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的8個兒子裡,有4個兒子的結局很悽涼?福王朱常洵成了一鍋湯

2021-02-23 巍巍漢唐

萬曆皇帝朱翊鈞,一輩子有8個兒子,其中長子朱常洛做了皇帝,還有3個兒子全都早夭。其餘4個兒子做了王爺,這4個王爺裡,除了老七桂王朱常瀛以外,其餘幾個的結局,那叫一個悽慘。

沒辦法,誰讓他們是亡國時期的王爺呢?和平時期的王爺,全都是光鮮亮麗的生活。可王國時期的王爺,卻成了眾矢之的。

一、福王朱常洵,被李自成做成了福祿壽湯。

萬曆皇帝朱翊鈞最喜歡的兒子,並不是長子朱常洛。因為他嫌棄朱常洛是宮女所生,所以他更喜歡鄭貴妃生的三兒子朱常洵。

很長一段時間裡,朱翊鈞都想要把朱常洵給立為太子,可惜總是遭到群臣反對。因為群臣認為必須要立長不立幼,有朱常洛在,就不能立朱常洵。

為此君臣之間僵持了很多年。等到萬曆二十九年的時候,朱翊鈞選擇認命,將朱常洵封為福王。不過封地很特別,在富饒的洛陽。

雖然被封為了福王,但是朱常洵遲遲沒有去就藩,為啥?因為他和老媽鄭貴妃,都還覺得自己有繼位的希望,因此他在京城逗留了十多年。

一直到萬曆四十二年,這事兒實在是辦不成了,福王朱常洵才選擇去洛陽做一個富裕的王爺。那麼福王朱常洵到底多富裕呢?

朱常洵大婚的時候,明廷不僅給他價值鬧了奢華的府邸,而且光辦婚禮的錢,就多達30多萬兩白銀。朱常洵去封地前,萬曆皇帝也給了他4萬兩銀子,還有2萬頃良田。

此外四川、洛陽等地的鹽茶稅也都被朱常洵收歸己有。當李自成來到朱常洵府邸以後,搬出來的錢財有數千輛車之多,搬了好幾天才搬完,可以說是朱常洵間接地支援了李自成的起義軍。

李自成攻入洛陽的時候,朱常洵已經有55歲了。當時他已經胖到走不動路了,需要幾個人扶著才能走。

李自成一看,好傢夥,這不是一頭大肥豬嘛!因此李自成將朱常洵扔進了一口大鍋之中,再加上了一點其他作料,做成了一鍋福祿壽湯,讓起義軍們一起喝了。不過福王朱常洵活著的時候,那日子是很瀟灑的,只有去世之前,才嘗到了痛苦的滋味。

二、端王朱常浩。

朱常浩是朱翊鈞的第五個兒子,這哥們是個非常貪財的傢伙。雖然到了25歲他還沒有結婚,但是朱常浩每天都跑去戶部索取自己大婚的費用。

拿到了錢以後,他還總說不夠。很多人就奇怪了,你咋還不結婚呢?原來朱常浩是個信佛的人,所以他不喜歡女人。

我真的服,難道佛教你不喜歡女人,沒有教你不貪財嗎?朱常浩到了封地漢中以後,開始增加當地百姓們的負擔,增加了各種特殊的稅收,老百姓苦不堪言。

李自成在1643年擊敗了孫傳庭以後,攻佔了西安。此後分派大軍攻佔陝西的各處要地,身在漢中的朱常浩,自然是非常緊張的。

常浩在宮中,衣服禮秩降等,好佛不近女色。及寇逼秦中,將吏不能救,乞師於蜀。總兵官侯良柱援之, 遂奔重慶。隴西士大夫多挈家以從。十七年,張獻忠陷重慶,被執,遇害。時天無雲而雷者三,從死者甚眾。---《明史》

