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用這些方法,在英語啟蒙的路上少走彎路

2021-01-10 碧眼貓貓在讀書

在某個視頻製作的群裡,一位媽媽想以「如何給孩子進行西班牙語啟蒙」為主題,製作一期視頻,但又擔心這個主題太過小眾,沒有多少人喜歡看。

當這位媽媽在群裡提出自己的擔憂時,群裡的好多人站出來表示:雖然選題內容是小眾的,但也是新穎的,很多人可能會因為好奇而點開視頻,如果內容足夠好,或者對大家有啟發,也會形成傳播。

不禁在想,如果英語像西班牙語一樣,只是一個小語種,還會有現在國內的英語啟蒙和英語培訓的熱潮嗎?

答案是肯定的:不會!

作為全球使用最普遍的語言,作為孩子學科的一門主要課程,作為孩子海外求學的敲門磚,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孩子英語的學習。

而且為了提高孩子英語學習效果,家長們跟隨最新的研究和理論,不斷前置孩子英語啟蒙的時間,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爸爸媽媽開始在幼兒階段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

汪培珽老師在《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一書中提出,孩子的英語啟蒙可以從嬰兒期就開始,越早越好。而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的方法,就是讀英文故事書,重要的不是英文,而是故事,只要孩子喜歡上聽英文故事就好。

其實,在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前,家長最應該想明白,究竟為什麼要花這麼多力氣去學英語。

如果只是為了應試,只是為了提高孩子英語考試的成績,那大可不必這麼大費周章的去搞。等孩子上了學,按照應試的方法,刷刷題,就足夠了。

而如果你是把英語當成一門語言,想要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想讓孩子像掌握母語一樣,可以真正擁有聽說讀寫的能力,那麼,你需要多花些時間,學習英語啟蒙的方法,尋找適合孩子和你的家庭情況的路徑。

其實,學習英語,不只通過學習語言掌握一門技能,而是為孩子打開了一扇門,通過這扇門,孩子可以更直接更深入的去了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門學科。通過語言文化的交流,通過書籍、音頻、影像資料,去真實直接的了解一個國家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去縱覽一個學科的發展,了解最前沿的知識,而再也不必藉由二手或三手的資料消息,去看待國外的朦朧的「風景」。

而汪培珽老師提出的儘早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的觀點,也得到最近腦科學研究的支持。

腦成像科學研究顯示,6歲前學習英語的孩子,他們使用英語時激活的腦區與母語是相同的,都是使用負責語言的腦區,而6歲以後學習英語,則使用其他部分腦區處理第二語言的信息。

那麼,該如何儘早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怎樣通過英文故事書,給孩子打造優質的英文環境?如何讀英文故事書?如何沿著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路徑,持續提高孩子的英語水平?

這些,我們都可以在汪培珽老師的《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一書中找到答案。

01.如何用英文故事書打造家庭英文環境

汪培珽老師在《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一書的開始,就提出自己關於語言學習的兩個觀點:

「(1)如果準備讓孩子學習一種語言,愈早接觸愈好。(2)不論生來是什麼人種,孩子置身某種語言環境裡,就會自然習得那種環境的語言。」

其實,在孩子英語啟蒙上,開始最大的阻礙,不是來自孩子,而是來自家長。

很多家長會有這樣的觀點,「孩子太小,聽不懂英語」「孩子同時學習兩種語言,會混淆,會搞不清楚了」「英文好難,我沒有能力給孩子念英文故事書」等等。

然而,對於剛出生的小嬰兒來說,他們並沒有給自己設限,環境中的一切,他都會吸納,都會模仿。無論漢語、英語、西班牙語還是拉丁語,他都會自然而然的去學習,不加區分的吸收。

所以,汪培珽老師在給他家老二進行英語啟蒙時,抽掉中文,直接念英文故事,孩子也可以聽得津津有味。

而我家大寶在三歲多之後開始學英文,反而會抗拒聽兒歌和英文故事,因為他聽不懂。在學了一段時間,認識一些單詞之後,孩子反而問我:」byebye 的英語怎麼說?「

事實證明,孩子對語言的模仿學習,是不加區分的,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越早越好,最重要的是家長不要給孩子設限。

那如何在家庭中打造好的英文環境,讓孩子自然的接受地道的英文呢?

