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和,則國強,「刎頸之交」美名揚

2020-12-14 歷史甄有趣

經濟學上把投資、消費、出口比喻為拉動GDP增長的「三駕馬車」,在古代國家中,支撐它的也有「三駕馬車」,那就是皇帝、丞相和大將軍

皇帝當然是擁有一切的最高權力,但皇帝一個人沒有那麼多精力全權處理所有的軍國大事,於是就設置了丞相和大將軍,協助皇帝分別管理百官和軍權。皇帝既要集中權力,還要平衡和制約好丞相和大將軍之間的權力,防止倒向一邊,威脅到自己的皇權穩定。

將和相之間的關係往往不是那麼很協調的,畢竟有很大的政治利益充斥在其中。然而發生在戰國時期趙國趙惠文王時,卻有一段「將相和」的美談一直流傳至今,他二人便是廉頗和藺相如。

說起「將相和」的故事,我們在教科書裡都學過,主要涉及有三個事件: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與負荊請罪

一、完璧歸趙

公元前281年(秦昭襄王26年、趙惠文王18年),趙惠文王得到楚國的一塊和氏璧,秦昭襄王聽說了,就想據為己有,跟趙王說願意拿十五座城來交換它。趙王有一個宦官叫繆賢,向趙王推薦說自己的門客藺相如可以去完成使命。

藺相如到了秦國,見到秦王,將和氏璧獻上去。秦王很高興,並讓官員左右傳看。藺相如見秦王沒有談論城池的事,就說:「璧有瑕,請指示王。」秦王把璧交給藺相如,藺相如拿著壁後退幾步,靠在柱子上說:「大王真要拿城換壁,就請齋戒五日,如果一定要逼我,我就和壁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秦王只好齋戒五日,再次召見藺相如,藺相如說:「我已派人將壁送回了趙國,如果大王真想拿城換,那就先把十五座城交割趙國,再派使者和我回趙國取壁,秦強而趙弱,趙國絕不敢欺騙大王的。」秦王無奈,又很賞識藺相如,就把他放回了趙國。藺相如於是被趙王封為了上大夫。

二、澠池之會

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28年、趙惠文王20年),秦昭襄王想攻打楚國,又擔心趙國會乘機打他,就約趙惠文王在澠池(今河南省澠池縣)會談。

會上,秦王對趙王說:「我聽說趙王愛好音樂,請彈奏一曲吧!」趙王彈起了瑟,秦國史官記道:「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藺相如捧著盆缶,上前對秦王說:「我王聽說秦王擅長擊缻,請秦王演奏。」秦王不肯,藺相如怒曰:「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秦王只好敲了一下缶。藺相如對趙國史官說:「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缻。」秦國大臣說:「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藺相如說:「請以秦之鹹陽為趙王壽。」

宴會結束,秦國始終沒佔到趙國什麼便宜。

三、 負荊請罪

回趙後,藺相如因功勞大被趙王封為了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滿,說:「我攻城徵戰,藺相如只不過說了幾句話,就位於我之上,下次遇見他,我一定叫他好看!」

藺相如聽說後,就裝病不去上朝。一次,藺相如外出,遠遠看見廉頗的車子,就叫車夫掉頭迴避。他的門客看不慣,說:「你也太膽小怕事了吧。」藺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難道會怕廉將軍嗎?秦國之所以不敢對趙用兵,就是因為有我們二人啊,我這樣做,是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廉頗聽說了後,很慚愧,就脫去上衣,露出肩膀,背著荊條,到藺相如門前請罪。二人交歡和好,從此成為刎頸之交

此後,趙國在藺相如和廉頗的共同治理下,蒸蒸日上。期間秦趙還發生過一次閼與之戰,不過被趙國的趙奢給打敗了,「狹路相逢勇者勝」從此傳為佳話。

趙惠文王去世後,繼位的趙孝成王剛愎自用,不久就發生了秦趙為爭奪上黨之地而發生的長平之戰,趙奢和藺相如也相繼去世了,老將廉頗以守為攻,與秦軍對峙三年,秦不能勝,趙王聽信謠言,用趙奢的兒子趙括代替廉頗出兵攻秦,結果陷入秦軍的包圍之中,共被坑殺趙軍四十五萬餘人,趙國從此一落千丈,再不能與強秦相抗衡了。

