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學名叫「馬鈴薯」。叫土豆好像太土,東陽儂都習慣叫它洋芋。
元旦大掃除時,在地下室的角落裡發現幾個已經乾癟發芽的土豆,扔之可惜,剛好樓頂陽臺上有二個直徑40釐米的花盆的空著,於是胡亂的把發芽的土豆下種在花盆裡,澆透了水。想不到無心插柳柳成蔭。過來了幾天,土豆嫩芽居然成苗了。土豆枝條就像一根綠色的竹鞭子,頂端就是茂密的嫩綠葉子,仔細一看,土豆是分節長葉,葉子上還長著有細毛的毛孔,摸上去軟軟的很是舒服。葉子形狀可謂千姿百態,大大小小錯落有致,碧綠碧綠的。樓頂陽光充足,再加上土地肥沃,去年暑假我做個了廚餘垃圾堆肥的實驗,把發酵的廚餘垃圾都堆放在花盆裡,所以土豆長得特別強壯。不到20天,土豆的枝葉已經把花盆全覆蓋了。我把盆栽土豆當花草來欣賞。說來也奇怪,冬天霜凍期間,土豆都也沒有乾癟過,一直綠油油的,中間我偶爾澆了幾次水而已。
土豆汲日月之精華,浸土地之精髓,給了我驚喜多多。驚喜之一,是一場春雨過後,土豆開花啦!土豆花是一種很樸素很平常的花,就連它的花香,也是極淡極淡的,更多的是泥土的氣息。起初,白的,紫的,星星點點浮在土豆秧上。沒幾天,土豆花就開滿了花盆。花瓣呈菱形,分五瓣,面向四周,背靠背組成一團,極像一簇一簇的君子蘭,隨風搖擺。它沒有譁眾取寵之態,沒有芬芳濃鬱之香,沒有牡丹的富貴榮華之氣,也沒有荷花的出世脫俗之姿,更沒有玫瑰的香豔妖媚之色,只有一身淡雅和樸素,卻極似鄉間淳樸憨實的村姑少婦,自自然然,絕不招搖。土豆花的花期很長,每天清晨迎著朝陽準時開放,花枝翹首挺立,如帶著晨露準時赴約的矜持少女。午後低頭收攏,像似披上婚紗羞澀待嫁的新娘。土豆花的花蕊為橙黃色,頂端有綠色的小刺。色彩之微妙,任憑你是多高級的畫家也很難調出。在我看來土豆花兒賽牡丹,養眼又養心,
土豆最懂感恩。只要你對它上心一點點,它就以百倍的心血回報你。土豆像隱士深入泥土,和泥土做最親近的朋友。栽種在盆裡,旱澇不忌,在花盆那有限的土地上茁壯生長,是那麼樸實可愛。一天午後,全家人都在陽臺上嗮太陽,忽然發現花盆裡裸露出好幾個雞蛋般大小土豆,挨挨擠擠的,莫非土豆成熟了?我在鬆散的泥土裡一掏,便是一窩圓圓的新土豆,如珠子又似雞蛋,光溜溜的。家人都圍了上來看稀奇,妻子拿來一個臉盆,不用鋤頭不用鏟,就用手輕輕挖開表層的土,那一個個土豆就像變魔術似的跳了出來,足足裝了一臉盆,將近有二十斤,大的比拳頭還大,小的似雞蛋,最小的也有算盤珠子那麼大。真想不到能收穫如此多的土豆啊。不起眼的土豆要求人的甚少,給予人的卻很多,它給了我意想不到的第二個驚喜。
土豆的味道美,給了我第三重驚喜。新土豆收穫以後,一家人齊動手,把土豆按大小分了類,便於分類加工美食。第一道美味——小土豆炒鹹菜。用大拇指和無名指用力擠壓一下,剛出土的土豆就能輕而易舉的脫去外衣。放入油鍋裡稍微炸一下,然後加醃菜一起炒,醃菜那種爽脆的口感在軟糯的土豆之中顯得格外突出,酸酸綿綿的,大人小孩都喜歡吃。稍大的土豆拿來做糯米飯,土豆削皮,每個切半,同火腿丁(沒有火腿臘肉也行)、加上豌豆、糯米一同蒸煮。蒸熟的土豆,增添了米飯的粘糯感,火腿溢出的豬油,被米飯充分吸收後,那土豆糯米飯亮晶晶油光光的,像珍珠似瑪瑙,一口下去,土豆的綿糯,火腿的油香,米飯的清香,讓人回味無窮。大個的土豆可以切絲,和上小許麥粉做成餅,土豆餅放入油鍋中,漸漸變得金黃,出鍋瞬間就香氣四溢,喜歡重口味的,還可以撒上胡椒粉,一口下去,外皮酥脆,裡心軟糯,兩種口感同時綻放在口中,那美味妙不可言。此外,我根據大廚指點,還做了一道——「土豆亂燉」,風味獨特,最受歡迎。先是把臘肉切成四釐米左右的方塊,和水一起放入紫砂鍋燉開,熬成底湯,然後把大土豆滾刀切塊,在油鍋裡過油,直到土豆有一層外殼後,倒入紫砂鍋,再選2個熟透的番茄切塊倒入砂鍋一起燉,等到湯汁泛起紅色的油花,再把切成薄片的黃瓜加入,稍等片刻起鍋,一道「土豆亂燉」就大功告成啦。粉色的臘肉油而不膩,金黃土豆的綿糯、黃瓜青青,湯汁酸酸,色彩斑斕,一看就勾起你的食慾。我的那幫「狐朋狗友」吃了「土豆亂燉」以後,都說所有的美味珍饈遇到「土豆亂燉」都已經黯然失色了。當然,這道「土豆亂燉」也成了我的拿手私房菜。此外,我還做過酸辣土豆絲,幹炒土豆片,土豆紅燒肉,土豆味真的很香很香……
生活中隨時都會遇到美好,無意中與土豆的邂逅,居然給了我那麼多的驚喜——盆栽土豆分外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