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年來電視劇創作看推動文藝大發展大繁榮的新經驗

2020-12-23 紅馬讀書會

文化化人,藝術養心,重在引領,貴在自覺①

——從近年來電視劇創作看推動文藝大發展大繁榮的新經驗

文/仲呈祥

中國是當今世界電視劇藝術的生產和消費大國。據統計,電視劇觀眾的日常擁有量已達10億之上。全國人均每天收看電視劇的時間約1小時。電視劇的年產量已由2000年的7535集翻了一番,至2007年達14,670集,即全國平均每天生產電視劇40集。全國1974個電視頻道中,播放電視劇的頻道達1764個,佔總數89.4%。全國的電視劇製作單位已由2001年的432家發展到今天的2511家,增長了6倍。電視劇的廣告收入已佔全國各級電視臺的廣告總收入的一半以上。電視劇以其覆蓋面之廣、影響力之大和觀眾之多,在中華民族精神文明建設中起著別的文藝樣式難以替代的重要作用。當然,沒有數量就無所謂質量,而沒有質量的數量則是沒有意義的。藝術的價值,歸根結底取決於質量。一部《紅樓夢》的價值,遠甚於數十種續《紅樓夢》著作。近年來的中國電視劇創作,在數量發展的同時注重質量的提升,佳作迭出,勢頭喜人,出現了《士兵突擊》《恰同學少年》《闖關東》《戈壁母親》《金婚》《喜耕田的故事》《西聖地》《家有兒女》《荀慧生》《臥薪嘗膽》《大明王朝1566》《快樂星球》等一批受到觀眾好評、社會關注的好作品,為推動社會主義文藝健康的大發展大繁榮,提供了「文化化人,藝術養心,重在引領,貴在自覺」的具有普遍借鑑意義的新經驗。

一是在創作宗旨上,正確處理好社會效益即「化人」與經濟效益即「化錢」的關係,堅持在「化人」的前提下力爭「雙贏」,反對背叛「化人」的正確方向,一味急功近利地「化錢」。文化者,乃人類獨有的一種生存方式以「化成天下」也。電視劇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形式,其宗旨理應把「化人」——提升人的精神素質放在首位。在市場經濟背景下,電視劇當然要面向市場,在「化人」的前提下同時努力「化錢」,以利於精神生產與文化消費的良性循環,促進文藝的大發展大繁榮,這正是我們追求的。《亮劍》《金婚》《士兵突擊》《闖關東》《家有兒女》等優秀作品取得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的成功實踐啟示我們:堅持在「化人」的前提下努力「化錢」,是面向市場的電視劇創作正途;而一味讓電視劇「化錢」追逐利潤,甚至以降低、敗壞人的精神素質為代價,是必須堅決反對的。前幾年,我們在實現從「階級鬥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歷史性變革中,曾到處聽到過「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口號,這當然有其必然性和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在今天,為了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我們不能再僅僅把文化視為謀利的手段,我們應當在已經具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基礎上,儘量加大對文化的投入,讓「經濟搭臺,文化唱戲」,靠文化把人的素質「化」高,靠高素質的人去保障社會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也是科學發展觀的題中之義。

二是在美學追求上,正確處理好「養心」與「養眼悅耳」的關係,堅持「養眼悅耳」的審美歸宿是「養心」,防止藝術創作止於「養眼悅耳」,誤把受眾視聽感官生理上的快感當成精神美感。藝術者,乃人類獨有的一種審美方式以「把握世界」也。馬克思主義認為,如同經濟的、政治的、歷史的、宗教的等方式去「把握世界」一樣,人類以審美的即藝術的方式去「把握世界」也不可或缺。唯有如此,人類才能堅守自己獨有的神聖的精神家園。在娛樂文化日漸成為強勢的所謂讀圖時代,電視劇要贏得觀眾,當然就要「養眼悅耳」,但止於「養眼悅耳」即把美學追求止於「營造視聽奇觀」,這是遠遠不夠的。優秀的電視劇,理應通過「養眼悅耳」,以其強大的藝術吸引力感染力達於觀眾心靈,使其得到認識的啟迪、精神的陶冶,由快感而升華到美感。審美的終極目標本應是「養心」——淨化人的心境。《亮劍》中廣為傳揚的「亮劍」精神,《金婚》中流淌著的夫妻間最珍貴的人間至情,《戈壁母親》中感天動地的偉大東方母性,《士兵突擊》中抱定宗旨、砥礪德行的理想信念,《闖關東》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和保家衛國、抵禦外侮的民族精神,《戰爭目光》中的文化自覺與國防意識……審美歸宿都在「養心」。相比之下,那種一味「花眼鬧耳亂心」的劣作,根本與審美藝術無關。

