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自衛反擊戰,一幹部身中四槍犧牲,回國後才知道他的特殊身份

2020-12-14 騰訊網

羅粵寧(1953年12月一1979年2月),江西省吉安縣人,生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53561部隊8連副連長,1979年2月在廣西中越前線犧牲。

眾所周知,越南在抗法鬥爭和抗美鬥爭中,中國援助了數不清的物資和彈藥,並且出動了30多萬的後勤和高炮、工程部隊幫助他們援越抗美,1975年越南實行南北統一後,馬上翻臉不認人,驅趕我華僑,在我邊境打傷我邊民,不斷製造邊境事件挑釁我國,並且口出狂言說:世界上除蘇美兩個超級大國以外,它就是第三帝國,並且侵佔柬埔寨國家,妄圖建立支那聯邦,在東南亞一帶稱霸,為了教訓越南,還我邊境軍民安靜,我國政府決定對越南進行懲罰性的自衛還擊作戰。

羅粵寧當時在昆明軍區廣西某部8連擔任副連長,他1969年1月份入伍,已經是10年的老兵了,在部隊沒人知道他的出身情況,他也從不向人談起。他為人隨和,人緣特好,做人做事都非常的勤快認真,訓練起來像只猛虎,以身作則,帶頭苦練殺敵本領,在他部隊裡,大家都誇他是個能吃苦的好幹部,好苗子,按說像他這種10年兵齡,口碑極佳,最起碼都是營級幹部了,有人說羅粵寧是不是一個貧苦的孩子呢,沒有什麼背景呢。

也有人好心的勸他:「羅副連長,你也上去活動活動,把你往上提拔提拔唄」,他總是笑一笑,搖搖頭就走了,有人還這樣說他:傻冒一個唄,就知道苦幹,不知道怎麼活動。話傳到了他耳朵裡,他也從不爭辯。

1979年2月17日,對越作戰的命令下達了,當時羅粵寧所在的部隊駐紮在中越邊境,離越軍一山之隔的地方,平常越南軍人經常在邊境上挑釁,他們和群眾一樣,也是非常的憤怒,早就等待著這一天懲罰他們了。

出擊的命令下來了,羅粵寧帶領尖刀排突襲了由越軍佔領的控隆高地,然而此地地形居高臨下,易守難攻,趙軍作戰經驗豐富,充分不斷的利用有利地形頑強抵抗,奪取了我軍不少戰士的性命。

越軍利用他們打了多年戰爭的作戰經驗,不斷對我軍進行炮火壓制,他們又是居高臨下,使我軍進攻受阻。

這時8連連長及時調整了作戰方案,迅速改變進攻策略,由正面集團進攻變成了分散多點的多路進攻一遊擊運動戰,接到命令後的羅粵寧親自帶領尖頭排的戰士們,獨立負責起了爬坡佔領高地的任務,越軍指揮官認為羅粵寧他們是主攻方向,調轉炮火和重火力向羅粵寧和尖刀排進行猛烈轟擊和掃射,他們被炮火覆蓋了,羅粵寧不願意大家做這樣的無謂犧牲,為避免更大傷亡,於是羅粵寧一次次的來回折返,營救其他戰友,在敵人的包圍圈裡三進三出,救下了好多位同伴,就在第四次折返時,不幸犧牲了,再也沒有出來。

與他一同作戰倖存的戰友們說:羅粵寧到犧牲的時候手裡還緊緊握著一柄槍,渾身讓彈片炸得稀爛,但他仍用槍口對著敵人的方向,他是真正的戰鬥到了最後一刻。

戰友們帶回來了羅粵寧的遺體,在檢查時發現他渾身讓炸彈片炸得身上沒有一塊好處,重要的部位還中了四槍重機槍子彈,戰友們悲愴的把羅粵寧的遺體運回了國內。

這時他父親聞訊也趕來了,羅粵寧的父親名叫羅榮,是一名老紅軍,也是一名優秀的中國共產黨黨員。1955年被授於大校軍銜,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過145師團長,從槍林彈雨中走過來的老戰士。

1968年11月升任廣州軍區副參謀長,面對兒子的遺體,羅榮將軍傷心落淚,但他仍對在場的幹部戰士們說:」我兒子是為國家去犧牲的,他戰死在對越戰場上,沒有給我丟人。死得值得」,這下大家才知道羅粵寧平常低調,從來都沒有向別人說出自己的身份!也沒有表現出來任何與普通人有別的優越感,原來是高幹的子弟,幹部戰士們對這父子倆的行為油然產生敬佩感。

