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結束一個儀式感,讓重新開始更美好

2020-12-23 奮鬥人生為夢發聲

我們每一天都在與文字打交道,我們用美麗的語言記錄世間的美好,記錄生活的靈感,表達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敬畏。

生活就是每一天的心情,每一天的表達,表達各種期望和願景。

人生,每一次終結都是另一個更好的開始,

每一次的分別都是為了下一次更好的遇見;

每一次的結束都是為了下一程更好的開始;

每一次的冬天句點都是為了下一個春暖花開。

倘若你在場,人生的每一時刻都很美好,不論結束的是哪一個階段,都是為了下一個裡程更好的出發和開始。

寒冷奪去我們的溫暖,春天會還給我們;年少輕狂錯過的,歲月會幫我們洗禮;昨天逝去的光陰,今天會讓我們警醒。

給結束一個儀式感,讓重新開始更美好。

花凋零了,喻示著新的綻放;葉飄落了。喻示著新的嫩綠;一個階段過去了,喻示著新的徵程。

告別了一段過去,我們迎接新的開始,就像我們每一年的生日那樣,給自己一份未來可期,人間值得。

生日過後又是新的開始,因為我們又長了一歲,新的一歲裡,放掉過去的不快和一切碌碌無為,重新揚帆起航,更好的開始才能有更好的過程和結局。

我們好好的終結上一個階段,才能更好地談論下一次開始,每一個終結我們都會總結過去,展望未來。

感嘆時光飛逝的時候,也不忘對明天的追求,時刻做好準備開啟新天地,永遠滿懷感恩之心。

一次灑脫的放手會換來另一個收穫,心態歸零,永遠謙遜、好學。

人生每一個階段都是一場旅行,不一樣的風景永遠在一直開始,完成一段歷程就要重新開始下一個路程,我們要始終持續努力和堅持,不徘徊在結束的過去。

全新的姿態留給全新的開始,渾身充滿正能量,不論過去是否圓滿,我們只需要迎接下一個開始。

生命那麼美麗,人生中每一種結束都意味著有一個全新的開始,我們總要向前,去追逐美好,追逐嶄新的生活,擁抱新的情緒。

白天結束就是一個新的夜晚,夜晚過去,就是一個新的白天,每一天每一個時段都是新的,所以,我們一直都可以有新的開始,永遠以最好的姿態去接受新的開始。

不斷調整著自己的方式,以自己喜歡的形態去完成自己想要的結果。

我們每個人都有無數的重新開始,因為我們的一生是變化的,在變化的人生裡,我們可以把不愉快的結束,開始新的幸福。

很多時候,重新開始不需要勇氣和毅力,自然的就會有事物的結束。

我們的人生在時間的推動下,一定會是越來越美好,社會都是向前發展,我們也在磨練中不斷成長。

只願我們不去懼怕結束,也不懼怕開始,開始是為了更好的結果。

每一次開始都是一種超越,我們要生活在希望中,而不是處在絕望裡。

生命只有一次,我們要微笑面對生活,每一天都是新的,都是不同的,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

