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為什麼南方民族不像北方的匈奴、蒙古一樣侵擾中原?

2020-12-14 自由仙

說起現在中國的主要少數民族,如果按人口來計算的話,南方的民族比北方更多,南方擁有比如苗族、彝族、壯族等眾多大族。但縱觀古代歷史,南方少數民族雖然也時有造反作亂,比如唐時的南詔進犯四川,宋朝的儂智高之亂,明朝的平播之戰等等,但就整體來說,南方少數民族對中原形成的危害遠遠不及北方少數民族來得嚴重,這是什麼原因呢?

關於這點,其實主要有下邊幾個原因造成的:

分而治之的土司制度

中原王朝對於南方少數民族控制區域,一般採取的是分而治之的土司自治制度。也就是說由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土司,實際管轄著其麾下的土民,而中央並不直接派官員管理。只作為土司之間爭端的調停者。在當時的西南這樣南方少數民族聚集區,擁有成百上千這樣大大小小的土司,而有的土司更是統治了其下屬土地七八百年,時間遠遠超過中原王朝的朝代更替。

對於這些土司來說,他們一方面互相爭鬥,這使得他們難以形成合力對抗中原王朝,一方面又爭相討好中原王朝以希望獲得支持,同時因為他們彼此之間往往還是不同民族,更難以形成合力,而且很多又怕事情鬧大被中原王朝趁機插手進來進行改土歸流,連個土皇帝也做不成。

所以對於這些土司來說,造反的不是沒有,比如明朝播州土司楊應龍,但總體上來說還是少數,彼此之間的限制使得他們相對北方更難以施展手腳。

南方的地形原因

說起南方少數民族與北方遊牧少數民族之間,還有一個重大的區別,就是地形的因素,和北方草原的一馬平川相比,南方少數民族聚居的西南地區,是一個多山地帶,往往是眼睛看得見,行路走三天,另外在這眾多的山峰之間,還有數字不清的險峰,很多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絕地。

在這樣的地方作戰,軍隊數量上的優勢,發揮不了,而後勤輜重運輸卻壓力巨大。南宋就是採取了類似的方法,在四川險要地段修築城寨遏制蒙古的進攻,使得縱橫天下的蒙古大軍在這裡屢屢吃癟,最終還賠上了一個大汗。

而中原王朝之所以一直選擇讓少數民族保持土司自治而少有運用武力徵服,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要在這樣的地形下,施展不開攻城器械的情況下,攻下城寨損失太過巨大,往往得不償失。

但這樣的地形優勢,同樣對南方少數民族自己帶來了限制,因為他們自己也很難攻下其他土司的城寨,這就使得南方少數民族從來沒有出現過類似北方那樣能夠統一草原號令各個部族的王,無法統和南方的各族的實力,就算有一兩個土司有了反心,造成的影響也遠遠不及北方。畢竟連南方都無法統一,又有幾人敢於覬覦中原。

貿易的便利

北方的少數民族入寇,有很多時候是因為無法正常與中原王朝進行貿易而發生的,而中原王朝也屢屢通過貿易來卡北方遊牧民族的命脈。

然而和北方不同,南方的少數民族其實一直以來也有屬於自己的茶馬古道,而且由於他們與漢人混居的更多,貿易幾乎是不受限制的,甚至很多茶葉、藥材一類的東西,本就是他們的土地上出產的,這就使得他們在貿易上受到的限制很小,也很少因為這個和中原王朝為敵。

農耕民族的情況

最後一個因素是,很北方的遊牧遊獵民族不同,南方的少數民族大族幾乎都是農耕民族,這個也和南方的地理環境有關。

那麼作為一個農耕民族,如果要想向中原王朝發起挑戰,兩個農耕民族之間的戰爭,就和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之間的戰爭完全不同了。對於馬背上的遊牧民族來說,可以以快打快,來去無蹤,極難把握。這就好比武學之中說的,唯快不破,以點破面。

而對於農耕民族來說,那麼一旦開啟戰端。在武學上來說,比拼的就是雙方的內力了,誰的人口更多,誰的土地更多,誰的生產能力更強,誰能製造更多的金屬兵器,誰有更高的生產力。或者換句話說誰的綜合實力更強大。

