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70年,Leuctra之戰的第二年,佩羅比達斯和伊巴密農達斯雙雙當選為波奧提亞同盟執政官。此時,伯羅奔尼撒半島中部城邦曼丁尼亞(Mantinea)試圖脫離伯羅奔尼撒同盟,為了維持殘存的尊嚴,斯巴達人正準備對其進行制裁。得到消息的伊巴密濃達斯立刻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要攜Leuctra之戰大勝的餘威遠徵伯羅奔尼撒,一勞永逸解決斯巴達這個對手。他與佩羅比達斯率底比斯大軍一路南下,沒有受多大阻攔就通過了科林斯地峽。一路上一些原來伯羅奔尼撒同盟的成員紛紛歸降,伊巴密濃達斯的軍威與日俱增。直到深入伯羅奔尼撒中部時,圍困曼丁尼亞的斯巴達軍隊攝於對手威勢,撤回斯巴達本土。
政治頭腦出眾的伊巴密農達斯此時的決斷非常明智。
眾所周知,阿卡迪亞地區是伯羅奔尼撒半島北部一個貧困落後的山區,在其廣闊的領土上城邦化的程度十分底,許多地區依然保持著部落形態。伊巴密農達斯就在這片落後的土地上為阿卡迪亞人建立了一個巨大的城市Megalopolis(希臘文中的意思也是「大城市」,然後在大約19世紀時,現代英語中也借鑑了這個詞。)以這個「大城市」為核心,伊巴密農達斯協助阿卡迪亞人建立了一個政治同盟——阿卡迪亞同盟(此同盟成為希臘史中後期重要政治力量)。
完成此項工作後,抓住斯巴達人閉門不戰的心態,伊巴密農達斯率大軍南下,渡過斯巴達本土拉克尼亞(Laconia)的門戶Evrotas河。對斯巴達人來說,這是自他們祖先多利安人幾百年前通過武力落戶拉克尼亞(Laconia)後第一次有敵人進入他們的領地。儘管如此,斯巴達人依然高掛免戰牌,聽任底比斯人蹂躪他們的土地。
在斯巴達人的土地上一番耀武揚威後伊巴密農達斯率軍回到阿卡迪亞,稍事休整後再次南下。不過這次他的目標是伯羅奔尼撒半島的西南地區——美塞尼亞Messenia——無數希洛特(Helots)的故鄉。自從兩百多年前斯巴達人徵服了這一地區後,位於Ithome山口的美塞尼亞城被毀,美塞尼亞人大部分淪為斯巴達人的奴隸希洛特,剩下一部分則流亡海外。伊巴密農達斯以解放者的身份來到了這裡,解放了大量希洛特,並在美塞尼亞城的舊址上進行重建,將其修築為全希臘數一數二堅固的城市。同時他還發出號召,要流亡海外的美塞尼亞人重回故土。
短短幾個月,雖然未嘗一戰,但斯巴達人的土地被底比斯人搞了個天翻地覆。阿卡迪亞同盟、美塞尼亞城邦,短短幾個月斯巴達人就在家門口多了兩個敵人。特別是美塞尼亞地區,且不說他們對斯巴達的刻骨仇恨,單從經濟上就對斯巴達是個致命的打擊——斯巴達超過1/3的領土、1/2的奴隸都集中於此。有了這兩個枷鎖,原本就是防禦性政策的斯巴達從此再也難走出家門一步了。伊巴密農達斯不費一兵一卒就達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
可是回到底比斯,伊巴密農達斯等人面對的不是英雄般的迎接,反而是一次嚴厲的指控。由於在伯羅奔尼撒半島進行的軍事行動持續了幾個月,而伊巴密農達斯與佩羅比達斯的執政期恰好在這中間結束。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他們兩人並沒有因為這件事半途而廢回底比斯述職,而是繼續留在當地行使權力,並極力勸說其他同盟執政官一同貫徹執行他的戰略意圖。等回到底比斯時,已經比他們的執政期超出了4個月
於是,在民主政體的底比斯,針對伊巴密農達斯他們超期行使權力的指控就被提上的法庭,在底比斯,這一罪行可被判處死刑。古希臘世界軍事政治領袖幾乎都遭遇過這類事情,而其中的佼佼者們總有辦法超然其上不受影響。
許多人認為伊巴密農達斯不會出席審判,可他卻真的出席了。伊巴密農達斯一出席就坦承了一切的罪名,但他要求底比斯人按照下面的話書寫他的判決詞:「伊巴密農達斯被底比斯人處死,因他迫使他們在琉克特拉擊敗拉西戴夢人,而在他做統帥之前沒有一位波奧提亞人敢在戰場上正視他們。還因為他一役不僅是底比斯人免除了覆滅,而且解放了整個希臘。他還使雙方的局勢發生了變化,底比斯人進攻斯巴達,而拉西戴夢人如能保全自己就謝天謝地了。他戰鬥不息,直到對美塞尼亞的收復成為對斯巴達永久的威脅。」
這番話一說完,全場聽眾哄然大笑,無人敢再審判他,他的個人威信也達到了頂峰。
