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恩格斯的壯麗人生起點

2020-12-16 騰訊網

1846年初,馬克思、恩格斯在布魯塞爾建立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同各國的社會主義團體建立聯繫,宣傳科學社會主義。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共產黨宣言》,第一次公開樹起共產主義運動的旗幟,這個科學的理論和實踐的綱領,標誌著馬克思主義誕生。從此,關於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全人類徹底解放有了光明的指引。

今年是馬克思誕辰202周年、恩格斯誕辰200周年,他們所創立的馬克思主義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發展,閃爍著真理的光芒,堪稱人類歷史上最博大精深的學問。

正如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言:「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我們的事業經歷偉大鬥爭,凝聚一代又一代人同心同德的奮鬥,最終必將抵達光輝的頂點。

在海格特墓地,馬克思的墓碑上刻著這樣一句話:「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馬克思、恩格斯共同創立的馬克思主義在人類歷史上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社會變革,170多年來不僅未曾消沉,反而隨著時代命題和世界境遇的變遷令人一次次矚目,更多的人為其所指引光榮而正確的道路所深深折服,從而成為馬克思主義的忠誠信仰者與篤行者。

出身上流的兩位少年

馬克思和恩格斯出生在19世紀普魯士王國萊茵省,這是當時普魯士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年輕時的馬克思與恩格斯

1818年5月5日,卡爾·馬克思在特裡爾城出生。他的父親是這個城市的高級訴訟法庭法律顧問,同時在特裡爾地區法庭供職,年收入大概在1500塔勒左右。他家擁有一套氣派的住宅,還有一座可以俯瞰全城的酒莊及大量債券。由此可以看出,馬克思的家庭雖算不上頂級富豪,但至少屬於中上流階層。

弗裡德裡希·恩格斯於1820年11月28日出生在巴門市一個紡織工廠主家庭。他的家族在德國乃至英國擁有多家企業和工廠,屬於典型的資產階級家庭,比馬克思家更富有。恩格斯的父親在他出生後極其高興,專門邀請巴門市政界、商界名流參加為他出生而舉辦的盛大酒會,並在會上希望恩格斯將來能成為烏培河谷「名符其實的老闆、幹練的廠主、商界的雄獅」。

令人稱奇的是,這兩位富家子弟、聰明少年,後來在成長中都沒有安於父輩為他們設計的職業規劃和人生道路,而是走上了「背叛」家庭,「背叛」家庭所屬的那個階級的革命道路。

他們選擇了崇高事業

馬克思小時候聰明好學,喜歡思考,愛問問題,很受家人喜愛。他沒有上小學,父親就是他的啟蒙老師。父親教授給他的比學校課程更為豐富,既有德文、算術和圖畫等基礎課,而且更注重實踐教育,父親經常帶他參觀展覽、遊覽古蹟,講述歷史故事、分享各地風俗要聞,還常常在睡前給他朗讀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的作品。

同時,鄰居威斯特華倫公爵也經常給他講述希臘故事和莎士比亞戲劇等。這種自由啟發式教育使得馬克思視野開闊、知識廣博,富有正義感並同情人間疾苦。

度過了愉快自由的幼年和童年之後,馬克思進入中學學習,他所讀的特裡爾中學,至今仍是德國著名精英學校。那裡的老師思想活躍進步,學習氛圍濃厚,馬克思接受了系統教育,不僅學習和掌握了拉丁文和希臘文,還對古代文學、歷史、哲學產生了濃厚興趣,尤其是文學,他房間裡的桌子上和椅子上都堆滿了書。他從白天到晚上總是默默地看書和寫學習札記。一些著名文學家和哲學家的著作他都很感興趣,特別是歌德、席勒、伏爾泰、萊辛、聖西門等人的著作。

中學畢業後,馬克思選擇了離家較近的波恩大學繼續求學。他在大學第一學年開銷無度,父親見此情景很是著急,於是在第二學年毅然決定將他轉至柏林大學,希望他學習法律,子承父業。柏林大學是學術殿堂,學校內充滿了哲學氛圍,這使馬克思對哲學萌生了濃厚興趣,成為一名「熱愛哲學的法律系學生」。如果按照父親為他謀劃的道路走下去,馬克思在柏林大學法學系畢業後,即可在柏林或者特裡爾過上富足的生活。

