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裡拉市:產業方興未艾 富了群眾美了鄉村

2020-12-14 澎湃新聞

初冬時節

走進香格裡拉市三壩鄉江邊村賴頭支村民小組

遠遠望去

村莊被茂密的經濟林木所環繞

步入村莊

村民們在田間地頭

房前屋後忙碌

打掃衛生、積肥施肥、給牲畜餵料

……

農戶養殖的肉驢

「我家養了牛、羊、豬,還種了花椒和核桃等經濟林木。」

「我家也種了花椒、核桃,養了毛驢,還自家熬製驢膠在網上賣呢。」

「我們村每家每戶都養了牛,養得多的有幾十頭,少的也有五六頭。養殖肉牛是我們村增收致富的一個重點產業。」

談起村裡和自家近年來的變化,香格裡拉市三壩鄉江邊村賴頭支村民小組的村民們總是有說不完的話。

農戶養殖的肉牛

農戶養殖的山羊

談到發展變化,村支部書記張春發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他說:「我們村幾乎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全村有62戶,其中4戶建檔立卡戶,都是因病、因災、因殘而被評為建檔立卡戶的。村民們一家比一家勤勞,今年他家養羊明年我家養豬或養牛,總之搞產業一家賽過一家,形成了家家有產業、戶戶有收入的局面。」

張春發為前來購買桔子者介紹他的產品

三壩鄉江邊村賴頭支村民小組的產業發展僅僅是香格裡拉市近年來各項事業大踏步發展的一個縮影。如今,香格裡拉市惠民產業遍地開花結果,正在惠及各族兒女,「趕學比超」蔚然成風,群眾思想觀念得到轉變,「等靠要」的思想早已被拋之腦後,和諧文明發展之風越來越突顯,一個個像賴頭支村一樣充滿生機的新農村在悄然奮起。

採摘桔子

要讓群眾真正的脫貧,就要發展好產業。五年來,香格裡拉市始終圍繞「兩不愁三保障」「6、10、5」指標體系,以「五個百日會戰」為抓手,突出示範引領,狠抓產業脫貧工程。累計投入財政產業扶貧資金10多億元,發放產業扶貧貸款近5萬元。按照「強龍頭、優布局、建基地、提規模、創品牌」的產業扶貧思路,重點實施了「一園、十家、百戶、千人、十個萬」五大工程。實現戶均至少有一項穩定增收產業、至少加入一個新型業態。

賴頭支村民小組位於三壩鄉江邊村北面金沙江西岸峽谷之中,海拔2000多米,該村62戶村民家家都種有核桃、花椒等經濟林果,每家每戶都養了牛、山羊、毛驢、豬等。

張春林靠養殖肉驢致富,今年他家賣了8匹肉驢,收入8萬多元,現在家裡還養有50匹肉驢 。他還詳細介紹了肉驢的藥用價值及市場需求情況,他說:「一匹肉驢活賣就只有1萬多元,如果屠宰後賣肉,一匹驢照樣可以賣到1萬元左右,再用驢皮熬製驢膠銷售,一張大一點的驢皮可以熬出10斤左右驢膠,每斤驢膠市場價是700元左右,這樣一匹驢的價值一下子翻了一翻,就可以賣到近2萬元。」

去年以來,張春林家購進了驢膠熬製機器開始熬製驢膠,他還把熬製好的驢膠讓做導遊的兒子發到網上銷售,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收益,需要的客戶都會提前打電話預定,他就根據訂單熬製驢膠。截至目前,他已經收到了多家訂單,訂單量雖然不大,但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因殘因病被評為建檔立卡戶的貧困戶李永會家,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扶持和幫助下解決了住房、生活等困難,還搞起了養殖業,成了村裡小有名氣的養殖戶。目前,她家養有肉牛11條,山羊70多隻,豬21頭,總產值預計超過20萬元。

肉牛飼料基地

對現在的生活李永會非常滿意,她滿面笑容說:「現在國家政策好,我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過了。但我們也不能整天依靠國家、依靠各級黨委政府來扶持,我們應該在有人幫的時候快點發展起來,這樣好日子才會過得長久!」 李永會把思想付諸於行動,她家不失時機抓住精準扶貧這根救命稻草乘勢而上,如今,李永會一家同村裡的其他人一樣也有了自己的產業,真正過上了小康生活。