因此他立刻帶著大量鈔票逃到四川去避難,結果萬萬沒想到,第二年張獻忠又攻破了重慶直奔四川而來。

朱常浩無可奈何,只好選擇投降了張獻忠。最終朱常浩全家老小和隨從官員,全部都被張獻忠給斬殺了。

三、惠王朱常潤。

朱常潤是萬曆皇帝朱翊鈞的第六個兒子,這哥們和自己的哥哥朱常浩有點類似,也都是比較信奉佛教的。

他在京城住了很多年,一直到崇禎皇帝繼位以後,才到荊州就藩。10年以後,張獻忠跑到了荊州地區興風作浪,這可把朱常潤給嚇壞了。

於是這哥們帶著一家老小四處逃竄,居無定所,日子非常不好過。雖然有人打算將朱常潤立為監國,可惜因為這哥們不是個管事兒的人,整天念佛,所以大家也就放棄了這種想法。

等到多鐸的大軍攻佔江南的時候,朱常潤便跟著其他王爺一樣,一起投降了清朝。朱常潤到了京城立刻表示自己不問世事,就想念佛,無非是為了苟活下來。

崇禎十五年十二月,李自成再破夷陵、荊門,常潤走湘潭,自成入荊州據之。常潤之渡湘也,遇風於陵陽磯,宮人多漂沒,身僅以免,就吉王於長沙。十六年八月,張獻忠陷長沙,常潤走衡州,就桂王。衡州繼陷,與吉王、桂王走永州。巡按御史劉熙祚遣人護三王入廣西,以身當賊。永州陷,熙祚死之。---《明史》

結果清廷壓根就不理他,萬曆皇帝的兒子,這種貨色要是活在世上,那清朝的皇帝睡覺都睡不安穩。不久之後,朱常潤便跟其他10個老朱家的王爺,一同被清廷斬殺。

四、桂王朱常瀛。

桂王朱常瀛是朱翊鈞的第七個兒子,在崇禎登基時前往湖南衡陽就藩。這位桂王朱常瀛有點倒黴,比如說他的桂王府,剛建成兩年,就坍塌了,還壓死了6名女子。這要放在現在,絕對是豆腐渣工程,需要一查到底,畢竟屬於重大事故了。

