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 | 鄒璐徽
繼重疾險定義於上月公開徵集意見以來,又一張或將影響重疾險定價的表格也將公開徵求意見。
日前,《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2020)(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2020年版重疾表」)對外發布。這是今年3月末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新重疾定義規範的相關配套文件。
據悉,該版本梳理了疾病保險產品約2900款,摘錄疾病160種,收集承保數據3.7億條、理賠數據587萬條。同時,針對約75萬件未知癌症病理、死因不明確、病因不明確等賠案信息不完整問題,組織保險公司通過查詢原始卷宗等方式進行人工補錄,均為經驗發生率準確計算提供了保證。
單獨開闢大灣區標準,新增老年人代表疾病
據悉,為助力國家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發展需要,2020年版重疾表編制了新重疾定義下的粵港澳大灣區多病種重疾表。其中,重疾表中的粵港澳大灣區特指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個珠三角城市覆蓋的區域。
大灣區的單獨開闢,也呈現出了不同的數據。根據國盛證券研報,大灣區專屬重疾產品發生率下降更為明顯,平均看整體發生率降幅在30%左右,中年年齡段降幅同樣較小。
此外,2020年版重疾表為進一步滿足老年人健康保障需求,編制了新重疾定義下的兩種老年人代表性重疾經驗發生率參考表。據財新報導,這兩類疾病分別是嚴重阿爾茲海默症和嚴重帕金森症,此前並未納入到重大疾病保險的必保病種,也沒有單獨的發生率。
重疾產品發生率整體下降,費率有望降低
目前正在向行業徵求意見的新重疾定義調整的另一個變化是,重疾險程度的細化。
精算師協會相關人士表示,主要變化之一是對惡性腫瘤區分成輕度、重度兩類,將原屬於惡性腫瘤TNM分期為T1N0M0期或更輕分期的乳頭狀或濾泡狀甲狀腺癌劃歸為輕度惡性腫瘤,這一變化會使得嚴重惡性腫瘤的發生率下降,而輕度惡性腫瘤的發生率有所提高,同時,近年來惡性腫瘤發生率本身呈現一定的自然經驗惡化趨勢。從經驗分析結果來看,嚴重惡性腫瘤在20-45歲年齡段的發生率降低,而高年齡段的發生率有所提高。
國盛證券研報也表示,在新定義之下,男女各年齡段的重疾發生率均有較為明顯的下降,整體發生率降幅在20%左右;但不同年齡段有所差異,中青年齡段發生率出現明顯下降,但高年齡段發生率相對穩定。
今年3月出爐的《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修訂版(徵求意見稿)》,曾首次引入輕度疾病定義,將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死、腦中風後遺症3種核心疾病,按照嚴重程度分為重度疾病和輕度疾病兩級。彼時,就有分析稱,確實讓新產品的保障效果有所下降,但更有利於保險公司長久經營,降低費率。
國盛證券研報也表示,對保險公司而言,預計此次2020版重疾表,疊加前期病種修訂的徵求意見以及普通型人身險精算新規下由於現金價值調整的間接影響,保險公司在重疾險方面有一定的價格空間,但最終能否降價仍有待觀察。
此次重疾發生表以及前期的重疾定義修訂有望在年中正式出臺,給保險公司重疾產品留下價格下降的空間,有利於促進重疾險保費定價更加科學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