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瘟疫啟示錄丨1918—1919大流感:沉默的真相

2020-12-18 科技日報

◎ 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1918年11月的最後一個周末,美國阿拉斯加州蘇厄德半島一個叫布瑞維格米申的村落,迎來了兩位客人。

紐因特人以盛宴招待來賓,全村參加。兩天後,死神現身。村子裡一共80名成年人,72人被奪去生命。

如果不是當地的凍土,這可能只是1918大流感造成的無數悲劇中的一個。

病毒,藏身於屍體的肺部,沉睡了下來。

1918年春,一場「小流感」

流感病毒來到阿拉斯加州之時,它正在全球掀起死亡風暴。

它目的明確:毫無感情,又全心全意地複製自己。

第一次世界大戰佔據了人們的全部心神,流感一度只是歷史的配角。但流感的殺傷力遠強於戰爭。事後統計,全球約2000-5000萬人(還有說法是5000萬到一億人)死於這次流感。

它是人類史上的浩劫。

時間回到1918年3月。那個春季,一場小流感襲擊了美國堪薩斯州的福斯頓軍營。

先是一位廚師。他喉嚨發炎,全身酸痛。接著,又有人報告生了同樣的病。情況迅速變得糟糕,短短幾天,500多名士兵病倒。

美國堪薩斯州軍營中的醫院,滿是染上流感的病人

但這更像流感病毒的一次試探。它來了,發動了幾場小型戰爭,然後隱入人群。

美國其他城市,也出現了流感。它的死亡率和年齡的關聯曲線非常特別,呈現天然的W字形,最高點在中間。也就是說,青壯年死亡率高於幼兒和老年人。

看起來仍不算是什麼大事。畢竟,流感嘛,常有的。

當年3月,8.4萬名美軍乘船去往歐洲。4月,這一數字上升到11.8萬。

1918年春季結束後,美國本土的流感似乎也「偃旗息鼓」。流感病毒隨著船隻和軍隊登陸歐洲,安營紮寨,開始蔓延。

戰時的病毒,不分敵我,沒有立場。它眼中只有宿主。協約國軍隊被病毒攪得作戰力大減,德國軍隊同樣未能倖免。

病毒也不滿足於棲身軍隊。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俄羅斯、菲律賓、中國、日本……在交通運輸業尚不發達的20世紀初,流感在三個月內,傳到了世界主要國家。

紐約、倫敦、巴黎和柏林在1918年6月至1919年3月的死亡率,單位:每千人

無論種族,無論地域,病毒展開的是無差別攻擊。

無奈「背鍋」的西班牙

如果說這些國家裡哪個更特別,可能是西班牙。

因為,倒黴的西班牙很快發現,除了自己,其他國家都管這場瘟疫叫——西班牙流感。

西班牙在一戰中是中立國,沒有戰時新聞審查制度。當流感在西班牙肆虐,西班牙便老老實實報導了這一情況。其官員在向英國倫敦發電報時提到——馬德裡出現了一種具有流行病特徵的奇怪疾病。

流感被貼上了「西班牙」的標籤。西班牙曾抗議這種命名,但抗議被淹沒了。

在當時流行的海報中,流感的形象是一位頭戴面紗,身著長裙,拿著弗拉明戈摺扇的骷髏般的女人。

在民間話語中,直到今天,這場流感都被叫作「西班牙流感」。學界則使用了更為中立的「1918-1919大流感」。專家逐漸意識到,以一個國家名稱為病毒命名存在許多問題:一方面,對該國沒有表現出足夠尊重;另一方面,也不利於對病毒的科學認知。

100年後,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新的疾病命名指南, 「避免冒犯任何文化、社會、國家、地區、專業或民族群體」,也特別建議,不要用國家給疾病命名。

病毒必須來自他處,來自敵人。當時,美國正在和德國打仗,於是病毒被順理成章地看成是德國的陰謀。美國人認為,是德國間諜在波士頓播撒病菌。所以,病毒也常被描繪為德國人。

不過,流感病毒並不管自己是被叫成西班牙女人還是德國特務。它迅速開展了第二波攻擊。這次,不是試探,是直接殺戮。

那是1918年秋季。很快人們就發現,要做的不是將災害歸因於誰,而是尋找應對疾病的方法。

1918年秋,一場迎頭痛擊

到了1918年9月,美國人發現,自己所處的大陸已經被不同種族、不同膚色的流感患者包圍。

疾病在擴散,情況不斷惡化,1918年10月,美國近20萬死於流感和肺炎

美國在1918年流感大流行與普通流感的死亡率在不同年齡分布,單位:每十萬人;虛線為1911至1917年普通流感,實線為1918年流感大流行

這確實是流感的一次迎頭痛擊。

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臨近尾聲,人們沉浸在戰爭勝利的興奮中,怎麼可能擔憂流感這種平凡的小事?但它就是來了。當時的醫生在給友人的信裡寫:我確信這是一種新的病菌,但我不知道這是什麼。

