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的意圖很明顯,他要立鄭貴妃所生皇三子朱常洵為太子

2021-01-10 蕭家老大a

萬曆的意圖很明顯,他要立鄭貴妃所生皇三子朱常洵為太子

朱常洵,亦稱福恭王(另說福忠王),俗稱老福王,明神宗朱翊鈞第三子,母親鄭貴妃,南明弘光帝朱由崧之父。生於萬曆十四年(公元1586年)正月初五。

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正月二十一日,李自成攻克洛陽,朱常洵被農民起義軍殺死,享年五十六歲。崇禎皇帝賜諡為福恭王。

朱常洵是萬曆皇帝第三子,母親鄭貴妃。萬曆的皇后姓王,但沒有生育一男半女。一次,萬曆一時興起,臨幸了一個宮女,便有了長子朱常洛。按當年朱元璋立下的「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和「東宮不待嫡,元子不並封」的繼承法,身為長子的朱常洛,是理所當然的太子。

但是,一則由於萬曆皇帝對鄭貴妃的寵愛,二則由於朱常洛的母親只是個一般宮女,萬曆皇帝遲遲不肯立朱常洛為太子。他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要立心愛的女人鄭貴妃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為太子。

萬曆皇帝這種不顧祖制的行徑,遭到了多數正直大臣的批評。儘管萬曆曾「一怒而斥諫官十一人,朝士莫不駭嘆」,但前僕後繼的批評者依然絡繹不絕。最後,萬曆皇帝敵不過大臣們的口水仗,他終於明白,儘管貴為天子,卻不能隨心所欲地立一個接班人,只得接受祖制的安排。

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十月,萬曆皇帝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三子朱常洵為福王、五子朱常浩為瑞王、六子朱常潤為惠王、七子朱常瀛為桂王,爭國本事件最終落下帷幕。

圍繞這個問題,大臣們與皇帝鬥了十五年,期間,發生很多事情。「國本之爭」是萬曆一朝最激烈複雜的政治事件,共逼退首輔四人,部級官員十餘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員人數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罷官、解職、發配,萬曆皇帝故意不上朝以示抗議。

萬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有謠言說,萬曆皇帝想要換太子,矛頭指向鄭皇貴妃,結果,皇帝株連逮捕者甚眾。到了萬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又有進言,說鄭皇貴妃以及福王將要謀害皇太子,結果,萬曆皇帝僅僅是讓福王就藩,但被鄭貴妃暗中阻止了。

到崇禎皇帝時,朱常洵地近位尊,朝廷尊之以禮。從小嬌生慣養的朱常洵,終日閉閣,酌飲醇酒,所愛唯有婦女、歌舞,對外界的亂象,漠不關心。

此時,長江以北起義不斷,河南也遭大旱蝗災,人互相食,已是末日之象,世間都說,先帝耗天下之財以肥福王,洛陽富於皇宮。經過洛陽的援兵喧嚷道:「王府有金錢百萬,卻讓我們餓著肚子死於賊手。」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正住在洛陽,聽說之後很害怕,便將其中利害關係告知朱常洵,而朱常洵並未放在心上。

崇禎十三年冬(公元1640年),李自成接連攻陷永寧、宜陽。第二年正月,參政王胤昌率軍警戒防備,總兵官王紹禹,副將劉見義、羅泰也各自引兵而至。朱常洵這才清醒了些,把三將召入宮中,擺酒設宴,倍加禮待。數日之後,闖軍大至,攻城。朱常洵拿出千金招募勇士,縋城而出,手持長矛衝入敵營,李軍才稍微退卻。

夜半時分,王紹禹的親軍從城上招呼闖軍,互相談笑,揮刀殺死防守城牆的士兵,焚燒城樓,打開北門,引闖入城。朱常洵從城牆上用繩子逃出,藏匿於西郊迎恩寺中。

第二天,闖軍跟蹤而至。將其捉拿,朱常洵當場被殺。兩名承奉(福王身邊的侍從)伏屍而哭,闖軍揪住他們,讓他們離開。承奉掙扎著喊道:「福王已死,我們也不願再活,只求一付棺木收容福王屍骨,我們就是粉身碎骨也無怨言。」闖軍見他們如此,便答應了他們的請求。用一付一寸厚的桐棺裝殮之後,放在一個破爛的架子車上,兩人就在旁邊自縊而死。王妃鄒氏及世子朱由崧逃往懷慶。闖軍火燒福王宮,大火持續三日不絕。