戰爭結束後,羅粵寧所在的部隊黨委給他追記了」一等功臣,革命烈士」等榮譽稱號,羅粵寧烈士可以安息了,你為我們國家,為我們這個民族做出的貢獻,青史留名,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本文作者懷著欽佩之情,在這裡為你著書立傳,讓廣大讀者都知曉你的英雄事跡,為你站臺宣傳,大家同意的請點個讚喲。

相關焦點

  • 對越反擊戰,一戰士身中4槍犧牲,遺體運回國才得知其身份特殊
    而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一位為了革命事業,身中數槍犧牲的戰士。一、羅粵寧戰士生平背景這位勇敢的戰士名叫羅粵寧,出生於江西省吉安市,他在1969年1月便在廣州參軍入伍了,身為一個共產黨員,他為人非常的性格隨和,做人做事都非常的勤快認真,在服務的部隊裡,無人不誇、無人不喜。
  • 對越自衛反擊戰,這位偵察兵犧牲後,班長才知道他是師長的兒子
    而在這個過程中,更是湧現出了無數作戰英雄,他們前赴後繼,捨生忘死,保家衛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對越自衛反擊戰的作戰部隊裡面,還有一支非常特殊的部隊,這支部隊特殊的地方就在於,新中國成立後的三場對外局部戰爭,它都有過參與,這便是光榮的人民解放軍54軍160師。
  • 對越自衛反擊戰題材影片《高山下的花環》中,小北京真的有原型嗎
    我們常說藝術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一部對越自衛反擊戰題材的老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令我們許多人都淚流滿面,在戰後梁三喜的老母親前去部隊,與同樣失去兒子的雷軍長碰面的那一段更是令人印象深刻,那麼在現實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小北京」真的存在嗎,答案是肯定的。
  • 身經百戰的解放軍副師長,回國的路上,被越軍暗槍打中犧牲
    1979年2月,面對越軍多次挑釁和侵佔我國領土,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解放軍展開了對越自衛反擊作戰,戰鬥僅僅一個月,我軍就劍指河內。這場勝利來之不易,是無數戰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越軍不甘心失敗,到處埋伏打冷槍,甚至有一位解放軍副師長,在回國的路上犧牲在了越軍的冷槍下。
  • 對越自衛反擊戰,我國「犧牲」的最高長官是誰?當時多大年齡?
    正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了。 在戰爭爆發之後,我軍在廣西以及雲南兩個方向同時對越軍發動了猛烈的進攻,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我軍就攻佔了越南的20多座城鎮,並且殲敵57000多人。但是與此同時,我軍也有7000人犧牲,並且15000人負傷。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普通人:他們沒有光輝事跡,但同樣是英雄
    快到岸時,羅書華大喊:「班長,我中槍了!」孫家貴轉頭一看,只見羅書華臉色發白,鮮血染紅了身邊的河水。孫家貴立即託起羅書華遊到岸邊,見他羅書華左臂被兩顆子彈打穿,血流不止。孫家貴開急救包,給羅書華包紮好傷口,讓他在河邊隱蔽好,自己則跳入水中,拖著一副竹筏遊回對岸。
  • 對越自衛反擊戰犧牲的女戰士:一人戰鬥至死,一人被越軍匕首割喉
    對越自衛反擊戰犧牲的兩名女戰士:一人戰鬥至死,一人被越軍匕首割喉 對越反擊中,湧現出很多英雄,他們中間有的負傷,有的甚至光榮犧牲。在這些英模人物中間有兩位女英雄,她們為了祖國的安寧,犧牲了年輕的生命。
  • 對越自衛反擊戰,兒子壯烈犧牲,為何父親在30多年後才為其掃墓?
    在上個世紀我國發生了一場對越自衛反擊戰,在這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這位父親的兒子壯烈犧牲了,一般戰場都是很混亂的,在蒲仕平犧牲後就直接被埋在了邊境戰場附近,為何蒲仕平的父親一直等到30多年後才來為其掃墓呢?蒲仕平的父親叫蒲運海,他們一家都是很普通的人家,一家人每天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但是在蒲仕平三歲時,他的母親去世了,之後便是父親一直將他養大。
  •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越雙方損失的最高將領是誰?
    1979年2月17日,中國對越南自衛反擊戰拉開戰幕。經過一個月的激烈交火,雙方停止戰鬥。其後,又不斷產生邊境摩擦,直到1989年中越雙方才真正偃甲息兵。 戰爭自然免不了死亡。中越戰爭期間,中國和越南各自損失的最高將領是誰呢?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國陣亡的最高將領,兇手身份卻令人詫異