人們不知道這是什麼。他們恐慌,懷疑周圍的人,不再相信醫療衛生系統,想盡一切辦法自救。他們用偏方:往鼻孔裡塞鹽,在頭上塗油,把蒜泥包在脖子上,用硫磺燻房間……

美國醫學協會前主席維克多·沃恩感慨:我們對這次流感的了解,並不比14世紀佛羅倫斯人對黑死病了解得更多。它看起來,似乎能將人類文明輕而易舉從地球上抹去。

政府也行動了起來。

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這是對抗傳染病古老但有效的方法。舊金山市通過立法,規定在所有公共場所必須戴口罩。美國公共健康協會要求立法禁止在公共場所咳嗽吐痰,禁止使用公用茶具;市民要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1918年10月,洛杉磯關閉了學校和電影院。費城的學校、劇院、教堂以及所有公眾集合場所都被關閉了。

第三波流感的襲擊是在1918年冬天到第二年春天。就好像未燃盡的火堆,借著什麼風,就能再燃起來,打得人類措手不及。

西雅圖電車員拒絕沒戴口罩的乘客上車

戴口罩的西雅圖警察,1918年12月

直到1919年春天,流感才終於真正離開。

全球從流感造成的傷痛中緩慢恢復。死去的幾千萬人永遠留在了那個冬天,經濟也遭到打擊。1917年,美國人的平均壽命是51歲,1919年,下降為39歲。

流感走了,留下破碎的家庭和城鎮,留下一堆待解的謎題。

80年後,病毒等來掘墓人

在流感面前,科學曾展現出自己的無力。

1918年之前,針對天花、傷寒、霍亂、黑死病等的疫苗均已面世。人們以為當時的公共醫療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但流感給了世界當頭一棒。

一開始,連頂級科學家都找錯了答案,認為流感由細菌引發,甚至宣布製備出了流感和肺炎疫苗。當然,這些是無用功。

流感遠去後,科研人員依然在與流感「元兇」死磕。他們有了更新的裝備和工具。

要了解病原體是什麼,需要獲得病毒株的RNA基因序列。1997年,美國華盛頓軍事病理學院陶本貝格等人從該學院保存的來源於1918年流感大流行死者的病理標本中,篩選出最典型的一例,對其肺部病理組織切片提取出來的流感病毒核酸進行擴增,測出其部分RNA基因序列。研究團隊認為,1918流感病毒株亞型為H1N1,與早期分離出的豬流感具有密切聯繫。

陶本貝格

但他得到的只是部分序列。拿到完整序列,才更有說服力。不過,病毒已經離開80年。到哪裡尋找它的真身?

故事回到本文的開頭,回到那個叫做布瑞維格米申的村莊。

因流感而死的人,還葬在凍土層之下。

在極寒之地,屍體或許仍然保存完好。有沒有可能,從這些屍體中分離出病毒?

一位年過七旬的瑞典退休病理學家寫信告訴陶本貝格,為了追尋流感病毒,他曾於50年代去過布瑞維格米申。那一次,他並沒有得出任何結論。這次,他說,他願意再去一次。

這位病理學家叫赫爾汀。他只身前去,找當地人做掘墓助手。

72歲的赫爾汀

1997年8月,赫爾汀再次打開凍土之下的墓地,這回,他挖得更深了些。然後,他見到了露西。

露西是赫爾汀取的名字。她是個胖女人。因為生前身體內脂肪較多,她的身體大部分仍然保存完好。

露西的肺部樣本起到了大作用。科研人員真的從中分離出了病毒基因全序列。後來,不同研究小組的分析均表明,1918-1919流感,是一種甲型流感病毒變異引起的烈性傳染病。

重建的大流感病毒

不過,直到今天,關於1918-1919流感病毒的起源,仍眾說紛紜。一種說法認為,這一流感是禽流感病毒「升級」後直接「跳」到人類身上;而另一種說法是,它先侵入哺乳動物群,然後再進入人群。