崇禎皇帝上吊自盡以後,李自成滅了大明王朝。這個時候張獻忠也在渾水摸魚,帶著大軍從武漢直奔湖南而來。其中就佔了桂王朱常瀛所在的衡陽。

畢竟衡陽是自古兵家必爭之地,所以這裡是有常備軍的。張獻忠重點打擊的就是衡陽,因此朱常瀛可以說是相當倒黴。

在抵擋不住的情況下,朱常瀛和他的大兒子朱由楥都被嚇出了一身病,完全無法指揮戰鬥。在這種情況下,朱常瀛的另一個兒子朱由榔才把父兄帶出了衡陽城。

他們一路南逃,從衡陽到永州,再到廣西梧州。這一路上把本就身體不好的朱常瀛給活活累垮了,到了梧州後不久,朱常瀛就病死了。

值得一提的是,朱常瀛的兒子朱由榔,後來成為了南明的永曆皇帝,也是南明最後一位皇帝。可憐最後他也被吳三桂從緬甸弄回來在滇池邊殺掉了。

總結:明朝末年老朱家的王爺日子都不好過。

朱元璋喜歡搞分封制,因此他們老朱家的王爺是特別多的。姓朱在大明276年的時間裡,那是令人自豪的一件事。

不過很可惜的是,等到大明朝滅亡的時候,姓朱就成了一件麻煩的事情。因為清廷和農民軍都會認為你是朱明王朝的後裔,從而對你痛下殺手。

因此明朝滅亡時期的朱家王爺,那日子是相當不好過的。對手只給了他們兩條路,要麼逃跑,要麼被滅。很顯然,他們跑不快。

相關焦點

  • 福王無福運,重達三百斤的朱常洵,真的被李自成軍隊給煮熟吃了嗎
    福王朱常洵是明朝國營養豬藩王體制下的終極產物。據說朱常洵的體重有三百斤,連走路都走不動,只要坐下那就絕對起不來,必須要人扶著起身。照此描述,朱常洵確實和諸沒啥兩樣,姓朱、像豬、本身也是朝廷養的「豬」。豬王爺乃是大明一代「聖主」萬曆皇帝朱翊鈞的兒子,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從萬曆皇帝的畫像看,這哥們兒的體型也相當之……肥碩,當時定陵被挖掘之後,相關人員測量了朱翊鈞遺骨,結論是這位皇帝的身高只有1.68米,如此看來萬曆是個不折不扣的矮胖子,由此推測福王朱常洵也大差不差。
  • 李自成率眾吃掉福王朱常洵
    鍋中的巨胖,不是什麼寺中和尚,也不是在表演「絕世武功」,此人乃明朝當今皇上崇禎皇帝的親叔父、明神宗最寵愛的兒子——福王朱常洵;大鍋周圍興高採烈圍觀的人,乃李自成手下的農民軍。他們正在欣賞的「活物」,正是馬上要享受的大餐中的一味主菜——「福祿(鹿)宴」中的「福」菜。一個時辰過後,煮得爛熟的福王朱常洵以及數隻梅花鹿已經被幾千兵士吃入腹內,成為大家的美味晚餐。
  • 福王朱常洵,死後真被人做成肉湯給百姓分食了嗎
    但明朝祖制為「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當時神宗的正官皇后王氏並沒有子嗣,宮女王氏卻在萬曆十年八月生下了皇長子朱常洛。後來在祖訓,大臣和太后的三從施壓下,明神宗迫不得已的才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封朱常洵為福王。二.到達封地後為所欲為萬曆三十一年,有謠言說鄭皇貴妃串說明神宗讓其廢太子,結果皇帝把散布謠言者逮捕株連。到了萬曆四十一年,又有進言,說鄭皇貴妃和福王將要謀害皇太子,貪圖皇位,結果皇帝僅僅讓福王去往翻地,但卻被鄭皇貴妃給暗中阻止了,這事最後被不了而知。
  • 作為明神宗萬曆皇帝之子,瑞王朱常浩的最終下場怎麼樣?
    明神宗萬曆皇帝共有八子,其中瑞王朱常浩排名第五,他的結局跟皇兄福王朱常洵差不多,都是藩國被農民起義軍攻破後遭殺害。(在國本之爭中大出風頭的福王朱常洵,最後在洛陽城陷落後被李自成的大順軍處死)為了達到自己立皇三子朱常洵為太子的目的,萬曆皇帝想出了一個點子,於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提出「三王並封」的荒唐意見,《明史·卷一百二十·列傳第八》載曰「……初,太子未立,有三王並封之旨,蓋謂光宗、福王及常浩也。」
