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中國奧運圓夢的藍色魔方,這裡是中國建設者創造世界奇蹟的地方,這裡正是2008年奧運場館水立方。如今,它將再次見證奧運奇蹟,成為2022年冬奧會場館冰立方。從水立方到嬉水樂園,到APEC再到如今的冰立方,有一位建設者一直陪伴始終。世界看到的是變幻莫測的水立方,而他詮釋的是中國建造的脊梁。他叫侯本才,現任中建一局集團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中國農業大學的傑出校友。
在侯本才身上,有很多標籤:他是中國農業大學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高材生;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項目的執行經理;他是業內較早使用並推廣BIM技術的工程師;他參與過首都機場擴建項目、奧林匹克公園、金融街B3項目等10餘項首都建設工作……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經濟技術創新標兵""首都勞動獎章""奧運工程建設功臣""北京市優秀青年知識分子"……如今的侯本才,諸多榮譽加身,而他依舊堅守著那份初心——恪盡職守。
侯本才於1992年從中國農業大學畢業後,加入了中建一局。28年的風雨歷程,將他從當初的一個毛頭小夥子培養成了如今建築工程的行家。"從入職一開始到現在,每一次的項目施工,我都把自己當成一個學生,因為我深知'馬克思曾說過的一句名言: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的要義。"多年來,作為技術、管理工作負責人,侯本才無論在任何工作崗位上都兢兢業業,以精益求精、嚴謹務實的工作態度,積極學習和鑽研先進的施工工藝。
現如今,在世界最大奧運遊泳館——國家遊泳中心,一場"奇異"的"冰水轉換"正在進行。中建一局建設發展公司在這裡打造世界上首個架設在泳池上的冰壺賽道奧運場館。而與她有著16年情結的侯本才,為之付出的心血,只有他自己知道。
"她,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次又一次地看著她'驚豔'的改變。"侯本才這樣比喻著自己與"水立方"的四次"牽手"。
為學之實,固在踐履。2004年,他帶領項目團隊,在世界毫無經驗可循的情況下,利用智慧建造技術,成功實現了"水立方"3216個氣枕形狀毫不相同的奇蹟,將"水立方"打造成世界最大膜結構工程。他牽頭總結"水立方"主體鋼結構施工組織設計,將設計轉化為可以施工的方案,提高工效近6倍,成功解決"水立方"鋼結構安裝問題,使"水立方"成為世界上第一座多面體空間剛架結構建築,出色地完成對世界的承諾。
2008年北京奧運會,"水立方"橫空出世。陽光下的這座藍色建築仿佛水中無數氣泡堆積在一起,夜幕降臨之後又如煙花般絢爛多彩。
"她"的誕生,在建築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2005年度工程項目管理優秀成果一等獎、2006年度北京市結構長城杯金質獎工程、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百項經典暨精品工程、第八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2008年度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2009年度國際橋梁及結構工程協會傑出結構大獎、2012年兩項國家科學進步獎……"水立方"作為同時獲得魯班獎和詹天佑獎的優質工程之一,幾乎囊括了所有建築類獎項。
2009年至2013年期間,"水立方"經歷了一期、二期改造任務。一期改造,是將"水立方"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集遊泳、運動、健身、休閒於一體的多功能娛樂中心。二期改造,是為承辦APEC會議晚宴和文藝表演。侯本才完成了與水立方的二次和三次"牽手"。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辛艱"。"這兩次的改造,除了不能使用大型機械之外,現場隱蔽的燃氣、水、電管線實際情況不明確,施工過程中尤其涉及到土方開挖及機電、土建暗埋施工時存在較大風險,這些也給摸排情況提出了更為精確的要求。"侯本才說道。
APEC會議晚宴舉辦時,當全世界人民在電視機前觀看美輪美奐的文藝表演和焰火表演時,侯本才和同事們雖然看不到辛苦改造後的最終效果,但是整個項目部那種緊張、自豪和激動複雜的心情難以言表。
侯本才清楚地記得當晚的情景,他和同事們緊盯監控現場機電系統的每一個數據,忐忑又激動地等待晚會圓滿完成。那一刻,所有的掌聲和歡呼聲不僅是送給項目建設者最好的禮物,更是對中國建造實力的認可。
2018年,北京奧運10周年的日子,中建一局又一次牽手"水立方",項目總監的重擔,毫無懸念地落在了侯本才的肩上。"水"到"冰"轉換完成後,將是世界首個泳池上架設冰壺賽道的奧運場館,是世界唯一冰上和水上項目均能運行的奧運場館,也是世界冬奧歷史上最大的冰壺場館。
將"水"變成"冰",要在原來的遊泳池上完成鋼架搭設、基礎層和製冰管鋪設,實現"水冰轉換"。在冰壺比賽中,運動員要精確地甩出旋轉的冰壺,去靠近靶心,或撞出對方的冰壺,因此冰面必須絕對平整。"從'水'到'冰'多的這'兩點兒'更不簡單!"侯本才說。
鋪造冰壺賽道,工藝要精確:冰層厚度80毫米,完整製冰過程需40-50次,每次製冰厚度控制在2毫米以內,間隔時間4小時,需持續施工14天,製冰期間要保證冰場的溼度在30%左右,確認冰面平整、冰面溫度為-6℃時方可進行冰漆噴塗作業,製冰全程使用淨化水,其標準遠高於飲用水。而每平方米承受150公斤,平面變形不能超過1毫米的要求,對遊泳池內的支撐結構也是一個挑戰。
另外,冰壺比賽溫度要求苛刻:冰面為-8.5℃;冰面以上1.5米始終為10℃,運動員不能太冷;看臺觀眾區溫度為16℃—18℃;比賽區無空調氣流幹擾,觀眾滿場或雨雪天時,露點都保持在-4℃。
而"水立方"是為遊泳比賽而建,達到如此標準須徹底改造空調系統。施工方用全信息化的BIM技術確保上述溫度和溼度分層控制。同時智能建築管理系統也要升級,以實時調控溫、溼度。"水立方"的膜有兩層,改造後,兩層間的空氣將在夏天流動散熱;冬天靜止,隔絕寒冷。
"為了完成這次史無前例的建造,我們歷經116天,編制35個製作及施工方案,繪製了485張設計圖並進行了35次試驗,最終選定綜合指標最優的鋼結構支撐加混凝土預製板組合的方案……"侯本才在中建榜樣網絡報告會中說到。"國內結構檢測權威團隊進行荷載變形測試時,當試驗報告結論清晰地寫下'鋼結構變形1.6毫米'時,我知道這冰的'兩點兒'可以圓滿地加上了!"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侯本才"用心謀事、認真做事、果斷處事、秉公辦事",懷揣著火熱的匠心、赤誠的初心,幹事創業、砥礪前行。"山積而高,澤積而長",面對成績,他沒有因驕傲而止步,行穩方能致遠。
"新時代,我們將繼續弘揚'奧運精神''工匠精神',奉獻'中國智慧''中國建造',用奮鬥書寫邁向世界一流的歷史新篇章!"
歡迎關注中國農業大學招生辦頭條號!
本文素材來源:中國農業大學校友會、中國建築澎湃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