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畹町南洋機工紀念館

2020-12-12 騰訊網

畹町是全中國最小的城市之一,距瑞麗20公裡,全市面積95平方公裡,人口才1萬多人,但畹町在抗日戰爭時期,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城市。當中國沿海都被日本佔領以後,中國的海上通道全部被切斷,她是中國唯一一個跟國際社會保持物資運輸的口岸城市。

在當時雲南省主席龍雲的主持下,

雲南民工用最原始的工具在9個月的時間內,在群山中搶修了滇緬公路,

他們是滇緬公路的總指揮、總設計師等功勳。雲南人民更是以平均每公裡犧牲了六個民工,總共約10萬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修通了滇緬公路,

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滇緬公路的終點就是連接緬甸的畹町口岸,跟緬甸中央鐵路連接,直達仰光港。全部的援助物資都是通過畹町口岸的畹町橋源源不斷的運往中國內地的。當年的中國遠徵軍也是從畹町橋走出國門遠徵緬甸去抗擊日軍的。

畹町市內有一個私人性質的遠徵軍紀念館,

可惜票價不菲來參觀的人都止步於門前,

大多就在門前留個影就離開了!

畹町還有一個南洋機工紀念館,南洋機工這個名詞對很多人是陌生的,但他們卻是代表了千千萬萬的海外華人為保衛祖國、抗擊侵略作出了巨大犧牲的一個群體。

南洋機工紀念館建在這個小山包上,

陳嘉庚的雕像後面是南洋機工紀念碑。旁邊就是南洋機工紀念館,

山下遠處矮房子的地方就是緬甸。

海外援助的物資是通過海路運到緬甸的仰光港,再通過緬甸的中央鐵路運到臘戍、曼德勒等地,這些戰備物資都需要由汽車運回國內,當時國內的汽車數量和司機的人數都已經無法承擔這個運輸任務了,而國際援助及海外華僑所捐的汽車,為了在海運時增加輪船的運輸量,都是呈零件方式運到緬甸的,所以不光急需司機還急需熟練的機工,於是在南洋僑領陳嘉庚的號召下不光捐錢捐物,

南洋各國的華僑子弟共3200多名自願放棄了優越平靜的國外生活,組成了"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從東南亞各國回到祖國,為中華民族抵抗侵略貢獻力量。"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後來便簡稱為「南洋機工」。

他們當中雖然大多數本來在南洋從事的職業就是司機或工人,但也不乏有著龐大家業的富家子弟,他們完全是憑著一腔愛國熱血回來報效祖國的,他們的家人在日軍佔領南洋各國後遭到屠殺。

他們在緬甸用最快的速度組裝汽車,然後用組裝好的新汽車直接滿載物資沿滇緬公路開回中國。在機工們的報國熱情面前,艱苦的生活不算什麼。當時美國工程師給的計劃是一周6個人一組裝完1輛卡車,但南僑機工夜以繼日發揮技術特長,竟然一組每天裝完4輛汽車。

作為運輸隊的南洋華僑子弟們在崎嶇的滇緬路上日夜奔忙,與雲南的瘴癧疾病鬥,與雨天路上的落石泥濘鬥,與危險路段鬥,同時還要與天上肆虐轟炸的日本飛機鬥。

據統計,1939年2月至1942年5月,南僑機工僅搶運軍火、汽油、糧食等即達40餘萬噸,維修車輛千餘輛。

1000餘名南洋華僑機工犧牲在滇緬路上,沒有一個逃兵。

這是怒江上唯一可以汽車通行的跨江大橋「惠通橋」。跟瀾滄江上的昌淦橋一起,是滇緬公路的運輸咽喉,在滇緬公路沒有被日軍阻斷之前,是日軍飛機轟炸的主要目標。

在昌淦橋被炸毀後,使用竹筏堅持運輸。

昌淦橋被日軍炸毀以後又被重新修好,改名為「功果橋」。

第一次遠徵失敗以後,遠徵軍退回國內,日軍一路尾隨,為了防止日軍渡過怒江,中國軍隊緊急炸毀了惠通橋,致使一部分車隊未能撤到怒江東岸。部分南洋機工落入敵佔區,被日軍搜捕到的南洋機工被殘酷的活埋和砍頭等方式殺害。

當年回國的南僑機工,不僅冒著槍林彈雨為中國正面抗戰運輸補給軍事物資,還利用語言及專業技術優勢,為盟軍反攻擔當翻譯、偵查人員,在後勤修理大炮、武器等。

據戰後統計,3200多名華僑青年中,有1000餘人為國捐軀,1000餘人復員返回南洋,1000餘人居留國內。

南洋機工代表海外華人,為抗日戰爭作出的重要貢獻,永遠為後人牢記!

