將病人進行統一隔離。瑞士聯邦發布指令「醫生必須將所有流感數據上報。」

根據BBC新聞報導,英國在這種情況下,不得不進行學校聽課等措施。在指令頒布之前,就已經有將近11萬學童遭受病毒感染,形勢空前嚴峻。另外,《華盛頓郵報》報導在法國,有任何症狀的學生和他們的兄弟姐妹將被排除在學校之外。

圖:來自瑞士媒體報導

中國

愛思唯爾的學術文獻指出在1918年西班牙流感在中國發生過,從南部的廣東省,上海市,雲南省到北部的哈爾濱。但只是小規模的感染,沒有全面爆發。

由於廣東作為中國一個比較活躍的港口省份,接納度比較廣,如一些傳教士,醫生,商人等都來往廣東省。因此在1918年的6月廣東省開始出現有類似症狀的病人。

在1918年的10月,河北省承德縣地方政府向熱河派出所發出通告表示「該縣受到傳染病的困擾,目前疫情正在蔓延..."

文獻中討論到,一些西方國家的研究人員認為,中國曾經遭受過病毒的襲擊,因此獲得了一定的身體免疫。也有專家認為,中醫在當時為抑制病毒提供了良好的效果。

圖:來自Twitter博主Dr. KWAN Ka Lun

這場可怕的「殺人戰役」用了差不多兩年的時間才走到尾聲。三次的爆發,每一次的數次都讓人戰戰兢兢。

與新冠病毒相比,雖然二者的症狀表現以及傳播途徑極其類似。但是由於現代科技和媒體的發達,新冠病毒能夠在爆發前期被媒體報導,並且防控措施也更加有利和有效。

疫情結束之後的首要任務是恢復經濟的發展,根據Thomas A. Garrett的《Economic Effects of the 1918 Influenza Pandemic》顯示,西班牙大流行的經濟影響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因素

圖:來自網絡

這篇文章被發布在St. Louis Fed網站,該部門的研究經濟學家在宏觀經濟學、貨幣銀行學和應用微觀經濟學領域進行高質量的原創研究,從而拓展了經濟知識的前沿。該研究部在全世界所有經濟學研究部門中排名前1%。

Thomas A. Garrett是密西西比大學的經濟學教授,自2012年起受聘於該校。在加入密西西比大學之前,他在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研究部擔任了10年的經濟學家,並在堪薩斯州立大學擔任了3年的助理教授。

1998年,他從西維吉尼亞大學畢業,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他寫的《Economic Effects of the 1918 Influenza Pandemic》這篇文章分析了1918西班牙流感經濟影響,並且在此基礎上也為未來疫情下國家的經濟和社會成本做了預測。

人均市場

在傳染病導致人口大量死亡的情況下,由於資本存量沒有受到破壞,人均資本佔有量提高了,從而應該提高生活水平,並在過渡時期內導致經濟增長率的提高。

圖:來自Google

人均資本擁有量

從長期來說,資本都是由儲蓄形成的。如果全社會的人把當年收入都分光吃盡,就沒有錢來投資,資本總量就永遠無法增長。所以人均資本擁有量最終是由儲蓄率決定的,儲蓄率越高,最終的人均資本佔有率就越高,生活水平就越好。

圖:來自Google

人力資源對經濟增長率的影響

經濟增長最終要靠技術進步:蒸汽機代替風車、拖拉機代替耕牛、計算機代替算盤、電話代替驛馬,都會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

但技術進步要靠教育、靠人力資本的積累來實現,因為創造發明都是人來完成的。而傳染病顯然大量破壞了這種人力資本的積累,從而又勢必降低經濟增長率。

圖:來自網絡

那麼在1918年那場全球流行性疾病之後,經濟重啟的條件是什麼呢?