汪培珽老師的方法依然是講故事,像給孩子念中文繪本一樣,念有趣的英文故事。

很多家長可能會說,現在有那麼多優質的英語啟蒙資源,為什麼選擇故事這一傳統費力的方式。

當然,發達的網絡讓很多資源唾手可得,比如SSS( Super Simple Songs)兒歌,專門為兒童製作的英文動畫《Kid's ABC》《Big muzzy》等等。

但是,視頻這種資源對於嬰幼兒的視力來說是不夠友好的,3歲以下的孩子最好是不要看任何形式的視頻資源。而聽兒歌,雖然可以起到磨耳朵的作用,但只聽兒歌是不夠的。

孩子習得語言,需要有現實的參照才行。比如,孩子一次又一次聽到apple這個單詞,但如果不能跟現實的蘋果聯繫在一起,孩子就不能了解這個單詞指代的意義。

而現實生活中,每次見到汽車,你都會說「上車」「小心汽車」,即使不用刻意指認,多次以後孩子也會知道,這就是「汽車」。

而英文繪本就起到現實參照的作用,讓孩子在聽故事的過程中,一邊磨耳朵,一邊領悟英文的實際含義。

然而,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學習語言也需要持續不斷地努力。

對於小孩子而言,更是如此。因為遺忘是必然要發生的,孩子遺忘的程度可能會超乎你的想像。

汪培珽老師在《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一書中就提到自己朋友家的孩子,這兩個孩子一直在美國長大,到了小學中低年級才回到臺灣讀書,在不接觸英語的兩年後,孩子不僅英文讀寫能力退化,連聽說能力都意外的丟失了。

所以,孩子英語的學習應該是持續的過程,注重孩子興趣的培養,不要抱著太強的目的性和功利心。

就像進行中文親子閱讀一樣,教育只是其中的目的之一,愛與陪伴也是親子閱讀的核心要義。

無論爸爸還是媽媽,給孩子念英文故事,就像講中文故事一樣,只是念一個有趣的故事而已,只不過是用一本英文繪本,為這段愉快而難忘的時光做了標註。

當家長們放下刻意的目的,只是陪孩子一天一天讀英文故事,孩子學習起來也會更加自然和輕鬆。在沒有考試、沒有懷疑、沒有各種「聽懂了沒」的拷問的環境中,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就會伴隨的難度逐漸遞進的故事而蓬勃生長起來。

那該怎樣念英文故事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汪培珽老師培養英文耳朵的方法吧!

02.念英文故事的方法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一書中,講英文繪本的核心方法就是「家長念+孩子聽」。

家長念英文,講故事。

孩子聽,聽家長念英文故事,當孩子對英文故事有足夠的興趣,培養起讀英文書的習慣後,可以引入英文有聲書,讓孩子聽地道原汁原味的英文故事。

為了念好一本英文故事書,家長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在給孩子講故事前,自己先把一本書讀一遍,查生詞,標註好發音。

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一句英文,然後接一句中文。因為汪培珽老師推薦的都是英文原版書,而不是市面上的雙語書籍,需要家長自己完成翻譯工作。

翻譯只要準確,不必逐字翻譯,但要儘量生動有趣,這樣才能引起孩子的興趣。

不要把這項工作想像得很難,因為孩子最初閱讀的英文繪本真得很簡單,簡單到每一頁可能只有1-2個單詞而已,作為接受過高中以上文化教育的家長來說,都不是問題。

如果你是在孩子嬰兒期就開始講英文故事,也可以抽掉中文,只念英文就好,孩子真的不會抗拒。

對於大一點的孩子來說,一本書中英結合念過三遍以後,可以試著抽掉中文。只要孩子沒有抗議,就可以只念英文啦。如果孩子還是脫離不了中文,那也大可順其自然,多念幾次也沒什麼,直到孩子不再抗拒為止。