該村民小組組長李雲輝和村裡的年輕人宗耀成、李雲貴一起開辦的香格裡拉市夢想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正在逐漸壯大,廠房建設逐步完善。目前,該合作社有能繁母豬50多頭,育肥豬130多頭,小豬200多頭。李雲輝說:「我們在村裡辦養豬場的目的是在自己掙錢的同時帶動群眾致富,在建設過程中用的人工都是村裡的群眾,還有水泥機制磚也是村裡做的,這樣資金就在村裡循環流動,這樣做群眾有了收入,養豬場也建起來了。」 李雲輝除了在村裡養豬外還在江邊村委會所在地江邊新村租了10畝地種植羊肚菌,用的工人都是本地群眾。

作為村支部書記、黨員群眾領頭人張春發更是積極作為,時刻為村民們做表率。5年前,他從大理州賓川縣引進南風蜜桔、柳橙、砂糖桔等適應當地氣候的果樹進行種植。3年前,他又引進褚橙並栽種了10畝,目前矮小的橙樹已經開始掛果。從去年開始他試種的5畝桔園開始結出了豐碩的果實,獲得了一定的收益,今年結的果實更多,沉甸甸的果子把樹枝都壓彎了腰,已經有周邊的人不斷打電話訂貨,有的人要求到基地自己親手採摘,張春發都一一答應了,他認為這又是一個很好的商機,將來也許還能帶動其他行業的發展,比如:開個農家樂、建個休閒山莊什麼的,為前來採摘水果的客人提供休息食宿。

張春發說:「『等不是辦法,幹才會有出路。』我除了養牛還搞水果種植,帶動鄉親們致富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不管做什麼都應該走在普通群眾的前面,更應該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帶領村民搞好村裡的產業,讓鄉親們早日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從1997年開始擔任過村裡兩屆組長和現在這一屆支部書記的他,說的話都落實在了行動上。早在他擔任村組長期間,他帶領鄉親們自帶農具,歷時4個月挖通了一條長達7公裡的致富之路。自從他當了村裡的支部書記後,村裡軟弱渙散的黨組織活躍起來了,在脫貧攻堅、人居環境治理、發展產業等一場場硬仗當中發揮了基層黨組織應有作用。

張春發和李雲輝作為村裡的領頭人,在各自搞好自己產業的同時,帶領村民搞好產業,還時常開動腦筋想盡一切辦法尋找適合村裡發展的產業,使村裡的產業形成了多種經營、合理布局的局面,避免了盲目跟風而收益不良的情況,如今村裡的產業遍地開花,猶如雨後春筍般茁壯成長。

「十三五」是香格裡拉市經濟發展最快、有效投資最多、群眾受惠最多、改革開放最深入、生態保護力度最大、城鄉發展最協調、示範創建成效最明顯、工作負擔最重的五年。」這是香格裡拉市委副書記、市長陳群作客《一周一訪談》時對香格裡拉市「十三五」期間取得的成就所做的總結。

正如陳群所說,近五年來,是香格裡拉市廣大群眾受惠最多最直接的五年,取得了產業脫貧全覆蓋、就業扶貧全通暢、易地搬遷全達標、教育扶貧全鞏固、生態扶貧全統籌、健康扶貧全保障、住房安全全實現、基礎設施全提升、兜底保障全到位九大成果。目前,香格裡拉市所有建檔立卡戶「兩不愁三保障」全面達標、人均純收入達4000元以上,並順利完成脫貧攻堅國家普查。

火龍果基地

回顧過去成就輝煌,展望未來充滿希望。近五年來,香格裡拉市堅持「富腦袋」和「富口袋」並重,以「五個百日會戰」為抓手,實施「九大工程」,通過全市各級幹部群眾齊心協力不懈奮鬥,社會經濟實現快速發展,各項社會事業蒸蒸日上,城鄉建設日新月異,民族團結不斷鞏固,人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得到節節攀升,香格裡拉市各族群眾正攜手同行,昂首闊步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邁進。

編輯:何維龍 知詩追瑪

二審:和金蓮 解晨松 終審:餘萍

歡迎轉載,請註明來源!