相關焦點

  • 夢回孔雀溫柔鄉-雲南德宏玖月侶行芒市畹町瑞麗房車旅行遊記
    畹町畹町這個熱帶邊關小鎮,建築也帶著濃鬱的東南亞風格。坐落在畹町鎮一個小山坡上的南洋機工紀念館。記載了抗日戰爭時期,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的3200多名華僑青年機工,組成「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戰服務團」回國支援抗戰,在滇緬公路上搶運軍需、維護車輛,有力地支援了抗戰,1000餘名僑胞為了祖國的抗戰事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這裡也是滇緬公路和中印史迪威公裡的交匯處,不知凝聚了多少拳拳赤子心和濃濃愛國情。
  • 畹町:全國最小城市,邊關文化獨特,熱帶風情濃鬱,旅遊火爆
    後來設立的三沙市,人口和陸地面積都比畹町還要小,但三沙市為地級市,海域面積幾百萬平方公裡,政治和地緣意義與畹町都不一樣。畹町這個地方雖小,但歷史上卻是一個飽經滄桑之地,有很特別的地位。二戰之前,還是個不起眼的小寨。二戰爆發後,由於日軍封鎖了中國海上通道,畹町成了盟軍大本營和物資集散地。幾十萬中國遠徵軍也打此出入國境。
  • 雨行桑植(1)——瞻仰賀龍紀念館
    雨行桑植——瞻仰賀龍紀念館八年前,夏天,中午,告別青和錦江,告別文清董事長。4人,1車,在山水畫卷裡徜徉,吸吮著武陵源的天然濃氧,不經意中已越過了張常高速,奔馳在桑植平原。毛毛細雨,悄然無聲,像無數蠶娘吐出的千萬條銀絲,飄拂在半空中。
  • 瞻仰臺北國父紀念館
    臺北國父紀念館位於臺北市仁愛路四段,介於忠孝東路、仁愛路、光復南路與逸仙路之間,於1964年籌建,1972年5月落成,是為紀念孫中山百年誕辰而興建的。國父紀念館平面呈正方形,館高30.4米、邊長100米、每邊有14支灰色大柱環繞,以黃色屋頂採頂起翹角像大鵬展翼的形狀。紀念館是一座仿唐飛簷式建築,巍峨雄偉。
  • 【招商公告】瑞麗市畹町「蓋碗肉」土地公開招商
    一、項目名稱:畹町商業廣場項目二、項目選址:畹町口岸芒滿貨運通道四號路與畹江路交叉口,畹町長合水果交易市場對面
  • 【輝煌「十三五」】畹町農場發展活力持續增強
    「十三五」時期,畹町農場緊緊圍繞瑞麗市委、市政府總體發展目標,推進農墾改革發展各項工作,經濟發展後勁不斷增強。2020年,畹町農場實現生產總值2945.92萬元,年均增長7.9%;從業人員年均收入從2015年的14934元增長至2020年的40000元。
  • 中緬消防文化交流活動在畹町舉辦
    原標題:搭建消防救援國際合作交流平臺 中緬消防文化交流活動在畹町舉辦  中緬消防文化交流活動暨消防車捐贈儀式12月17日在畹町經濟開發區消防救援大隊舉行。  舉辦本次中緬消防文化交流活動旨在搭建消防救援國際合作交流平臺,通過救援技術交流,推動消防救援的正規化、職業化、專業化。
  • 壯士一去不復返 兩岸媒體人云南畹町尋遠徵軍足跡
    壯士一去不復返 兩岸媒體人云南畹町尋遠徵軍足跡 2012年09月13日 08:38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黃浦區理論學習中心組瞻仰「四大」
    據黃浦區消息:日前,黃浦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集體瞻仰了中共四大紀念館,聆聽了「回首紅色起點,探索力量之源」微黨課,參觀了「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圖片史料展和「固本強基築堡壘」——中國共產黨早期支部建設圖片史料展。
  • 方城縣實驗初中到鎮平彭雪楓紀念館開展紅色研學活動
    本次活動近130名師生趕赴鎮平縣,瞻仰彭雪楓紀念館、彭雪楓故居。當天上午在鎮平縣彭雪楓紀念館,師生們向彭雪楓將軍塑像敬獻花籃,追念先烈事跡。全體黨員在彭雪楓將軍塑像前再次莊嚴宣誓,重溫入黨誓詞。方城縣實驗初中師生一起瞻仰了彭雪楓紀念館,彭雪楓故居,觀看彭雪楓將軍相關影視資料。
  • 中國西藏信息中心瞻仰西藏察隅英雄坡紀念園
    圖為位於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察隅縣境內的英雄坡紀念園 攝影:邵東升圖為位於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察隅縣境內的英雄坡紀念園 攝影:邵東升圖為中國西藏信息中心一行瞻仰西藏察隅英雄坡紀念園 攝影:邵東升圖為中國西藏信息中心公保主任(左)向紀念碑敬獻花籃 攝影:邵東升察隅縣,地處西藏自治區東南邊陲,1962年中印自衛反擊戰瓦弄戰役就發生在這裡。
  • 中緬小城2-邊城畹町
    畹町橋(又叫:九穀橋)畹町口岸(畹町橋)我們上小學的時候,中緬兩國口岸的工作人員,對學生(小學生,初中生)出入境的管理,沒有現在這麼嚴格。畹町的學生(小學五六年級,還有初中生)會邀約棒賽的學生到畹町的學校,進行一場籃球比賽。偶爾我會跟著畹町的同學去棒賽鎮,看他們打籃球。當時,我們是前後分開,從口岸走過去的。如果一群學生同時走過去,肯定會被邊防叔叔攔下來。現在邊境口岸出入境管理制度,越來越完善。
  • 知史明志、知史擔責,上海市監獄管理局黨委中心組集體瞻仰紅色革命...
    為深入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深刻認識黨的革命鬥爭歷程,傳承革命奮鬥精神,激發時代使命意識,6月16日下午,市司法局黨委委員、副局長、監獄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吳琦帶領監獄局黨委中心組赴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
  • 鄭成功紀念館、安平橋、蔡氏古民居一日遊
    08:30前往南安石井【鄭成功紀念館】。鄭成功紀念館及碑林位於南安市石井鎮西側,距南安市區45千米。紀念館總面積達3000平方米,是一座富有民族特色的三進宮殿式建築,分前、中、後三部分展廳。鄭成功紀念館介紹英雄一生的豐功偉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