繪本中最讓人頭疼的莫過於又長又難的英文名了,有些字典能查得到,有些甚至字典裡都沒有。這個時候,汪老師的辦法是:自己拼讀,力求每次都念得一樣就好。

不用太糾結於英文名字的問題,因為很多故事雖然是以主人公名字來命名的,但故事的內容卻可能非常輕鬆有趣,只要家長克服畏難的情緒,講英文繪本就會變得簡單起來。

很多事情,真的不需要想太多,想太多就會憑空製造出很多困難。按照行動力法則,先把故事講起來就好了。

而對於每天究竟要念幾本書,讀多長時間的故事,其實也沒有標準答案。

汪培珽老師屬於比較硬核的母親,每天中英文繪本都會給孩子講,在孩子上小學前,單純講英文繪本的時間就可以達到40分鐘,而且天天如此。

但對於很多兼顧家庭和工作的家長們來說,是很難做到的。那就不妨按照自己的節奏,根據自己家庭的情況,只要每天都去念,一本也好,兩本也好,貴在堅持就行了。

當然,每天只念10分鐘和每天念40分鐘的效果是不一樣的。但是,從學習和人生的長遠角度來說,只要堅持,你想達成的結果都會有的

如果家長能放平心態,把講故事當成日常的一部分,不求結果,而是當作一種陪伴的方式,總會有意外的收穫。

反而總以學習為目的,過分的逼迫,可能導致半途而廢,最終一無所成。

或許,有的家長會問,既然有英文有聲故事,為什麼不直接讓孩子去聽,還是費老大勁,讓家長來念故事呢?

因為,有聲故事畢竟只是一段錄音,比不得家長的隨機應變。

而且,由家長陪伴讀繪本,孩子不只是在聽,還能看,還能交流,是多種感官同時在接收信息,這比只是通過聽覺聽故事容易的多,也有趣的多。

如果直接拋給孩子一個故事聽,孩子因為聽不懂或著不感興趣而拒絕,那英語啟蒙可能就要戛然而止。

而當孩子對故事感興趣,慢慢積累起足夠的能力,再讓孩子去聽有聲故事,大概率上孩子是不會拒絕或放棄的。

03.孩英語能力進階的正確路徑和幼兒的心理需求

英語是一種語言,語言是人們用來溝通的媒介和工具。

這裡的溝通不只是人與人的溝通,還包括人與書籍、書面材料的溝通。所以,學習英語,最終要具備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能力,才算是達成學習一種語言的目標。

過去學英語,是在孩子中小學階段,先來認讀單詞,然後讀文章。

然而,任何一種語言的自然學習過程都不是這樣的。孩子從小學習漢語,先是聽,聽懂了,儲備了足夠的詞彙,然後模仿著周圍的人,開口說話。等到了4-5歲,孩子進入識字敏感期,他們會主動的識認漢字,模仿著書寫,等到6歲以後正式入學,就開始學習拼讀、書寫,慢慢就能自主、流暢的書寫和閱讀了。

所以,英語能力的正確進階路徑也應該是:先聽說,再讀寫。

聽得多了,有了合適的環境,孩子自然就能開口講英語。讀的多了,拼寫、表達都不是問題。能聽能說,能讀能寫,才能擺脫應試英語、啞巴英語的魔咒,才算是真正學會了一門語言。

而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家長知道,聽力輸入的重要性,所以,英語啟蒙最初的選擇就是給孩子「磨耳朵」。

我們上面提到,給孩子講英文故事,可以由家長將慢慢過渡到讓孩子自己聽有聲故事書,而由家長講故事到孩子自己聽故事,本身就是孩子聽力能力進步的佐證。

所以,講英文繪本,這個故事就是給孩子提供足夠的聽力輸入的過程。孩子聽得夠多,有了足夠的儲備,遇到合適的環境,就會自然地開口講英文。

如何給孩子提供可以開口講英文的環境,每個家庭可以有自己不同的選擇。

像汪培珽老師,她自己是留美高材生,在家就可以跟孩子進行英語對話,後來又因為工作原因,從臺灣搬去香港,給孩子選擇了香港的全美語幼兒園。

像汪老師一樣硬核、高知家庭或高收入的家庭,可以付出昂貴的學費,送孩子去雙語幼兒園,讓孩子能順利自然的開口講英文。

有些家庭,可以選擇一些大型優質的輔導機構,讓孩子每周都能在固定的時間置身於純英文的環境。

然而,如果這些都做不到,其實,還可以選擇參加社區或著學校的英語角,跟同社區熱愛英文學習的大學生、或英語專業的畢業生一起開口交流。

在資源如此發達的今天,雖然可以做出的選擇很多,但不要跟風,一定要根據自己家庭的情況慎重選擇。

雖然汪培珽老師給自己孩子選擇了全美語幼兒園,但汪老師也建議,對於那些只教英文而不注重孩子心靈的幼兒園,慎重選擇,對於那些著急展示成果,更換老師頻繁的幼兒園,慎重選擇。