三是在生產方式上,努力實現題材資源的最佳配置與創作生產力諸要素(編、導、演、攝、錄、美、音)的優化組合。實踐證明,電視劇作為一種精神生產,與物質生產一樣,也有一個資源的配置問題和生產力諸要素的組合問題。吉林、山西等省與中央電視臺聯合對農村題材資源的配置,解放軍各創作單位與中央電視臺及相關省市聯合對軍旅題材資源的配置,都努力實現「最佳」,避免了資源的浪費,值得稱道。《恰同學少年》成功的基石,正是湖南電視工作者在中央文獻研究室和黨史研究室的專家學者鼎力支持下,對毛澤東青少年求學生涯這一珍貴的題材資源實現最佳配置。《闖關東》聯合大連的編劇、山東的導演和全國一流的演員,在題材資源的配置和創作生產力諸要素的組合上都實現了「最佳」。正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時段播出的力作《周恩來在重慶》,也是在中央文獻研究室指導下,重慶市委宣傳部與中央電視臺聯合對這一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革命歷史題材資源進行了深入發掘和最佳配置,並聘請撰寫過《長徵》《延安頌》的著名作家王朝柱擔綱編劇,八一電影製片廠導演新秀董亞春執掌帥印,優秀特型演員劉勁飾周恩來、馬曉偉飾蔣介石,以及一流的攝像師、美術師、化妝師、音樂家加盟,實現了創作生產力諸要素的優化組合,確保全劇做到思想較為精深、藝術較為精湛、製作較為精良。

四是在創作心態上,要力戒浮躁媚俗,努力做到「重在引領,貴在自覺」。這是確保創作健康持續的發展繁榮必備的主觀條件。胡錦濤同志反覆強調文化建設要重在引領,文藝創作「都必須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領人民精神生活」,要「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引領」的反面是「迎合」,即浮躁媚俗,汙染世風。如果只是「迎合」,國家與民族就不可能屹立於世界先進國家先進民族之林。而要真正做到「重在引領」,關鍵在於創作者文化自覺。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臨終前曾深刻總結包括他在內的「五四」一代知識分子近百年來文化建設的根本經驗,認為可以歸結為「文化自覺」這個大題目,並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來闡明何謂「文化自覺」。「自覺」的反面是「盲目」,從事文化建設者陷入盲目,勢必誤人子弟;領導文化建設者陷入盲目,勢必釀成災難。《恰同學少年》《喜耕田的故事》等上述優秀電視劇共同的成功經驗雄辯證明:文化化人,藝術養心,重在引領,貴在自覺。文藝創作必須從藝術哲學層面宏觀上對審美價值取向體現大智慧,切忌津津樂道於形式層面細枝末節的小聰明。唯其有了繼承弘揚中華民族藝術之美,借鑑學習其他國家其他民族藝術之美,並善於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偉大實踐中將這兩種美交融、整合、創新,才能真正使電視劇創作進入先進文化行列,參與引領和諧文化建設,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能源和智力支持。

最後,為了加強文藝現代化建設,筆者提出兩點建議。

第一,建議組建與12家文藝家協會既密切聯繫又相對獨立的旨在打通各藝術門類聯繫的,從藝術哲學層面專門對文藝思潮和文藝創作進行價值判斷和美學評析的中國文藝理論評論家協會,以馬克思主義的新成果導引社會主義文藝健康的大發展大繁榮。

第二,受新近在南京召開的全國八大高等藝術院校院長交流協作會的委託,建議國務院學術委員會將原來隸屬於文學門類之下的藝術學升為門類,以加強藝術學理論建設和培養藝術學高端理論人才,推動全民性藝術鑑賞和審美活動健康深入開展。

注釋:

①本文原載於《藝術教育》2008年第4期。

(本文原載《草原·文藝論壇》2013年第1期,作者系著名文藝理論家、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藝術學科評議組召集人)