公共衛生條件

根據報導顯示1918年的教訓是嚴酷的。首先,公共衛生對疾病傳播的反應必須集中在遏制上。

在保障公共衛生的條件是預防疾病和重啟經濟的條件之一。當有疾病來臨時,衛生局以及當地政府要有合理的應對措施,將傳染人數減到最少,也是把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減到最低。

圖:來自網絡

增加人口稅收

在1918年之後,由於疫情人口明顯下降。此時政府又急需勞動力並且當時沒有明確的稅收政策,所以沒有對整體的經濟造成特別大的影響。

但現在的經濟復甦跟以往大不相同。

根據ABC新聞報導,在澳大利亞,平均每對夫婦只育有1.7個孩子,所以新生兒數量甚至無法替換父母一代的人數。而這種情況在中短期內不太可能改變。所以提高要想提高經濟,只能增加人口稅收或者人口移民。

圖:來自網絡

產品本土化

1918年的疫情爆發時,由於貧富差距比較嚴重,所以導致一些生活貧困地區的感染人口沒有及時得到治療,包括醫療條件(口罩,防護)都很差,設施很多也是需要依靠海運,耗時長,耽誤了救治的最佳時機。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稱,這次新冠疫情首先應該援助的是那些生產應對疫情所必須的應急產品的企業,例如,生產口罩,呼吸機,以及檢測劑的企業,義大利,西班牙等國都已經啟動了自己的生產線,危機使歐美各國都意識到將事關國計民生的行業外遷至中國是不負責任行為。

由於疫情中國的工廠基本都已暫停生產,全球疫情的爆發使得這些保護產品稀缺,產品的外來進口會耽誤治療的最佳時機並且在時間上對於疾病預防有著非常不利的影響。

圖:來自網絡

食品私有化

1918年,農業和畜牧業還比較流行的時代,疫情爆發時期,人們還可以通過自己種植農作物和飼養家禽為生,所以在食品方面基本不屬於匱乏。

但在新冠疫情初期,根據歐洲媒體報導,部分物資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例如最常有的雞蛋牛奶,蔬菜水果等。雖然後期通過有效的政策可以保障人的資本生活需求,但不少網民仍然反應要求保證本土視頻的供應。

本土食品生產即可以帶動勞動力,增加經濟收入,還可以保障公民的基本需求。

根據法國媒體新聞報導,法國經濟部長呼籲援助本法國本地的農民以及食品生產商,法國許多大型超市已經開始轉向出售100 %的本地產品。超市銷售的蘆筍以及草莓等產品一律都是法國生產。超市還新增加了一些傳統消費品專櫃,例如法國奶酪等,以此援助法國的奶酪製造商。

圖:來自網絡

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雖然和新冠疫情有異曲同工之處,但是由於當時的環境,生活條件等方面的問題導致其演變成了一場悲劇。但對經濟的影響相對較小。並且重啟經濟的條件也比較輕鬆。

希望經濟能夠儘快恢復,所有人都能夠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原標題:西班牙大流感,102年前的最強瘟疫,曾改變世界)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來源:英倫圈