徵集令

微信公眾號長期向社會徵集新聞線索、新聞稿件。

投稿方式:

微信:永遠的香格裡拉(微信號:xgllgzh)

郵箱:xgllsxcb@126.com

熱線電話:0887-8222202

原標題:《香格裡拉市:產業方興未艾 富了群眾美了鄉村》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美鄉村 旺產業 富百姓 解鎖鄉村振興的「宜昌密碼」
    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兩難」如何化解,如何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要堅定不移踐行「兩山」理念,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以綠色轉型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實現富口袋、富腦袋、富萬代相統一。
  • 抱團發展、產業聯動,屏邊這裡美了鄉村富了群眾
    交通不通,又無產業,僅憑几畝薄地種點包穀、芋頭餬口而已。貧困趕不走,小康進不來,這便是昔日臘哈村的真實寫照。遠眺白河鎮(來源:苗鄉屏邊)山裡的天氣變化無常,行至臘哈村時,已是雨住雲收,眼前豁然開朗。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記者了解到,從2014年至2017年,臘哈村發揮黨員示範帶動作用,引領群眾累計申請「基層黨員帶領群眾創業致富貸款」560萬元入股合作社。「攥緊拳頭」「共辦一桌席,共炒一鍋菜」,打破了以往單打獨鬥的局面,突破了發展項目無資金支持的瓶頸,實現全鎮12個村集體經濟發展和群眾增收致富「雙贏」。
  • 丹寨:「三帶」模式助推產業興鄉村美民眾富
    據黔東南日報消息:萬達小鎮旅遊大巴一輛輛紛至沓來,林下種植基地一簇簇藥篼茁壯成長,大山叢林深處一群群蜜蜂嗡嗡搬運花蜜,壩區產業基地一根根小瓜藤結出了「致富果」……這是丹寨縣強化黨建引領產業興鄉村美民眾富的生動寫照。產業興,則鄉村興;產業強,則民眾富。
  • 嶽西冶溪:美麗鄉村美了環境 富了農家
    通過2019年聯慶堂美麗鄉村民生工程建設的實施,家家都把旱廁改成了衛生廁所,戶戶門前都建了圍欄,還建起了公廁,垃圾桶也配齊了,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河堤上的步道和休憩亭建好以後,我們每天早晚都來河堤的古樹下散步,感覺非常好。」76歲的方喬保經常與村裡老人們一起在古樹下聊天、下棋,在河堤上散步。 「2019年聯慶堂美麗鄉村民生工程完工後,環境變好了,鄉村變美了。
  • 江西湖口:美了鄉村 富了村民
    2019年鄱陽湖口田園綜合體項目落戶武山鎮,該村成為核心區,及時調整到現代農業,同年打造了180畝特色農產品種植產業基地,從而夯實農業基地發展和旅客生態觀光的基礎,實現了一三產業互動發展。群眾既能享受綠水青山的自然之美,又走出了一條生態良好、產業發展、生活富裕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 「全國文明村鎮」綿陽三臺涪城村:「四大工程」美了鄉村富了群眾
    「全國文明村鎮」綿陽三臺涪城村:「四大工程」美了鄉村富了群眾 2020-12-14 1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清鎮市新店鎮:村民富起來 鄉村美起來
    2018年以來,該鎮圍繞農村人居環境的「垃圾、廁所、汙水」三大重點,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衛生活動,幹群同心努力把鄉村建設得越來越美麗。在省道S211沿線大麻窩村路段,時常可以看到一支特殊的隊伍,他們是大馬窩村黨員群眾自發組織的志願服務隊,定期開展村莊清潔行動,一個個紅色馬褂是他們的標誌,也是冬日裡最耀眼的風景。
  • 江西進賢:產業引路富村民美鄉村
    央廣網進賢8月26日消息(記者王一凡 通訊員肖國瑞)鄉村振興,重在富民。要發展富民興村產業,讓廣大農村群眾在鄉村振興中收穫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而這實惠,最簡單直接的體現便是手中的錢包越來越鼓。進賢縣七裡鄉寺背村依託資源優勢,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實現了村集體和村民「雙富裕」。
  • 生態美產業旺百姓富 鄉村振興繪就新畫卷
    (蘇如賢    攝)  自開展「美麗南寧」鄉村建設活動以來,武鳴區黨委、政府砥礪奮進,持續發力,突出加快推進現代特色農業發展和宜居鄉村建設,有效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堅持「農業穩區」的發展思路,傾力打造沃柑產業,精心打造「中國沃柑看武鳴」品牌,讓一片片沃柑果園成為廣大農民的「綠色銀行」,帶動眾多貧困戶脫貧致富。
  • 【鄉村振興】村美人富產業興 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
    創成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1個,省級水美鄉鎮1個、省級水美鄉村2個,建成特色產業基地近1000畝,培育名牌產品6個,2019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050元,較2018年增長7.84%……日新月異的村容村貌,水清岸綠的生活環境,蓬勃發展的產業體系,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在鎮江高新區,一幅村美人富產業興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
  • 農旅融合 美了鄉村富了農民