而以當時中原王朝在農業生產技術、人口、文化等多方面全方位的壓倒性優勢,這就使得同為農耕民族的南方少數民族,即便取得了一時的優勢,最終也難逃覆滅的命運,故而就更少有人敢於鋌而走險了。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南方有哪些民族,為何他們不像北方匈奴蒙古一樣侵擾中原
    雖然後來的朝代偶爾也有蠻族叛亂,但對漢朝來說已經形不成大規模的威脅。華夏南方的這些南蠻民族,為何不像北方的匈奴、蒙古一樣對中原地區進行大規模侵擾呢?根本原因就是生活習慣不同。北方的匈奴也好,蒙古也罷,都是遊牧民族,他們是居無定所,以遊牧和搶掠為生,他們的特點是全民皆兵,靠天吃飯,當收成不好時,就當強盜來搶劫,搶劫的主要目標是中原,也就是華夏族,而且遊牧民族是馬背上的民族,他們的軍隊清一色的騎兵,擅長快速突襲,然後搶了就換個地方繼續搶。
  • 如果漢武帝打不過匈奴,匈奴會像蒙古女真那樣入主中原嗎?
    在我們中國歷史上的中原封建朝代裡面,基本大多數時間都能扛得住北方遊牧民族的毒打的,只要自己家裡沒人鬧「分家」的話,基本都沒有北方馬背上的漢子們什麼機會的。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趙光義謀殺了趙匡胤之後,局勢就開始變得不受控制了。
  • 元朝是北方遊牧民族建立的國家,為什麼仍然把它叫做中原國家
    之所以有人懷疑忽必烈建立的朝代不是中原王朝,原因主要有這幾點。一是元朝是北方遊牧民族建立的朝代。元朝以前,北方遊牧民族和中原王朝就一直處在對抗之中。而元朝是遊牧民族戰勝作為中原王朝的金國和南宋建立的朝代,因此,元朝被認為是北方遊牧民族的朝代,而不是中原王朝。
  • 秦漢時期屢犯中原的匈奴,是今天的哪個民族?你一定想不到
    熟知歷史的人都知道,在我國古代歷史中,有很多朝代,都受到了匈奴的侵犯。他們一度成為北方的霸主,並持續的想要南侵,讓很多皇帝都拿他們沒轍。那麼如此強悍的匈奴,究竟是今天的哪個民族呢?別急,且聽小編細細道來。
  • 蒙古草原幾乎沒有樹木和竹子,古代遊牧民族用什麼製作弓箭的?
    在我們的印象中,古代遊牧民族是極為彪悍的馬上民族,現在的蒙古人騎馬射箭也是必備的功課,那麼在樹木極為匱乏的蒙古高原,古代遊牧民族是如何製造出那麼多的弓箭呢?
  • 古代少數民族現在都去哪了?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女真,他們是什麼關係?
    根據史籍記載,中國古代民族至少有一百六十多個,其中著名的有匈奴、鮮卑、羌、鐵勒、柔然、回紇、突厥、沙陀、党項、契丹、女真等族,絕大多數不在現存的五十六族之中。這些古代著名的少數民族,或建立朝代,或統一漠北,都曾叱吒風雲,而今安在?他們是消失在歷史中,還是到那裡去了呢?曾經以為北方這些少數民族一旦被徵服了,整個民族就被徵服者屠而滅族了,因為古代類似的屠城不絕於史。翻看歷史資料發現,其實除了少數幾個民族被盡數屠殺外,其它大多被漢族同化了。
  • 匈奴人到底去了哪裡,蒙古是匈奴的後裔嗎?
    匈奴,這個曾經強大的中國北方霸主已經不復存在了,在歷史的長河中,他不斷的分裂,通婚,遷移,雜居,已經融合到世界的各個民族當中。目前在中國,真沒有哪個民族算是匈奴的後代。有人說蒙古,有人說滿族,其實都不是,蒙古的祖先是東胡,居住在大興安嶺附近,是和匈奴同時代的一支部落,滿族的祖先是肅慎,生活在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一代。
  • 古代中原王朝為什麼不放棄西域
    眾所周知中華文明最早是從中原地區發展起來的。自秦朝統一之後中原的政權的統治者們開始的慢慢的向外擴張。周圍很多的民族和地區吸納進來,在這個過程中,不但將疆域開拓的越來越廣袤,還將生活在這裡的民族融合進漢族。簡單一點來說,就是將其漢化了。然而歷史上有這麼一個民族長期歸屬中央政權,卻避開了被漢化的名字。這裡就是西域,歷史上就與中央政權是分分合合的。從漢朝開始到南北朝時期的北魏,都沒有放棄當地的存在。
  • 令皇帝頭痛的「匈奴」,如今變成了哪個民族,說出來別嚇一大跳
    匈奴是中國古代北方的遊牧民族,他們的經濟不是很發達,但是卻兵強馬壯,善於騎射。尤其是在冷兵器時代,這種特點在他們的軍事戰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便是一事。當時就是因為匈奴侵擾周朝,於是周幽王點燃烽火臺,但是不成想,他因為之前多次戲耍諸侯,使得諸侯都不再相信他了,於是就導致了西周的覆滅。
  • 匈奴、鮮卑、突厥、蒙古、契丹,終於搞懂了!中國遊牧民族簡史
    事實上,遊牧民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原王朝的統治,甚至還有一些遊牧民族成功入主中原。那麼這些遊牧民族是怎麼發展起來的,他們最後的結局又是什麼樣的呢?接下來我們就來聊一聊他們之中的一部分。最早對中原造成武裝威脅的遊牧民族恐怕就是匈奴了。匈奴起源於北邊的蒙古高原,屬於蒙古語系,他們基本上都人高馬大、驍勇善戰,給中原統治帶來了很大的危機。