恩格斯的幼年和童年,同樣受到他父親的影響和教育。在他剛剛懂事時,父親就用宗教虔誠主義思想嚴格教育他。後來又把他送到巴門市一所虔誠主義教派學校,從而使恩格斯少年時代精神生活的主導意向是宗教意識。他對宗教篤信不移的態度,曾博得家裡長輩和學校的讚賞。

同時,恩格斯在成長過程中還受到另外一種教育,與他父親的影響完全不同,這種教育主要來自於外祖父及母親。他的外祖父是荷蘭一所中學的校長,精通文學和語言學。恩格斯童年時代有很長時間在外祖父家度過,外祖父不僅輔導恩格斯文化知識,還經常給外孫講古希臘英雄神話故事,同時還講哲學家伊壁鳩魯和孟德斯鳩的故事,朗誦西塞羅的演說和《羅蘭之歌》,等等。外祖父的文化素養自然而然地影響了恩格斯。恩格斯母親具有良好的音樂和文學素養,這也是其外祖父培育和影響的結果,她又把這種影響成功地傳給恩格斯。

這些影響使得恩格斯既渴望學習文學、歷史、哲學等各種人文知識,又特別想做普羅米修斯式的能給人類帶來聖火和光明的英雄。

從家庭條件和個人才華來看,馬克思、恩格斯完全有可能躋身所謂的「上流社會」,求得令人羨慕的個人前程。但他們的理想和追求使他們與「上流社會」總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那麼,他們會如何抉擇人生之路呢?「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做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悄然無聲地存在下去,但是它會永遠發揮作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這是馬克思《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所寫的,從中我們仿佛可以預見他們要選擇的道路。

志同道合到永遠

馬克思在大學時期因結識鮑威爾兄弟而加入青年黑格爾派,他們經常在柏林一家小酒館內舉辦博士俱樂部,就哲學理論和普魯士現實展開辯論,在德意志民族擅長思辨的文化氛圍中,辯論總是非常激烈。馬克思由於非凡的才智、淵博的知識和雄辯的口才,被大家認可。

恩格斯也認識鮑威爾兄弟,在柏林服兵役期間也經常參加他們的活動,卻幾乎不參與討論。不巧的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從來沒有在聚會活動上碰過面。

但是恩格斯從好友那裡知道了馬克思,並由於他們對馬克思的高度評價而盼望結識。

1842年11月底,恩格斯到《萊茵報》編輯部見到了馬克思,在進行自我介紹之後,他提及鮑威爾兄弟來尋找深入交流的話題。可是,馬克思對自學成才的恩格斯十分陌生,他沒有柏林大學的正式求學經歷,所發表的關於謝林的文章和小冊子都使用「奧斯渥特」的筆名。

這使得馬克思對恩格斯沒有多少好感,只是不耐煩地應付幾句了事。這被恩格斯後來稱為「十分冷淡的初次會面」。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初次會面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局面?除了兩人不夠了解之外,還有受鮑威爾兄弟和「自由人」影響的緣故。在1842年10月至11月中,柏林的青年黑格爾派發生了嚴重分化。布魯諾·鮑威爾又創建了一個稱為「自由人」的學術組織,該組織不關注現實生活,不考察人們的實際生活狀況,而是醉心於抽象的哲學論證。1842年10月15日,馬克思因卓越領導才能和應對普魯士書報檢查制度的高超技巧使《萊茵報》銷量激增,從而升任該報主編,隨後便開始了與「自由人」的鬥爭,由於拒絕了他們稿件,馬克思和鮑威爾兄弟的關係破裂。

目前流傳下來的書信表明,恩格斯與鮑威爾兄弟雖然經常通信,但他並不知道馬克思和「自由人」之間因《萊茵報》用稿事宜產生的糾紛和衝突,所以在和馬克思見面時還提及了鮑威爾兄弟。

那麼,馬克思和恩格斯是怎樣相互吸引,並結下真摯友誼終生合作呢?1843年9月,恩格斯給《德法年鑑》編輯部寄去了一份稿件,題為《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負責審稿的正是馬克思。