相關焦點

  • 廈門市重點文藝創作推進會召開 一大批文藝創作項目正在籌劃中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記者 陳佩珊) 9月18日上午,全市重點文藝創作推進會在市委宣傳部召開。會議貫徹落實中宣部、省委宣傳部重點文藝創作推進會精神,強調緊扣重要節點,講好廈門故事,著力實現新時代廈門文藝創作新成就。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輝躍出席會議。  李輝躍肯定了近年來我市文藝創作取得的成績。
  • ...推動農村文化繁榮發展——昆明市晉寧區寶峰街道以社會主義核心...
    寶峰街道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近年來,雲南省昆明市晉寧區寶峰街道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加強農村宣傳工作隊伍和文化陣地建設,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推動農村鄉風文明建設,促進農村文化繁榮。
  • 用更多標杆性的精品力作推動電視劇創作上新臺階
    作者:聶辰席(中宣部副部長,國家廣電總局黨組書記、局長)  當前,我們正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研究謀劃包括電視劇工作在內的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改革發展。我體會,電視劇高質量發展,首要的是創作高質量發展。
  • 推動文化繁榮發展 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
    「十四五」時期,我市如何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本報邀請相關市級部門負責人參加重報圓桌會,來聽聽他們的打算。劉旗:總體目標是力爭到2025年,把重慶建設成為文化藝術繁榮、城市魅力獨特、品牌形象顯著、服務功能完善、主體充滿活力的文化強市。一是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建立優秀傳統文化和旅遊資源動態管理機制,實施紅巖革命文物、石窟寺及石刻、抗戰文物及工業遺產、三峽考古大遺址群、重慶院子古建築保護等五大保護工程,大力推動大足石刻研究院建設國際知名研究院,促進區縣公共博物館建設全覆蓋。
  • 電視劇創作應如何高質量發展?「四堅持一聚焦」是為根本!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繁榮文化事業產業作出具有歷史性意義的宏偉規劃和重要部署,明確提出到2035年把我國建設成為文化強國,明確提出「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加強現實題材創作生產,不斷推出反映時代新氣象、謳歌人民新創造的文藝精品」,對此,電視劇業界應該如何對標對表新時代電視劇高質量發展,可以說是又一個時代命題。
  • 快看!隆昌文藝「大咖」齊聚一堂!
    快看!隆昌文藝「大咖」齊聚一堂!「隆昌由縣到市的華麗轉身,經濟社會也已經開啟了新的發展進程,人們精神狀態的新變化和文化生活的新需求,為文藝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契機和良好的環境。」隆昌市委書記尹忠出席會議時講到,要認清形勢,把握規律,增強推動隆昌文藝大發展大繁榮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 大揭秘!大瀝文化繁榮的不竭動力是什麼?創新!
    創新,唯有創新,才是推動大瀝文化繁榮發展、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不竭動力。大瀝的經驗做法,亦吸引了《中國文化報》、學習強國關注,即日起,南海大瀝將對報導進行展播,敬請關注!READING以下是報導全文:作為民間藝術之鄉,大瀝鎮一直重視文化事業發展。近年來,大瀝鎮先行先試,用大文化的概念創新探索文化助力經濟社會發展新路徑。
  • 助推文化繁榮發展 樹立文化強旗新名片
    助推文化繁榮發展 樹立文化強旗新名片 2020-12-18 18: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侯鴻亮、鄭曉龍、宋炯明、蔡懷軍等業內大咖共話「電視劇高質量...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近日在京召開電視劇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研討交流進一步做好電視劇「十四五」規劃,推動電視劇高質量發展的思路舉措。一方面有我們對於新時期新形勢之下電視劇選題的思考,面對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和多元、多變的新時代生活,我們的電視劇創作也要不斷尋找更本真、更藝術的書寫和表達。
  • 推動新時代音樂產業繁榮發展
    培育符合時代特點、社會要求、國家規範的全面發展的新人,是推動國家建設、完成國家戰略和實施國家行為的關鍵,音樂產業繁榮是當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勞動者和堪當民族復興重任接班人的有效路徑、可行路徑和必要路徑。從黨的十九大對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進行了戰略定位開始,在新的歷史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遠大目標,需要聯合軟硬多方力量為支撐。
  • 聶辰席發表重磅講話 為電視劇發展定方向!
    【慧聰廣電網】12月4日,廣電總局召開電視劇高質量發展座談會。     此次會議的主題是貫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系列指示批示精神,進一步做好電視劇「十四五」規劃,統一行業思想,振奮行業精神,對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作出部署,推動電視劇行業高質量發展。