憧憬每一個開始,人生就是充實的,每一個結束都是對我們過去的總結,激勵我們越來越好。

惟願我們一生充滿儀式感的美麗,讓每一次的開始都那麼快樂,每一次的結束都那麼美麗,不留遺憾。

相關焦點

  • 春節的儀式感,從辦年貨開始
    春節的儀式感,往往從辦年貨開始。年貨辦齊,就意味著要過年了。
  • 備婚|如何讓求婚更有儀式感
    小編其實非常、特別、極度鼓勵小哥哥們為自己心愛的女生舉行一次具有紀念意義的求婚儀式的,讓你愛的女生享受一次有儀式感、突如其來而又充滿驚喜和紀念意義的求婚,我想這大概是你們未來回憶中最美好的事情之一了
  • 時光裡的儀式感
    只有儀式感,才能讓你放大積極的情緒,化解掉消極的情緒。讓繾綣在歲月中的日常瑣碎,變成愉悅身心、豐盈靈魂的細水長流。儀式感可以讓平凡的生活變得優雅。我們為什麼需要儀式感?記得德國作家洛蕾利斯寫過一本書,叫《我們為什麼需要儀式》。書裡說:有儀式感的人生,才使我們切切實實有了存在感。
  • 結髮禮、訴誓詞、對拜禮……結婚從儀式感滿滿的頒證儀式開始!
    再叩首,琴瑟調鴻業,香詞譜鳳臺……」在南京,登記結婚正變得越來越有儀式感,結髮禮、點紅燭、對拜禮可一一舉行。10月13日,新江蘇記者來到新建的南京市建鄴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探訪目前江蘇最大的結婚頒證大廳。
  • 人生儀式感——為什麼我喜歡用鋼筆?
    儀式感是什麼?儀式感是一種對生活的態度,這種態度,可以喚醒我們對生活本身的尊重。儀式感有多重要呢?大概就是每一個人的任何一種感情都所必需的。聖埃克蘇佩裡的《小王子》裡,狐狸對小王子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 相愛三十年,黃磊再次「結婚」:好的婚姻都有儀式感
    不禁感嘆,原來愛情能從一而終這般美好,二十年,抑或三十年又如何,匆匆韶光在幸福的婚姻裡也不過是白駒過隙。無一例外,幸福的婚姻就深藏在那些容易忽略的儀式感裡。黃磊經營婚姻的秘訣,就是營造每一個藏滿愛意的儀式感。既然無法一直保持熱戀般生活,那就讓儀式感為愛保鮮。縱使時光往復,依舊愛你如初,深情不負。
  • 走紅毯、戴校徽、寫心願:師大南湖學校開學儀式感滿滿
    紅網嶽陽8月25日訊(通訊員 胡翠平)走紅毯、帶校徽、寫心願……8月23日下午,嶽陽市師大附屬南湖學校舉行2020級新生入學儀式,300餘名新生滿懷憧憬來校報到,學校黨支部提前組織策劃,為新生們送上儀式感滿滿的開學禮。
  • 堅持之外,你需要給跑步增添一點儀式感
    儀式感是不是簡單的做做樣子?儀式感會不會在別人眼裡很做作?我們今天就來聊聊跑步儀式感這件事。有些人起身上廁所前一定要伸個懶腰,並且把這當成是如廁前的儀式感,無可厚非。跑步也是如此。有人把穿上跑鞋、系好鞋帶那一刻當作跑步的儀式感;有人把昨晚熱身動作的最後一個八拍當作跑步儀式感;而有人則把拍下跑鞋照片發朋友圈當作跑步儀式感…這些都是屬於自己的一個儀式。無論大小,都在那一刻宣告我們要開始起跑。那種堅定、不被打擾的感覺,真的很好。
  • 歐藍德分享儀式感話題熱潮,只為遇見更好的你
    同理那些精緻的「社會精英」是否真的精緻,一張張極具儀式感的照片背後究竟有幾分刻意?就連他們所傳達的價值觀都驚人的保持一致,照片的濾鏡都同屬一個風格。所以在同質化愈發嚴重的當下,人們對儀式感的定義邊界愈發模糊。不過在國慶期間有家車企,用儀式感話題拾起了大家對自我追求的本質思考。
  • 生活,為什麼需要一些儀式感?
    儀式感,其實就是一種慢,一種把生活過得精緻的奢侈,一種悠閒的心情,一種不湊合的生活態度。張愛玲曾說過:生活需要儀式感,儀式感能喚起我們對內心自我的尊重,也讓我們更好的更認真的去過屬於我們生命裡的每一天。
  • 《小王子》:好的愛情需要儀式感來保鮮
