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戰中兒子犧牲,父親一病不起也離世,20年後母親攢夠路費才掃墓
戰爭是殘酷的,有對抗就會有犧牲。20世紀前半葉中國遭受了帝國主義的蠻橫侵略,好在全國同胞同仇敵愾,最終實現了翻身做主人。可這期間我們的代價是慘重的,無數戰士血灑戰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幸福來之不易,我們會牢記先烈。七十年代末,中越又爆發了戰爭,同樣地,很多戰士出徵作戰,可最後沒能回到祖國,趙佔英就是這樣的英雄。
出生在雲南大山裡的趙佔英,雖然沒讀什麼書,但他對軍人格外崇敬,夢想長大後扛槍保衛祖國。聽老人們講抗戰的故事,他的心裡激動不已。19歲的時候,趙佔英終於如願以償,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戰士。當時邊境局勢不穩,他隨著戰友們一同奔赴前線,和挑釁的敵人頑強鬥爭。趙佔英的家人為兒子感到驕傲,畢竟這是為國爭光的使命。
作為父母,沒有人安心自己的孩子身處險境。槍炮無眼,誰能保證子彈就不會打中自己呢?趙佔英的家人內心也很焦慮,生怕這樣的慘劇發生在他們身上。果然,在老山戰役中,趙佔英被敵人的火炮擊中,身體多處被打爛,最終因為失血過多犧牲。當時趙佔英很年輕,只有21歲。這本來是風華正茂的階段,可他為了國家尊嚴獻出了生命。
父母得知孩子犧牲已經是很多天之後的事了,老家山高路險,信息閉塞。趙佔英的父母悲痛欲絕,怎麼也接受不了孩子犧牲的事實。他們整天哭泣,飯也吃不下,身體根本就吃不消。父親捨不得兒子,情緒平靜不了,幾天下來就一病不起。母親怎麼安慰也沒用,吃藥也不湊效,就這樣沒過多久,趙佔英的父親也離世了,剩下了母親一個人。
接連遭遇打擊,趙母也快崩潰了。送走了丈夫,她成了家裡最後的人。關於兒子的後續,趙母一無所知,就連埋在什麼地方都搞不清楚。她想去見見孩子,可是該朝哪個方向走都不知道。趙母不識字,但她堅定了要去尋找兒子。趙母四處打聽,見人就問,後來還是好心人幫忙從部隊打聽到的趙佔英的墓址。
雲南麻慄坡縣烈士陵園,這個地方趙母聽都沒聽過,從沒走出過大山她要到那裡去,簡直是難如登天。但趙母思念兒子,想盡辦法也要問清路線,後來她才知道,兒子的墓距離她家足足有400公裡。這是一段遙遠的距離,趙母無論如何也到不了,一來是經濟困難,付不起路費,第二自己沒文化,方向感差,靠步行基本不可能。
孤苦無依的趙母,為了能見兒子一面,她開始省吃儉用,除了基本的溫飽之外,從不花一分錢。即使如此簡樸,趙母一年也攢不了多少錢,但她一直堅持著,因為心中有目標。這樣的苦日子過了20年,後來身邊的人知道老人的所為是為了圓夢,才紛紛願意獻出微薄之力。當初她向當地部門求助過,可是沒有得到回應。
在好心人的幫助下,趙母終於來到了兒子墓前,這一刻她已經等了20年。趙母跪在孩子墳前,聲嘶力竭,內心的壓抑完全釋放了出來。趙母眼淚不停,心裡的思念難以言表。這次短暫的相聚之後,趙母希望以後還有機會過來探望。2006年的清明節,趙母第二次來到了孩子墓前,這個時候的她已經78歲了。
最後一次趙母見兒子是在2009年,這之後她的身體就出現了問題。以後要是再想去看孩子,可能已經不允許。2018年,趙母在家裡病逝,終年90歲。這樣的故事可能每天都在發生,如今的幸福來之不易,我們更應該牢記先烈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