對於幼兒來說,他們最重要的心理需求就是穩定。穩定的環境,穩定的關係,才能保證孩子心靈健康成長,這是一切的基礎。

所以,由家長每天講純正的英文故事來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就是在穩定的親子關係之上,保證孩子的英語學習穩定、持續的進行下去。而故事書詞彙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可能會比幼兒園日常生活還要多很多。

家長只要願意付出時間和精力,完全不必刻意去追求突破自己經濟承受能力的幼兒園或輔導機構,只要持續不斷給孩子講故事,按照正確的路徑不斷升級孩子的語言能力,這就夠了。

最後想說的是,學習英語很重要,但英文本身並不比其他語言高貴。

就像《龍應臺的香港筆記@沙灣徑25號》中說得那樣:「英語,當然非常重要,因為對於非英語人而言,他是一個簡便的萬用插頭,放在旅行箱裡,到任何一個城市都可以拿出來,插上電。但是,我們不能因此以為電的來源就是這萬用插頭。事實上,插頭不能供電,英語也給不了思想和創造力。」

學習英語的目標就是為了突破限制和壁壘,去與更多的人和文化接觸,而不應該讓英語本身成為壁壘,限制了自身的發展。

而且,中文作為我們的母語,應該是與英文學習並重的。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需要我們通過中文才能深入學習和領會,豐富的詞彙和詩文,也需要通過閱讀來積累。

所以,當家長把英語啟蒙提上日程的同時,也不可忽略了中文的學習。

如果家長心目中,中文的學習和地位是優越的,孩子不就會將兩種語言混淆。而在買書、講故事的過程中,中文繪本和英文繪本數量也應該是1:1,同比增長。

英語啟蒙的路並不只有一條,最重要的,是在別人的經驗中獲得啟發,在實踐中摸索,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家庭的模式,適合孩子的方法,堅持不懈的走下去。