為病毒溯源,沒有捷徑可走。面對1918-1919流感病毒,病毒學家如同考古學家,艱難逆著時間洪流而上,嚴謹但又充滿創造性地,將它看清。

還會有下一次大流行。

如果說,有哪些東西讓我們比100年前面對未知病毒時更有底氣,除了醫學進步、科技發展,那應該是,我們從過往一次次大流行吸取了教訓,總結了經驗。

這才是人類的智慧閃光之處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編輯:嶽靚

審核:王小龍

終審:冷文生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瘟疫】最致命的感冒:1918大流感
    1918年春至1919年春的西班牙大流感,有著諸多不可捉摸、令人類膽戰心驚的特點:傳播速度快。兩個年頭內感染全球5億人,佔當時世界總人口的近1/3,傳播範圍達到太平洋群島及北極地區;病死率高,約1700萬~5000萬人死亡,致死率介於2.5%~8%之間。持續時間長。歷經三次流行波峰,1918年6~7月的夏波、9~11月的秋波以及1919年2~3月的冬波。
  • 西班牙流感?1918—1919年大流感的來龍去脈
    今天,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究竟什麼是「西班牙流感」。要知道,這場病毒差一點令英國的戰時首相勞合·喬治命喪黃泉。首先要指出的是「西班牙流感」絕對是對西班牙這個國家的一種侮辱,西班牙也十分不滿這一稱呼,因此下文中將稱其為1918—1919年大流感。
  • 「悲劇中的悲劇」——法國與1918-1919年流感
    法國政府及媒體密切關注新冠肺炎的發展趨勢,不僅因為疫情來勢洶洶——法國累計確診病例高達32964例(截至北京時間2020年3月28日數據),恐怕還與其自身面對瘟疫的經歷有一定關係。從鼠疫、霍亂、天花到流感,每逢流行性急性傳染病爆發,法國均不能倖免。近代以來,尤其是1918-1919年的流感,造成了法國約12.5萬至25萬民眾和3萬士兵死亡。
  • 新冠第二波與1918大流感有何相似?醫學院校長開課《名畫中的瘟疫史...
    這不禁令人聯想到100多年前的1918年大流感,據不完全統計造成全世界2000萬到5000萬人喪生,被稱為有史以來最具破壞力的全球災難性生物風險。那麼,今年新冠疫情,尤其是第二波疫情與1918大流感有何相似?一門面向全國高校開設、包含40多節微課的《名畫中的瘟疫史》在線開放課程試圖揭開答案。作為主講人,上海健康醫學院校長黃鋼不僅進行專業解讀,更以名家名畫的獨特視角加以佐證。
  • 神秘的世紀殺手——1918西班牙大流感
    可以說人類發展史也是人類與各種疾病作鬥爭的歷史,黑死病、天花、霍亂、鼠疫、流感等傳染病,都曾給人類帶來了慘痛的傷害。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就是發生在大約一百年之前的一場席捲整個世界的流感疫情——西班牙流感。
  • 1918流感:所有大流行病之母
    1918流感的信息還在不斷更新,如從檔案庫的屍檢中測序到整個基因組,但僅是病毒基因組是不能解答關鍵問題的。要了解1918流感及對未來的影響,還需要細緻的實驗和深入的歷史分析。 提示:全文字數7279,平均閱讀完需15分鐘。背景1918—1919年流感期間,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世界人口(約5億人)被感染並出現臨床症狀。大流行超乎想像的嚴重。
  • 1918年流感大流行,也稱西班牙流感,是歷史上最致命的大流行病。
    摘要:許多科學家與歷史學家認為,當時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約18億人)曾感染「西班牙流感」。  20世紀初,曾有一種致命病毒席捲世界。這就是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1918 flu pandemic),也被稱為西班牙流感(Spanish flu)。
  • 西班牙流感:改變世界格局的瘟疫
    步入2020年,因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在整個世界掀起了軒然大波,每天的新聞疫情總是一個揮之不去的話題。現在我國乃至世界的疫情已經得到了良好的控制,相信戰勝疫情指日可待。當然,這並不是人類第一次面臨疾病危機。縱觀人類歷史,各種大型瘟疫層出不窮,天花、霍亂、鼠疫,對人類的生活造成了嚴重破壞。
  • 1918 年那場大流感,如何改變了整個世界?
    《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詩》內容簡介大流感指的是 1918 — 1919 年橫掃世界的那次流感大流行,過去估計全球死亡人數約 2000 萬,最新的權威估計數字為 5000 萬— 1 億。 這個數字不僅高於歷年來命喪愛滋病的人數總和,更遠超中世紀黑死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數。
  • 西班牙大流感的傳播特徵及其對世界的深遠影響
