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公司曾經讓無數的瑞士手錶廠被逼破產,製造了著名的石英風暴

2020-12-22 愛表叔

大家好!我是愛表叔,一個帶你探索神秘的鐘表世界、披露維修內幕的鐘表維修師傅。

前幾篇文章簡單講了瑞士鐘錶發展的過程,一直聊到了19世紀末,有興趣的表友可以翻看一下。一直到上世紀20年代開始,也就是一戰之後,歐美市場上的風向標就開始變了,人們都慢慢喜歡上了手錶(或者稱腕錶),懷表漸漸的不受人的歡迎了。到了40年代末,隨著二戰結束,深受軍事風格影響的鐘表製造業中,手錶的製造量已經佔據了整個成表出貨量的80%以上。由於手錶的需求量越來越旺盛,整個瑞士包括德國、法國和英國的制表業顯得俞發的欣欣向榮。

Neuchatel天文臺比賽證書

在1968年之前的每年1月份,瑞士鐘錶業的大佬們都會處於一種令人不安、侷促、緊張的狀態之中。這是因為納沙泰爾天文臺的計時比賽會在這個月公布去年的最終結果。獲獎者會在力洛克鎮上得到由瑞士官方為其舉辦的頒獎儀式這一嘉譽。

所謂的天文臺計時比賽是個什麼情況呢?在19世紀末,當時的瑞士還並不是世界上獨大的制表龍頭,而是和德國、法國與英國一起並駕齊驅。從瓦特的蒸汽機革命之後,在航海、鐵路貿易大幅增加的刺激下,鐘錶,特別是航海鍾、鐵路鐘的需求大為增加,有著眾多的品牌的市場上缺少一個第三方證明誰家的鐘表更準確,在這樣背景之下,天文臺計時認證與計時比賽從19世紀就開始扮演著這樣一種裁判的工作。

納沙泰爾天文臺認證證書

天文臺計時證明其實最早在1823年的英國就已經出現了,當時也只是為了英國的航海鍾提供校準服務。不過到了20世紀的50至60年代,天文臺比賽已成為了當時鐘表的軍備比賽!原因很簡單,出於天文計時嚴謹的態度,誰得了第一,就證明誰的手錶更精準,市場銷量就會更好。

泰丁頓天文臺授予勞力士的A級證書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當時的PP、AP、JB、歐米茄、真力時、浪琴、勞力士等廠商用都很熱衷參與這樣的遊戲。另外再提一下的是,當時的天文臺認證不僅有納沙泰爾天文臺,日內瓦天文臺,還有倫敦的泰丁頓天文臺、法國貝桑松天文臺以及德國漢堡海軍天文臺。

Neuchatel納沙泰爾天文臺

當時的天文臺競賽雖然打得火熱,但還只是歐洲人自己關著門在玩。直至1968年,日本人帶著Grand Seiko(當時還和藍冠獅沒什麼關係,但藍冠獅和第二精工舍有關係,這個說來話長,在此略過)機械錶參加了納沙泰爾天文臺比賽,一舉獲得了A組的第二、四和第八名。很多傳記都是描述為當時的精工帶著石英表一舉奪得天文臺比賽的冠軍,這是不正確的。世界上首枚石英表還是瑞士人先做出來的,而在這一年日本人還沒有將石英表正式生產出來。

1968年參加比賽的精工表

由於當時負責設計Grand Seiko的中村恆也還在第二精工舍主持工作的時候,一直發誓要讓他設計製造的機械錶超過瑞士產品。所以,在納沙泰爾1968年的比賽中並沒有石英表參加的身影,當時1968年A組的第一名還是歐米茄的751機芯,這枚機芯還被裝配在星座裡。

一生都為精工工作的中村恆也

1968年精工不止是在納沙泰爾出了風頭,又在日內瓦天文臺比賽再鬧了一波。瑞士人一看情況不妙提出了一個新規定,允許石英腕錶和機械腕錶共同比賽。為什麼這樣規定呢?因為瑞士人已經有了最新的石英表,而為了防止精工的機械錶蓋過瑞士表的風頭,只能用這樣的手段來阻止日本人。

Bata21試裝表

果不出然這一年日內瓦天文臺競賽的前三名被瑞士CEH電子鐘錶中心的Beta21試裝表保住了,精工表只拿到了第4至第10的名次。考慮到來自精工的威脅以及石英表對於機械錶所帶來的影響,再加上幾百年來機械鐘錶製作的傳統,終於讓瑞士做出了暫停各類鐘表的天文臺競賽的舉動。

