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母親王昌群:兩個兒子都犧牲在老山戰場,丈夫的身份更不簡單
文/文史紀事
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中華民族因何能夠屹立於五千年?我想除了天時地利外,最重要的是我們中華民族骨子裡的那股韌勁,靠的是在和平階段不斷積極奮取,靠的是在遇到一切外來之敵時所展現出來的團結,靠的是在國家和人民需要時義無反顧捨生忘死的那群人。
不論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對印自衛還擊戰還是對越自衛反擊戰,這樣的人從來不缺。遠的不說,就說離得最近的對越自衛還擊戰,當戰鬥打響以後,作為英雄的人民子弟兵衝在最前,犧牲最大,而他們的親人心理上所遭受的痛苦甚至超過身體上的痛。
比如英雄母親王昌群,他的兩個兒子先後犧牲在對越老山戰場,這種痛苦誰能體會?而王昌群老人的丈夫身份更不簡單。
老人家的大兒子名叫劉光,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打響後他參與戰鬥並立下戰功,後被提拔為排長進入南京外國語軍校學習,學成畢業後,劉光放棄了留校,也不願意留在雲南省軍區機關任職,他堅持要回到邊境前線作戰。
1981年12月,已經升為副連長的劉光放棄了休假,帶著偵察隊外出執行巡邏任務。在途中他發現越軍在他們巡邏的要塞埋上了地雷陣,他立即命令偵察隊隱蔽,並告知大家自己學過排雷,一會兒自己先上。當他成功排除兩顆地雷後,一旁的工兵班長過來幫忙,誰知踩中地雷,劉光也被爆炸衝擊波掀倒在地,直接碰到了另一顆地雷而壯烈犧牲。
大兒子犧牲後,王昌群老人傷心欲絕,但老人家仍然將自己的小兒子送上了戰場。1984年,小兒子劉明所在的尖刀連尖刀班擔任主攻老山的作戰任務,劉明是尖刀班班長。就在作戰前夕,部隊考慮到老人家的大兒子已經犧牲,準備將劉明調離戰場,但是卻被他的父親制止。
戰鬥打響後,劉明作戰十分英勇,當排長犧牲後,他帶領部隊繼續往前衝,之後順利拿下老山,他也被記為二等功,隨即就被提拔為排長。可是越軍在隨後的反撲中攻勢十分猛烈,劉明未能及時撤離,為了掩護戰友他壯烈犧牲。
小兒子劉明犧牲的消息傳到家中後,母親王昌群哭幹了淚水,悲痛欲絕的她為了抑制自己不再哭,將自己的手背咬得又青又紫。12天後,身為部隊外科醫生的女婿陳加勇也走上了戰場。
兩個兒子一個女婿先後奔赴戰場,什麼樣的家庭才能有如此犧牲精神?知道他們的父親身份後才恍然大悟,原來王昌群的丈夫是當時雲南省保山軍分區司令員劉斌。1924年劉斌出生於山西陽城縣河北鎮南井溝村,1943年,還不滿20歲的他就參加了八路軍,跟隨部隊抗日。
抗日戰爭勝利後,他又參加了解放戰爭,當時已經升至連長的他,在晉中戰役和太原戰役中帶領全連英勇作戰,在戰鬥中他頭部中彈,彈片後來就這樣一直沒能取出來。新中國成立之後,他又轉到雲南邊防作戰,先後在中緬、中越一線工作,1983年,身為保山軍分區司令員的劉斌離休。
10年3月20號,他因病逝世,享年8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