恩格斯這篇文章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第一次將德國哲學、英國經濟學和法國社會主義思想融合在一起,並將社會批判的矛頭直接指向了資本主義私有制。馬克思高度評價了恩格斯這篇文章並稱其為「天才大綱」,從此改變對恩格斯的最初印象。馬克思在早年寫作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稱《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為「內容豐富而有獨創性的著作」,在《資本論》中至少4次引用。與恩格斯這篇文章同時發表在《德法年鑑》第一、二合刊號上的,還有馬克思的兩篇文章,即《〈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和《論猶太人問題》,恩格斯在拿到雜誌樣刊閱讀馬克思文章後,開始意識到鮑威爾兄弟在理論上的巨大缺陷,並從馬克思文章中看到了革命前景和希望,領會了革命民主主義轉向共產主義、唯心主義轉向唯物主義的必要性,從此改變了對馬克思的印象。

此後,馬克思和恩格斯不斷通信交換意見,兩個偉大的思想家對基本理論問題與實際鬥爭策略的看法竟然高度一致。1844年8月底,恩格斯在巴黎逗留10天,與馬克思深入交流,由此開始了兩人畢生的親密合作和偉大友誼。

合著《共產黨宣言》

1844年9月,馬克思與恩格斯合寫《神聖家族》一書,批判黑格爾哲學中的唯心主義,闡述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一些重要原理。1845年至1846年間,兩人合著《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書,這部著作是對歷史唯物主義第一次系統的闡述。1845年,恩格斯寫出《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第一次明確指出無產階級所處的政治經濟地位必然推動它去爭取自身的解放,而社會主義只有成為工人階級的政治鬥爭目標時才會成為一種政治力量。

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共產黨宣言》

1846年初,馬克思、恩格斯在布魯塞爾建立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同各國的社會主義團體建立聯繫,宣傳科學社會主義。1847年,馬克思、恩格斯應邀加入德國工人的秘密組織正義者同盟,並積極參加它的改組工作。恩格斯出席同盟在6月召開的第一次代表大會,向大會闡述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把舊的同盟改組為共產主義者同盟。

1848年,歐洲爆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馬克思、恩格斯受共產主義者同盟中央委員會的委託,為德國無產階級制定了行動綱領《共產黨在德國的要求》。德國三月革命爆發後,他們立即回國參加革命鬥爭。恩格斯除協助馬克思創辦《新萊茵報》之外,還參加南德和愛北斐特地區保衛革命成果的幾次激烈戰鬥。

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共產黨宣言》,第一次公開樹起共產主義運動的旗幟,這個科學的理論和實踐的綱領,標誌著馬克思主義誕生。

奇蹟在東方

馬克思主義的東漸過程是先俄後中。

俄國作為一個歷史上具有革命傳統的國家,進入19世紀以後便不斷出現社會性革命運動,使整個社會始終處於飄搖動蕩和革命風雨之中,成為馬克思主義紮根的土壤。

馬克思主義東漸萌芽,始於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者。革命民粹派的研究和傳播,又為馬克思主義東漸俄國提供了理論條件。最終,工人運動的蓬勃興起和以列寧為代表的革命家,對俄國具有自發革命覺悟的勞動群眾開展持續高效的理論宣傳,使馬克思主義在開啟其民族化歷史進程的同時,終於實現了「俄國化」的歷史使命。

1899年,《萬國公報》第121期上刊載了署名「英士李提摩太譯,華士蔡爾康屬文」的《大同學》一文,提到「以百工領袖著名者,英人馬克思也」。這是馬克思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中國報刊,但誤認為馬克思是英國人。

此後到五四運動時期,中國留日學生及知識分子成為翻譯及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主力軍。1902年,梁啓超在《新民叢報》第18號上發表了《進化論革命者頡德之學說》,文中稱「麥喀士(日耳曼人,社會主義之泰鬥也)」;在1903年11月2日至12月4日《新民叢報》第40至43號的《二十世紀之巨靈託辣斯》一文中,稱馬克思主義之學理「實為變私財以作共財之一階梯」;在1904年2月《新民叢報》第46至48號的《中國之社會主義》一文中,提到馬克思主義關於「現今之經濟社會,實少數人掠奪多數人之土地而組成者也」的主張。

