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1月7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焦子宇)讀書無法拓寬人生長度,卻可以改變人生高度。在6層樓高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圖書館裡,一層比一層更安靜。師生在外面的世界穩步前進,圖書館卻像個被隔絕的桃源。這樣一座「知識的殿堂」,守住了多少求知若渴的靈魂,又將多少底氣賦予那些即將開啟人生新旅程的學子。
國際化設計先行先試
港中大(深圳)圖書館位於學校中央大道北側,是該校「山麓建築」之一。它東臨行政樓,西連學生中心,北依山體,建築周邊布以水塘,動靜韻律,和諧雅靜。在這座以水平長條體量轉折的書架序列和垂直光線穿透書架交錯形成的空間裡,到處透著國際化元素。
走進圖書館,一面高聳的書架映入眼帘,上面擺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圖書。據了解,港中大(深圳)圖書館總面積約為2萬平方米,共有6層,3500餘個閱覽座位,4個靜音艙和87個師生研討室,其檢索和服務終端達到了320臺。它打破了以館藏為中心進行館舍分割的空間格局,以多層挑高的書架天光大堂為空間中心,讓自然光穿過書架自由散在書本上,為師生營造了一個輕鬆、舒適的閱讀環境。
促進交互、鼓勵創新、建立智能化體系是該校圖書館的不變追求。為給師生提供一站式的信息服務,圖書館引進了世界領先的資源發布平臺和書籍借還、整理技術,幫助讀者便捷、高效地獲取信息。「這臺自動盤點機器人具備自動無軌導航、自動查書掃書等功能,能在8小時內完成全部館藏盤點,並將掃描結果與系統數據對比形成報表。」站在4樓一處書架旁,助理館長王雯斐向記者展示了眼前自動盤點機器人的工作過程,「為提高空間利用率,我們正在籌備3D列印空間和多媒體互動課堂。」
線上線下藏書多閱讀選擇廣
迎山色青蔥,拾知識遺珠。圖書館最美的,不僅是設計,更是蘊藏在書籍內的新世界。
目前,港中大(深圳)館內紙本達14.4萬冊,包含72236冊中文紙本,以及72152冊外文紙本。雖然紙本館藏書目不多,但該圖書館館內電子圖書總數已超202萬部;多媒體資料逾2200種;學術資料庫(期刊、數值數據、古籍等)達123個。此外,港中大(深圳)圖書館還是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系(CALIS)、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CASHL)以及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STL)的成員館,與國內數百家高校圖書館建立了文獻傳遞的合作,並與深圳地區圖書館組建「深圳文獻港」,實現了深圳地區紙本資源的館際互借,為學校教育科研提供了良好的資源支持。
「我們能隨時查閱到世界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也能追溯到過去科研的發展歷程;既有生命科學,又有人文天地,資料應有盡有。」來自經濟與管理學院的學生王逸誠對記者說。
「圖書館對大學來說十分重要,它是闡述大學辦學理念、彰顯大學風格的地方。港中大(深圳)是一所學貫中西、古今通會、文理融合的大學,師生既要探索世界頂峰,又要了解傳統與歷史,所以,我們重視全方面地培養。」在圖書館3樓,記者看到了一排校長藏書架。據了解,這是該校校長徐揚生院士特意從自己藏書中挑選的:「想要讓學生了解校長和老師所看的書籍。讀書不能單追求數量,而應注重質量。」
在開館時長上,該校圖書館周開館時間為100餘小時,網絡服務24小時不間斷。「平時圖書館開館時間為早7點半至晚11點半,但在考試期間,這裡是通宵開放的。」王雯斐對記者說。
無論何時,港中大(深圳)圖書館都瀰漫著一切為讀書服務的氣氛。即使在閉館前5分鐘,館員也願意為師生服務。閉館後,館門口永遠都有一班校車護送學生回寢室。這種人性化的服務,讓大家有一種「知識被尊重」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