福王死時五十六歲。崇禎帝為此輟朝三日,予祭葬從優,一切喪禮較其他藩王倍厚,賜諡曰「恭」,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正月初八葬於邙山之原。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思宗在煤山上吊自殺後,朱由崧在南京被馬士英、盧九德擁立為皇帝,定年號「弘光」。國號仍為明,史稱南明。

(本篇完)

相關焦點

  • 萬曆皇帝立太子時,看到了什麼東西,哀嘆道:「此乃天意」?
    因為年少登基,所以他的母親李太后為了讓他成為一個有為之君,安排輔臣張居正、高拱對他嚴加教導。從小被閣臣教育長大的萬曆皇帝內心受到很大的拘束,他一直試圖反抗。不僅要反抗他的母親,更要反抗為難他的朝廷大臣。
  • 萬曆皇帝金口玉牙,鄭貴妃保存金匣,可惜都失算啦
    所以,陸陸續續,皇二子朱常漵(早夭)、皇三子朱常洵先後出生了(後又有五子朱常浩、六子朱常潤、七子朱常瀛等)。此時,冊立太子的問題,就來到眼前了。可是,把太子與他的兄弟們擺擺平齊,就不合適了。對此,大臣們又鬧了起來。幾十位官員上書反對。大意都是,皇上呀,這麼幹不合時宜呀,您先冊立太子,再分封各王,啥也不耽誤呀。您不先立太子,不先立恭妃,反而急著弄這些么蛾子幹什麼呢?原話當然比這個客氣。對此,萬曆皇帝又是斥責又是降級,大夥還是不服氣。
  • 明朝萬曆年間的「爭國本」事件
    朱常洵,亦稱福恭王(另說福忠王),俗稱老福王,明神宗朱翊鈞第三子,母親鄭貴妃,南明弘光帝朱由崧之父。生於萬曆十四年(公元1586年)正月初五。
  • 鄭貴妃死後,為何未按遺旨與萬曆皇帝葬在一起?
    就在臨死前,她又辦了一件足以令群臣熱血沸騰、讓萬曆皇帝十分尷尬、讓鄭貴妃恨之入骨的大事。按照明朝祖制,所封藩王必須住在自己的封國裡,非奉旨不得入京。但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卻恃父母之寵,竟在皇宮中十多年不赴封國洛陽。正當皇帝和群臣為常洵就藩一事爭得難解難分之際,行將就木的「幽靈」出現了,她先是召問鄭貴妃:「福王何未赴封國?」
  • 作為明神宗萬曆皇帝之子,瑞王朱常浩的最終下場怎麼樣?
    (明神宗萬曆皇帝)明神宗萬曆皇帝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45年),神宗共有皇子八人,其中次子朱常漵、四子朱常治和八子朱常溥皆早夭,餘下的五個皇子中,神宗最喜愛的便是鄭貴妃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皇五子朱常浩出生於萬曆十九年(1591年),母周端妃。
  • 走訪思陵、王承恩墓、鄭貴妃墓與萬娘墳
    思陵,是大明毅宗烈皇帝朱由檢的墓,原為田貴妃墓,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朱由檢景山自盡後,被李自成為安人心以親王禮草葬於十三陵,後改稱思陵。思陵是一個不開放的陵墓,佔地很小,四周布滿攝像頭以防盜墓。思陵石碑石像生王承恩墓。
  • 明朝萬曆皇帝有多可愛,說一說他與文臣30年之久的拉鋸戰
    這裡就牽扯古代的傳統,不管皇后生下的兒子排行第幾,但人家正妻,別的皇妃生下的兒子就沒辦法當皇帝,這也為什麼明成祖朱棣要篡改歷史非要證明自己是馬皇后親生,朱棣只要證明了自己是馬皇后親生,那麼他就有繼承權。
  • 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為何沒有被權臣架空?多虧這三人