    那柯裡茶馬古道小鎮、麗人故裡磨黑古鎮、德化楊正元紅色革命遺址等特色旅遊景點,讓紛至沓來的遊客體驗到了鄉村休閒遊帶來的別樣滋味。 這些年,一個個獨具特色的產業村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不僅為寧洱農旅融合輸入了源源不竭的動力,還帶動群眾增收致富鼓起了錢袋子,實現了村美民富的雙贏。
  • 美了村莊 活了產業 富了百姓 淳了鄉風 徐州農房改善有「特點」
    近年來,徐州以農房改善為契機,把公共空間治理、垃圾治理、汙水治理、「廁所革命」四項重點工作系統推進、全域整治,全市農村人居環境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實現了從「環境美」到「內涵美」的華麗蛻變,農民群眾過上了文明和諧的幸福生活。 粉牆黛瓦,街巷蜿蜒,農舍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徐州市銅山區漢王鎮紫山村,經過近幾年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繪就了一幅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 【鄉村振興】「農」墨重彩繪就固安富美鄉村新畫卷
    組團發展 全域推進「農」墨重彩繪就固安富美鄉村新畫卷作為京津地區的「菜籃子」「米袋子」,近年來,固安縣立足豐富的資源稟賦和獨特的區位優勢,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推進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一號工程」,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引領,大力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戰略,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
  • 最美鄉村|東臺市臨塔村:孝賢故裡 水美家園
    先後榮獲全國文明村、全國環境整治示範村、中國美麗鄉村、中國生態文化村、江蘇省文明村、新農村建設先進村、首屆最美鄉村、水美鄉村、電子商務示範村、民主法治示範村和鹽城市農房改善「十鎮百村」示範村等20多個榮譽稱號。
  • 「黃鹿」歸來讓鄉村變美變富
    原標題:「黃鹿」歸來讓鄉村變美變富   「黃鹿」歸來讓鄉村變美變富   離村外出打工30多年的夏恆元,去年底義無反顧地從城裡回到了位於濟南南部山區的老家黃鹿泉村
  • 聚力鄉村治理 建設富美生活
    邕樂村美悟坡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美悟坡以前名為「美蔞」,根據方言音譯得來,後為了展現村民世代傳承的良好鄉風,「美蔞」改為「美悟」,意為「美德悟人,齊計良坡」。到了新時代,美悟坡的村民將優良傳統不斷延續,並且通過民主的方式制定了富有新時代文明氣息的村規民約、文明公約等「草根法規」。
  • 產業興 活力足 鄉村美
    「十三五」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關於「三農」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牽引,以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為動力,全市農業現代化建設進展明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局良好,農村重要農產品保障水平穩步提升,農村改革持續深化,農村社會和諧穩定,農民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產業興、活力足、鄉村美,書寫了亮麗的「三農」答卷。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河北圍場:鄉風美產業強共同富
    作為河北省10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圍場採取引導群眾轉變思想觀念、大力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實施文化春風惠民工程、發展特色脫貧致富產業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面激發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實現貧困群眾物質脫貧、精神富足。已成功帶動108個貧困村退出,7866戶貧困戶、17598名貧困人口穩定脫貧,探索出一條精神扶貧、文化扶貧助推脫貧攻堅的新路子。
  • 樂山市市中區召開鄉村振興安排部署會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3月31日,樂山市市中區召開鄉村振興安排部署會。會議對農業種養殖、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市中區委書記周華榮出席會議並講話,區委副書記吳金埔,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汪秀麗,區政府副區長趙明、汪勇等出席會議。
  • 讓群眾富在產業鏈上!昭通發展農民專業合作助力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
    昭通市供銷社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的戰鬥堡壘作用,積極探索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把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群眾富在產業鏈上,在全市實施「一縣一業」、「一村一品」區域性特色產業發展和紮實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