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自衛反擊戰,兒子壯烈犧牲,為何父親在30多年後才為其掃墓?

2020-12-16 橫琴當月

痴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門東。——《百憂集行》

自古以來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無條件的,如果說母愛是很輕易就可以看出來的,那麼父愛則是沉默且濃厚的。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件事就是關於父愛的,一位極其普通卻堅持尋找兒子幾十年不放棄的父親。在上個世紀我國發生了一場對越自衛反擊戰,在這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這位父親的兒子壯烈犧牲了,一般戰場都是很混亂的,在蒲仕平犧牲後就直接被埋在了邊境戰場附近,為何蒲仕平的父親一直等到30多年後才來為其掃墓呢?

蒲仕平的父親叫蒲運海,他們一家都是很普通的人家,一家人每天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但是在蒲仕平三歲時,他的母親去世了,之後便是父親一直將他養大。蒲仕平從小就有長大當兵的夢想,於是長大後就加入了解放軍隊伍中。雖然蒲運海對於兒子的離開很是不舍,他一方面不想要兒子受苦,另一方面又希望兒子能夠真正地為國家做貢獻。蒲仕平在進入軍校後憑藉著自己的才能一路都很順暢,最後他也取得了優秀的成績,畢業之後蒲仕平直接進入軍隊歷練。父親蒲運海在看到兒子這一表現後感到很是驕傲,而且同村的人都敬佩蒲運海。身為一位父親最高興的就莫過於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夠有所作為,孩子的優秀便是對自己最大的肯定。

在79年時我國與越南開始打仗了,蒲仕平本就書抱著為國報效的心參軍,在看到這一情況後毫不猶豫地加入這場戰爭中。《涼州詞》中這樣描述戰爭:「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戰爭是殘忍而可怕的。蒲仕平在這場戰爭中很不幸的犧牲了,本來他可以安全回到隊伍中的,但是為了保護自己的隊員們,他選擇犧牲自己。而且在蒲仕平死去之後敵人還將他的屍體進行一番破壞,最後還是他的戰友慢慢將他的屍骨撿了回來。

等到蒲運海收到兒子犧牲的消息後,感覺他整個人的天都塌了一樣,父親只拿到了一張英雄證明書,其他的消息一點都沒有。戰友們也不知道蒲仕平被安葬在何處,所以也無法告知他的父親。在蒲運海冷靜一段時間後,他決定自己要去邊境將兒子的屍體帶回來安葬。當時戰爭的情況還很混亂,所以蒲運海這一要求沒有被領導同意,最後等到戰爭結束後,戰士們對於這件事也都遺忘了。

但是蒲運海一直沒有放棄,他竭盡所有來尋找兒子的下落。一年又一年,當時蒲仕平的戰友們也都沒有消息了,上級部門也遲遲沒有結果,蒲運海從黑髮等到了白頭。年老後的蒲運海身體也開始變得虛弱,他很害怕,怕自己還沒能將兒子找到,自己就先走了。又過了幾年,這時候蒲運海已經八十多歲了。在四川縣發布了自己兒子的消息,蒲運海不遠萬裡去到雲南尋找,但是找了一遍又一遍都沒有自己兒子的蹤跡。次次的希望,又一次次的失望而歸,蒲運海突然感到很疲累,他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找到這的孩子。

就在這時突然上級說招找了他的兒子,之前沒有被發現是因為他兒子的名字被記錯了,這也導致蒲運海一直沒有找到自己兒子的消息。得到這個結果蒲運海連忙趕了過去,在看到照片後確認是自己的兒子便失聲痛哭起來。這麼多年的尋找蒲運海一直都沒有放棄,也還在最後得到了一個好結果,蒲仕平的在天之靈也有了一絲慰籍,自己得以回歸家鄉與父親團聚。

在《有的人》中提到過這樣一句話:「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句話用來形容蒲仕平這類人最好不過了。他們這些為國犧牲了英雄,雖然肉體不在了,但是他們的靈魂永遠存在。

參考資料:

