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述年】回家過年——韋青輝

2020-12-16 澎湃新聞

【網絡述年】回家過年——韋青輝

2020-01-21 23: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又是一年團圓時。望著大街上滿眼的飄紅,驀然回首,才覺得時間過得夠快,再過幾天就是鼠年春節了。

此時此刻,不論是在家裡,還是在單位,回家過年又成了大街小巷人們共同的話題。「買年貨了嗎?孩子什麼時間回來?快放假了嗎?」聽著一句句溫馨的問候,方覺得是時候領著家人回家看看了。

回家過年,是在外漂泊遊子的一種不用言表的情愫。在老家,鄉親們習慣了外出求學、打工、就業,但是千百年來,回家過年又是多少漂泊遊子的期盼。那生於斯長於斯的老家,那爬滿河畔的楊柳,春來冬去,寒來暑往,往返輪迴,時間奔逝,但是家始終深刻在吾輩人的記憶中,深藏在吾輩人的心底,念她,想她,素心沉寂,一切無語。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回家過年,我喜歡在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辭歲,喜歡在初升的朝陽下取下舊的對聯,換上新的對聯,更喜歡在新年裡與家人們一起暢飲「屠蘇酒」。其實自記事以來,我知道父親不大喜歡喝酒,自己與妻兒常年在外工作,所以今年我一定要帶上兩瓶「屠蘇酒」,回家看一看年邁的雙親,哪怕時間再短,我不能讓母親在團圓之日望著熱氣騰騰的餃子淚水漣漣,更不能讓兩鬢斑白的父親在我回家的胡同口翹首企盼。這次回家過年,我還要親自下廚,親自炒上幾個菜,親自給父母、妻兒分別倒上一杯「屠蘇酒」,一起吃餃子,一起看晚會,與他們共享大年之樂,因為這種溫馨一年就一次,這種溫馨勝過一切。

回家過年,真真最忘不了的是過大年時兒時的我們。曾記得,過年時,我們穿著嶄新的衣服,繞著村外的麥場,你追我趕,捉著迷藏,嬉鬧於曠野之間;曾記得,臨近大年,鄰居們用掃帚把庭院、胡同掃了一遍又一遍,從胡同這頭掃到那頭,都盼望過一個清新整潔的新年。曾記得,與兄弟姐妹們一起貼上那象徵富裕的紅對聯,一副一副,讀來讀去,品著年味兒;曾記得,在姑姑舅舅家,吃著五香的瓜子,還有那用大鐵鍋炒出來的花生,那五色紙包成的軟糖,好一番美味;曾記得,除夕包餃子的場景,媽媽總會包一兩個帶有鋼鏰兒的餃子,她說:「誰能吃到帶有鋼鏰兒的餃子,以後肯定有福」,於是我們都企盼著自己是那有福的孩子,能吃出硬幣。雖然,春來春去,寒來暑往,但這份企盼卻不曾消失,而且在一次次過年中不斷升華。

說句心裡話,我想回家過年,更想早點過年回家。平日裡,父母知道我在新單位忙,從不在工作期間打擾我。總是說,在單位一定要聽領導的話,好好幹。我沒有忘記父母的囑託,在新單位一年來,經過我和同事們的努力,在全縣年度綜合考核中成績位居前列。另外在前些時日,我們單位獲得了「2019年河北省新媒體十強縣」的榮譽稱號!全省170餘個縣市區呢!相信父母聽了這個消息,一定會很高興。

一位哲人說:有一條小路,它或許泥濘不堪,但我們走著卻無比的心安;有一間小屋,它或許低矮逼仄,但我們住著卻無比的溫暖;有一個人,她嘮叨個沒完,有一個人,他沉默寡言,但有一種幸福叫作回家過年。

