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個人應屆生問我,他說當時面試的時候收好的工資是8000元,自己還很樂滋滋的,但是當時他第一個月拿到工資的時候,發現自己的工資被拆的七散八落的。其薪資架構是這樣的:基本工資2000+崗位津貼2000+績效工資3000+保密費200+全勤獎200+電腦補貼200+話補200+交通補貼200,當時他就納悶了,為何不直接說8000,幹什麼要這麼拆分呢,而且每個項目,也沒有什麼具體的標準。
其實呢,這個是公司躲避風險的常用手段,那麼為何他們會這麼做呢?
一、降低固定薪資
以前有很多HR們認為購買社保的時候,基數是根據固定薪資來計算的,但是這個肯定是不合法,我相信有很多人已經都知道這個問題。然而還是有很多公司繼續採用這種模式,其實這個很簡單,那就是在核算你的加班費的時候,就是可以按照你的固定薪資來核算。這個時候,你一定要看清楚你的勞動合同上面的規定,如果有一項是加班工資按到基本工資來核算的話,那麼你本身的工資是8000,但是加班工資卻是按照2000來核算的。
二、避免不可控因素
我們除開了基本工資,其實其他的工資都是屬於不可控的因素,比如你請了病假,那麼他們自然有理由扣除你的崗位津貼、全勤獎、電腦補貼、交通補貼等內容,因為你沒有上班,這些薪資跟你自然沒有關心。比如今年的疫情,是不是很多人只領到了基本工資呢,而其他的工資,因為你沒有做貢獻,所以不會給你發放。
三、可以給企業提供可操作空間
我們知道自己,漲薪容易,降薪難,因為降薪沒有特別合理的理由,你是沒有辦法降薪的,特別在中小企業,薪酬績效制度不健全,剛開始去的時候,給你談的都是固定薪資,但是隨著企業的發展,有些人拿著薪資卻不做事,但是你又沒有合理的理由降薪,這個時候,你可以選擇實行績效考核制度,將原有的績效薪資部分,直接拿出來考核,達不到,就扣你工資,你如果要走,那企業可能更是歡喜。
四、降低一些法律風險
有的時候,我們履行了我們的義務,但是企業並沒有給到我們相應的權利,比如說,我們都履行了我們的保密義務,但是有的員工就會說,我們保密,有沒有什麼好處,為何要保密呢,這個時候工資條就顯得非常重要了,還有有的公司加班是沒有加班的工資的,但是你會收到你的工資條上顯示有加班工資的,然而你的總工資卻沒有增加,就是避免一些法律風險的目的。
有的企業如果沒有給你購買社保,那麼他們也會給你弄到工資條上,那就是社保補貼。如果當你離職,要告企業的時候,這個時候,企業會把你的工資條翻出來,然後將所有的社保補貼退回來,有的人可能就會放棄掉了。
其實,企業這麼做,雖然作為員工的我們,會有一些吃虧,但是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在於避免法律風險,我相信企業也沒有想著扣你哪一點錢來發家致富。並且這個工資條的拆分,很多的時候,不是由我們個人做主的,因為企業所有的人基本都是一樣的,你要是去爭論,基本也沒有什麼用,我們作為員工,很多時候,也不用那麼的斤斤計較。
最後,你覺得公司你們公司拆分的工資條項目合理嗎?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