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有那麼一些國家,「出生」既自帶「光環」屬性,它們出發的起點可能是很多國家拼命追逐而不得的終點。別人費盡周折、歷經百轉才取得的成就卻不如人家坐在自家土地上掉下來的「餡餅」香!比如加拿大獨立之後就坐擁世界第二大國土面積(蘇聯解體後),以色列建國就傍上了美國,在強敵環伺的中東70餘年屹立不倒(不過過程比較坎坷),但要說最「幸運」也最倒黴的國家當屬烏克蘭!
烏克蘭一個讓人糾結的國家!如果按照蘇聯解體後獲取的那些有形和無形資產計算,只要憑藉這些本錢稍加努力一躍成為世界強國基本不成問題!奈何一個曾經繼承了「巨額」遺產的富二代卻被自己活活玩成了「窮屌絲」!
蘇聯留給烏克蘭的「硬體」
它曾經是蘇聯的一部分,所處的地理位置極為優越,靠水藏風、沃野千裡,歷史上就有著歐洲糧倉(也有蘇聯糧倉一說)的美譽(而且美女特別多!)。其實單靠這一點,好好開發也足夠有一番作為了!但上天是眷顧烏克蘭的,除了地利優勢之外,在蘇聯時期,烏克蘭地跨三個軍區(當時蘇聯有14個軍區),部署在此地的軍力那也是相當的密集,包括蘇軍16%的陸軍作戰師、17.2%的空軍和整個黑海艦隊都聚集於此。僅常規武器方面烏克蘭所在三個軍區內就擁有9000多輛的各型坦克、1.1萬輛裝甲車、1100架各型戰鬥機、7個直升機團、一支獨立防空部隊和黑海艦隊全部裝備等等,士兵總數高達70萬之多,獨立後除黑海艦隊沒有完全保留下來之外,其餘資產全部被烏收入囊中。
你以為這就完了嗎?這些只不過蘇聯在烏克蘭的基本配置而已,其實它還有另一個別稱,那就是蘇聯「核武庫」。在其境內部署的核武器和配套裝備才是蘇聯解體後讓美國真正「膽寒」的真傢伙。據統計在蘇聯解體前,烏克蘭手裡掌握著大約1200多枚核彈頭、2500枚左右的戰術核武器,國土上遍布著大約176個飛彈發射井,60架重型轟炸機(圖-160「海盜旗」、圖-22M2「逆火」、圖-95「熊」戰略轟炸機)。僅憑這些,解體獨立後的烏克蘭在字面上的實力一躍成為世界上第四軍事強國,手中的核武器數量也排到了世界第三,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
不過後來的結果大家也是清楚的,為了生存以及那一些「蠅頭小利」和自身利益,加之這些大殺器的維護費用實在是太高了,所以這些武器不是被俄羅斯以「坑蒙拐騙」的方式拿走了,就是在美國「空頭支票」的慫恿下全部葬送在「挖掘機」的巨鏟之下,我們這些外人看著都有些許的心疼(當然這是後話)!
硬體那是真硬,但軟體比硬體還要「硬」
到此為止,「遺產」已經很豐富了,不過這與「富二代」的標準還是有些差距的,畢竟裝備是硬體,總有過時的那一天!但自己的「祖上」真的是很照顧烏克蘭,蘇聯時代,烏克蘭境內擁有大約30%的蘇聯國防生產企業和近40%的裝備研發機構,其中包括750多家各類直接生產裝備的軍工廠、140多個知名武器科研機構,僱員超過145萬人。這些國防產業不但規模龐大、種類齊全,而且其中不乏世界知名的武器研發製造商!
其涵蓋的範圍囊括天上的火箭、飛彈、運輸機,陸上坦克、裝甲車,海裡軍艦,手裡的步槍,防空的雷達,各種裝備的動力產品無所不包。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與那些如同燙手山芋一般的核武器相比,這些軟資產、潛力股才是蘇聯留給烏克蘭最大的財富,善加利用其創造的價值可想而知!
這些無形資產有多「強」!
蘇聯生產的大型軍艦中有30%都出自烏克蘭,其中知名的造船廠包括黑海造船廠、基輔造船廠、塞瓦斯託波爾造船廠和費奧多西亞等等,在當時這些船廠可以生產任何級別的船隻,包括大、中、小型軍艦。
而且蘇聯的唯一的航母生產基地也位於此,尼古拉耶夫造船廠(也就是黑海造船廠)是蘇聯的第五大造船廠,也是唯一一個可以總裝航空母艦的地方,該廠在蘇聯時代一共組裝了7艘航母(瓦良格也誕生於此地)。而且在這黑海造船廠附近蘇聯人還建造一個世界頂級的燃氣輪機生產基地,那就是曙光-機械設計聯合體,巔峰時期,蘇聯船用燃氣輪機中的50%都來自該廠,直到現在該聯合體出品的燃氣輪機在世界範圍內也屬於頂尖產品之一。
烏克蘭目前也是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完整的防空和電子戰武器裝備研製、生產產業鏈的國家之一。這種能力的形成依賴於Iskra設計局、Ukrspetstekhnika、Luch設計局、Vizar Jurliany工廠、AeroTechnka-MLT等由前蘇聯各大設計局重新組建後的科技公司為其作出的突出貢獻。
不僅如此,蘇聯時期所有直升機的引擎都是由烏克蘭摩託·希奇公司生產的,除此之外,烏克蘭還繼承了蘇聯時代的重型飛彈部件生產工業、裝甲車、運輸機、噴氣式發動機製造等一大部分國防工業,其中,最重磅的科技之一就是火箭和飛彈工業(最著名的尤日諾耶設計局也就是南方設計局)。蘇聯早期生產的大部分火箭、飛彈以及聯盟號飛船和國際空間站都是由位於烏克蘭東南部南方設計局研製的,它還設計、製造過SS-18「撒旦」洲際彈道飛彈。
除了這些,在烏克蘭境內的知名武器裝備研製、生產機構還包括南方機械製造廠、安東諾夫設計局、哈爾科夫莫羅佐夫機械設計局、馬諾利特生產聯合公司、機器製造聯合企業、伊夫琴科設計局等等。
「富二代」的奮鬥史
雖然在蘇聯解體之後,烏克蘭的經濟急轉直下,不得已只有靠變賣「祖上遺產」度日,但也不能說烏克蘭是一無是處,其國防工業在經歷了資金不足、人才流失、無單開工、解散重組等艱難時期之後,目前已經開始重新煥發了生機,在世界軍火銷售國中的排名穩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