回家過年,對於先人來說,那是一程程的山水、一次次的奔波與輾轉。而今天,對於你我來說,這種回家過年的幸福只需一張車票、一腳油門兒而已。

回家過年吧,朋友,因為家才是心靈的港灣,這種幸福最難求。

原標題:《【網絡述年】回家過年——韋青輝》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網絡述年】清河縣連莊鎮舉辦2020春節戲曲聯歡會
    【網絡述年】清河縣連莊鎮舉辦2020春節戲曲聯歡會 2020-01-17 10: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網絡述年】雙橋區委網信辦聯合忠義廟社區開展「迎新春 送溫暖...
    【網絡述年】雙橋區委網信辦聯合忠義廟社區開展「迎新春 送溫暖 獻愛心」志願服務活動 2020-01-16 16: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愛申活暖心春##網絡述年#
    #愛申活暖心春##網絡述年# 2020-01-24 13: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網絡述年】生活變遷兆豐「年」
    開心坐專列,無憂回家路。就在1月13日,600多名雲南籍在粵務工貧困勞動力,乘坐免費的高鐵專列回到家鄉過年。曾幾何時,外出務工人員春節返鄉,屢屢上演「人在囧途」,要麼是一票難求,要麼是頻繁轉車,一趟回家路走下來,千轉百回、千辛萬苦。如今,回家路之變,不僅體現著黨和政府脫貧攻堅的力度和溫度,更昭示著我國高鐵技術的突飛猛進。
  • 網絡述年|年的味道
    感覺日子過得飛快,年味也是越來越濃了,歌謠描述了過去春節期間的活動安排,而事實上,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那個時代還是十分貧窮的,過年的真實情況遠不如描述中豐實,但是那時候的年味好像比現在我們什麼都不缺的時代年味要更濃一些。40、50年代的過年風俗幾乎完全延續傳統,春節作為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人們在這些天一定要吃好穿好,辭舊迎新。當時人們盼著過年,把最好的糧食也攢到過年吃。
  • 今年過年回家會隔離嗎?你是回家還是選擇就在原地過年?
    今天已經是臘月初四了,對於咱們出門在外打工的所有人來說都會面臨這樣的的一個選擇回家過年還是呆在原地過年。春節是一個特殊的節日,過春節就是活的團團圓圓,但是面對肺炎疫情的再一次襲來,我們還是要根據打工地和自己的家鄉來做出選擇。
  • 「在廣州月薪5000,今年我不敢回家過年...」成年人回家過年究竟有...
    「在廣州月薪5000,今年我不敢回家過年...」成年人回家過年究竟有多難? 再問大家一個現實的問題 今年你回家過年準備了多少錢?
  • 飛雪迎春,過年回家(詩詞)
    過年回家,回家團圓。現整理同題詩三首和同題詞三闋,同老師、詩友們一起歡天喜地迎新春!二、清平樂 過年回家(同題三闋)詞文/方域左鄰己亥年臘月二十五㈠、清平樂 過年回家(中華新韻)冬來手慢,大廈風流汗
  • 回家,過年!
    轉身看了眼火車站烏央烏央的人,B城的火車站,永遠都是這麼擁擠,但是看起來又那麼親切,都是要回家過年的人吧?呦呦勾起了嘴角,笑得格外開心。 第一年過年,因為是新人,想要快點熟悉自己的崗位工作,做快消品牌行業的,過年正是忙的時候,為了多學東西,沒敢回家。 第二年過年,提前訂了火車票,但過年那陣趕上了晉升評選,直屬領導說呦呦的表現特別好,認真而且努力,推了呦呦做候選人。其實呦呦對升職並沒有太多的想法,畢竟比自己資格老的還有很多。
  • 春節符號——回家過年
    回家是在外遊子的春節符號。在外漂泊的日子,有成功,有失敗;有歡樂,有辛酸。但不管怎樣,家,才是世界上最溫暖的地方。家的味道,在那裝滿辛酸的行囊裡;在那還鄉千裡路上的鄉愁裡。在老家,有父母的叮嚀,有愛人的牽掛,有孩子的思念。距離不是困難,天涯近在咫尺;環境不是障礙,風箱雨雪、堵車也阻擋不了回家過年的腳步。回家團聚是他們最迫切的願望。
  •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今年還能回家過年嗎?