五四運動以來,中國早期共產主義者李大釗、陳獨秀、李達、李漢俊、瞿秋白、蔡和森等人開始研究、翻譯馬克思列寧主義著作,並有意識地將之與中國共產主義運動聯繫起來。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極大地鼓舞和啟發了李大釗,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評論》為陣地,相繼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再論問題與主義》等大量宣傳十月革命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文章和演說,還在北京大學發起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創辦《每周評論》,刊載摘譯《共產黨宣言》。《晨報》開闢《馬克思研究》專欄,譯介馬克思的《僱傭勞動與資本》、考茨基的《馬克思的經濟學說》、河上肇的《馬克思的唯物史觀》等著作。

同時,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部分著作中譯本開始出版,如陳望道譯的《共產黨宣言》、李季譯的《社會主義史》、惲代英譯的《階級爭鬥》……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使中國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國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奇蹟。

真理的光芒與力量

馬克思、恩格斯留給我們最有價值、最具影響力的精神財富,就是馬克思主義。這一偉大理論猶如壯麗的日出,照亮了人類探索歷史規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兩個世紀過去了,人類社會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但馬克思主義始終閃耀著穿越時空的真理光芒。

馬克思主義對人類的重要貢獻,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作了高度概括:「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認為「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創立偉大的國際工人協會」。

這是因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等。

科學思想是人類獨有的精神瑰寶。馬克思主義穿越百年歷史風雲依然熠熠生輝,釋放出強大思想力量。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來源於它的科學性、人民性、實踐性和開放性。在人類思想史上,就科學性、真理性、影響力、傳播面而言,沒有一種思想理論能達到馬克思主義的高度,也沒有一種學說能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世界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

因為馬克思主義「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因此,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科學如何進步,馬克思主義始終佔據著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記者:張樹軍