相關焦點

  • 西班牙大流感:102年前的超強瘟疫,曾改變第一次世界大戰
    在人類存在的歷史中,我們曾歷經多次瘟疫和病毒的肆虐,無論是公元6世紀和公元14世紀因鼠疫而起的黑死病,2400多年前的雅典瘟疫,1889年至1894年席捲歐洲大陸的「俄羅斯流感」,還是曾經流行於亞非歐三大洲的天花病毒,以及發生在1918年的那場致命流感「西班牙女士」,歷史都總是驚人的相似,悲劇總在不斷上演。
  • 西班牙流感:改變世界格局的瘟疫
    距今一百年以前,也爆發了一次大瘟疫,情景與今天的新冠肺炎有太多的相似之處。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一百年前的那一場肆虐全球並改變了世界格局的瘟疫——西班牙流感。西班牙流感西班牙流感是如何肆虐全球改變人類歷史的呢?這一切都要從第一次世界大戰說起。
  • 【歷史上的瘟疫】最致命的感冒:1918大流感
    1918年春,正當第一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時,一場世紀瘟疫——西班牙大流感突襲全球,疫情持續一年多,有著三次流行高峰,造成約5000萬人喪生,死亡人數竟是戰爭陣亡人數的3~4倍。1917年10月,俄國爆發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邪惡思想病毒入侵人類的首個國家基地。而幾乎是同期爆發的西班牙大流感,其疫情重災區的歐洲也正是供產煮義幽靈登陸人類的發端地。
  • 100年前的「西班牙流感」和100年後的新冠肺炎,疫情前發生了什麼
    此外,1917年—1918年,美國國內流行一種流感,和普通感冒區別不大,當時並沒有引起關注。「西班牙流感」首次被記錄是美軍參戰後的1918年初春,發生在美軍陣營中,當時被記錄者的症狀是頭痛,高燒,四肢無力和肌肉酸痛。隨後,流感病毒的病例不斷出現,並迅速蔓延到整個戰區,再到整個歐洲,最後傳到世界每個角落。
  • 西班牙大流感:世界約5億人感染,第一次世界大戰被迫停戰
    在歷史的大災難面前,我們時常都會感慨自己的渺小,哪怕你地位再高、身份再顯赫、資產再富有,都無法改變什麼。比如曾經的三次鼠疫大流行(查士丁尼大瘟疫、黑死病等)、霍亂、結核、天花,哪怕是如今的新冠病毒,皆無不令人談之色變。但是如果談起流感,我們可能就會頓時神色一輕,覺得似乎流感好像就不太嚴重了,然而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 世界大瘟疫啟示錄丨1918—1919大流感:沉默的真相
    協約國軍隊被病毒攪得作戰力大減,德國軍隊同樣未能倖免。病毒也不滿足於棲身軍隊。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俄羅斯、菲律賓、中國、日本……在交通運輸業尚不發達的20世紀初,流感在三個月內,傳到了世界主要國家。
  • 西班牙大流感的傳播特徵及其對世界的深遠影響
    本文通過研究西班牙大流感的傳播特徵及其對世界的深遠影響,或能為研判新冠疫情的發展趨勢和未來影響,以及採取更有效的應對措施提供啟示。 兩年內共造成5~10億人感染(佔當時世界人口的30%~60%),5000萬~1億人死亡。 (一)西班牙大流感發展階段 西班牙大流感出現三波疫情反覆。第一波疫情發生在1918年3月~7月。3月美軍堪薩斯州的新兵訓練營報告了首例病例,隨後通過軍隊調動傳播至歐洲戰場,法、英、德、義大利和西班牙等先後發生類似流感。
  • 後疫情時代: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如何改變了世界
    許多科學家與歷史學家認為,當時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約18億人)曾感染「西班牙流感」。 20世紀初,一種致命病毒席捲全球。 人們常將西班牙流感稱作「所有大流行之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數據,在1918到1920年兩年間,西班牙流感造成全球4000萬至5000萬人死亡。而許多科學家與歷史學家認為,當時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約18億人)曾感染這個病毒。 疫情開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尾聲,而它造成的人員損失超過一戰。
  • 西班牙大流感催生的「檸檬熱」,從沒人要的水果到身價翻倍
    102年前的秋天,一場可怕的瘟疫席捲歐洲並向全球擴散,雖然被稱為「西班牙大流感」,但是它的影響遠不止此。在1918年到1919年這短短1年時間裡,西班牙大流感就造成了全世界約10億人感染,以及4000萬人死亡。
  • 新冠第二波與1918大流感有何相似?醫學院校長開課《名畫中的瘟疫史...
    這不禁令人聯想到100多年前的1918年大流感,據不完全統計造成全世界2000萬到5000萬人喪生,被稱為有史以來最具破壞力的全球災難性生物風險。那麼,今年新冠疫情,尤其是第二波疫情與1918大流感有何相似?一門面向全國高校開設、包含40多節微課的《名畫中的瘟疫史》在線開放課程試圖揭開答案。作為主講人,上海健康醫學院校長黃鋼不僅進行專業解讀,更以名家名畫的獨特視角加以佐證。