    抗美援朝戰爭、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中蘇珍寶島衝突……新中國要崛起,要發展,要抵禦外國的侵略,要保護全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平的日子著實來之不易,我們享受的和平是先烈用血肉之軀擋下子彈換來的!1979年的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敵人的子彈就無情地穿過一位烈士的身體,烈士在異國的領地上於血泊之中倒下!再也沒起得來……
  • 1979年的三月對越自衛反擊戰結束中國凱旋而還
    對越自衛反擊戰以中國979年3月7日勝利撤回、3月16日勝利凱旋而歸結束,圖為凱旋而歸的中國軍隊。1979年2月17日,中國解放軍動用20萬人的兵力,在長距離的越南邊界上拉開了戰線,對越南發動了進攻。在二十天的的戰鬥中,雖然中國軍隊雖有傷亡,但向越南一方推進約40公裡。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國犧牲的將士都安葬在哪?與綠水青山相伴
    中越戰爭,又稱對越自衛反擊戰,從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在中越邊境1300多公裡的土地上,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戰爭。面對越南的不斷挑釁,中國忍無可忍,無須再忍,中央政府立即下達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決定和命令。於是為期一個多月的中越戰爭拉開了序幕,此戰以中國的全勝而告終。
  •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越軍究竟有多窮?老兵:你想像不到
    中國軍委會在1978年12月8號下達了對越自衛反擊戰命令,為了維護邊界地區的安寧不得不發動反擊。這場戰役被中國稱為對越自衛反擊戰,在越南被稱作1979年北部邊境戰爭,也被稱作中越戰爭。中國也是剛結束十年之久的內部動亂,所以按道理來說是該休養生息的時候,而且中軍自打1962年以來有十年沒有打過大戰役。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最倔師長:寧可被罷官,也絕不放過一個俘虜!
    他既是我軍的一員虎將,也是敵人的眼中釘肉中刺,既憑藉作戰勇猛出名,也有著特別的個性。人們稱他是對越作戰中的「最倔師長」。這個身影是誰?他又為何被稱為「最倔師長」?要弄清這個「最倔師長」的身份,就要先搞明白這支部隊是什麼來頭。
  • 真實的對越自衛反擊戰遠比電影《芳華》要殘忍
    隨著電影《芳華》炒作,對越自衛反擊戰這段已經遠去了三十多年的歷史,再次浮現在我們眼前。對於這段歷史,70後,以及此前出生的人記憶很深刻。80後因為當時還是孩子,所以雖然知道這段歷史,但最多就是看個熱鬧,至於這段歷史背後的一些玄機,則根本不清楚,至於90後,00後,除非特意研究這段歷史,恐怕僅僅知道有這麼一檔子事。
  • 對越自衛反擊戰我志願軍出動了九個軍,軍長分別是誰?有幾個軍長成...
    他曾經擔任過一二九師連長,在解放戰爭時擔任過二野13軍37師111團團長。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在對越自衛反擊戰時擔任11軍軍長一職。對越反擊戰之後,陳家貴的軍銜沒有發生變化。2016年,陳家貴在昆明總醫院去世,享年98歲。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主帥一直定不下來?最後為何是他?
    小編寫了很多關於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歷史,大家一定多少理解了這一點。 小編多次閱讀史料和書籍,知道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有臨戰交替。 我知道在戰場上是大忌。 鄧小平一定知道這件事的嚴重性,但他為什麼要繼續這種做法呢?粟裕將軍被稱為「戰神」。
  • 對越作戰我軍犧牲的最高軍官:身經百戰功勳卓著,犧牲時年僅49歲
    我們知道和平是來之不易的,所有我們珍惜自己的羽毛,也不忍心看著別的國家重複我們之前的痛苦。中國的禮貌一直以來都是建立在友誼的橋梁之上的,我們尊重別人自然也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然而事實卻讓我們怒目可憎。越南,印度曾經都跟中國建立了非常友好的關係,可是在利益的趨勢之下,這兩個國家不斷的侵擾中國的邊境,處於無奈,為了保護我們的領土主權,我們才發動了對越自衛反擊戰和對印自衛反擊戰。
  • 對越反擊戰中,他孤身斃敵18人,轉業後遭惡霸威脅時,他說了這6個字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開始後,面對囂張跋扈的越軍侵略者,我軍將士奮勇出擊,對敵人進行了沉重打擊,把敵寇打得聞風喪膽。3月初,佔領諒山後,我軍遵照命令,全部撤回國內。然而,之後,不甘心失敗且窮兵黷武的敵寇,感到不服氣,繼續揮兵襲擾我邊境,與我軍展開了長達十年的衝突對峙。
  • 對越自衛反擊戰,是什麼「黑武器」,使中國在炮擊戰中佔到主動權
    中國在反覆交涉無果的情況下,迫不得已,於1979年2月16日實施了「對越自衛反擊戰」。對越自衛反擊戰的主要戰鬥僅用了一個月,中國達到了教訓越南的目的之後,於3月16日撤回,但是這場戰爭後續戰鬥一直持續到1989年才徹底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