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大咖談|殷九龍:讓博物館文創真正走進生活

2020-12-26 川觀新聞SCOL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 攝影 向宇

在中國,博物館文創正在進入2.0階段,圍繞博物館IP進行文創開發,已經成為當下「博物館熱」的重要一環。今年12月,「這禮是成都」2020成都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啟動,通過把「文物IP」與「設計」嫁接,讓文物真正「活起來」,將成都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

作為2020成都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的評委,殷九龍認為博物館文創最重要的方向在於走進大眾生活,只有走進生活的文創才能吸引更多的人關注文化,關注文化背後的城市與歷史。

殷九龍作品 《m》系列

讓文化走出博物館

「當我們問一個人為什麼去博物館,答案不會是要去買文創產品。去博物館一定是因為對知識和藝術的渴望,博物館可以豐富和充實我們的生活,而我希望文創也能讓生活變得更豐富有趣。」殷九龍說。

過去,博物館文創消費通常只在特殊場域裡進行,館藏精品文物往往會促使遊客購買商品。殷九龍發現,現在一些高品質的文創產品,已經可以脫離特定的消費場域,在網上也有人願意買單。

殷九龍作品 「千分之一」系列

事實上,網購文創產品已成為年輕人的消費新趨勢。2019年,清華大學發布的《新文創消費趨勢報告》顯示,近兩年電商平臺文創產品成交規模爆發式增長,某網購平臺文創旗艦店累計訪問量達到16億人次,是全國博物館線下接待人次的1.5倍,其中有1億用戶是「90後」。

網購文創產品成為年輕人的消費新趨勢。在殷九龍看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個現象,也是博物館文創需要繼續發力的地方。這證明文創開始真正走進人們的生活,而不僅僅存在於博物館的商店裡。博物館文創既不是簡單複製藏品,也不同於常規的旅遊紀念品,博物館文創的核心方向在於,讓文化走出博物館,真正走進生活。

用當代語境展現傳統文化

在殷九龍看來,博物館文創是以博物館的館藏資源為核心,將其歷史、人文和美學價值創造為新的產品。這意味著博物館文創和其他文創是有區別的。

文創設計可以加入很多主觀想法,不管是用作品講述故事還是傳遞觀念,產品最終與設計師的認知息息相關。博物館文創則必須圍繞館藏,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創作,自由度和主觀性相對較低,在這樣的「約束」下,需要善於尋找有轉化價值的元素,找到文物和生活的連接點,創造性地反映背後的文化和歷史。

殷九龍作品 「香巴拉貓」藝術雕塑

這種博物館文創設計特有的過程,殷九龍稱之為「轉繹」。「轉繹不是照搬文物的某種樣式,而是設計師通過他的專業知識與邏輯,將創意在一定的文化語境中呈現出來。其中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找到歷史和現代的平衡點,真正讓文創所代表的傳統文化走進現代生活。」

2019年,殷九龍受邀到甘孜的鄉城,打造鄉城城市IP,通過鄉城IP帶動鄉城全域旅遊發展。在鄉城,貓是最為神聖和崇拜的對象,打造鄉城IP的時候,殷九龍把「貓」與當地的文化、習俗進行結合,設計了「香巴拉貓」IP形象。「香巴拉貓的設計邏輯是去城市化的,有一定的在地屬性,同時又在未來的整個推廣中具有國際精神。」對於殷九龍來說,這正是一次以設計回應生活的嘗試。用現代語境展現傳統文化,也是殷九龍一直以來的創作實踐。

在這樣的思路下,殷九龍還創作了陶瓷作品《流》,將海上絲綢之路與代爾夫特藍相結合,既回應了海上絲綢之路,也傳達了一種文化融合的可能。這個作品被荷蘭王后馬克·西瑪收藏。在他設計的《m》系列中,進一步將舊樣式融入新生活,將西方的咖啡文化和東方的茶文化放置在一起,用相同的設計語言融合創新呈現。

殷九龍設計產品 「香巴拉貓」搪瓷缸

讓設計貼近消費者的心理

作為本次設計大賽的評委之一,殷九龍也期望看到更多走進生活的作品,結合現代生產工藝,用現代語言表達,進入現代人的視野,讓文物不再和大眾有著玻璃櫃之隔。

「奉旨旅行」行李牌、「朕不能看透」眼罩、「朕真的不知道怎麼疼你」摺扇,故宮以顛覆性的「賣萌」姿態掀起了文創熱潮。在殷九龍看來,故宮文創之所以能成為博物館文創的「頂流」,除了坐擁最具知名度的超級IP之外,還因為它率先貼近現代人的思維和行為模式,用最接地氣的表達方式走進年輕人。「用設計貼近消費者的心理,讓人覺得產品和自己的想法接近,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自己,那就是真正成功的作品。」

殷九龍作品 「流」系列花瓶

除了轉換傳統文化、表達生活方式,博物館文創最終是消費物品。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殷九龍認為文創還要具備「產品力」,只有在產品力的基礎上,賦以文化元素和創意設計,加強產品對目標消費者的吸引力,才能比傳統產品有更多的市場潛力。