  •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奪取了全球數千萬人的生命,當時中國情況如何
    其實早在102年前,就爆發過一場世界級別的「瘟疫」——西班牙大流感。這場流感在當時共造成5000萬到1億人死亡,感染總人數達5億,幾乎佔到當時世界人口(17億)的三分之一。西班牙成最大背鍋俠西班牙大流感最早始於1918年3月,在美國堪薩斯州的新兵營,一位列兵向護士訴說自己的狀況:渾身發冷、酸痛,咽喉腫疼,頭特別疼。這是有記載最早的一位感染者。很快,疾病在軍營蔓延,不到三周感染者超過了1000人,最終有38人死亡。
  • 歷史上的瘟疫:致命流感死亡人數超過一戰
    羅小朵朵 / 文 我國古代把大規模傳染病的流行稱為「瘟疫」。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中,人類曾飽受瘟疫之苦。 瘟疫會突然爆發,並在短時間內讓大量人死亡。一次瘟疫造成的死亡人數,可能比一次大規模戰爭造成的死亡人數還多。
  • 想知道新冠病毒會如何改變世界 我們就必須了解西班牙流感的真相
    但人們其實無需擔憂,因為從疫情的發展來看,現在的新冠疫情發展還遠不如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在那場世界性的瘟疫當中,全球至少10億人被流感病毒感染,全世界人口大約有5%,也就是5000萬~1億人死於那場大災難之中。不過儘管傷亡慘重,人類也並沒有因此而滅絕,各國人口蓬勃發展,甚至於「精力過剩」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 躲過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102歲的她又兩次戰勝新冠
    【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侯雅齡】「她102歲了。她經歷了1918年流感,如今,她又兩次擊敗新冠病毒。」當地時間2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講述了紐約布魯克林區一位百歲老婦人戰勝疾病的故事。
  • 美國暴發卻被稱西班牙流感,《大流感》因新冠再度暢銷
    關於1918年大流感的書很多,美國歷史學家約翰·M·巴裡的《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詩》無疑是其中經典。該書從2008年首次在中國出版以來,一版再版,始終暢銷。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當天,第四版以特別紀念版的形式再次上市,以紀念主譯、已故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鍾揚。
  • 西班牙流感傳染範圍最廣 中年輕人更容易死亡
    劉植榮美國堪薩斯州萊利堡軍營的西班牙流感患者電子顯微鏡下的西班牙流感病毒東張西望人類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瘟疫,但多數是地區性的,全球性的疫情並不多見。
  • 大新聞大歷史:致命流感
    它難以捉摸,卻能引發大範圍恐慌。那麼到底為何流感病毒會致命?本期《大新聞大歷史》為您講述致命流感。歷史上最嚴重的流感瘟疫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流感瘟疫,是102年之前的1918年發生,100年之前的1920年結束的西班牙超級流感,那次流感一共死了5000萬人,也有說死了上億人。那是一場浩劫,有人用「歷史上最大的醫療大屠殺」來形容那場流感大瘟疫。
  • 新冠肺炎vs西班牙大流感,百年內世界兩大疫情,同異一看
    從1918年春開始,到1920年春天的結束,短短兩年內,讓當時全世界共17億的人口,感染超過6億,死亡超過2500萬,就連當時西班牙國王也沒能倖免,這次的疫情,被稱為「西班牙大流感」。西班牙大流感2019年12月,武漢又出現了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人,經過鑑定,這是一種新型的流感病毒。
  • 1918 年那場大流感,如何改變了整個世界?
    《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詩》內容簡介大流感指的是 1918 — 1919 年橫掃世界的那次流感大流行,過去估計全球死亡人數約 2000 萬,最新的權威估計數字為 5000 萬— 1 億。 這個數字不僅高於歷年來命喪愛滋病的人數總和,更遠超中世紀黑死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數。
  • 奪走近4000萬生命的西班牙流感給我們什麼啟示?
    截止3月31日全球累計確診數超80萬;中國疫情在2月下旬基本控制,但海外疫情2月下旬開始爆發,美國、義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等成重災區,且尚未看到拐點。隨著世界公共衛生事件的爆發, 「西班牙流感」一詞被廣泛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