    1918年爆發的西班牙大流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真正具有全球性的傳染性瘟疫,不僅造成數量龐大的人員感染和死亡,而且對許多國家的公共衛生制度、政治局勢甚至全球政治格局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 光大證券:美國大流感1918股市沒那麼糟
    煉獄下的1918年股市沒有想像的那麼糟,說明疫情恐懼導致市場下跌的邏輯不成立。1918年,道瓊指數整體上漲。在1918年10月-1919年2月,大流感最致命的第二波來襲,美國多地出現隔離,道指下跌約10%,但難證明是令人絕望的疫情導致了股市下跌,因為1918年大流感和一戰時間上重疊。
  • 校園防疫:1918大流感期間美國學校的「安全掙扎」
    1918大流感期間,美國各級學校在面臨大流感浪潮時亦經歷了一次驚心動魄的「安全掙扎」。這段罕為人知的美國學校抗疫史,始於教育界、社會公眾對學校安全與否、開學是否必要的細緻觀察及真切傾訴。「危險的學校」與「必要的開學」1918大流感在美利堅肆虐之際,絕大多數美國學校也未能倖免。
  • 後疫情時代: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如何改變了世界
    人們常將西班牙流感稱作「所有大流行之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數據,在1918到1920年兩年間,西班牙流感造成全球4000萬至5000萬人死亡。而許多科學家與歷史學家認為,當時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約18億人)曾感染這個病毒。 疫情開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尾聲,而它造成的人員損失超過一戰。
  •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全球5千萬到一億人死亡,當時中國情況如何?
    在1918~1919年曾經造成全世界約10億人感染,2千5百萬到4千萬人死亡(當時世界人口約17億人);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約為2.5%-5%。 儘管目前資料比較匱乏,但從當時的報紙和外國傳教士的筆記上看,1918年大流感在中國的擴散時間略微滯後於歐美,但三波襲擊咱們都沒落下。
  • 1918年流感大流行,歷史竟如此相似,西班牙不做背鍋俠
    為了安撫民心士氣,英法美政府官員一直在隱瞞疫情,所有城市的衛生部門都表示,這不是大問題。  而歷史跟流行病學上的資料並不足夠到能確定此大流行的起源地,在此流感爆發後近一個世紀,世界衛生組織不再按地理位置命名流行病。該流感的現代名稱叫「1918年流感大流行」。死傷無數,改寫歷史進程?
  • 西班牙大流感:102年前的超強瘟疫,曾改變第一次世界大戰
    在人類存在的歷史中,我們曾歷經多次瘟疫和病毒的肆虐,無論是公元6世紀和公元14世紀因鼠疫而起的黑死病,2400多年前的雅典瘟疫,1889年至1894年席捲歐洲大陸的「俄羅斯流感」,還是曾經流行於亞非歐三大洲的天花病毒,以及發生在1918年的那場致命流感「西班牙女士」,歷史都總是驚人的相似,悲劇總在不斷上演。
  • 老照片: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世界各國採取了哪些措施進行遏制?
    【圖1】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期間,一位中年婦女在觀看手裡的筆記本,鼻子上戴著一個呼吸器,這個呼吸器連接到桌子上的一個裝置。你知道這個裝置是如何工作的,又能起到什麼作用嗎?1918年席捲全球的西班牙大流感在全世界造成了至少5000萬人死亡。
  • 全球史視角下的1918年大流感
    【來源:光明日報】全球史主要探討跨國家、跨民族、跨文化和跨地區的歷史現象,大範圍的疾病傳播自然成為全球史研究的對象。1918年大流感是一場全球性災難,其導致的死亡人數甚至超過死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人數,從全球史視角對這場流感進行探討和反思,有助於我們理解經濟全球化和戰爭條件下的疾病傳播及其影響。
  • 總統病了:美國前總統威爾遜罹患1918大流感的前前後後
    1919年2月1日,美國媒體相繼收到巴黎來信,得知時任總統威爾遜的愛女瑪格麗特·威爾遜在美國駐布魯塞爾使館內感染了流感。就在4個月前,1918大流感席捲美國,給新大陸民眾帶去了難以抹去的巨大傷痛。也許是見怪不怪,瑪格麗特·威爾遜罹患流感的消息迅速被各類「後一戰時代」政治要聞覆蓋。
  • 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1918年大流感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不可磨滅、史詩級的案例,比如1918年的大流感。《大流感》是這樣描述的:他們死得又快又慘烈,儘管大流感持續了兩年多,但大約三方之二的人在24周內就死去了。這些死者中,又有一大半是在更短的時間,也就是1918年9月中旬到12月上旬期間死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