除此以外,殷九龍還認為文創需要具有一定市場邏輯,需要自身具有一定的「造血功能」,來保證產品的可持續生產與消費。如果文創既能反映博物館文化,又有傳統紀念品「到此一遊」的功能,在生活中還有持續使用的可能,文創市場才能經久不衰,這樣的文創就能讓文物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殷九龍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焦點

  • 「2020成都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即將啟幕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無論你想用創意設計致敬歷史,還是想讓文物「活起來」賦能生活,2020成都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都能滿足你的設計「腦洞」。12月6日,由成都博物館主辦、四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這禮是成都——2020成都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將正式啟幕。
  • 石犀如何做成文創?成博文創大賽期待您大開腦洞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逛完博物館買文創,把文化和生活美學帶回家,成為很多文博鐵粉的「必修課」。提起博物館的文創,大多數人會想起故宮日曆、「朕知道了」摺扇。
  • 博物館文創:不只是錦上添花
    講述人:上海博物館副館長 李 峰  不少人以為,博物館發展文創是件錦上添花的事,有則更好,沒有也無妨。其實,作為推動館藏資源與普通大眾有機連接的紐帶,文創早已成了博物館的一項核心工作。博物館擁有豐沛而深厚的文化底蘊,只有通過文化產品、文創活動和文化服務充分盤活這些資源,才能讓博物館迸發出更強勁、更蓬勃的生命力。  時間回溯到60多年前,那時全國文創產業還是一片荒漠。1958年,上海博物館成立了文物修復複製工場,集聚了一批手藝精湛的技藝大師,致力於青銅、陶器、書畫複製技藝的傳承和產銷工作。
  • 讓博物館文創產品講述陝西故事
    不難看出,文創產品的主流消費群體正在偏向年輕化,文創產品的審美需求、購買渠道、消費體驗等也隨之改變。針對這些變化,我省各大博物館給出了哪些對策呢?各大博物館在加大文創產品開發力度的同時,更加注重實用性與藝術性的結合,並將之拓展和延伸到博物館教育、傳播和服務功能方面。陝西歷史博物館聯合天貓新文創在大唐不夜城落地實體服務店,吸引了許多市民遊客前來參觀、體驗,實現了「線下 線上」新零售模式的應用。
  • 文創產品開發試點博物館 攜最新文創產品集中亮相服貿會
    多個特色非國有博物館集中亮相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紫檀博物館、觀復博物館、古陶文明博物館、英傑硬石博物館、老電話博物館等,影響力大、規模大、有代表性的非國有博物館也參加了此次展覽會。其中紫檀博物館參展近百件以紫檀木為特色的文創產品;古陶文明博物館更是突出其博物館特色收藏品瓦當,開發了幾十個品種瓦當文化文創產品,特色突出……高校博物館文創產品也首次集中亮相服貿會,有16家高校博物館參加了線上展示,包括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中國傳媒大學傳媒博物館、武漢大學萬林藝術博物館。
  • 博物館文創,如何「牽手」數位化(新語)
    近年來,故宮頻頻發力,藉助數位技術手段,打破傳統文創形態和模式,「故宮」這一文化IP日益活起來、火起來。  如今,依託館藏資源,開發集審美、文化和實用價值為一體的文創產品,已經成為許多博物館的共同選擇。開發文創產品,讓博物館將優質內容生產放到了與收藏和展覽同等重要的位置,將文化資源激活轉化為可開發資源。數位化趨勢無疑加快了這一過程的速度和效率。
  • 設計大咖打頭陣!快來看這組成博文創大賽創意海報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由成都博物館主辦、四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這禮是成都——2020成都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將於12月6日正式啟幕。據記者了解,在大賽啟動前夕,來自成都的著名設計師、藝術家殷九龍先生為本次文創設計大賽設計了一套別具風格的系列海報。後蜀的彩繪陶吹笛俑、宋代的銀盤、東漢的陶俳優俑、明代的彩釉陶侍從俑......殷九龍將成都博物館館藏極具代表性的8件藏品作為海報主打元素,配以簡約的文字和logo,設計出了這套融合現代簡約與古典之美的系列海報,為本次文創大賽預熱造勢。
  • 沒有大流量文創產品很吃虧 博物館文創人要抱團找馬雲「說事」
    當天下午,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文創產業研討會舉行,來自沿黃九省的28家博物館負責人圍繞「文旅融合與博物館文創發展」,「黃河文化賦能博物館文創發展」,「博物館ip授權的創新實踐」,「博物館藏品的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策略」四個話題,為博物館文創產業發展建言獻策。