前369年,帖薩利地區的腓萊僭主亞歷山大(Alexander of Pherae,僭主腓萊的傑森之子Jason of Pherae)已經靠武力徵服了帖薩利的大部分地區,並實行殘暴統治,在前380-370這段時間,腓萊人一直是底比斯人的親密同盟。帖薩利人特別是拉利薩人(Larisa)求助於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二世(Alexander II of Macedon)。亞歷山大二世如約率大軍前來參戰,但歷史告訴我們,這種引狼入室的行為從來都無異於飲鴆止渴。亞歷山大二世迅速地佔領了拉利薩及一些與馬其頓鄰近的城市,與腓萊的亞歷山大瓜分了帖薩利。
一些拉利薩人逃到波奧提亞,像底比斯人求助。此時作為全希臘的盟主,底比斯人自然不能容許這些馬其頓蠻子橫行。很快,佩羅比達斯就率大軍北上,處理帖薩利事務。
同年的此時,伊巴密農達斯則率軍對伯羅奔尼撒半島進行第二次南徵,不過這次遠徵除了爭取西塞昂Sicyon成為同盟之外,並沒有什麼成果。
而佩羅比達斯的北伐軍趁馬其頓國內政局不穩時深入其境內(此時,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二世的妹夫Ptolemaeus正圖謀篡政)。亞歷山大二世尋求底比斯人的幫助。佩羅比達斯不會放過這個從中漁利的機會。底比斯人與亞歷山大二世聯手,暫時壓制了叛亂者Ptolemy.,而作為幫助他的條件,佩羅比達斯強迫馬其頓拋棄與雅典的同盟改為支持底比斯。作為保證,底比斯人從馬其頓貴族裡挑了一批人質帶回國,這裡面就有亞歷山大二世的弟弟,日後的獨眼腓力(Philip II,亞歷山大大帝的父親)。
前368年,伊巴密農達斯在完成了第二次南徵後,回到底比斯,辭去了所有公職,成為了一名普通的公民。而佩羅比達斯則又被召喚去馬其頓,再次調解馬其頓的王位問題(Ptolemy指使人謀殺了亞歷山大二世,亞歷山大二世年幼的弟弟Perdiccas III繼承王位成為傀儡,Ptolemy攝政)。不過走到半途,他所帶領的僱傭軍部隊發生譁變。被迫的,佩羅比達斯與叛亂的Ptolemy達成協議,承認他的地位。禍不單行,孤身準備通過帖薩利返回底比斯的佩羅比達斯被對底比斯崛起心懷不安的腓萊僭主亞歷山大所扣留,拘禁了起來。底比斯與腓萊德同盟關係徹底破裂。
這種暴行是底比斯無法忍受的羞辱。他們立刻組織軍隊營救佩羅比達斯。這支軍隊的領導者不再是伊巴密農達斯,他僅僅作為普通公民兵加入了隊伍。沒有伊巴密農達斯領導的底比斯軍實力暴降,在亞歷山大的軍隊面前被打得找不到北,狼狽地逃出了帖薩利地區。不得已,底比斯人請伊巴密農達斯再度出山,重新領導軍隊從事營救。伊巴密農達斯所率的部隊幾乎兵不血刃的救出了佩羅比達斯,還把把腓萊僭主亞歷山大的勢力限制在腓萊一城,打消了其稱霸帖薩利的美夢,同時強迫他加入了波奧尼亞同盟。
前366年,底比斯召集了一個和平會議,試圖與希臘幾大勢力達成和平協議。然而這個嘗試沒有得到效果。伊巴密農達斯則率軍第三次南徵伯羅奔尼撒半島。與上兩次一樣,底比斯大軍依然如入無人之境,沒有軍隊敢於在戰場上挑戰他們。伊巴密農達斯此次行動的目的是在伯羅奔尼撒半島北部亞蓋亞Achae地區尋求同盟。不過這次行動的效果並不明顯,底比斯人在這個地區扶植的民主政權在短時間內紛紛到臺,貴族派們重新掌權,新的政權更傾向於斯巴達。
前364年,底比斯與雅典的關係日趨緊張,伊巴密農達斯曾率底比斯海軍挑戰雅典的海上霸權。而腓萊僭主亞歷山大也蠢蠢欲動,重新在帖薩利地區展開軍事行動。佩羅比達斯應帖薩利人的邀請北上應付這一危機。不料出徵前突然發生日食,底比斯人視這一現象為兇兆,極力阻止佩羅比達斯出徵。佩羅比達斯並不在意這種事情,但迫於人民的壓力,他只徵募了一小支部隊北上。這支部隊在Cynoscephalae山附近與僭主的部隊發生激戰並取得了勝利,就在追擊途中,過於想親手殺死亞歷山大的佩羅比達斯隻身突入敵軍中,被亞歷山大的護衛亂槍殺死。
佩羅比達斯的死,讓伊巴密農達斯失去了重要的政治夥伴,底比斯城也失去了一個百年難遇的政治領袖。
註:本文所有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閱讀原文,了解詳情,請登錄北朝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