但這只是開頭。從這1969年一直到1985年,被稱為瑞士鐘錶業稱為最黑暗的歷史已經打開了帷幕。

早在1955年,瑞士人就發現可以使用電磁擺輪代替機械發條,首先研製成功了擺輪式電子手錶。

L800航海石英鐘機芯

在1963 年,浪琴公司就已經設計出一款用於天文臺競賽、以一節1.35V汞電池供電的專業機電機芯L400;到了1965年浪琴推出適用於航海鐘的石英電子機芯L800;1969年浪琴發布了Ultra-Quartz的原型機芯。

0浪琴當年與CEH合作研發石英機芯

石英表的原理是在石英晶體上通入電流,使其發生晶體振動,然後利用放大電路放大這種振蕩,代替了傳統遊絲擺輪發生了震動。由于振動的頻率越高走時便會越穩定,石英的振動頻率相比較傳統機械結構發生的振動頻率要高許多,現在常見的機械錶的振動頻率每小時一般在21600VPH至28800VPH之間,而石英表在最初發明時振蕩頻率為8192次/秒(Hz),至了1971年芝柏定義了石英表振蕩標準為32768Hz,相比較機械機芯這種頻率高了萬倍以上,誤差也可以做到每年只相差幾秒。

1969年浪琴首款石英機芯

遺憾的是,瑞士人雖然發明了石英技術卻沒能將它發揚光大。由於時代的局限性,瑞士人沒有想到在當時需要解決的電力問題,現在的紐扣電池已經做到2年甚至更久才需要更換一次;也沒有料到80年代以後電子產品和電腦時代的到來對石英表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做了400多年機械鐘錶的瑞士人害怕石英表影響到機械錶的市場份額,讓他們不僅僅丟失工作更可能把祖宗傳下來的技術也丟掉。

歷史的改變不是因為人數多寡的原因,只在於改變的力量大小而已。

在中村恆也的大力倡導下,精工50年代末就開始發力於石英技術。但是受限於當時的技術,石英表的尺寸和電池這兩個問題一直在困擾著中村,表的尺寸做小了,電池也得小,這樣電池的能量很快就會耗盡;但尺寸不變小,那就是鍾而不是表。

Seiko Quartz Asrton

眼看瑞士人在1969年就已經拿出來試製的成品表,精工的老闆給中村恆也下了一個死命令,令他必須在1970年將石英表上市銷售。當時整個精工公司都將能工巧匠抽調到諏訪精工舍,讓中村帶領攻克難關。終於在69年的年末研製出微型頻進電機,在當年的聖誕節推出世界首枚正式銷售的石英手錶,Seiko Quartz ASTRON。

隨後浪琴在1972才正式將Ultra-Quartz機芯量產,但已經落後精工2年的時間。最終上市的精工ASRTON石英表的售價高達45萬日元,在和瑞士人較量的取得先機後,諏訪精工舍繼續改進產品,後續在1971年推出ASRTON 38SQ。這款腕錶的品質更高,價格為13.5萬日元。同時,的第二精工舍也於1970年推出石英表,起始型號為36SQ。

表叔查詢了70年代初日元美元的匯率,得知當時的匯率約為360:1,45萬日元約為1250美元,13.5萬日元約為375美元。按當時美國產業工人的日薪平均為7.5美元計,一塊石英手錶夠支付一個美國工人的半年收入了,是不是很貴?

現在我們都對石英表抱以廉價的感覺,但是在當時的精工、瑞士人的眼中,石英表純粹是為了提高手錶走時精度而開發出來的產品,和機械錶並沒有什麼區別,而且由於製造成本高昂,產量也少,在1971年之前精工的官方統計目錄中都沒有把石英表計入在內,因為只有不到3000枚,可以忽略不計。

石英表是如何走下價格神壇的呢?精工的想法可以說還是比較超前的,在60年代就開始琢磨機芯的自動裝配方法。到了1968年,日本經濟產業省給予精工資金支持,用於開發月產10萬枚以上的自動裝配線。從那時起,精工石英表的產量與日俱增,在1975年的年產達到170萬枚,1990年後年產更是超過1億枚。相比尚未實現石英表自動化批量生產的瑞士同行,精工憑藉技術革新的優勢,將石英表的售價控制在100至200美元間。

為了快速將市場打開,佔領瑞士人的市場,控制整個行業的產業鏈,精明的日本人並沒有對石英機芯的技術專利進行保護,而是將相關的步進電機、線路設計等專利免費開放給行業使用,這樣一來迅速的培訓出來很多小弟,比如在70年代的中後期日本西鐵城以及80年代崛起的卡西歐,後來一些瑞士品牌,歐米茄、勞力士等等也都使用過日本人的專利生產石英表。由此以來,精工的很多技術標準要求在後來成為世界範圍內的行業標準。

對瑞士制表業進行打擊的並不僅僅只有石英技術,在1978發生的石油危機導致的全世界經濟衰退也對瑞士制表業進行了嚴峻的考驗。當時的美元兌瑞士法郎大跌,導致瑞士產品出口價格高漲,而另一方面進口的貴金屬與鋼材價格卻在上漲。瑞士機械錶在漲價,日本的石英手錶款式豐富,功能多種多樣,價格卻很便宜。兩相一對比,瑞士人抗不住了!