相關焦點

  • 刎頸之交
    【成語】         刎頸之交
  • 《資治通鑑》「刎頸之交」的深層意義!
    數月,張耳大怒,怨陳餘,使張、陳澤往讓陳餘曰:「始吾與公為刎頸交,今王與耳旦暮且死,而公擁兵數萬,不肯相救,安在其相為死!苟必信,胡不赴秦軍俱死;且有十一二相全。」陳餘曰:「吾度前終不能救趙,徒盡亡軍。且餘所以不俱死,欲為趙王、張君報秦。今必俱死,如以肉委餓虎,何益!」張、陳澤要以俱死。餘乃使、澤將五千人先嘗秦軍,至,皆沒。
  • 古人交友:肺腑之交 君子之交 刎頸之交
    古代交友習語有許多,包括肺腑之交、君子之交、刎頸之交等。每一個交友習語背後,都能找到出處或者典故,蘊藏了豐富的歷史內涵。透過這些交友習語,我們可以看到古人在對待交友問題上的獨特眼光,對於今人交友有著重要的啟迪。
  • 劉邦的親家張耳,曾和陳餘是刎頸之交,為何最後卻反目成仇了?
    總之呢,跟張耳一樣憑藉自己才華娶到富家女的陳餘,和張耳成了刎頸之交,二人因秦統一六國而沒落,因陳勝起義而一同崛起,但最後卻反目成仇。為什麼刎頸之交最後卻反目成仇了呢?說起來,這事得怪張耳,張耳疑心病太重了。
  • 由江歌劉鑫想到了歷史上的一對「刎頸之交」
    這兩人的名字分別叫張耳和陳餘,魏國大梁(今河南開封西北)人,關係非常鐵,按照《史記》的說法是刎頸之交——為了對方,就算用劍抹脖子而死也在所不惜! 張耳、陳餘都是當時的名士,在陳勝起兵反秦後,二人一起投奔陳勝,後來又一起輔佐陳勝部將武臣略定趙地,稱趙王,張耳出任丞相,陳餘則擔任大將軍,共同執掌軍政大權。
  • 【定州典故】負荊請罪、刎頸之交
    【定州典故】負荊請罪、刎頸之交 2020-06-06 04: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袁紹手下的一位大將,和劉備有刎頸之交,卻為曹魏鎮守邊疆!
    刎頸之交,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也即在戰國時期,經過負荊請罪之後,廉頗和藺相如成為了刎頸之交。所以,刎頸之交這一成語,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到了漢末三國時期,也有一對刎頸之交,他們就是劉備和牽招。
  • 此人鎮守曹魏邊疆,與劉備有刎頸之交,兒子卻參加滅蜀之戰!
    刎頸之交,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也即在戰國時期,經過負荊請罪之後,廉頗和藺相如成為了刎頸之交。所以,刎頸之交這一成語,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到了漢末三國時期,也有一對刎頸之交,他們就是劉備和牽招。 《孫楚牽招碑》中記載:「君與劉備少長河朔,英雄同契,為刎頸之交。
  • 他與劉備是刎頸之交,卻成了曹操手下大將,坐鎮北疆識破孔明計謀
    少年時候的牽招與劉備英雄同契,他們兩個一同在樂隱手下學習,正因為這樣使得兩個人之間的關係極好,最後他們成為了刎頸之交。原本這麼好關係的兩個人互為君臣相互攜手打天下會成為一段佳話。但是,造化弄人。在樂隱死後劉備和牽招兩個人各奔東西。這次的分別也使得兩個人從此成為兩個不同的陣營的人。
  • 《婚前21天》觀後感:不必說什麼愛不愛的,你我之間,刎頸之交!
    #婚前21天#最近小編又開始了綜藝生涯,才發現現在的夫妻檔很愛參加這種網絡真人秀節目,這些熱播綜藝也透露了很多值得借鑑和學習的夫妻相處之道枯燥乏味沒有新鮮感的婚後生活,漸漸地會面臨吵架、冷漠、互不關心、情感危機……我覺得最正常的夫妻關係應該是刎頸之交。《婚前21天》綜藝節目裡的傅首爾髮長文感慨婚姻:你我之間,刎頸之交。一直被傅首爾和老劉的愛情感動,卻不知這份愛情的重量到底代表了什麼。
  • 刎頸之交終成大笑話
    不過,陳餘如此行事離刎頸之交的標準也就相差太遠了。 張耳指責陳餘見死不救,陳餘氣急敗壞地表忠心,當著張耳的面,解下將官印綬,顯示自己高風亮節,一副重義輕利的儒家做派。張耳身邊的「壞人」及時出場,說什麼「天與不取,反受其咎」,張耳順坡下驢,拿了陳餘的印綬。陳餘本來就是想鬧個小脾氣,給自己見死不教的不義行為找個體面的臺階下,可這次卻徹底玩砸了。
  • 傅首爾髮長文談與老劉的愛情:不說愛不愛,你我一生,刎頸之交!