責編:張明宇

編審:陳衛平 張斌

相關焦點

  • 公元1820年代:馬克思、恩格斯的壯麗人生起點
    恩格斯的父親在他出生後極其高興,專門邀請巴門市政界、商界名流參加為他出生而舉辦的盛大酒會,並在會上希望恩格斯將來能成為烏培河谷「名符其實的老闆、幹練的廠主、商界的雄獅」。令人稱奇的是,這兩位富家子弟、聰明少年,後來在成長中都沒有安於父輩為他們設計的職業規劃和人生道路,而是走上了「背叛」家庭,「背叛」家庭所屬的那個階級的革命道路。
  • 恩格斯與馬克思的故事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誼是由初見的各自冷淡,到再相見的彼此欣賞,進而逐漸升溫的。1842年,由於父親生意需要,恩格斯被送往曼徹斯特的分廠工作。在去往曼徹斯特途中,他經過萊茵地區,與《萊茵報》的編輯之一的赫斯進行了長時間的會晤。因為這次會面,他作為「一流的革命者」嶄露頭角。同時,恩格斯還訪問了科倫的《萊茵報》編輯部。馬克思當時任主編,在那裡恩格斯與馬克思第一次見面。
  • 火種:馬克思、恩格斯與《共產黨宣言》
    馬克思和恩格斯是《共產黨宣言》的創作者。這一角色背景源自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性轉變,與馬克思、恩格斯的人生軌跡緊密關聯。在創作《共產黨宣言》後,馬克思、恩格斯依據其原則投入革命活動,並通過總結革命經驗豐富和發展了《共產黨宣言》所具有的超越時空的終極價值。此後,馬克思、恩格斯對《共產黨宣言》個別論述進行的補充和修正使其具備了更加強大的生命力。
  •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概覽及精華吸收方法
    對他而言,他寫了自己的理論,參與或組織了相應的運動,他一生的經典成果由後人看出並發揚,因此,這十本套書也根據馬克思的人生階段來做劃分,而恩格斯也就以此來搭著走,這確實是最妥當的安排。這五年多應當是馬克思人生中最集中思考的五年,然後在兩年多以後的1867年,馬克思整理了以前三個時期的稿本,出版了《資本論》第一卷。至於第二卷和第三卷,那已經是馬克思離開人世後,由恩格斯去整理這一時期的各種其它內容再進行編纂,分別於1885年和1894年出版。注意,當第三卷出版以後,恩格斯也感覺完成了人生的使命,於第二年即1895年辭世。
  • 馬克思曾對恩格斯說:「我總是踏著你的腳印走」
    在這部被馬克思稱作「批判經濟學範疇的天才大綱」中,恩格斯第一次將尚未成熟的唯物史觀運用於政治經濟學領域。 恩格斯揭露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矛盾,強調只有消滅私有制、全面變革現存的社會關係才能消除資本主義弊端。而此前,馬克思還僅將這一方法運用於社會和政治領域的批判。其次,恩格斯在《大綱》中第一次揭示了政治經濟學的階級性。
  • 馬克思恩格斯社會革命思想及其現實啟示
    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英國的革命是社會革命,因此比任何其他一種革命都更廣泛,更有深遠影響。」②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考察了人類以往的社會革命,詳盡分析時代背景和工人運動實際需求,合理揚棄前人理論成果的基礎上,建構起以唯物史觀為邏輯起點,以「人的全面解放」為終極旨歸,經由無產階級領導的政治革命、階級專政、社會主義階段、直到共產主義高級階段的社會革命思想體系。
  • 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及其在當代中國的運用發展
    已有民生問題研究的成果是豐碩的,但是基於馬克思恩格斯的經典論述,特別是從馬克思恩格斯的民生思想出發深度認識社會主要矛盾的民生旨歸,立足於社會主要矛盾的民生蘊義、民生價值、民生目標與民生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尚需深化。
  • 初創時期的蘇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
    馬克思恩格斯研究室對於研究院的全部研究活動具有核心意義,由梁贊諾夫本人領導。這裡收藏有當時能夠收集到的馬克思恩格斯的所有著作(多個語種的首版、新版和譯本)以及與他們有關的所有刊物。特別珍稀的資料有:青年恩格斯關於弗裡德裡希·謝林的兩本小冊子;恩格斯和埃德加·鮑威爾的《基督教英雄敘事詩》;海爾曼·貝克爾出版的《馬克思文集》的第一冊,也是唯一一冊(1851年);巴塞爾和波士頓版的《揭露科隆共產黨人案件》;馬克思關於亨利·帕麥斯頓的小冊子;恩格斯的文集《志願兵讀物》;斐迪南·拉薩爾收藏的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上面有大量邊注;收錄馬克思恩格斯文稿的《美國新百科全書》,等等。
  • 馬克思恩格斯交往理論與和諧社會構建
    馬克思恩格斯的交往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於歷史唯物主義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在本質上是關於人的社會存在方式的科學理論,是回答人、社會、自然三者之間關係的理論,在當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現實環境下,要實現人、社會、自然的和諧交往、和諧發展,必須回到馬克思恩格斯的交往理論,研究其當代價值,以更好地指導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更好地做到以人為本
  • 恩格斯誕辰200周年:他和馬克思是合二為一的人物
    戴維·麥克萊倫是英國著名的馬克思傳記作家和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家,也是《馬克思傳》的作者。相對於這本影響了幾代學人的作品,他撰寫的《恩格斯傳》顯得較少為人所知,篇幅也較為短小。這本小書簡潔而連貫地勾勒了恩格斯最重要的一些經理,其中,他和馬克思之間的交往無疑最吸引讀者。馬克思的名字在人類思想史中星光熠熠,恩格斯其實同樣毫不遜色。
