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大海外華人一直致力推動的「外籍華人身份證」的實施,可能將邁上一個新臺階。3月6日,僑聯界全國政協委員潘慶林向全國政協遞交提案:在不涉及「雙重國籍」問題下,研究對海外華人籤發「外籍華人身份證」。
中國國籍是世界上入籍最困難的國籍之一,而自2004年中國實行綠卡制度以來,年均發卡也僅僅248張。雖然對國籍嚴格把關對維護國家安全等各個方面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相關政策也對我國對外人才交流、商業往來以及日常生活等各個方面造成了一定的不便。
對持外國護照的海外華人來說,在回國探親訪友及商業往來等方面存在著諸多不便。例如,根據相關規則,海外華人必須有中國方面發出的邀請函,才可以辦理回國籤證;到達中國之後,必須在24小時之內到當地派出所報備;在中國的停留時間上,也受到很大限制。
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已經取得了良好的開局,伴隨著中國公民移民海外的人數不斷擴大、層次不斷提高,如何重視調動沿線國家華人華僑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構建新型大國關係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亦是關鍵所在。
「華裔卡」提案正式提交政協 或有望2019年實現
早在2012年,美國華人全國委員會及其他136家海外華人團體就曾聯名呼籲全國人大和政協,把「發放海外華人身份證」一事納入兩會議題,並儘快實施。對此,全國政協委員潘慶林、天津政協海外代表加拿大紐芬蘭紀念大學教授王培忠、加拿大新華人聯合會會長楊海峰組成團隊,在海內外同時進行了全面且細緻的調研工作。
按照潘慶林的構想,持有「外籍華人身份證」的人沒有中國國籍,沒有選舉和被選舉的權利,但是,如果持有「外籍華人身份證」能享有等同普通中國公民的其他權益,如投資、置業、開辦銀行帳戶、申請駕照、子女入學。
潘慶林接受記者採訪
為此,潘慶林給出了幾條具體實施建議:首先由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對此問題廣泛徵求海內外意見,進行專題調研和協商;然後由公安部、外交部、國僑辦和中國僑聯根據情況,聯合擬定出更為具體和有針對性的方案和舉措;最後國務院頒發有關外籍華人身份的條例,再由全國人大起草並通過相關法律。
該政策是否可行有待國務院、公安部、外交部等中央機關的批准。潘慶林透露,他們的海內外團隊現正在推進該政策的實施,不過要把這個提案最終變成政策制訂落實,將會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任務,他們希望能在2019年中國建國70周年大慶前得以最終實現。但根據兩會提出的「件件有答覆;案案有落實」的方針,他們認為至少很快會獲有關部門的答覆和具體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