  • 古代匈奴剽悍如斯,如今為何銷聲匿跡,匈奴成了今天的哪個民族?
    據歷史記載,匈奴民族,指代的就是北方遊牧民族,很難看出,具體指代哪個民族並不知道,更像是一個統稱,先後700年的歷史,從開始出現到消失,儘管看似與中原地區打的難捨難分,但是千年以前是一家,千年以後還是一家,根據《匈奴史殘稿》記載,匈奴人是矮個子,但是這顯然是有失偏頗的。
  • 匈奴、鮮卑、突厥、蒙古、契丹……都搞懂了!我國遊牧民族的簡史
    匈奴、東胡、突厥、回鶻、蒙古、契丹、女真、鮮卑……這些遊牧民族,有些甚至不會讀~但是它們不停的出現在中國歷史上,今天小五就做一個梳理,絕對值得你收藏! 一、東胡 東胡是一個古老的遊牧民族,自商代初年到西漢存在了大約1300年。
  • 古代北方有一個民族,勇猛無比,連匈奴也怕它,後來卻突然消失了
    在中國古代,有一個民族叫做東胡,它的名字之所以會叫東胡,是因為這個民族處於匈奴的東部,而匈奴在中原就被大家稱為胡。東胡雖然佔地面積沒有匈奴大,但是他們一個個勇猛無比,匈奴也怕它,但是最後卻消失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中原國家從未間斷,又創造了發達文明,為何卻逐漸被北方民族統治
    中國古代中原國家,在上古時期,就已經創建了高度發達的文明。而且中原國家的歷史從來沒有斷過,一直延續到近代。反而,北方少數民族的歷史,卻一直斷斷續續。從匈奴到鮮卑,到突厥,到契丹,到女真,到蒙古,到滿族。如此眾多的民族輪番出現,完全是一種你方唱罷我登臺的感覺。
  • 論匈奴、突厥、蒙古的關係
    ,蒙古民族從此誕生,蒙古人就是留守突厥人,蒙古民族誕生前從北亞草原西遷的所有人都叫突厥人,蒙古民族誕 生後西遷的蒙古人再伊斯蘭化後演變成新的西遷突厥人,會很自然的融入當地老突厥人中去。  突厥帝國建國前,突厥人(含蒙古人祖先)就叫 匈奴 人,屬於北匈奴人,古代遊牧民族和現在的俄羅斯一樣沒有人種概念,講同一種語言居住在各地的人們,在不同時代都以自己的政權名字自稱是什麼人,突厥人和蒙 古人就是這麼誕生的,先有突厥帝國和蒙古帝國,後有突厥民族和蒙古民族,這個先後關係對農耕固定文化的漢人理解起來很困難,不論匈奴人,突厥人還是建國初 期的蒙古人他們是一個語言群體,他們間一脈相承的關係並沒有割裂
  • 為什麼古代北方遊牧民族總是侵略中原?
    負向的氣候衝擊,通過對遊牧地區經濟的影響,與遊牧部落向中原王朝的劫掠之間有著很強的正相關關係。軍事衝突對人類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都有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研究軍事衝突的誘因是我們努力阻止類似衝突發生的前提。中原王朝與遊牧民族的衝突橫貫兩千餘年的中國歷史,可能是世界上綿延時間最長的文明衝突。
  • 古代匈奴、蒙古、回鶻、突厥四個民族的血緣關係如何
    (經指正,北方遊牧民族早期有大量Q系,N更多去往北歐以及北亞,在這裡更正。N系一般被認為是一種黃色人種,和我們也是近親,只不過他們的人數並不多,分散的生活在現在俄羅斯西伯利亞以及蒙古一帶,現在芬蘭人中也有大量的N系血統。
  • 古代中原王朝都是如何對付善於騎射的北方民族騎兵的?
    如何對付北方草原民族洶湧而來的騎兵,是數千年中國古代歷史中永恆的命題。因為社會發展形態的差異,北方草原民族對中原農耕文明的騷擾與侵略註定是長期存在的,道理很簡單,遊牧民族經濟結構太過單一,貴族所需奢侈品甚至普通牧民所需生活必需品都無法自產,即使可以通過互市、朝貢等渠道獲得,也比不上直接搶來的實在。
  • 古代的「匈奴」是如今的哪個民族?他們現在大都居住在什麼地方?
    霍去病與匈奴作戰時說的一句話:「匈奴未滅,何如家?何謂霍去病?漢武帝時期與匈奴作戰的英雄。透過霍去病的話,可以感覺到匈奴曾經是大漢王朝的隱患,令人十分頭痛。但是,在我國歷史上,匈奴除了令人頭痛之外,還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早在先秦時期,就有關於匈奴的傳說,他們是北方遊牧民族,一直困擾著中原王朝。
  • 古代歷史上的匈奴人 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民族?
    問丨匈奴在早期歷史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他們是第一個真正被歷史記載下來的草原霸主,並同中原的漢帝國發生了長時間的各種衝突。但關於匈奴的真實風貌問題,其實留下的敘述並不詳盡。那麼,匈奴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