1970年,瑞士還有1600家鐘錶廠,9萬名工人。到了1984年,已經縮減至632家公司和3萬名工人。瑞士三分之二的鐘表工業崗位消失,超過一半的鐘表製造公司不幸破產,大量的瑞士品牌破產和消亡,瑞士鐘錶在世界市場的佔有率由43%下降到了不足15%。在1968年,拉紹德封還有超過11000人從事鐘錶業。1975年,這一數字下降到僅僅 7000人的水平。而由此帶來的整個瑞士國內的鐘表從業人員的數字更是斷崖式的下跌,許多制表工人不得不離開瑞士前往德國或法國尋找工作。也就是在這一段時間,德國、法國和英國的很多手錶品牌也基本上停止了傳統機械錶的生產,乃至破產。

日本長野諏訪

日本人是如何做大鐘表產業的呢?在二戰之前日本人的鐘表產品都是默默無聞,也未曾出過什麼經典產品。到了上個世紀60年代後,日本的鐘表製造業呈現趕超瑞士的勢頭,原因在於自二戰結束後,在美國的主持之下,工業製造業以及新興的電子產業開始向亞洲國家,主要是日本轉移。

日本經濟和工業得以騰飛。到了上世紀70至80年代,日本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競爭實力的經濟體,在電子、汽車以及工業製造方面的多個領域甚至可以和美國一較高下。隨著日本經濟的增漲,日本國內勞動力成本大增,相關的勞動技術密集型產業,特別是電子產業,隨之開始向亞洲其他地區轉移,後續在80-90年代造就了香港、新加坡、韓國和臺灣這樣被稱為亞洲四小龍的經濟強勢地區。在人力成本優勢下, 亞洲逐步成為世界的製造業中心。亞洲已經具備了在鐘錶業與瑞士一較高下的條件和資本。

1980年,日本成為第一鐘錶生產大國。到了1982年,瑞士甚至被中國香港超越,跌落到了世界第三位。世界鐘錶市場不再是瑞士人一枝獨秀,瑞士鐘錶好景不再!從1969年至1985年,這近16年的時間裡,隨著日本人將不同功能、款式的石英表、電子表源源不斷的投放到各個國家,產品價格也在不斷的下降。在這樣的環境下,瑞士傳統的制表業在黑暗中經歷著史無前例的低迷期。