  • 馬克思恩格斯人與自然關係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正如馬克思所說,自然科學「只是由於商業和工業,由於人的感性活動才達到自己的目的和獲得自己的材料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57頁。〗,技術則是「勞動者置於自己和勞動對象之間,用來把自己的活動傳到勞動對象上去的物或物的綜合體」〖《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71頁。〗。
  • 傾聽恩格斯內心獨白,《卓越的恩格斯》洞見「第二小提琴手」的人生樂章
    正是這些珍貴的歷史資料,鮮活地串聯起恩格斯與馬克思攜手共建科學社會主義偉大理論的基礎,並自此成為其偉大思想的生動載體。 紀錄片《卓越的恩格斯》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作為開篇,既形象概括了馬克思主義對現代社會發展的指導意義,又肯定了馬克思和恩格斯兩位偉人對人類發展史的卓越貢獻。 19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人民正在侵略者的戰火中掙扎,世界形勢風雲變幻,恩格斯卻已清醒地看到了未來的發展趨勢。
  • 他是馬克思一生的置頂好友,初次相見卻只感受到冷淡……|恩格斯...
    2020年11月28日是恩格斯誕辰200周年紀念日。在馬克思主義誕生的過程中,馬克思、恩格斯這兩位偉人始終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如今看來,恩格斯無疑是馬克思一生中最忠誠的置頂好友。但是,恩格斯在第一次見到馬克思時,感受到的卻只有冷淡……「十分冷淡的初次會面」馬克思最初看不上恩格斯恩格斯比馬克思小兩歲,1820年11月28日出生於普魯士王國萊茵省巴門市(今德國烏培塔爾市
  • 馬克思、恩格斯眼中的俄土戰爭
    先哲馬克思和恩格斯以他們的睿智和深邃,總結、觀察俄土關係史與當時的現實,做出了很多發人深省的論斷。 自拜佔庭帝國被奧斯曼土耳其消滅之後,俄國就自認為承擔著解放基督徒和拯救全人類的使命,將奧斯曼土耳其作為其地緣政治擴張的重要對象。馬克思認為,東方問題的實質就是「沙皇極力想推動其先人的計劃——開闢一條通向地中海的出路。
  • 「學習黨史」李忠傑: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歷史思想
    李忠傑: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歷史思想學習黨史黑格爾和馬克思恩格斯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中國,又都不約而同地把中國與世界歷史聯繫了起來,當作世界歷史進程中的一個環節,當作論述他們世界歷史思想的重要例證。當前,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重溫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歷史思想,是十分有益的。尤其在當下,更具有明確的針對性。
  • 南哲思享丨張亮:馬克思恩格斯研究的思想史方法及其限度——與西方...
    簡單地講,這一方法就是同中挑異,通過羅列對比馬克思恩格斯在具體觀點表述層次上的差異,否定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內在同一論,影射或引申出馬克思恩格斯存在差異乃至對立的結論。與科學技術的發展方式不同,哲學社會科學的創新發展較少通過合作方式完成,像馬克思恩格斯這樣全面深入的理論合作無疑是空前的。那麼,應當怎麼看待馬克思恩格斯的這種合作關係呢?「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 恩格斯對政治經濟學的貢獻
    恩格斯撰寫的《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起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立,是一個深入研究、不斷發展的過程,以《資本論》的寫作出版為重要標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在批判和繼承歷史上重要的經濟學理論,特別是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等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家思想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 王俊峰:論馬克思恩格斯對宣傳思想工作方式中三種錯誤傾向的批判
    例如1884年在法國發表馬克思的《論蒲魯東》一文時,恩格斯就考慮過批判作為法國經濟學家的蒲魯東是否會引起法國人的微詞,但是恩格斯認為,這些見解是正確且毫無偏見的,不能因為遷就法國人的喜好就改變文章的語氣和風格。顯然,原則在恩格斯那裡比迎合本身重要。這與馬克思多年前的想法完全一致。
  • 去馬克思恩格斯的故鄉 享受德國冬日午後的一場散步|德國 馬克思...
    德國人以哲學和研究精神聞名世界,而我所認識到真正的德國,它背後卻是諸位偉人,由馬克思、恩格斯、尼採、歌德……串聯起來的傳奇國度。如果我不說起,也許你也不會知道,畢竟這座城市的工業知名度實在名揚,以至於蓋過了它是恩格斯故鄉的說法,在山坡下的公園,還擺著「伍珀塔爾偉大的兒子」——恩格斯的雕像,一副低頭沉思的模樣,正是中國2014年贈送的那一座。
  • 馬克思恩格斯筆下的中華文明 -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司法部紀檢監察組
    馬克思恩格斯在他們的著作中,高度讚揚了中國人民的創造精神,充分肯定了中國文明對世界文明的貢獻。挖掘和學習馬克思恩格斯的有關思想,有助於我們認識和傳播中華文明,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180年前便開始提及和介紹中華文明的成就  文明,是一個亮麗、悅目,又多彩、凝重的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