  • 偉大時代 光影華章——改革開放40年中國電影發展成就與經驗
    比如上世紀80年代的《天雲山傳奇》《人到中年》《喜盈門》《人生》《黃土地》等,深化了現實主義創作風格,傳遞了時代呼聲;90年代的《大決戰》《周恩來》《焦裕祿》《鳳凰琴》《橫空出世》《生死抉擇》等,在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上進一步探索創新;新世紀前10年創作的《鄧小平》《太行山上》《雲水謠》《驚濤駭浪》《英雄》等,在推動主旋律創作提質升級的基礎上,形成多樣化創作格局,開啟了中國電影工業化發展的新階段
  • 努力書寫中華民族新史詩電視劇高質量發展座談會舉辦
    原標題:努力書寫中華民族新史詩電視劇高質量發展座談會舉辦日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在京召開電視劇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研討交流進一步做好電視劇「十四五」規劃,推動電視劇高質量發展的思路舉措。座談會上,中宣部副部長,廣電總局黨組書記、局長聶辰席就電視劇如何高質量發展提出5點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努力創作弘揚正能量、充滿藝術性的新時代精品力作;聚焦黨和人民,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指導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創作,引導廣大觀眾特別是青少年觀眾樹立正確歷史觀;把政治性、藝術性、社會反應、市場認可統一起來,健全電視劇作品評價機制;實施電視劇質量提升工程,建立健全全流程質量管理機制
  • 廣東佛山南海區大瀝鎮文化繁榮發展的不竭動力是什麼?
    創新,唯有創新,才是推動大瀝文化繁榮發展、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不竭動力。作為民間藝術之鄉,大瀝鎮一直重視文化事業發展。近年來,大瀝鎮先行先試,用大文化的概念創新探索文化助力經濟社會發展新路徑。大瀝鎮文化發展中心主任李智勇說:「只有創新文化活動的方式方法,尤其是推進文化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才能讓群眾享受文化、參與文化、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 時代感濃 涵蓋面廣 影響力大 操作性強——《郴州市文藝作品創作扶持和成果獎勵辦法》解讀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和黨的十九大提出要「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出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我們必須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文藝工作的中心環節」。為了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加上確實有現實需要,我市決定設立文藝創作扶持獎勵辦法。改革開放以來,我市文學藝術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
  • 網絡文藝創作的自律與他律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網絡文藝創作通常是在自由、隱匿、互不關聯的虛擬空間進行的,但創作的成果卻要展示在彼此分享與交流的平臺,變成公共文化產品。網際網路技術和新媒體改變了文藝形態,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藝類型,也帶來文藝觀念和文藝實踐的深刻變化。
  • 廣州文藝精品創作正青春
    10月15日下午,「海鷹歸來,青春啟動」廣州文藝發布在廣州大劇院實驗劇場白領空間舉行,李海鷹透露,這個地道、真實、勵志的廣州故事將於11月7日、8日在廣州大劇院首演。推出以歐凱明、倪惠英、方錦龍等為代表的我市文藝領軍人才;培養依力凡·吾買爾、林遠志等本土化的「明星名角」,深入貫徹實施「廣州國家青苗畫家培育計劃」「廣州市戲劇創作孵化計劃」;引進陳怡、廖昌永、雷佳等文藝大師擔任廣州文化顧問、舉辦音樂交流活動,積極推進何建明、葛亮文學工作室和餘隆音樂工作室的建設,發展壯大我市高層次文藝人才隊伍。
  • 【欽州文藝工作者】盧生:點亮群眾文化大舞臺
    晚會根據農村生活題材自編自導自演了20多個節目,通過歌曲、舞蹈、小品等藝術形式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現場1000多名觀眾的掌聲、笑聲、喝彩聲此起彼伏。培訓農村文藝骨幹盧生是演員出身,憑著對藝術的喜愛,這些年他從未間斷過文藝表演及藝術創作。
  • 中國文藝:在傳承中創新 鍛造時代經典
    我們相信,中國文藝的春天必將更加百花盛放、奼紫嫣紅   在兼容並包基礎上推陳出新,促進中國文化的繁榮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句話彰顯著中國人素有的文化自信。中國有燦爛輝煌的文化傳統,無論是時間的綿延還是空間的廣闊,都註定了中國文化的巨大生命力和影響力。
  • ...文藝呈現嶄新圖景 ——訪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也是促進文化繁榮發展關鍵時期。近些年,我國文藝創作呈現出哪些新趨勢?文藝事業發展取得了哪些豐碩成果?在文化扶貧、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方面有哪些新的經驗?針對這些問題,記者專訪了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潘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