    比如說,你下午四點鐘來,那麼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時間越臨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點鐘的時候,我就會坐立不安,我就會發現幸福的代價。但是,如果你隨便什麼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該準備好我的心情,我們需要儀式。」在愛情裡,我們需要儀式感。都說生活就是柴米油鹽醬醋的平淡,假如生活真的一層不變,一潭死水,那麼人生多無趣,再好的愛情也終將會在一地雞毛的瑣事中消耗殆盡。
  • 在上海,新年的儀式感先從定年夜飯開始!
    生活需要儀式感,年夜飯更是需要儀式感才夠味。上海環球港凱悅酒店享悅中餐廳,在辭舊迎新之際精心準備了新春納福團圓宴。款款精緻,為你留下最珍貴的年味兒~一道道寓意美滿、匠心獨運的喜慶菜品,為您和家人奉上饕餮美饌的同時,送上一份新年好菜頭,不但有美食更有美景相伴!
  • 求婚儀式感的重要性
    結婚前求婚儀式感的重要性?在求婚這件事情上,男生和女生的想法是不同的。女孩們矜持地保留著自己的想法,當然,偶爾也會有一些小提示。男孩們用力過度就會顯得很俗套。女生不管在什麼年齡段、什麼樣的日子,都會想要有一個儀式感的存在。
  • 儀式感累贅無用?不!正確認識儀式感,讓人生散發不一樣的光芒
    在普通平常的日子裡,即使你的生活平淡無波,即使你只是一個平凡的普通人,當生活中有了儀式感以後,你的人生其實是會變得非常不一樣的。其實不論大小,有儀式的時刻總是與眾不同,因此在本文我會分享幾個儀式感讓生活更加美好的時刻,並在分享過程中談談我的思考和見解。
  • 買雙新跑鞋買套新衣服,這是開始跑步的儀式感
    她說:「其實拉丁不太難,但是開始之前要買一套漂亮的戰衣和戰鞋,讓自己更有信心的同時,暗示自己這是一個學拉丁的儀式,然後你才會更加用心去跳。」當她說完之後,我看著自己和他人卻發現:我們都是穿著運動鞋和運動裝就來跳舞了。相比之下我們就沒有儀式感,在心理上感覺就是玩的,根本認真不起來。
  • 「孫儷和鄧超每天擠牙膏交流」:比儀式感更重要的是,愛的感覺
    確實,生活需要儀式感,尤其是親密關係的維繫,更需要一些小細節來營造溫暖和愛的感覺,但有些人比較古板,不願花時間去打造儀式感,倡導平平淡淡才是真,那麼,對於儀式感的生活,我們該怎麼看待呢
  • 軍營時光匆匆又短暫,生活要有「儀式感」
    到底什麼樣的場面才能稱之為「儀式」呢?如果說,生活中的儀式感是個重新認識自我的過程,那麼,軍營中的儀式感就是讓自己更加熱愛這身迷彩。  儀式感二初來乍到的你,經歷3個月血與汗的洗禮,終於從一名「準軍人」成為一名真正的軍人!帽徽和肩章,頂起的是榮光,扛起的是責任,見證的是踏石留印的成長。
  • 女生戀愛時最需要儀式感?不,結婚後更需要
    婚姻比戀愛更需要儀式感,如果將婚姻的愛情變成親情,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黃磊和孫莉圈中出了名的恩愛夫妻,結婚多年一直恩愛如初。對外黃磊曾經表示:我非常反對夫妻變成親人。我的母親、我女兒是我的親人,而妻子永遠是我的愛人。他和孫莉第一次婚禮比較簡單,雙方親戚在一起吃了一頓飯。
  • 《包法利夫人》那個被儀式感毀滅的女人:理想與現實的交鋒
    她苛求的儀式感在現實生活中無處安放,這就註定了故事的悲劇性。03理想婚姻與現實婚姻的差距感,一個女人毀滅的開始愛瑪本來是一個普通的農家女孩,父親是個佃戶,一心想把女兒送入上流社會。他送女兒去修道院接受貴族文化的薰陶,學習禮儀、音樂和文學。
  • 總覺得生活沒意思,只是因為儀式感的缺乏
    不是男人挑剔,而是人們都不想和一個除了吃飯、工作、睡覺,沒有儀式感,什麼都不會管理的人過一輩子。想起《小王子》裡的一個曾場景,小王子問狐狸:「儀式是什麼?」世上總有人活得比你更艱難,更不易。但如果心中有了儀式感,就好似給乾渴的生活注入了一股清泉,從此充滿生機和希望。儀式感不是華麗、不是刻意,相反它是清淡的快樂、是真誠和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