那麼瑞士人是如何打敗日本人,又重新坐下制表界龍頭位置的呢?且聽後續分解。

好了,感謝大家閱讀!如果您有手錶相關的問題可以關注我,每一份關注都是對原創的最大激勵!歡迎點擊文章最上方的「關注」。

相關焦點

  • 瑞士製造手錶標誌-----SWISS MADE
    蘋果已不止一次從奢侈品牌中挖角,外界也對此行為認為是蘋果走輕奢路線。如果你在期待「瑞士製造」的iWatch,今天我們普及一下什麼才是「瑞士製造」。  瑞士表  瑞士製造  瑞士手錶在世界鐘錶界的地位無人能撼動,它價值不菲卻承載著精湛的制表工藝和制表歷史。
  • 這三大傳奇手錶不僅逆襲了石英風暴,更成為不朽經典
    在1969年的聖誕節,精工推出世界上第一枚可以正式銷售,也就是批量工業化生產的石英手錶Seiko Quartz ASTRON,之後的70年代對於瑞士的制表業來說是相當黑暗的10年。在這10年中,除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終結、中東戰爭引發的石油危機,對於歐美的眾多國家來說經濟都多少受到了影響。
  • 老字號——外國也有:手錶上的瑞士(下)
    Hayek 尼古拉斯·G·海耶克有著幾百年悠久歷史和精湛工藝的瑞士手錶,為什麼在初出茅廬的日本石英表面前不堪一擊?僅僅是新科技代替傳統的必然?從瑞士失敗的軌跡中,海耶克看到,當時,世界上每年大約要出售5億隻手錶,瑞士手錶在低端的市場份額是零,而在高端份額超過90%。面對來自日本低端石英表的競爭,瑞士鐘錶的第一反應就是撤退。
  • 只知瑞士手錶品牌?德國製造同樣精彩
    瑞士手錶名聲在外,但出產手錶的地區可遠不止瑞士。在機械行業,「德國製造」常常代表質量優良,鐘錶圈中,德國品牌同樣很有看點。 朗格:一個有故事的品牌,技術實力、工藝水準屬於頂級陣營。歷史夠長,創立於19世紀,經歷過起落。
  • 世界手錶品牌排行榜 世界十大名表排名 2015瑞士名表排行榜
    百達翡麗擁有多項專利,在鐘錶技術上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其手錶均在原廠採用手工精緻,堅持品質、美麗、可靠的優秀傳統,百達翡麗以其強烈的精品意識、精湛的工藝、源源不斷的創新締造了舉世推崇的鐘表品牌。愛彼 Audemars Piguet,瑞士著名制表品牌。1875年創立於瑞士侏羅山谷的布拉蘇絲村莊,是當地的一家獨立家族企業,也是世界最著名的表廠之一。愛彼傳承並發揚著瑞士傳統制表精粹,始終秉承「駕馭常規,鑄就創新」的品牌理念。每一款愛彼作品都將品牌百年的精湛技藝濃縮於其中,正是工匠大師們的不懈投入,方才呈現出品牌超凡卓越的心血結晶。時光的流動在愛彼的手中具體而微,出類拔萃。
  • 厲害了廣州,瑞士官方檢查進口手錶,銷毀超過50噸高仿復刻表
    在瑞士表裡面「被仿率」居高不下的也以勞力士最為著名,這當然與品牌的高人氣有關,綠鬼專櫃一表難求公價6萬溢價到10萬,鋼迪8萬公價溢價到12萬;同時由於勞力士的腕錶幾乎沒有透明底蓋表款,所以有時即使想從機芯做工的蛛絲馬跡去辨識真假表也無從下手。為了反擊來自中國的仿表。瑞士的各個高檔手錶公司將加強網際網路銷售。
  • 啥是「SWISS MADE」(瑞士製造)手錶?
    看到標有「SWISS MADE」的手錶,我們會自覺得仰著頭顱高看一等。「瑞士製造」確實讓人聯想起赫赫聲名。它象徵著對專業工藝和傳統制表文化的尊重,消費者和品牌之間的信任關係可以持續一生。 印有瑞士製造字樣的手錶就像是榮譽徽章,反映了佩戴者對手錶的理解以及他成為鐘錶收藏家俱樂部的會員資格。在世界上製造的所有時計中,瑞士製造的手錶是最受重視,最受尊敬和最受歡迎的手錶。
  • Apple Watch想打敗瑞士手錶沒那麼容易?
    蘋果公司於2014年9月10日推出的這款智能手錶,被視為瑞士鐘錶行業自1970年代「石英表危機」後的最大威脅。2019年全年瑞表出口額小幅上漲,但是全年出口量卻大跌13%至2060萬隻,達到198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1970年代日本生產的廉價石英表曾重創瑞士傳統機械手錶行業,瑞士的一千多家鐘錶廠破產超過一半、接近十萬名鐘錶工人中有三分之二失業,大量的瑞士品牌破產和消亡。
  • swissmade手錶標誌使用有多嚴格?瑞士製造標準等級劃分!
    「瑞士製造」可以說讓瑞士鐘錶業帶來無限光彩,但是同時也帶來了被仿冒的麻煩,於是為保護「瑞士手錶原產地標誌」,瑞士鐘錶協會對「瑞士製造」及相關標誌使用範圍的規定,今天斑點狗小編就和大家來看看手錶的瑞士製造標準劃分,喜歡的朋友,一起來看看吧!
