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病房裡,63歲的退休職工向京風正在護理85歲癱瘓在床的老母親,為了防止老人長褥瘡,他將衛生紙分成長方形小塊,墊在母親身下,清洗後再敷上爽身粉。對於向京風而言,這不過是5年多來他每天做的再平常不過、重複過不知多少次的事。
圖為守護在母親病床前悉心照顧的向京風
「母親撫養我們不容易!」
1957年,向京風出生在北京的一座軍營裡,父母都是部隊醫務人員。後來全家響應國家號召,支援大西北來到了陝西。父親卻因傷病,49歲便撒手人寰。母親程秀芳獨自一人艱難地撫養著四個子女。
向京風記得當時母親在西安的一家醫院當護士。因孩子們太小放在家裡不放心,輪到她值夜班時,只好把四個年幼的孩子帶到醫院。自己要去病房巡查時,就把孩子們鎖在醫生辦公室裡。當年物資匱乏,家裡的糧食不夠吃,向京風告訴記者,家裡要是只有一個饃,母親寧願自己挨餓,也要分給幾個孩子吃。母親好多年都沒有給自己添置過新衣服,但過春節時,母親總要想方設法給孩子們置辦新裝。
兄弟姐妹們長大後分別參加工作成了家,母親就一個人獨自生活,向京風不放心,便經常回來看望母親。2015年10月初的一天,母親突然發病,嘴歪身斜,說不出來話,他趕緊將母親送到醫院,被診斷為腦梗,偏癱,只能躺在床上,靠鼻飼保證營養。從此,向京風就日夜陪伴在母親身邊,一點點地摸索,總結出科學合理的護理辦法,為老人一日三餐搭配營養。在他的細心呵護下,儘管老母親臥床5年,但老人的身上一直乾乾淨淨,面色紅潤,氣色很好。
他成了「老人護理專家」
聽說本報記者是前來專門採訪向京風的,與他同在一間醫院病房裡的患者及其家屬都爭相對記者說,這些年來,老太太不生褥瘡,沒有感染,都歸功於細心的兒子,他是照顧老人的「行家裡手」!
為了防止癱瘓在床的老母親長褥瘡,五年多時間以來,向京風天天都要給老母親翻身擦身。一旦發現老人大小便失禁,向京風二話不說,就趕緊給老母親換衣擦洗,從沒皺過眉頭。起初老母親還有些難為情,但向京風卻非常真誠地勸慰老人:「我是您兒,您養我小,我管您老,您現在病了,我不管您誰管您?」
在長期的照顧護理實踐中,向京風還慢慢摸索出了防止病人長褥瘡的訣竅——將衛生紙疊放交叉墊在病人身子下面,儘量減輕尾椎骨的壓力,這樣就可以保障病人不生褥瘡。在老母親的飲食上,向京風那就更講究了——記者親眼看到,在向京風母親病床旁放著的一個小冰箱裡,存放著他提前烹製好的各種熟食:有苦瓜、青菜、雞脯肉、魚肉、雞蛋、五花肉、蓮花白、絲瓜、茄子、豆角,還有主食蔥花餅。每天向京風都會細心搭配三餐,確保營養,每頓飯都要有四五樣蔬菜,再加上牛奶、肉、蛋、魚。這些食材他都會提前給老人炒制好,然後添加溫水用攪拌機打好後,再通過鼻飼餵給老人。
每天下午,向京風陪著母親完成必要的治療程序後,就委託同病房的陪護人員幫助照看老人,自己匆匆地趕回母親的住所,在路上就購買好各種食材,一進家門直奔廚房,全部食材都加工好後,便馬不停蹄地趕回醫院,生怕耽誤久了。這些年除了照顧老母親,他哪兒都不能去,哪兒也不想去。每天晚上,向京風打開摺疊床,睡在母親身旁,晚上還要經常起來看看老人睡得踏不踏實,咳不咳痰。
「盡孝是一輩子的事」
向京風悉心照顧老母親的事跡在社會上傳開後,面對媒體的採訪,他卻總是不願過多宣揚自己,總是說做兒女的照顧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只要用心去做,用情去管,身受病患折磨的老人就一定能夠減少痛苦。每天母親沒吃飯之前,向京風絕不會提前先吃。母親打針打到幾點,他就守候到幾點,等到照顧老人吃完飯後,他才抓緊時間吃兩口飯。
向京風對本報記者說:「只要有愛心有耐心,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老母親為撫養我們四個子女吃了太多的苦,為我們這個家付出的太多太多!現在病倒了,我做為兒子,怎麼也不能輕言放棄。只要有萬分之一的希望,我就一定要進行百分之百的努力,積極配合醫務人員的治療,堅信用親情和耐心幫助老母親再站起來。」
作者:張 強 吳寬宏
編輯:華微娜
1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