《涼州詞》

《有的人》

相關焦點

  • 對越自衛反擊戰,這位偵察兵犧牲後,班長才知道他是師長的兒子
    但是這場戰爭的意義,卻是非常大的,毫不誇張的說,對越自衛反擊戰給當時中國帶來的影響,甚至絲毫不亞於新中國成立後的抗美援朝。因為當時中國面臨的國際局勢,也是非常槽糕的,越南單方面的投靠了蘇聯,企圖稱霸中南半島。
  • 兒子是國家的英雄,其母在他犧牲20年後才第一次為他掃墓
    我們能夠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對越反擊戰中無數的烈士,血灑疆場,最終取得了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勝利。此戰給我國帶來了邊疆的穩定。但是這場勝利也是慘烈的,無數的烈士為此付出了他們年輕寶貴的生命,比如顧克路烈士,他犧牲的時候只有17歲。
  • 對越自衛反擊戰犧牲的女戰士:一人戰鬥至死,一人被越軍匕首割喉
    對越自衛反擊戰犧牲的兩名女戰士:一人戰鬥至死,一人被越軍匕首割喉 對越反擊中,湧現出很多英雄,他們中間有的負傷,有的甚至光榮犧牲。在這些英模人物中間有兩位女英雄,她們為了祖國的安寧,犧牲了年輕的生命。
  • 真實反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高山下的花環》各角色的原型都是誰?
    最近,一部反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電影《高山下的花環》再次進入大眾的視野。它反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戰士們在戰火的洗禮中經受的考驗。而這此電影中的令人感動的角色,都取材於真實的人和事。梁三喜—張大權電影中的張大權是一個甘於奉獻、寬容、守信、捨己為人的「小人物」。他把部隊看得比家都重要,為了連隊他一再推遲回家探親。
  • 對越自衛反擊戰,我國「犧牲」的最高長官是誰?當時多大年齡?
    為了保衛國家以及人民的利益,於是1979年2月時,中國軍隊開始進行自衛反擊,這也就是著名的對越自衛反擊戰。正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了。 在戰爭爆發之後,我軍在廣西以及雲南兩個方向同時對越軍發動了猛烈的進攻,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我軍就攻佔了越南的20多座城鎮,並且殲敵57000多人。但是與此同時,我軍也有7000人犧牲,並且15000人負傷。
  • 對越自衛反擊戰題材影片《高山下的花環》中,小北京真的有原型嗎
    我們常說藝術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一部對越自衛反擊戰題材的老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令我們許多人都淚流滿面,在戰後梁三喜的老母親前去部隊,與同樣失去兒子的雷軍長碰面的那一段更是令人印象深刻,那麼在現實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小北京」真的存在嗎,答案是肯定的。
  • 對越反擊戰,主力團團長把兒子送尖刀連,親眼看到兒子被越軍打死
    1984年,謝晉導演拍攝了一部關於對越自衛反擊戰的電影,這部電影叫《高山下的花環》。在電影中有這麼一個場面,戰爭快要開始時,一位貴婦人向軍長求情把自己的兒子撤出來,但是這位軍人不但沒有答應,反而還開會批評了這種不正之風,並把自己的兒子派了上去,最後自己的兒子犧牲在了前線。
  • 對越自衛反擊戰,打了不到一個月,為何越南40多年未恢復元氣
    眾所周知,越南同我國的關係在近年來才得以緩和,那為何之前越南同我國的關係一度惡劣甚至兵戎相見呢?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蘇聯就儼然以社會主義陣容的老大哥自居。而我國作為當時的新進社會主義國家自然一直被蘇聯指手畫腳,對於一個獨立的國家來說這是無法忍受的。因此,我國同蘇聯之間的關係趨於惡劣化。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國犧牲的將士都安葬在哪?與綠水青山相伴
    中越戰爭,又稱對越自衛反擊戰,從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在中越邊境1300多公裡的土地上,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戰爭。面對越南的不斷挑釁,中國忍無可忍,無須再忍,中央政府立即下達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決定和命令。於是為期一個多月的中越戰爭拉開了序幕,此戰以中國的全勝而告終。
  • 湖南省黔陽縣(今洪江市)子彬公後裔抗美援朝、剿匪、對越自衛反擊戰 烈士芳名錄
    編者按:  在抗美援朝、剿匪、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偉大鬥爭中,一大批黔陽子彬公後裔積極響應黨和祖國的召喚,踴躍報名參軍參戰
  • 真實的對越自衛反擊戰遠比電影《芳華》要殘忍