  • 瑞士手錶排名十大瑞士手錶有哪些?歐米茄排名第一
    16世紀末,法國的宗教鬥爭導致了一場大屠殺,追隨加爾文的胡格諾派教徒紛紛逃到瑞士,帶來了製造鐘錶的技術。這種法國技藝和當地的金銀首飾業相結合,就出現了瑞士的制表業。瑞士手錶排名是怎麼樣的?十大瑞士手錶有哪些?瑞士手錶排名瑞士手錶在制表工藝最初幾乎全靠手工操作。1845年有了制表機械,出現大批生產,這個行業才真正成為一個現代工業部門。
  • 瑞士購物不得不說的故事 - 瑞士手錶
    Constant則較偏重技術提升,他不斷設計更精細的計時機制,也埋首鑽研更複雜的機芯,令著名的「三金橋陀飛輪」問世,成為GP芝柏表的代表之作,為了與公眾分享GP芝柏表的制表歷史,GP芝柏表於1999年設立GP芝柏表博物館,收藏及展示各類古董表,體現鐘錶製造的工藝和技術歷程。
  • 瑞士表匠的偏執:蘋果也打不死勞力士
    大工坊的冰雪鏡像其實在1962年,有20家瑞士表企就曾經合作發明了第一款瑞士石英表表芯,代號Beta-21。這款石英表的發明者都是那些深知機械原理和精準的工程師,但是他們不了解新一代的消費者。5 / 打不死你的會讓你更強大經過石英危機後,瑞士腕錶賣的是歷史在石英表出現後的10年,瑞士6萬人失業,1600家表廠中有1000家破產倒閉。當時大家都認為:瑞士鐘錶業已死。最先死的就是一大批機械錶的大眾路線。當大眾機械錶品牌基本消亡時,高端品牌開始改變策略。
  • 機械錶大師:為什麼國產手錶就沒有能夠抗衡瑞士手錶的品牌?
    提到手錶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瑞士手錶,手錶離開了瑞士這個標籤好像就差那麼一點感覺。就算是以嚴謹著稱的德國和日本,德系表雙雄格拉蘇蒂和朗格。日本精工的高端品牌冠藍獅和貴朵。雖然做工也很精湛而且都是自主研發的機芯,但是一直叫好不叫座。名氣很響,但是掉價卻非常嚴重。
  • 日本手錶為什麼沒有瑞士的好?
    「日本手錶曾經比瑞士好,但是現在日本手錶沒有瑞士好,並且以後也難以超過了」日本手錶曾經比瑞士好
  • 原來這些瑞士表早已經改嫁國人
    英納格曾經也有十分過硬的自產機芯生產技術,在ETA和SW沒有盛行的時候,英納格的機芯受到了一片好評。曾經的英納格還是第一個把廣告做到珠峰上的品牌,曾經的夏爾巴系列顯示著不凡的品質與運動基因,不過到了上世紀的80年代,ENICAR在苦苦支撐後終於在87年的11月向比恩地區法院提交了破產申請,隨後第二年相關的材料庫存與品牌被拍賣出售給了5個債權人。
  • 瑞士Swatch斯沃琪手錶
  • 瑞士人的偏執:蘋果打不死勞力士們!
    積家的市場營銷及創意總監白樂蒙告訴新浪財經,「大工坊每開發一款有新功能的機械錶,從有想法到做出樣品,需要兩年,從樣品再到投入生產,還需要2年。從開始進行生產再進入店鋪銷售,再有一年。」 所以,為了實現每年都要推出全新表款的目標,積家大工坊同時研發的項目通常是十到十五個。在我們這樣一個浮躁的快餐世界,機械錶的開發流程漫長到令人髮指。一前一後,春秋五載,蘋果手機都換了三代。
  • iWatch 與瑞士手錶,真的會有一戰?
    一個非常典型的觀點是,瑞士鐘錶走精品路線,講究工藝和品味,而 iWatch 預計會以功能取勝。最主要的是,瑞士表常給人奢華印象,而蘋果產品雖然在電子產品中售價不菲,但在售價上還不和名表相提並論。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瑞士手表現在的輝煌並不代表他們一直基業長青。
  • 瑞士手錶各品牌介紹及購買攻略!
    6、關於非瑞士產的手錶。德國有好幾個著名品牌、義大利的Panerai也非常不錯,但鑑於大家都不熟悉,我也就不具體推薦了。日本品牌當中只有Seiko精工表值得購買。7、如果你一輩子只打算買一支手錶,那請您一定去買勞力士。你可以有千萬種理由不喜歡Rolex,但我想說的是,在我認識的所有人當中,沒有一個因為購買了Rolex而後悔的。勞力士手錶就像奔馳汽車一樣,永遠不會過時。
  • 瑞士海關三天查出百噸中國走私高仿表!已嚴重影響世界貿易組織
    瑞士的各個高檔手錶公司將加強網際網路銷售。據《日本經濟新聞》3月28日報導,斯沃琪集團 (Swatch)旗下的歐米茄繼在美國之後,還將在亞洲和歐洲拓展電子商務。一直重視櫃檯銷售的高檔手錶也被迫乘上網際網路浪潮。瑞士制表工業近年來遭受到了中國的嚴重威脅,在中國高仿表的威脅下,瑞士不得不要求中國對這些盜版手錶進行嚴厲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