  • 萬曆皇帝立太子時,看到了什麼東西,哀嘆道:「此乃天意」?
    在萬曆皇帝的寵幸下,鄭氏不僅成為貴妃,而且還生下了二子一女。在後宮中,沒有一位妃子不想讓自己的兒子成為儲君,所以鄭貴妃便想讓萬曆皇帝立自己的兒子福王朱常洵為太子。 萬曆皇帝與鄭貴妃 萬曆皇帝立太子 但擺在萬曆皇帝眼前的難題是,朱常洵前面還有個哥哥朱常洛,朱常洛才是他的長子
  • 明朝封地洛陽的藩王,封號很獨特,有一個淨幹壞事諡號「厲王」
    明太祖在全國各地封了包括自己二十五兒子與侄孫朱守謙,在內的二十六個王。一時間全國各地都是王府,到處是朱氏王子王孫。朱彝是朱元璋25子,也是最小的兒子(26子早夭)。朱元璋的25個兒子都封為親王,只有侄孫封靖江王為郡王。他在河南封了3個兒子,開封周王,南陽唐王,洛陽伊王。洛陽古稱洛邑、雒陽、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他卻沒封洛王,而是封為了伊王。
  • 明朝短命皇帝朱常洛,七個兒子,夭折五個,十個女兒,夭折七個
    朱常洛不僅短命,他的兒子和女兒也都很短命,朱常洛生了七個兒子,夭折五個,十個女兒,夭折七個,可以說,非常的不幸。 有一次,明神宗朱翊鈞去給母親李太后請安,太后不在,朱翊鈞看到太后宮裡,有個宮女王氏非常漂亮,於是,便臨幸了這名宮女,沒過多久,宮女懷孕了,李太后發現了此事,於是,問朱翊鈞到底是怎麼回事?朱翊鈞非常忌諱這件事,開始不承認,後來,李太后拿到起居注,朱翊鈞才不得不承認。
  • 明朝潞王朱翊鏐和萬曆帝朱翊鈞是同胞兄弟,萬曆原來是個寵弟狂魔
    萬曆皇帝朱翊鈞和潞王朱翊鏐的父親,就是那位創造了隆慶新政的明穆宗朱載垕,也叫朱載坖。隆慶帝女兒很多,可是,僅有四個兒子,還早殤了兩個。嫡長子五歲殤,次子未滿周歲夭,僅僅剩下了三子朱翊鈞和四子朱翊鏐兄弟兩人。朱翊鈞和朱翊鏐的生母都是李貴妃,所以,他們兩個確確實實是同父同母的同胞親兄弟。
  • 歷史上唯一被煮成肉湯的王爺,體重達300多斤,肉湯至今還有名
    在萬曆年間曾發生過一件君臣之間爭吵長達十五年的事件,那就是國本之爭,簡單來說是立太子之爭。神宗皇帝不喜歡宮女生的朱常洛,而是加倍寵愛鄭貴妃,並且有意立鄭貴妃的兒子福王為太子。卻遭到了大臣和太后的集體反對,爭了十五年,皇帝身心交瘁、貴妃悒鬱不樂、整個帝國不得安寧。
  • 明朝福王朱常洵被李自成燉成肉湯 是真實歷史還是清廷污衊
    近段時間,網絡文章熱傳「明朝福王朱常洵被李自成燉成肉湯,犒勞三軍將士」一事。文章惟妙惟肖,有細節有情節。姑選一段如下:「幾個昔日大廚出身的兵卒,聞言踴躍,持刀上前,輕刮細剃,先把福王身上毛髮盡數刮乾淨,然後撥去指甲,以藥水灌腸排去糞便,裡裡外外弄乾淨後,像大閘蟹一樣把他放入大鍋中慢燉。笑看他在白湯佐料間上下翻滾,肥肉與鹿肉齊飛,湯水共作料一色,終成一頓美餐。」朱常洵,生於1586年2月22日。是明神宗朱翊鈞第三個兒子。
  • 三百斤大胖子,最後竟被做成了一鍋肉湯,此肉湯還有個專門的名字
    失去了明朝正規軍的護佑,作威作福的萬安王朱採輕和福王朱常洵也只能成為李自成的階下囚。朱採輕被李自成迅速斬殺,可是,朱常洵卻沒有這麼幸運了。作為萬曆皇帝最寵愛的兒子,當今崇禎皇帝的親叔父,朱常洵的名氣非常高。當年,若不是大臣們極力堅持嫡長子繼承制,可能萬曆之後的皇帝就是他了。即使與帝位失之交臂,他還是被分封到了洛陽這個無比富庶的地方。
  • 歷史上唯一被「煮成肉湯」的王爺,體重300多斤,肉湯至今還有名