    萬曆皇帝的長子朱常洛是萬曆皇帝偶然機會臨幸宮女所生,所以一直遭到萬曆皇帝的嫌棄,並且因為萬曆皇帝非常喜歡鄭貴妃,因此想要將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立為太子,將來繼承大統。 但是萬曆皇帝的想法遭到李太后和朝臣的大力反對,李太后和大多數朝臣都認為應該立皇長子朱常洛,這其實是符合「立嫡立長」傳統的。
  • 萬曆朝國本之爭,表面看是朝臣維護綱常,其實背後藏有齷齪之舉
    在他執政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裡,皇帝就像是一個幽閉症患者,天天沉溺於後宮,或與心愛的鄭貴妃纏綿,或與太監宮女縱情玩樂。萬曆皇帝共有八個皇子,卻沒有一個是出自正宮皇后王氏。按照中國封建宗法制度中「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繼承原則。顯然宮女王氏所生的皇子朱常洛應該被立為皇太子,作為大明王朝的合法繼承人。
  • 萬曆皇帝二十餘年不上朝,為什麼沒有被架空?從國本之爭拆解端倪
    但,九嬪裡面恰有萬曆皇帝的本命佳人,就是後來的鄭貴妃。宮女王氏,給萬曆生了一個兒子、一個公主;而鄭貴妃給萬曆生了三個兒子、三個公主。除了長子朱常洛外,次子、老三、老四,都是鄭貴妃所生。可見,萬曆對鄭貴妃才是真愛。愛情,是美好的;可一旦遭遇權力,就要變質為悲劇了。
  • 大臣不惜粉身碎骨,和皇帝鬥了38年,把他扶上龍椅,28天後他死了
    到了萬曆十四年(1586),皇三子朱常洵出生了,神宗封朱常洵的生母鄭氏為皇貴妃,並且對這個三皇子寵愛有加,經常把他帶在身邊。這種反常現象讓大臣們惶恐不安,十分擔心神宗立朱常洵為太子。 針對這種情況,首輔申時行就立即給神宗上疏表達冊立太子之願,指出冊立太子是眾位大臣和全國百姓的願望,是眾望所歸。
  • 廢長立幼的成功案例不在少數,為什麼萬曆皇帝就是做不成呢?
    ,朱常洛的生母是朱翊鈞生母李太后宮中的一個宮女,朱翊鈞引以為恥;萬曆皇帝最寵愛的是萬曆十年入宮的鄭氏,鄭氏極得朱翊鈞歡心,自然愛屋及烏,也很喜歡她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演員杜淳飾演的劉徹既然有廢,自然要立新太子,劉啟看中的太子人選是王夫人所生的皇十子劉徹,可是劉徹有個巨大的劣勢,那就是排行太靠後,但劉啟又有一個天然的優勢,那就是劉榮冊立為太子後不久薄皇后就被廢了
  • 萬曆的8個兒子裡,有4個兒子的結局很悽涼?福王朱常洵成了一鍋湯
    因為他嫌棄朱常洛是宮女所生,所以他更喜歡鄭貴妃生的三兒子朱常洵。很長一段時間裡,朱翊鈞都想要把朱常洵給立為太子,可惜總是遭到群臣反對。因為群臣認為必須要立長不立幼,有朱常洛在,就不能立朱常洵。為此君臣之間僵持了很多年。等到萬曆二十九年的時候,朱翊鈞選擇認命,將朱常洵封為福王。不過封地很特別,在富饒的洛陽。雖然被封為了福王,但是朱常洵遲遲沒有去就藩,為啥?
  • 明朝福王朱常洵被李自成燉成肉湯 是真實歷史還是清廷污衊
    朱常洵的母親,是明神宗最寵愛的鄭貴妃,因此,明神宗想廢掉長子朱常洛,立朱常洵為太子。可是,這種做法遭到大臣的激烈反對。明神宗和大臣們明爭暗鬥了15年之久,最後不得不讓步,仍然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另外將朱常洵封為福王,於1614年就藩洛陽。洛陽是六朝古都,繁華富庶。朱常洵在這裡就藩,倒也悠哉樂哉。
  • 萬曆和內閣長達15年的「國本之爭」,儼然是一場貓和老鼠的博弈
    鄭氏入宮僅一年,尚未擁有子嗣的她就被萬曆冊封為德妃,而此時已經生下皇長子朱常洛的王氏卻並沒有母憑子貴,只被封為了恭妃。兩相對比,備受冷落的恭妃難免內心孤苦,終日以淚洗面。有人歡喜有人愁,1586年,鄭氏也為萬曆生下一子,起名朱常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