    蔣校長推薦:任何膽敢挑釁中華民族核心利益的國家和團體,必將為自己的無知付出慘痛的代價。隨著電影《芳華》炒作,對越自衛反擊戰這段已經遠去了三十多年的歷史,再次浮現在我們眼前。對於這段歷史,70後,以及此前出生的人記憶很深刻。
  • 對越反擊戰,一戰士身中4槍犧牲,遺體運回國才得知其身份特殊
    我們要做好的,就是銘記歷史,不忘恥辱,緬懷為革命事業獻出了自己寶貴青春、寶貴生命的戰士們。而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一位為了革命事業,身中數槍犧牲的戰士。在戰場上,他也從不退縮,堅決以完成命令為己任,屢屢立下赫赫戰功,於是他就這樣憑藉著自己的努力與付出,一步一步的被擢拔為副連長。二、對越反擊戰正式開戰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就此開始了,這是我國歷史上最近一次的戰爭。
  • 英雄母親王昌群:兩個兒子都犧牲在老山戰場,丈夫的身份更不簡單
    不論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對印自衛還擊戰還是對越自衛反擊戰,這樣的人從來不缺。遠的不說,就說離得最近的對越自衛還擊戰,當戰鬥打響以後,作為英雄的人民子弟兵衝在最前,犧牲最大,而他們的親人心理上所遭受的痛苦甚至超過身體上的痛。比如英雄母親王昌群,他的兩個兒子先後犧牲在對越老山戰場,這種痛苦誰能體會?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一幹部身中四槍犧牲,回國後才知道他的特殊身份
    眾所周知,越南在抗法鬥爭和抗美鬥爭中,中國援助了數不清的物資和彈藥,並且出動了30多萬的後勤和高炮、工程部隊幫助他們援越抗美,1975年越南實行南北統一後,馬上翻臉不認人,驅趕我華僑,在我邊境打傷我邊民,不斷製造邊境事件挑釁我國,並且口出狂言說:世界上除蘇美兩個超級大國以外,它就是第三帝國,並且侵佔柬埔寨國家,妄圖建立支那聯邦,在東南亞一帶稱霸,為了教訓越南,還我邊境軍民安靜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主帥一直定不下來?最後為何是他?
    小編寫了很多關於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歷史,大家一定多少理解了這一點。 小編多次閱讀史料和書籍,知道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有臨戰交替。 我知道在戰場上是大忌。 鄧小平一定知道這件事的嚴重性,但他為什麼要繼續這種做法呢?粟裕將軍被稱為「戰神」。
  • 1979年的三月對越自衛反擊戰結束中國凱旋而還
    對越自衛反擊戰以中國979年3月7日勝利撤回、3月16日勝利凱旋而歸結束,圖為凱旋而歸的中國軍隊。1979年2月17日,中國解放軍動用20萬人的兵力,在長距離的越南邊界上拉開了戰線,對越南發動了進攻。在二十天的的戰鬥中,雖然中國軍隊雖有傷亡,但向越南一方推進約40公裡。
  • 越戰中兒子犧牲,父親一病不起也離世,20年後母親攢夠路費才掃墓
    越戰中兒子犧牲,父親一病不起也離世,20年後母親攢夠路費才掃墓 戰爭是殘酷的,有對抗就會有犧牲。20世紀前半葉中國遭受了帝國主義的蠻橫侵略,好在全國同胞同仇敵愾,最終實現了翻身做主人。可這期間我們的代價是慘重的,無數戰士血灑戰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幸福來之不易,我們會牢記先烈。
  • 老山輪戰:戰鬥英雄趙怡忠滅敵40餘人壯烈犧牲,徐元帥含淚題9字
    老山輪戰:戰鬥英雄趙怡忠滅敵40餘人壯烈犧牲,徐元帥含淚題9字文/文史紀事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南疆邊陲硝煙四起,對越自衛還擊戰正式打響。但戰鬥並未就此結束,越軍在我方回撤以後繼續在邊境地區襲擾,並越界侵佔了雙方邊境騎線點。之後中越雙方展開攻防拔點作戰,直至九十年代初才結束。在此期間當以兩山輪戰打的最為激烈,其中不少參與輪戰的戰士此前都參加過反擊戰,比如趙怡忠。在作戰中他作為副連長衝在最前,帶領突擊隊員們滅敵40餘人,自己三負重傷卻不下火線,最終壯烈犧牲。
  • 對越反擊戰我軍陣亡的最高級別軍官,被越軍狙擊手狙擊,壯烈殉國
    在屢次嚴正交涉無果的情況下,我方忍無可忍 ,決定對越南發起一場「自衛反擊戰」。戰爭從1979年的2月持續到3月中旬,我軍一舉攻克越南20餘城市和縣鎮。就在我方取得勝利,宣布撤退之時。我軍53256部隊的副師長趙連玉,被一名化裝成「農民」的狙擊手襲擊,中彈身亡。趙連玉副師長是「對越自衛反擊戰」陣亡烈士中,軍銜級別最高的軍官。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普通人:他們沒有光輝事跡,但同樣是英雄
    1978年12月8日,為了打擊越南侵擾中國邊境的氣焰,中央軍委下達了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命令。人民解放軍以第41軍、第42軍、第43軍、第54軍、第55軍和第50軍為東線兵團,由許世友指揮,從廣西方向出擊;以第11軍、第13軍、14軍和第50軍149師為西線兵團,由楊得志指揮,從雲南方向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