    有錢無錢,回家過年,恐怕今年回家過年有點難了!  近期,國內新冠疫情出現了多點散發冒頭的情況,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發出警示,希望各有關部門能夠提前安排好今年春節返程休假時間,提前做好預案,能夠不回家的,暫時就不要回家。
  • 《回家過年》泉湧/文
    回家過年是給父母最好的禮物也是給自己最好的禮物……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家是心靈的港灣家是愛的期盼家是生命的源泉……回家過年新年總能給我們寄託家有太多 太多的感情家是我們出生的地方家也是我們生活的樂園回家過年
  • 【網絡述年】建寧年俗(二)
    送灶神。晚上,家家戶戶備酒菜瓜果進行祭灶儀式,說是送灶王君上天過年,以求吉利。此後,準備年貨,殺豬、宰羊、蒸年糕、炸油餈、作豆腐,一片繁忙。二十五日過小年,再迎灶王君回家過年。之後,家中有外人出外謀生的,無論路途遠近,都開始急匆匆趕回家團聚。除夕。俗稱「年三十」,家家宰牲祭神祭祖,張貼年畫、春聯,除舊布新。
  • 想躲避的「春劫」:為什么子女不想回家過年?
    / 網絡圖片時代的車輪在前進,「春節+故鄉」在變遷中漸漸成為80、90後的焦慮源頭。是什麼牽絆住了他們回家過年的雙腿?1 被催婚被對比, 近鄉情怯是說不出的苦小時候總是盼望著過年,長大以後反而害怕過年了。
  • 媽,今年過年不回家了
    #媽過年不回家了#今天,給媽打了個電話說不回來過年了,那我今年可能也不回家過年了。媽在長沙給我哥帶小孩,和絕大部分人一樣,到了年底都準備好回老家永新過年。每年回永新過年,正常的一件事情。但今年因疫情影響,各地政府倡議「非必要不返鄉」,為響應政府倡議,決定不回家永新老家過年,留在長沙過年。另外一件事情呢,大家也應該聽說了。不管是長沙還是永新,防疫部分都發文通知了,提倡外地返鄉人員在家隔離14天。這也就是說,按照最理想的預測,返鄉人員要在家呆14天,這14天你必須好好呆在家裡,哪都不能亂跑。但是大家有想過一個問題嗎?
  • 都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為什麼有些農村人,不回家過年呢?
    在過去,到了冬至,在外漂泊的人就該回家過年了,現在不同了,春節假期有限,人們都是挨著年跟前兒,懷著期盼,急匆匆趕回家,在這有限的時間裡,跟家人,與親戚朋友,聯絡聯絡感情。這也造就了我國特有的文化現象「春運」,春運雖忙,但是你會發現,依然有一部分人,不想回家過年,這是為什麼呢?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話雖這樣說,但是一年下來,沒掙到錢,有的人真不想回家。
  • 歡歡喜喜 回家過年
    新年的腳步越來越近,越來越多人奔向機場、火車站、汽車站,帶著一年收穫和激動的心情,回家過年。有人拎著大包小包穿梭在人群中,一臉輕鬆;有人盤算著剛拿到手的工資該如何支配,懊惱年貨買得有點少;有人一想起家中小孫女俊俏的模樣,忍不住嘴角上揚……回家過年。
  • 我們為什麼要回家過年?
    回家,是春節最重要的儀式,「回家過年」是華夏大地上最強勁的律動。落葉歸根、思鄉戀家,這是中國人幸福觀的基本經緯,樸素而有力量。對於在外漂泊一年的遊子來說,縱使山高路遠、舟車勞頓,但一想到與親人的重逢畫面,一想到熟悉的鄉土鄉音,頓時覺得精神滿滿,恨不得腳步快一些,再快一些。
  • 網絡述年丨過團圓年 剎攀比風
    過年團圓,不能讓攀比之風煞了風景。有人炫豪車、有人炫大房、有人炫年薪,甚至孩子的學習成績都成了家長炫耀的籌碼,如此攀比,稍勝一籌者沾沾自喜,略遜一分者心中失落,況且,差距懸殊也是常有的事。大家即使面上不說,無形中也會拉開彼此的距離感。
  • 過年不回家 處處是溫暖
    宿管阿姨熱情邀請石家莊女大學生馬慧璇回家過年的暖心故事,一夜間火遍全國。目前,馬慧璇已成為青島早報的一名實習生,展開了充實的寒假生活。早報記者採訪了解到,島城多所高校已經為因疫情不能回家的學生提供了留青保障和精準的貼心服務,讓學生在留校期間感受溫暖如家的關懷。而這些留校學子也有自己的計劃,一起去聽聽他們將如何在青島過一個別樣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