希望,通過這篇文章,你能有所收穫。能在給孩子磨耳朵的路上,少走一點彎路。

相關焦點

  •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英語啟蒙之汪培珽書單
    前面介紹了廖彩杏,吳敏蘭書單,這次肯定輪到汪培珽老師了,畢竟這三位老師是臺灣英語啟蒙界的三位大咖,哪個英語啟蒙的家長沒有聽過她們的名字呢?她們的啟蒙理念影響了許多家長,引領了家庭式英語啟蒙的潮流。汪培珽老師的英語啟蒙理念有一點不適合中國的國情,書單更像是一個分級閱讀體系,主要是以英文系列為主,大部分都是字數較多,故事情節較完整的讀物。書單裡面大部分是帶插畫的書,不是繪本。她的繪本更適合大齡的、已經有簡單的理解能力的孩子,不過筆者也提到了翻譯的方式,儘量用中文講明白大致意思,而非絕對翻譯,能聽懂的可以不翻譯,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 想給孩子做好英語啟蒙,除了磨耳朵以外,還要對耳朵做好以下4點
    美國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發現,擅長用聽力學習的孩子佔30%,給這些孩子講故事或者放錄音來學習,學習效果往往更好。找到最適合孩子的學習方式,就能幫助他們在學習上事半功倍。說完聽力金字塔,我們就來看看學齡前的孩子,如果想要通過聽力做好英語啟蒙,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 孩子英語啟蒙如何開始?來看看這些用來磨耳朵的英文兒歌繪本
    然後就逐漸了解到0-6歲是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對孩子英語的啟蒙越早越好,英語啟蒙的初期以英文兒歌童謠為主……安妮鮮花的《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書中提到:三歲前的孩子,真正的語言基本功訓練應該是聽,通過停在大腦中建立強有力的語音信號。
  • 自己英語不好,孩子的英語啟蒙咋辦?看看適合普通媽媽的啟蒙方法
    這個方法可能是大部分媽媽掌握的第一個方法。原版英文兒歌播放出來,希望通過大量的輸入,促進孩子輸出。在《輕鬆跨越語言關》這本書裡,有這樣一句話:只要「聽」懂了,一切都有了。但同樣的,只「磨耳朵」的家長應該也發現了問題:孩子聽了幾個月,怎麼還是不會說?這個時候很多父母可能會焦慮,認為自己的英語啟蒙沒有起作用,甚至還會因此喪失了最開始的積極性。但想想我們自己,在第一次接觸一門外語的時候,是用了多久才會輸出呢?
  • 伊萊英語培養孩子閱讀興趣,助力家長做好英語啟蒙
    原標題:伊萊英語培養孩子閱讀興趣,助力家長做好英語啟蒙隨著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英語啟蒙「儘早」的重要性,孩子們首次接觸英語的年齡也趨於低齡化。當眼花繚亂的英語資源擺在面前時,家長們不知如何選擇。伊萊英語圖書館幫助家長解決:「不知道讀什麼繪本」「不知道怎麼讀繪本」的難題。
  • 發音不準就不能教孩子英語?聽聽四大英語啟蒙名家怎麼說!
    本文觀點來源於廖彩杏《用有聲書聽出英語力》、吳敏蘭《繪本123 每個媽媽都能勝任的英文啟蒙》、安妮鮮花《不能錯過的英文啟蒙》、蓋兆泉《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四大英語啟蒙理論書各有特色,媽媽們背景各異,但都經歷了成功培養雙語寶寶的過程,對我們具有極強的參考價值。可樂媽比較了書中對「父母口語不佳是否會影響孩子」的看法,發現她們在這個問題上基本取得了共識。
  • 熬夜整理的英語學習方法,3招+魔力耳朵讓所有媽媽做好英語啟蒙!
    最近我做了幾場關於英語啟蒙的直播,透過攝像頭,我和大家更近了。也有很多媽媽和我交流了孩子英語學習的問題,我也一一記錄了下來。其中,有一個問題是問的比較多的:「我自己本身英語不好,怎麼能給孩子做好英語啟蒙呢?」這不是一個新問題,但我完全能夠感同身受,知道英語好有優勢,也因此更注重孩子的英語啟蒙,但自己卻力不從心,不知從哪裡下手。
  • 瑄兜媽談幼兒英語啟蒙----懶媽有懶方法(2)0-3歲早期磨耳朵
    瑄兜媽原創經驗分享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文/瑄兜媽 2015-8自發了《懶媽有懶方法》(1)之後,大家都比較心急,紛紛留言想知道瑄英語啟蒙階段用過的資源和方法,瑄兜媽說:親們,表急,給瑄兜媽點時間整理思路,一點點來,爭取有條有理沒有遺漏的把瑄的實踐經驗詳細分享出來。
  • 關於英文啟蒙的一些心得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葉子的博客,ID:yezi_blog】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今天下午趁孩子睡覺,在各種網上搜尋英語啟蒙進階路線。借著給孩子學英文的機會,我這十幾年的啞巴英文也重新學一遍。今天這篇就簡單寫一下我對英文啟蒙的認識吧!
  • 在家怎麼英語啟蒙?我給萱寶制定的英語啟蒙路線