    傅首爾髮長文談與老劉的愛情:不說愛不愛,你我一生,刎頸之交!初識傅首爾和她的老公老劉,還是在朱丹主持的《做家務的男人》這一檔綜藝節目上,對老劉第一印象就是這個男人外表沉穩,話不多但應該很深情,很會做菜,會在背後偷偷的吐槽傅首爾,和傅首爾的日常應該屬於互懟的那種歡喜冤家,4月21日,傅首爾在微博上髮長文談及了自己與老劉的愛情,她截取了部分節目片段感嘆說:「不說什麼愛不愛的,你我一生,刎頸之交。」
  • 傅首爾的愛情,患難與共,刎頸之交就能永遠在一起嗎?
    導語:傅首爾的愛情,患難與共,刎頸之交就能永遠在一起嗎?朋友們,你們相信愛情能夠永恆嗎?小柴是不相信的,因為我們生活在這個浩瀚的宇宙中,太陽、月亮、星星,甚至是地球,都會有消失的那一天。那要是按照這個思路,便不存在永恆。
  • 張耳和陳餘本是刎頸之交,為何最終反目成仇?男人絕情起來真狠
    題/從刎頸之交到反目成仇,塑料兄弟情的代表人物:張耳和陳餘文/南箕北鬥配圖聲明/本號所使用配圖均來源於網際網路,且難以查證著作權人,若有來源我們定會標記,若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本號,我們會認真解決!直到項羽大破秦軍,才解了巨鹿之圍。有意思的是,張耳獲救出城後,一味譴責陳餘不救自己。卻忽視了,就連自己兒子也只能觀望。面對生死恐怖,人性有脆弱的一面。任何交情,都經不起過分地要求。在張耳的連番責問下,陳餘大怒,說道:沒想到你對我如此怨念,以為我稀罕這個將軍之位嗎?於是解掉印綬,甩給張耳,徑直去如廁了。
  • 《廉頗藺相如列傳》:將相和的背後透著無限的悲涼
    《廉頗藺相如列傳》出自司馬遷寫的《史記》,藺相如,原本是宦官頭目繆賢的門客,廉頗,趙國的大將,兩個身份地位懸殊的人最後成了刎頸之交!「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白璧微瑕」這些著名的成語都出自於這篇列傳,「將相和」是多麼美好啊,可是,這一千古佳談真得那麼完美嗎?
  • 陳情令:如今男兒鮮有肝膽相照,刎頸之交了,而忘羨彌補了遺憾
    可以說如今男兒鮮有肝膽相照,刎頸之交了,而忘羨彌補了遺憾。在《陳情令》裡,當魏無羨成為夷陵老祖後,他和藍忘機在百鳳山相遇。魏無羨告訴藍忘機:「我曾經把你當成我畢生知己」。藍忘機的回答是:「現在仍是」。
  • 2020甘肅省三支一扶考試公基知識點:從八拜之交來看古代的交往
    ,下面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準備了2020甘肅三支考試公基知識點:從八拜之交來看古代的交往,以幫助大家備考。這件事傳開之後,民間也就有了「八拜」之說。後來,人們用「八拜之交」來表示世代有交情的兩家弟子謁見對方長輩時的禮節,舊時也稱異姓結拜的兄弟。這也是「八拜之交」的來龍去脈。不過,「八拜之交」卻並不是這麼簡單,因為後人又給它賦予了新的內涵,到最後,它又演變為了八種不同的交往,這八種不同的交往,分別為:管鮑之交、知音之交、刎頸之交、捨命之交、膠漆之交、雞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
  • 《將相和》的廉頗、藺相如,最後結局如何?老師沒有告訴我們!
    將相和源於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廉藺交好」(或「負荊請罪」)。對於《將相和》這個故事,很多人都在語文課本中見到了,也即比較熟悉了。藺相如、廉頗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大臣。由此《將相和》的故事傳為美談,成為一個婦孺皆知的歷史典故。不過,雖然老師向我們講解了《將相和》這一故事,但是,《將相和》的廉頗、藺相如,最後結局如何?老師卻沒有告訴我們!藺相如一方面,就藺相如來說。藺相如(生卒年不詳),今保定市曲陽縣相如村人,戰國時期趙國上卿,趙國著名大臣。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八拜之交
    這件事傳開之後,民間也就有了「八拜」之說。後來,人們用「八拜之交」來表示世代有交情的兩家弟子謁見對方長輩時的禮節,舊時也稱異姓結拜的兄弟。這也是「八拜之交」的來龍去脈。   不過,「八拜之交」卻並不是這麼簡單,因為後人又給它賦予了新的內涵,到最後,它又演變為了八種不同的交往,這八種不同的交往,分別為:管鮑之交、知音之交、刎頸之交、捨命之交、膠漆之交、雞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