  • 2020非國有博物館文創發展(廣州)合作交流會舉辦
    南方網訊 (記者/楊智明)12月18日,由廣東省博物館協會主辦、廣東省博物館協會非國有專業委員會承辦的首屆「2020非國有博物館文創發展(廣州)合作交流會暨非國有博物館文創聯盟成立儀式」在廣東省博物館學術報告廳舉行。
  • 博物館文創:響應消費需求升級的新窗口
    來源:一財網隨著經濟持續增長,人們在滿足了基本生活需求後對文化生活的消費追求日漸增長,居民消費結構也在不斷升級。消費需求變動的另一基礎是消費主體的變化,主要體現為「消費新貴」的崛起,80、90後人群逐漸成為消費主力,這一消費群體從小生長於社會穩定、科技進步、文化繁榮、經濟持續發展的大環境中,其消費需求升級更多體現在理念的轉變,傾向於娛樂休閒行業,並追求個性化與精神享受。
  • 什麼是文創?文創產品有哪些特色?這是一篇讓你脫盲脫貧的推送!
    突然覺得沒法好好聊下去看來我們自以為已經大火大熱的「文創」還是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深入人心「什麼是文創」?計劃趕不上變化於是便有了這篇推送的突發靈感且聽我們慢慢道來我們只做內容的搬運工對於文創,業界大咖們是這樣說的「
  • 故宮一馬當先 博物館文創開發井噴
    ]印著波曲紋的米老鼠玩偶、慈禧御用的「大雅齋」系列、嵌有良渚玉琮元素的手工皂、被唐三彩顏色浸染的提包……在日前舉行的第二屆長三角文博會上,長三角的各大博物館用創意十足的館藏文創產品吸引了眾多觀眾駐足。「這陣風是北京故宮博物院刮起來的。」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文創部工作人員的朱蓓靚對記者說。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文創部門成立於2016年,專注研發紅色文創產品。
  • 「文創讓生活更美好!」在長三角文博會,聽滬蘇浙皖博物館人講文創...
    隨著人們的文化需求快速增長,進博物館成為普通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人們對於博物館文創的需求也就越來越大。博物館人的眼界、思路也隨之大開,出現了「將博物館帶回家」,「讓文物活起來」這樣的新理念,博物館文創事業也就開始騰飛。
  • 我省博物館文創大賽頒獎,來看設計者們又搞出什麼新花樣?
    2577件投稿作品,這屆文創設計大賽不簡單11月3日上午9點,第七屆河南省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頒獎暨河南省博物館學會文創專業委員會成立儀式在河南博物院隆重舉行。在河南博物院主館藝術廳,包括前文提到的積木漢代陶樓、賈湖骨笛文具套裝在內,共有63件作品參與了展示。
  • 文創如何賦能東莞製造?國家文創中心主任魏鵬舉等大咖來莞論道
    國家文創中心主任魏鵬舉等大咖來莞論道 2020-11-30 14: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成渝兩地的文創產品亮相天府文創大集市青羊主會場
    人民網成都7月18日電 (記者 陳曦)7月17日,成都的天府文創大集市正式開市,當天晚上,在天府文創大集市青羊主會場民生裡,不僅能把青羊、重慶、溫江、郫都等地的文創產品一網打盡,還能在夜幕降臨時看傳世的愛情故事在網紅牆上上演。 9地文創大集合 「倒計時ing,敬請期待。」
  • 文創產品開發,博物館都有什麼權利?
    ;受到啟發的諸多博物館亦紛紛推出文創產品,引領了全民國潮風尚。 △圖:文博圈 若想要將博物館文化創意開發工作「做大做強」就必須考慮吸納博物館之外其他主體的資金與創作力量,為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引入「新動力」
  • 展覽+文創+輕餐飲 上海博物館推出夜間專場
    央廣網發 上海博物館提供今天晚上,上海博物館舉行2020年度的首次夜間開放。除開放「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無盡意——趙樸初書法藝術展」「高齋雋友:胡可敏捐贈文房供石展」之外,還將搭建文創集市、推出茶室餐飲服務,打造「展覽+文創+輕餐飲」的綜合性夜場活動。央廣網發 上海博物館提供記者了解到,在今天的夜間專場上,上博文創團隊新推出的江南展文創將集中亮相。
  • 文創設計不能只是貼圖騰
    如今,不少博物館、美術館與品牌合作開發各種聯名文創商品,讓文化藝術走進大眾;另一方面,老字號國貨品牌也借文化創意翻新,推出各種跨界文創,親近年輕人市場。傳統中國元素碰上現代商品市場,誕生了「國潮」 文創熱。然而,熱鬧之中難免滋生亂象,面對「國嘲」「國抄」泛濫,如何破解文創設計難題?專家認為,今天要推行真正的國潮,在研發傳統文化IP的同時,也要復興傳統工藝,解決當代生活的實際問題。
  • 當「故宮文創」成為新時尚
    曾幾何時,故宮的文創產品從單調的「紀念品」搖身成為了炙手可熱的「時髦品」,故宮口紅等「爆款」產品幾乎一貨難求。曾經「高冷」的紫禁城不再僅僅是一座博物館,更是利用文化創意產品走進百姓生活的一個最佳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