    還有吳敏蘭《繪本123,用五感玩出寶寶的英語好感度》,汪培珽《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安妮鮮花《不可錯過的英語啟蒙》。我比較認同蓋兆泉老師英語啟蒙理論,她說作為家長,要心中有目標,胸中有理論,手中有資源,腳下有路線。
  • 英語啟蒙:這個春節,讓孩子愛上英語閱讀
    到了高級階段,父母和孩子一起用英語描述一個遊戲、一次家務活、或是手工活動的過程。在此過程之中,孩子的聽說能力自然就會不斷提高了。因為英語屬於表音文字,所以,學好英語的第一步,就是打通孩子的英語耳朵。在有了1000+聽說詞彙之後,再考慮閱讀問題。在這個終身學習的時代,閱讀必將伴隨我們每個人的一生。
  • 英語啟蒙:自然拼讀容易踩的坑,知道得越早越好(附磨耳朵資源)
    對於我這種不善於給孩子做學習規劃的家長來說,這種細緻的「套餐模式」,簡直就是福音。捲兒的學習興致也很高,每晚回到家要自己對照老師布置的作業一項一項的學,然後再拉著我和她一起用點讀筆讀課外書(幼兒園帶回的書,第二天要還回去,孩子分外珍惜)。不過,學了一個多月了,我發現有個問題,孩子始終無法突破。這個問題,也是英語啟蒙中普遍會遇到的,所以,分享出來給大家避坑。
  • 掌握寶寶英語啟蒙「4個避免」,讓磨耳朵、講繪本的效果明顯提升
    關於寶寶的英語啟蒙,你一定聽到過這些說法:0-3歲是語言啟蒙的黃金期,過了就學不好英語了!學英語就要像母語那樣全英文的浸潤式環境,不能說中文,要No Chinese!隨時把英語播放著,家裡放、車裡放……這叫磨耳朵!選書要選自然拼讀的,孩子進步大!那麼,對於這些「經驗」,你有沒有覺得焦慮呢?
  • 在家,如何為孩子做英語啟蒙?
    我們都希望孩子在學習英語的道路上少走彎路。《英語!我要怎麼教:在家創造浸入式英語環境》一書提出了讓孩子輕鬆有效習得語言的方法:為孩子在家創造浸入式英語環境。因為我們家長的英語大部分都是學得的結果,因此一聽在家自己教就否定自己,作者提出在家創造浸入式英語環境對父母的基本要求:父母一方是否具備初中及以上英語水平?家裡是否有一臺電腦並可以上網?
  • 英語啟蒙路上的「3大坑」,家長早知道早避開,別大意坑了孩子
    「多語寶寶」是現在家長們培養孩子的基本期望。為了讓孩子們早早的在學習的跑道上出發,甚至是領跑,家長們都有意在早期就讓孩子們接觸多國語言。而英語作為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語言之一,家長們當然想讓自己的孩子擁有好的英語的能力。每個人都具有語言天賦。那麼家長們應該怎樣幫助孩子掌握英語的語言天賦呢?
  • 煙臺神墨|給英語啟蒙階段的孩子「磨耳朵」,您做對了嗎?
    我們常說英語啟蒙離不開磨耳朵,更多意義上說的是英語應當從韻律、節奏開始。任何一種語言,都離不開韻律和節奏。不管我們說中文還是講英語,如果失去了節奏和韻律,說出的話就如同機器,只能古板的發出聲音,不能生動的表達。
  • 英語啟蒙之如何讓孩子學會「聽」
    目前八個月時間孩子已經掌握基本常識用詞彙300左右,能夠讀分級閱讀二十多本,能唱很多兒歌童謠。可以進行簡單的英語對話交流。第二個例子是我認識的另一位雙胞姐妹的媽媽。非英語專業,非全職。在兩寶兩歲左右開始有意識地英語啟蒙。每天二十分鐘英語動畫,二十分鐘英語繪本再加二十分鐘音頻的純輸入形式。一年之後孩子已經可以跟大人進行標準而地道的英語交流,關鍵是很自然地輸出。
  • 孩子英語啟蒙階段的正確目標到底是什麼?
    不少初入門的家長容易被網上各種信息搞得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沒有目的性,一會用這個方法一會用那個策略,孩子也被帶著暈頭轉向...關於英語啟蒙,家長們往往容易忽視一個最基礎的問題,那就是:要明確孩子啟蒙階段的正確目標到底是什麼?
  • 家長給孩子做英語啟蒙,只需簡單三個字:買!陪!用!輕鬆搞定
    孩子從一出生就開始聽周圍的人說話,到了兩歲左右開始自己說話,這些都是漢語的學習過程。而這種學習跟文字、拼音沒有任何的關係,純粹是通過聽和模仿來學習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國孩子的漢語啟蒙,就是從聽、說開始的,而聽、說之間的關係,一定是聽在前,說在後。因為只有大腦裡儲備了一定的聲音,才能有內容可說。同理,英語的啟蒙也是通過對聲音的聆聽與模仿完成的,先輸入後輸出。
  • 家長如何給孩子做英語啟蒙?以下方法,清華北大名師都一致贊同!
    現在的小孩子從小就開始學習各種課程,尤其是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培養孩子的英語能力,因為孩子學語言的黃金時期就這麼幾年,所以對孩子的英語啟蒙教育必須重視。如何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教育?想要日常流暢地用英語和孩子交流,我也是無法做到的,我自己也是覺得自己英語水平太菜,只是教孩子講一些簡單的詞彙,我發現孩子反而也記住了。後來我就把我會的都慢慢教孩子學,其實效果還是很不錯的。所以各位家長們即使英語不好,也沒事的,就教一些簡單的詞彙就可以,孩子複雜的其實也記不住呢。