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名牌大學大三男生跳樓身亡,遺書曝光:保研無望,心灰意冷!他十分後悔,深深自責,為什麼呢?原來他後悔自己上大學後聽取了別人意見,想「全面發展」,把自己最擅長的「做題」丟掉了,結果影響了成績,「保研」無望!絕望了,一死了之……
煎熬、彷徨……字裡行間流露出「後悔」,後悔沒有好好學習,沒有好好「做題」,以至於「保研」沒有成功,對生活,對未來失去信心。要我說:「做題」沒有錯,「全面發展」更沒有錯,錯就錯在「觀念」上:人生不只有學習,更不只是「做題」,更不會一帆風順!風雨兼程,跌倒再爬起來才是男兒本色!
痛定思痛,從這件事上反思一下,是不是有很多「教訓」呢?
第一、「做題」是「成功」的「唯一」途徑嗎?
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是教育的本質」,而教師是靈魂的工程師,其作用是喚醒千千萬萬個不同的靈魂!可我們往往忽略了「活生生的個體生命」,極少去關注他們「靈魂」深處的東西!把學生當成工廠裡流水線上的「產品」,這個工廠就是「高考工廠」,而學生就成了做題的「機器」,從清晨5:30到晚上10:30,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刷題」再「刷題」,並以做得題多為榮!片面強調「分數」的重要性:分分分,學生的命根!似乎考上211、985名牌大學,一切就都ok了,前途就會一片光明!可是人生哪有那麼多「坦途」,歲月哪有如此「靜好」!「做題」,考高分,上大學,上研究生甚至博士是成功的重要途徑,但不是唯一出路!
第二、就沒有比考「高分」更重要的東西嗎?
古代有中舉「喜極而瘋」的範進,今天有「保研無望」而跳樓的高材生,在他們心裡「考中」就是「唯一」,就是「一切」,難道沒有比「高分」更重要的東西嗎?片面誇大「金榜題名」的重要性,片面認為「考中」就萬事大吉,「落榜」就人生失敗,尤其是以衡中為代表的「衡水系」,把分數看得比天高,卻不知「條條大路通羅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片面強調分數,忽略了孩子健全人格的培養,培養出很多「書呆子」,走出學校「象牙塔」後,許多「不足」就暴露出來,不適應社會,那些「調整性」不強的孩子就容易走向極端,甚至輕生!因此,健全的人格比「高分」更重要!考試需要高「智商」;生活更需要高「情商」!
第三、「親情教育」、「生命教育」、「挫折教育」不可缺少。
動不動就「跳樓」是不是太自私了?一個985名牌大學的高材生,能上到這一步多不容易啊!難道他就沒有想想含辛茹苦把他培養大的父母嗎?難道他就這樣不珍愛自己的生命嗎?難道他就不明白人生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嗎?這些常識性的東西,為什麼在「高材生」的心裡就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礙」了呢?這和家長、學校、社會的教育沒有關係嗎?片面強調「分數」,唯「分數論」,忽略其他,「瘸腿」走路,怎能走得平穩,走得更遠?
總之,這件事雖屬個例,但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家長、老師和社會在關注學生「分數」的同時,更要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關注孩子健全的人格,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畢竟擁有了「健全的人格」才能走得更遠,活得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