    明末清初的時候,有一件事發生在君臣之間,爭論了十五年,那就是國本之爭,簡而言之,就是立太子之爭。神宗皇帝不喜歡宮女中的朱常洛,反而更加寵愛鄭貴妃,並有意將鄭貴妃的兒子福王立為太子。但被大臣和太后集體反對,爭鬥了十五年,皇帝心灰意冷,貴妃鬱鬱寡歡,整個帝國無法安寧。
  • 萬曆的意圖很明顯,他要立鄭貴妃所生皇三子朱常洵為太子
    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正月二十一日,李自成攻克洛陽,朱常洵被農民起義軍殺死,享年五十六歲。崇禎皇帝賜諡為福恭王。朱常洵是萬曆皇帝第三子,母親鄭貴妃。萬曆的皇后姓王,但沒有生育一男半女。一次,萬曆一時興起,臨幸了一個宮女,便有了長子朱常洛。按當年朱元璋立下的「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和「東宮不待嫡,元子不並封」的繼承法,身為長子的朱常洛,是理所當然的太子。
  • 鄭貴妃死後,為何未按遺旨與萬曆皇帝葬在一起?
    就在臨死前,她又辦了一件足以令群臣熱血沸騰、讓萬曆皇帝十分尷尬、讓鄭貴妃恨之入骨的大事。按照明朝祖制,所封藩王必須住在自己的封國裡,非奉旨不得入京。但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卻恃父母之寵,竟在皇宮中十多年不赴封國洛陽。正當皇帝和群臣為常洵就藩一事爭得難解難分之際,行將就木的「幽靈」出現了,她先是召問鄭貴妃:「福王何未赴封國?」
  • 明朝福王被做成「福祿酒」是怎麼回事?到底是誰在推動這個說法?
    明朝在洛陽封藩的崇禎皇帝親叔叔福王朱常洵被起義軍抓獲,落到李自成手上,朱常洵的下場當然不會好到哪兒去,他的死讓史書上出現了「福祿酒」這麼個詞彙 這位福王死後,明間就流傳出李自成將他的屍體和鹿肉在一個大鍋裡同煮,然後和部下分而食之的傳言。明末的很多文人,比如吳偉業、李漁、彭孫貽也都在他們的野史著作中這麼描述。
  • 萬曆皇帝二十餘年不上朝,為什麼沒有被架空?從國本之爭拆解端倪
    於是,太后拿著起居注,質問萬曆皇帝:你到底脫沒脫褲子。萬曆想抵賴但抵賴不成,只能紅著臉說:確實脫褲子了。太后轉怒為喜:既然脫褲子了,那就不能耍流氓,你得照顧皇家體面。母以子貴,只要這個宮女生下兒子,那就是我朱家的長子。而這個宮女也爭氣。在1582年8月,宮女王氏真給萬曆生了一個兒子。
  • 康熙的九個兒子為什麼要爭皇位,當個王爺無憂無慮不好嗎?
    題圖:《康熙王朝》康熙的九個兒子為什麼要爭皇位,當個王爺無憂無慮不好嗎?清朝的王爺和明朝的王爺完全是兩回事。比如福王朱常洵,出京就藩萬曆一次賞給良田四萬頃!這個數把各個部門嚇的尿褲,連朱常洵那麼不要臉的人都覺得不好意思收,自己要求減半。就算是減半也是兩萬頃,整個河南的良田都不夠,又從湖廣,山東劃了地給補上的。這還只是不動產,從江都到太平的雜稅,四川全省的鹽井茶稅,全部歸朱常洵。
  • 明朝萬曆年間的「爭國本」事件
    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正月二十一日,李自成攻克洛陽,朱常洵被農民起義軍殺死,享年五十六歲。崇禎皇帝賜諡為福恭王。朱常洵是萬曆皇帝第三子,母親鄭貴妃。萬曆的皇后姓王,但沒有生育一男半女。一次,萬曆一時興起,臨幸了一個宮女,便有了長子朱常洛。按當年朱元璋立下的「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和「東宮不待嫡,元子不並封」的繼承法,身為長子的朱常洛,是理所當然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